3G时代,出版由谁做主-浅析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牵手

  [摘要]随着3G招牌的发放,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传统出版势必融合数字出版来提升核心竞争力。手机出版,作为数字出版的重要成员,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实现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3G时代下,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联手,是发展出版业的有效手段和必然趋势。
  [关键词]3G 传统出版 手机出版 现状 趋势
  
  “2006中国数字出版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做了题为《用数字化带动我国出版业现代化》的重要报告,他指出:出版业作为文化创新的前端,是整个信息资源整合交流的源头。出版业的数字化建设,在一个国家信息化的竞争中起到支持枢纽的作用。出版业是数字资源和资产系统的主导行业,是信息生产的专业基地,是信息服务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数字出版将是创造传统出版社盈利点的一块新兴之地。
  2009年7月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孙寿山指出,数字出版是全球出版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将成为出版产业中新的增长点。数字技术带来了出版业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等革命性的变化,为新时期的新闻出版业拓展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
  手机,作为数字移动终端,随着功能的增强,通信网络的成熟,已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纯的通讯工具,而是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无线网络于一体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手机作为第五媒体,手机出版将引领一个全媒体时代。随着3G时代的到来,面对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的分众化、小众化,传统出版如仍孤军奋战,已显得势单力薄。
  一、传统出版的现状
  1.从中国出版业的发展形势来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出版业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经历了一个长达30年的高速增长期,总产值增长了近30倍,年均增长率高达15.99%。然而,从2007年开始,中国出版业开始进入一个深度调整期,以低速增长为其基本特征。以图书为例,传统的图书市场增长潜力有限,而新的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未成熟。
  第一,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的改革预示着中国出版业微利时代的到来。随着全国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管理体制改革的全面推开,教材出版的竞争程度将大为增加,教材在出版物销售总码洋中的比重将继续下降,教育出版利润势必大幅下滑。
  第二,大众出版领域一定程度的无序竞争和低水平竞争表明现有的盈利模式难以为继,转型的压力很大。
  第三,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的深入,人员安排、工资福利、社会保障以及组织结构、业务结构、产品结构的重新调整都会对传统的经营模式带来冲击,增加企业的运行成本和负担。
  2.从受众特点来看
  在我国习惯于传统阅读的60、70年代人,如今大多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工作的压力,责任的重大,他们大多忙碌于工作和家庭之间。精力匮乏,阅读时间碎片化,阅读数量必然有限。然而,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80、90年代人,生活条件的改善,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电视机、电脑、互联网等新型媒介,海量信息的冲击,对信息选择的随意性,传统阅读已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据联合国预测,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全世界四个人中就有一个是中国老年人。我国只用了18年(1981-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而且老龄化的速度还在加快。
  面对受众群的分化和流失,传统出版业还是“朝阳产业”吗?
  3.从传统出版业对手机出版的认识来看
  虽然新闻出版总署对数字出版做了重要的规划和部署,但是,传统出版业长期以来“以渠道为王”一些观念的根深蒂固,与手机出版也仅仅停留在形式上的简单对接,并没有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第一,出版业的领导和业内人士对手机出版缺乏研究和认识,出版业内运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意识普遍滞后,大多数领导、职工习惯于旧的业态,对手机出版更是持消极态度。
  第二,传统出版单位内部信息化的程度普遍比较低,与整个社会存在着数字鸿沟,与数字技术开发商、软件平台提供者、网络服务企业、移动运营商对于手机出版的高度热情相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第三,出版行业虽然积累了大量信息,知识资源白白浪费。面对盗版和诚信缺失,大多出版单位担心自己的资源在手机传播过程中流失或贬值。比起手机出版的优点,他们关注更多的是负面效应,致使他们选择观望甚至不理会。
  二、手机出版的现状

3G时代,出版由谁做主-浅析传统出版与手机出版的牵手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