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方志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时间:2021-04-25 12:50:32 论文写作 我要投稿

浅谈方志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伴随着新方志编修活动开展,方志理论研究空前活跃,各地修志机构都很注重人才队伍的培养,积极鼓励修志人员开展业务和理论研究,把理论研究与编修实践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方志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方志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一 、论文选题要创新立说

  方志类论文选题应该说是十分广泛的,如方志名家思想研究、方志学科理论体系构建、志书编修探讨、旧志研究等。《中国地方志》在每年第一期末页刊登当年的选题参考。这些选题都是在方志研究领域中具有代表性,或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或是学科建设中的理论重点,或是修志实践中的工作难点,对论文写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

  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没有创新就意味着落后与陈旧。学术论文要有创新,这是学术期刊的基本要求。论文关键在立论,通过论点、论据、论证,得出别树一帜的结论,提供新的观点和方法,对理论研究有所推进,对实践有指导意义。编辑在筛选文章的时候都希望文章对其所属研究领域能有新的贡献,因此,作者要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尽可能地确立创新观点。如果仅是从概念出发,谈些工具书上的基本规范,或者老生常谈,炒现饭加些例子,没有新的突破,就不能成为一篇好论文。如有的文章论述方志编纂原则,提出要“突出时代特色”、“科学性”、“地方性”、“横排竖写”、“纵不断线,横不缺项”,“建立一支符合要求的修志队伍”等,在论述的时候仅仅是重复前人观点,毫无创见和理论升华。有的文章谈提高续志质量要做到:一是明确存史是方志的主要功能,二是力求真实准确地记载历史,三是注重志书的整体性和体例的创新。这些都是常规要求,基本原则,老掉牙的话题,如果作为业务辅导材料指导新手上路尚可以,但形不成有创新价值的学术论文。

  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我们应该将创新意识摆在第一位,注意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分析资料,深入研究已有成果,超越前人认识,写出有自己创见的对学科建设有价值的论文。没有创新,就不可能立说。从操作层面上来说,选题创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延伸前人观点深化理论,而不重蹈他人论述形式。

  对某些公认的理论学说和观点,从更深的层次上或者从更新的研究角度,进行发掘,使人们能够深刻地认识它。这就需要对学科理论的掌握牢固扎实,学术视野要宽广,勤于思考,学会理论之间的融会贯通。如《“六经皆史”的视角:章学诚方志思想新论》[1]一文提出“六经皆史”与“志为史体”是章学诚方志思想的两大理论支柱,揭示了章学诚从事方志编纂的学术理论体系及其动力,还分析了章学诚在定位“史义”的基础上提出“志义”的命题,构建经、史、志的学术谱系,探求对经、史、道关系的认识。这些观点,深化了章学诚方志思想研究,从学术史的角度对方志学的研究有所提升,对新编地方志的价值观也有所启示。

  2运用辨正思维,写争鸣商榷式论文。

  争鸣商榷是对前人的理论学说和观点辨别是非、纠正错误。这类论文是不同学术观点的交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必须言之有据,能够自圆其说,才能令人信服。很多学术期刊非常欢迎争鸣商榷性的稿件,尤其愿意把几篇研究同一问题而观点相左的稿子集中发表,这样能够增强学术影响力。因此,如果作者对某学术期刊上的某篇文章的观点,持有不同的看法,完全可以写成争鸣性的文章并向编辑部投稿。这类文章若写得客观,不断章取义、不蓄意歪曲,坚持学术原则,心平气和,立足学术探讨,以理服人,亦不失为创新之作。方志界自首轮修志以来,对“地理篇”命名问题、方志性质问题、是否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设置篇目等问题,展开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讨论。各级刊物都刊登了相关文章,是非越辨越明,很多问题都是通过“百家争鸣”,逐步形成共识,并指导修志实践,为方志学科建设产生了推动作用。

  此类文章还包括方志批评。书评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以志书为对象,实事求是地分析志书的形式和内容,探求编纂方法,总结理论成果。而当下,很多刊物都不愿意刊登书评类的文章,其原因是很多书评,赞誉有加,批评阙如,鲜有客观评价,学术批评变成学术吹捧。如何写好方志评论,应该从“明志观之是非,定志材之真伪,别志法之臧否,别志言之宏鄙,鉴志德之崇庸”[2]五方面着手,要评、论兼备,从更高层次上加深认识,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人文社会科学强调思想性,思想需要碰撞才能产生火花,只有好的学术商榷、评论文章,方能把方志学的研究引向深入。

  3运用新颖的研究方法,视角独特,取得突破。

  如《志鉴类学术期刊资源及其影响力分析》[3]一文,作者通过《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库》所收录的志鉴类学术期刊为讨论对象,利用引文分析法,从论文参考文献(即被引用文献、引文)入手,分析文献被引用频次、高被引作者和高被引文献数量、被引用文献选题,探讨方志、年鉴专业贡献突出的作者和文献、研究热点以及期刊学术影响力等问题,选择数字化新视角,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揭示了方志、年鉴专业学术研究现状。

  4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或者反复的实践积累,发现理论上或者现实中的某一选题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对其完善改进,从而使理论更系统全面,更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实践要求。

  难点是理论的生长点,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解决工作实践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现实工作中的难点选题;从理论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填补缺陷和空白;从前人研究的不足和错误中选题,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寻找疑点、漏洞或不足,以此作为研究的突破口,修正、补充或丰富已有的结论。目前刊物常见的创新论文,大多属于此类。如对方志基本原则的探讨,从单纯强调“生不入传”到强调“以人为本,以事系人”的人物记述方法,从“横不缺项,纵不断线”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的提出等等,研究的这些发展都影响着我们的修志活动。

  5学科融合既是学科发展的趋势,也是产生创新成果的重要途径。

  方志论文也逐渐出现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影响,写作此类论文要注意在承认学科差异、尊重学科属性的基础上,打破学科边界进行科际整合。如有文章从西方史学思想中寻找与编纂地方志的联系,但历史编纂学与方志编纂学是不同层次的编纂学,历史可以纵横捭阖、仗气直书,大论天下之短长,西方历史尤甚,修志则不能。在这类论述中不能只讲学科交流,更要尊重地方志的学科特点。文章提出“我们需要并且有理由期待更多‘另一个(地方志)’的出现”只能是空谈而已,从学科属性上说地方志就这一个志,不能出现另一个,如出现就不叫志。

  选题创新的同时还要注意选题的价值和意义,学术研究的贡献在于发现、解释、分析或解决真问题,而我们的学术研究,问题导向性不强,很多是无问题、假问题、伪问题、太大的问题、太多的问题、重复研究的问题。有的文章虚拟靶子,胡诌观点,提出“方志入史”,认为方志入史是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其中有几个因素:一是早期方志就潜藏一定的史裁“基因”,而被视为重要的史氏流别;二是章学诚的“六经皆史”思想辨清了经、史、志三者之间的关系,为方志入史打开了通道;三是章学诚确认了方志的史裁特征,并强调了方志的史裁之义;四是近代以来不断刷新的史学思想为方志入史开放了空间;五是新中国修志活动强化了方志的史裁特征。这种文章是矮化方志,强调方志入史,长人家志气,灭自己威风。本来古代史志是一体,“最古之史,实为方志”。章学诚也提出“志为史裁,全书自有体例。志中文字,俱关史法。则全书中之命辞措字,亦必有规矩准绳,不可忽也。”[4]志为史书的体裁,但自有体例。文字俱关史法,至于是不是史书可以不究。现代方志已经具备独立学科的地位,才是方志学研究的任务。这样的论文非但不能推进学术进步,反而混淆了视听。

  二 、论述逻辑影响文章研究水平

  好论文应当具有准确性,观点鲜明、论述准确是前提。离开了准确性,文章立论就失去了客观的依据,基础不牢,理论就会产生倾斜。准确性属于逻辑的问题,写论文必须遵守形式逻辑基本规律,这是思维的科学,自觉地将逻辑知识哲学原理运用于写作中,有助于思维缜密,说理论证得心应手。

  1论文研究客体要明确。

  省、市、县三级志书记述的篇目、深度是不一样的。作者在写作方志论文的时候要明确研究对象是哪级志书,不能以一概之。如某篇研究志书商业编的文章,提出“编目设置上,如果采用大编方式,切不可再将粮油购销储运单列,而必须将其归入商业编”。作者是县志办的,他所说的肯定是指县志,因为省志不存在大编体,省志商业志是要单独设卷的,记述的深度和广度与县志大相径庭,省志“粮油购销”是单设成卷的。没有明确研究客体,将县志编纂原则推广到所有二轮志书编修,这是不可取的。

  2要有正确的哲学观点。

  很多稿件经常将有联系的事物之间关系就称为辩证关系,动不动就探讨两者的辩证关系。如探讨修志与用志的辩证关系、志书著述性与资料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处理“昨天”和“今天”的辩证关系。从这些命题可以看出作者不完全懂得什么是辩证关系。辩证关系就是指事物之间、事物内部要素之间以及事物的两重性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把握辩证关系的关键在于用对立统一的方法看问题,客观、全面地揭示事物矛盾双方的相互关系。即所谓的辩证统一的,包括了相互排斥、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区别联系是说不同事物之间的区别联系,对立统一是放在一个矛盾里面来谈的。上述三种关系均属于相互联系承继关系,不是对立统一关系。论述逻辑起点错了,所作的推理论证就不可能正确。

  在多篇谈志书总体设计的论文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观点:“志书归类的原则通常是共性大于个性宜合,个性大于共性宜分”。从哲学原理上分析这个提法是错误的。共性与个性是对立统一的,共性是一类事物与另一类的区别,而个性是同一类事物中不同个体的区别。共性只能在个性中存在。任何共性只能大致包括个性,任何个性不能完全被包括在共性之中,但不会脱离共性存在。好比一组彩色铅笔,共性是书写绘画工具,都是铅笔,个性是不同颜色。个性不会大于共性,就是这一种不可能是其他种类的笔。志书篇目同样原理,事以类从,不同类的当然不能合,但它不属于个性大于共性的问题。

  3论文要有主线。

  论文可以有分论点,但不必须有总论点,分论点是围绕总论点进行具体分析论证的。如谈篇目设计,可以分几个分论点谈分志的设计;如谈人物志,可以分几个体裁类型谈人物。可是有的论文出现几个风马牛不相及的问题,一会儿东,一会儿西,有的直接叫“几个问题”,有的属于漫谈,这样的文章没有总论点,没有主线,谈得再好也不算一篇优秀论文。

  三 、文章结构要规范科学

  学术论文从结构分析主要有: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及注释。笔者着重对文题、摘要、关键词、引言的写作谈一些规范性要求。这四部分常常是作者最容易忽视的地方,作者习惯着重正文著述,如果说文章写作讲究虎头、豹身、熊腰、凤尾,那么这四部分居文章之首,应为画龙点睛之笔,必须下一番工夫锦上添花。

  1文题。

  文题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 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编制题录和索引等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十分重要, 必须用心斟酌选定。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练、新颖醒目,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要求论文题目能准确表达论文内容, 恰当反映所研究的范围和深度。常见毛病是文题过于笼统, 题不扣文,大而无当。论文内容与论文题目要互相匹配、紧扣, 即题要扣文, 文也要扣题。

  方志类论文文题弊端,还在于习惯使用副标题或前缀、后缀词,不仅不符合题名应简明扼要的要求,而且显得多余。常见的有:“关于……”式、“试论……”式、“……思考”式、“……刍议”式 、“……的几个(若干)问题”式,这些方式单个看并无多大问题,但编辑见多了很乏味,既无新意,也无必要。在拟定论文题目时,应尽量省去此类非特定词和介词结构,简明扼要,避免雷同。此外还有无学术性的口号标题,如《续志质量仍需更上一层楼》,看不见题眼在哪里。

  2摘要。

  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它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是作者观点的提炼,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要明确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编写摘要时要求以词条为标准,尽量删去不必要的字眼,直至删无可删,做到文字精练。只讲结论,不讲过程,要求论点明确,结论具体,内容概括,结构严谨。要用第三人称作为陈述的主语,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要列举例证,不要使用读者难以理解的缩略语、简称、代号,也不要作自我评价。篇幅大小一般以不超过300字为宜。撰写论文摘要的常见毛病, 一是照搬论文正文中的小标题,或论文结论部分的文字;二是内容不浓缩、不概括,文字篇幅过长。

  3关键词。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的词汇。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 不能简单地从文题中抄录,应当从论文中选取, 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5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运用, 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 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关键词为该文章提高引用率,增加影响力,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4引言。

  又称前言, 属于整篇论文的引论部分。其写作内容包括:立题的目的、理论依据、背景、前人的相关成果、地位、作用和意义。引言的文字不可冗长,内容选择不必过于分散、琐碎,措辞要精练,要吸引读者读下去。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具体写作要求:1.提出问题,即开门见山地引出文章所设计的问题;2.突出重点,各项内容只需一语道破;3.选题依据,对本文参考文献作一说明,要引用前人的工作来衬托说明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及其必要性和迫切性;4.客观评价,即实事求是,切忌妄下断言,讲述论文的意义和价值时,要从文章提到的问题出发,以前人的工作和现实需要为前提,客观并留有余地,以便读者了解和判断;5.少说套话,即一般不要使用“水平有限”等套话,不要等同于文摘,更不能重复讨论的内容。总之,要紧扣题目,反复删改,力求简明。

  四、参考文献和注释体现学术规范

  评价一篇论文不仅要注重内容质量,还要在形式上走标准化、规范化之路。方志类论文往往在学术规范化上做得不够,也常常为学术界所诟病。当前学术界,在期刊发表论文已经成为科研人员生存及晋升的“硬通货”,作者投递论文经常要选择核心期刊,殊不知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评价主要是通过引文数据库来实现的。目前,国内有六大期刊评价体系,分别是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学会的“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5]引文数据库对来源期刊的筛选,除了有期刊形式的规范要求,还有对期刊论文内容质量及学术影响方面的要求,尤其对文献著录规范、参考文献量等指标较为重视。因此,期刊编辑在审阅稿件时,都要仔细核对并校正论文的形式特征,包括作者及机构、摘要关键词及分类号、引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看这些文献信息是否标注齐全、准确无误。作者在写作论文时,务必注意遵守学术规范。

  学术论文必须有参考文献和注释。参考文献和注释是有区别的,参考文献, 主要指引文,一般指的是引用原著的原话,也可以引用原著的观点,按正文出现的次序, 用数字加方括号集中列于文末。而注释则是对某一特定内容的诠释和说明, 用数字加圆圈标注, 注释一般置于该页页脚,每页重新编号。没有参考文献和注释的文章, 很难称为学术论文, 有的研究生优秀论文评选要求文章参考文献和注释要达到25篇以上,由此可以窥见学术根基是否厚实,阅历是否深广。若一点参考文献和注释都没有,无非是一些工作总结、编纂体会、读后感等自发思维之类的缺乏理论升华的文章。古人云,“ 观天下书未遍, 不得妄下雌黄”[6],正说明参考文献的重要性。作者得学会广征博引,掌握前沿理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发表你的见解,得出更高更新的结论,这才是一篇学术论文诞生过程和应有的形式。

  参考文献和引文是限于那些作者亲自阅读过和论文中引用过,而且在正式刊物上发表过的文献,是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研究成果而向读者提供资料出处,或为了节约篇幅和叙述方便,提供在论文中没有展开的有关内容的详尽文本。文末的参考文献一定要与正文的引语对应, 如果论文中涉及数据,则一定要注明出处并确保其准确性,要做好版权声明等工作。

  标注的参考文献不正确也常常令编辑们头疼。在审稿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文末罗列了二三十条参考文献,有的还是很有分量的学术专著、很有价值的志书, 粗略一看很不错, 但细致推敲往往发现与正文完全脱节, 正文没有一条引文, 看不出哪些是参考文献上的原话,哪些是作者自己的观点。这样随心所欲罗列的参考文献, 不仅不能增加文章的学术分量,反而会让人怀疑,这篇文章是不是从这几篇参考文献中东抄西摘拼凑出来的。因此不得在参考文献中罗列同正文没有直接相关的作者和文献。同时参考文献与注释切忌过多过滥,没有参考文献不成其为学术论文, 但也不是“掉书袋”越多越好。在我们以前接触过的论文中,也有文末参考文献占了整整两页, 正文中三分之二的以上是引文,某某人这样说,某本书又那样说, 通篇都是别人的观点, 唯独没有自己的见解。这种文章如果收录各家观点比较全面的话, 还可以算得是综述性的学术总结,具有资料价值,但谈不上是具有创见的学术论文。学术论文主要是阐述自己的观点, 因此, 切不可引文过多, 喧宾夺主, 画蛇添足,为作注而作注,什么地方都引用。一般参考文献应该是引用经典著作、理论依据及比较权威的专家、学者的见解, 而有的人为了增加参考文献的数量, 什么提法都引,这样的引用反而降低了论文的档次。常言道:引经据典,称不上经典的东西就不要引,至少所引用的东西应该对论文起论据作用,而不是滥竽充数、装潢门面。这类现象在乡土文化类的稿件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浅谈方志类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相关文章:

学术论文写作规范详解08-03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03-03

医学类的英语学术论文格式写作规范10-05

浅谈学术论文提纲的写作12-01

理工医科类学术论文写作06-20

学术论文格式要求与规范08-24

MBA论文(EMBA论文)规范与写作格式09-06

论文写作规范11-06

浅谈网络写作与新课标论文09-23

浅谈商务函电写作规范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