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论文提纲

时间:2022-11-15 13:09:05 论文提纲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文学作品论文提纲

  文学作品是指散文或诗歌或小说或戏剧等形式的作品,尤指形式或表达优美并表现具有永久或普遍兴趣的作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提纲,内容如下:

文学作品论文提纲

  【文学作品论文提纲一】

  摘要:随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深入,身处其中的传统中文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以中文专业基础课比较文学为例,分析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现状,并结合学科特点进行教学反思,提出改革建议:根据理论与实例教学并进的原则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讲授与讨论结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体现比较文学专业特点,做好跨界融合。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比较文学;教学改革

  中文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历史悠久的传统学科。由于其厚重的专业基础、广泛的就业面以及相对固定的社会需求量,成为地方性院校普遍开设的专业。然而,随着许多地方性本科院校开始放弃传统的精英大学发展目标,选择了多学科性、应用型大学发展之路,传统中文专业课程教学亟待进行改革,以使中文教育为社会服务,为实践服务,培养中文应用型人才。面对地方本科院校当今的转型发展之路,如何在教学中将必可不少的理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就成为中文专业教师普遍面临的困境和迫切解决的任务。

  一、比较文学本科课程教学现状与反思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比较文学正式作为一门课程进入我国高等教育的课堂。纵观现今比较文学的本科课程,无论是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都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正如陈惇所言:“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各校开设的课程也与以往不同。除了讲比较文学原理的课程之外,还有作家作品的比较研究、文学类型的比较研究、文学思潮的比较研究、比较诗学、中外文学关系史、跨学科研究等,确实比以前丰富多了。”[1]造成比较文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等方面多样化发展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取决于各学校在具体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大纲等的制定上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多样化又是沿着三个方向在演变:一个方向是继续讲比较文学的基本原理;第二个方向是比较文学理论体系中的某一个方面的拓展和深化,如中外文学关系史、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等,它们本来属于比较文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部分,现在把它们单独分离出来,自成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第三个方向是把比较文学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或者说是有意识地运用比较文学的观念和方法去研究另一种学科的某个专题。[1]而对比较文学本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学界有多种看法。有学者认为“高校中文系或外文系比较文学本科课程的最好形态,是将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与外国文学史的内容,与现有的比较文学相关理论探讨与方法讲解结合起来,以文学史上的作家作品为主的种种现象方面的内容来充实现有的比较文学教材与课堂,让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综合化、‘文学史化’”。[2]还有学者认为“比较文学本科课程要轻概论,而重在讲具体案例”[3]。持后一种看法的不只一位学者。有学者因为在本科阶段进行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在学完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后,仍然不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学习本学科有什么用,比较文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所以主张比较文学“课堂教学的内容重点就不再是对纯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在于具体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的学习,包括比较文学的基本类型和研究方法,文学范围内比较研究的领域,以及每一种研究方法应该怎样去操作等”[4]。针对上述教学目标演变的三个方向课程安排各有特点与优势,但都有不足。全面讲授学科原理的课程易失于枯燥晦涩,专题研究的如中外文化史、比较诗学等课程虽长于专精,但有失广博与系统,与其他学科结合的课程如“西方现代主义与中国现代主义”“鲁迅与中外文化”“俄国文学与中国近现代文学”“中西戏剧比较”等课程针对性强,但也因为专精,容易失却比较文学的学科特色。

  二、比较文学教学建议

  (一)坚持理论与实例教学并进

  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之下,既要讲授比较文学作为学科的相关理论知识,又要有研究方法、研究实例的介绍。学科的基本理论介绍既是必要的又是重要的。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作为初学者,学生能掌握比较文学的学科性质、学科历史、学科特征、学科研究范畴等具有完整性和体系性的知识。另一方面,从比较文学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来看,如果将学贯中西从事高级研究的人才培养作为比较文学本科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现实,因通过大学四年级一个学期几十个课时的教学就能让学生一跃成为比较文学的研究专家未免不切实际,而几十个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对比较文学有大致的.了解,形成初步的比较文学研究意识和较为开阔的比较视野则是有可能实现的。有学者主张“比较文学课的主要内容则大致可分为三大块:一是比较文学的概念原理和规律;二是比较文学的历史,包括中外比较文学的发展史和目前的研究动态;三是比较文学的研究策略和方法。这三块内容中,第一块和第二块是较固定的内容,更多的属学理知识,同时也因比较文学历史较短而容量较小。第三块既是学理性的,又具有操作实践意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内容的选择往往受到教师科研方向和成果以及课时长短的影响,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5]。笔者对此分类非常赞同。实际上,这三块内容较好地将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结合在了一起,一并考虑了本科课程设置的规范性与高校教师授课的个性化特点,既有相关的概念原理、学科发展历史的介绍,又有研究方法与研究实例的诠释,精专与文博兼而有之。当然,在实际操作中,因为课时有限,内容安排过多并不合适,以上三块内容还是应该择其重点,合理分配比例。简之,教学对象、教学目标的不同决定了教学内容的不同。在设计与选择比较文学本科阶段的课程教学内容时,一定要将其与研究生阶段的教学内容进行区分,本科阶段主要是为了普及比较文学的学科基础知识,自然应当侧重前两块内容,而研究生阶段则重在提高学术水平,可以进行一些专题性的介绍。

  (二)坚持课堂讲授与讨论结合

  要想真正有效地完成比较文学的本科课程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应坚持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因为教学方法一定程度上由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来决定。比较文学本科课程坚持理论与实践兼备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方法中需同时采用讲授与讨论两种方法。对于那些理论性强的名词术语、概念、学派观点应由教师进行细致分析与解释,但是也不能任由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师应适时地举些例证或者提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尝试着进行分析,以期养成研究的习惯与思维方式。为了取得更好的讨论效果,最好由教师提前布置好题目让学生准备,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论之有效。比如在比较文学中关于“形象学研究”讲授时,笔者发现同学们往往对“他者形象”特别是隐藏在“他者形象”背后的“自我形象”等概念理解有难度,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形象学的研究内容和对象,在老师对相关概念进行讲授之后,以讨论的形式,组织学生们亲自阅读具有“他者形象”的代表性作品,并在课堂中分析讨论“作者是如何塑造异国异族形象”“塑造异国异族形象的目的是什么”等问题,让学生们在讨论中体会和理解“形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在理论中培养实践能力。

  (三)充分体现比较文学专业特点,做好跨界融合

  比较文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及信仰领域之间的关系,例如艺术(如绘画、雕塑、建筑、音乐)、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等。换言之,比较文学是一国文学与另一国文学或多国文学的比较,是文学与人类其他表现领域的比较”[6]。因此,比较文学具有跨文化、跨学科的特点,所以,在进行本科课程教学时必须坚持其“跨”的特点,要跨越单一的文化背景和学科背景,达到真正的跨界融合。所谓跨界融合的第一层意思是跨对象之界的融合,即既要做好文学内容的比较研究与讲授,又要做好文化现象的比较研究与讲授。当然,文学作为学科的出发点,其内容所占比例应相对高于文化现象的讲授比例。在文学类关于中西方诗歌异同的研究与讲授中,除了要对诗歌这一文体在中西方的差异进行分析外,更重要的还需要引导学生从文化差异的角度来思考分析导致中西方诗歌差异的原因。跨界融合的第二层意思是跨学科之界的融合。即既要与中国古代文学、外国文学、现当代文学等学科在研究对象、研究范围、研究方法等方面有所区别,又要及时吸收这些学科的新理论、新观念和新成果。一般来说,高校的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晚于中国文化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等课程,此时的学生已有了较为系统的中国文学史知识和外国文学史知识,这样在比较文学课程教学时教师既不是炒冷饭,重复介绍,又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比较研究。跨界融合的第三层意思是跨地域之界的融合。即做好中国与外国的比较。中国的比较文学无论在研究还是教学方面都应该立足于本民族,从中国文学、中国文化出发进行中外文学、文化的比较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中西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也只有在对别国文学、文化的观照中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本国的文学与文化。这一点正如学者严绍璗所说:“一旦把这种跨文化的立场变成自己的学术观念和方法论基础,我发觉自己对从前拥有的关于中国文学和东亚文学的各种知识产生了不少躁动不安的情绪,即时常怀疑自己已经获得的知识的真实性价值。”[7]

  [参考文献]

  [1]陈惇.势在必行———中文系怎样开设比较文学课程[J].中国比较文学,2000(1):89-90.

  [2]邹建军.论高校本科比较文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文学史化”[J].世界文学评论,2007(1):235.

  [3]梅启波.中国比较文学课程与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语文知识,2010(3):62.

  [4]袁盛财.关于普通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邵阳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1):22-23.

  [5]韦建国,吴孝成.试论比较文学教学中的具有实践功能的可操作性———关于21世纪高校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之四)[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2002(2):51-52.

  [6]陈惇,刘象愚.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

  [7]严绍璗.确立关于“东亚文学”历史的更加真实的观念———我的关于“比较文学研究”课题的思考和追求[J].中国比较文学,2006(2):3.

  【文学作品论文提纲二】

  题目:《西游记》插画艺术风格发展探究

  在中国文学史上,《西游记》无疑是一部堪称绝世经典的文学名著,吴承恩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绚丽多彩的魔幻奇境世界,古往今来深受各个年龄阶段读者的喜爱与追捧。在璀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西游记》文学名著的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单纯的文本,很多时候也会以插画、戏剧、改编、搬演等等艺术形式呈现在世人的眼中,促进文学作品本身不断的沿着历史的轨迹向前发展。而在这些艺术传播形式当中,插画的传播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它不仅丰富了《西游记》文学名著的呈现方式,同时也扩大了其传播范围。从最初明清时期出现的线描木刻版画到二十世纪初期的中国风传统手绘插画直至现代众彩纷呈、多元化的现代数字插画,《西游记》插画艺术风格的发展犹如齐天大圣孙悟空“七十二般变化”的磨练一样,经历了沉淀、学习、发展、突破的历程,造就了今日多元化发展的“盖世神功”。本文以《西游记》插画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传统历史出发,以明清时期至今为时间线,根据不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挖掘其对《西游记》插画艺术风格发展形成所产生的影响;通过史料文字及实例图片,从多重角度分析研究《西游记》插画艺术早期与现代的主要风格特征;通过比较分析,理性探索《西游记》插画传统手绘与现代数码插画的优劣势;通过具体案例分析,从艺术与市场的角度,根据受众的需求心理,探索《西游记》插画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与应用价值。本文通过研究《西游记》插画艺术风格的发展历程,希望能够总结出一套具有创新性的《西游记》插画创作理论,对古典文学插画在新时代及未来的变革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摘要4-6

  ABSTRACT6-11

  第一章 绪论11-19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11-13

  1.1.1 研究背景11-12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7

  1.2.1 国内研究现状13-16

  1.2.2 国外研究现状16-17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17-18

  1.3.1 研究思路17-18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18-19

  第二章 插画的概况及市场现状分析19-26

  2.1 插画的概念19-20

  2.2 传统手绘插画与数码插画20-24

  2.2.1 传统手绘插画的优势及劣势20-22

  2.2.2 数码插画的优势及劣势22-24

  2.3 现代插画的市场现状24-26

  2.3.1 国外现代插画的市场现状24-25

  2.3.2 国内现代插画的市场现状25-26

  第三章 政治经济文化对《西游记》插画风格的影响26-38

  3.1 早期政治经济文化对《西游记》插画风格的影响26-35

  3.1.1 明清时期26-31

  3.1.2 20 世纪 20 至 40 年代31-33

  3.1.3 20 世纪 50 至 80 年代33-35

  3.2 现代政治经济文化对《西游记》插画风格的影响35-38

  第四章 《西游记》插画主要风格特征38-60

  4.1 早期传统手绘《西游记》插画的主要风格特征38-46

  4.1.1 虚实相生的画面风格38-39

  4.1.2 国画风格的技法运用39-42

  4.1.3 东方古典审美标准的人物刻画42-43

  4.1.4 唐代特色的人物服饰43-46

  4.1.5 单一空间视角的场景布局46

  4.2 现代数码《西游记》插画的主要风格特征46-60

  4.2.1 亦真亦幻的画面特征46-48

  4.2.2 奇幻夸张的多元化人物造型48-56

  4.2.2.1 魔幻风格49-51

  4.2.2.2 Q 版可爱风格51-52

  4.2.2.3 无厘头风格52-53

  4.2.2.4 卡通风格53-55

  4.2.2.5 立体风格55-56

  4.2.3 手绘与电脑绘制优势互补的技法风格56-57

  4.2.4 多空间视角的场景布局57-60

  第五章 《西游记》插画艺术风格在设计领域中的表现60-74

  5.1 在动画、游戏设计领域中的表现60-66

  5.1.1 在动画设计领域中的表现60-63

  5.1.2 在游戏设计领域中的表现63-66

  5.2 在视觉传达领域中的表现66-70

  5.2.1 在招贴中的应用66-67

  5.2.2 在艺术书签中的应用67-68

  5.2.3 在包装装潢中的应用68-69

  5.2.4 在墙画中的应用69-70

  5.3 在其他设计领域的表现70-74

  5.3.1 在邮票中的应用70-72

  5.3.2 在电视包装中的应用72-74

  第六章 《西游记》插画艺术的发展趋势74-80

  6.1 《西游记》插画风格的艺术根源74-75

  6.2 艺术与数字技术促进《西游记》插画风格的多元发展75-76

  6.3 对《西游记》插画未来发展的展望76-80

  6.3.1 继续向更高端的数字化发展76-78

  6.3.2 向智能化与交互性方向发展78-80

  结语80-82

  参考文献82-85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85-86

  致谢86

【文学作品论文提纲】相关文章:

审计论文提纲06-29

文学作品欣赏论文05-24

数字时钟论文提纲06-23

毕业论文提纲07-21

毕业论文提纲07-21

论文提纲写法模板11-27

论文提纲怎么写09-20

论文提纲和写作步骤06-23

毕业论文提纲(范文)07-20

论文的提纲格式详细解说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