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时间:2022-04-16 10:24:00 开题报告 我要投稿

关于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精选5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大家都接到了要做毕业设计的任务,在我们做毕业设计前指导老师都会要求先写开题报告,优秀的开题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关于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精选5篇)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篇1

  一、课题的提出(研究的背景、现状及意义)

  我们深知:要想让课堂充满活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更好的发挥,让每一个生命在课堂中涌动和成长,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是关键。教学中,创设科学有效的教学情景,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无疑是非常重要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重视学生的内心体验与主动参与,通过创设与教材内容有关的情景,利用各种条件,把学生带入情景,让他们在情景中实地捕捉各种信息,产生疑问,分析信息并引出各种设想,引导他们在亲身体验中探求新知,开发潜能。在情景中学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最感兴趣、最乐于接受的。只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设置适当的情景,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定能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通过“十一五”课题的研究,我校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有了很大的转变,教学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更要在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为此,我们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课堂教学中情景设计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旨在引导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创设以形象为主体、富有感情色彩的问题情景或氛围,激发和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潜力得到很好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二、课题的界定:

  (一)情景设计的界定

  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进行的。情景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心智活动。所谓教学情景,即教学活动进行的过程中,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情感、兴趣、意志等)和客观环境因素(由教学手段创设而形成的自然现象、自然过程等)而构成的一定的教学氛围和场景,简而言之,就是“情”与“景”的有机融合。情景设计是指运用具体活动的场景或提供学习资源以激起学习者主动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有价值的教学情景设计要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1、基于生活

  强调情景创设的生活性,其实质是要解决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的关系,新课程呼唤科学世界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为此,创设教学情境,第一要注重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学生鲜活的日常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情境的资源。第二要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任何有效的教学都始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充分挖掘和利用。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有一段经典的论述:“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纳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惟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可以说这段话语道出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是教学活动的起点”这样一个教学理念。

  2、注重形象性

  强调情境创设的形象性,其实质是要解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为此,我们所创设的教学情景应该是形象的、具体的,它能有效地刺激和激发学生的想像和联想,使学生能够超越个人狭隘的经验范围和时间、空间的限制,既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互动发展。

  3、体现学科特点

  情景创设要体现学科特色,紧扣教学内容,凸现学习重点。只有这样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阐明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价值,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学科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强调学科性,还意味着要挖掘学科自身的魅力,利用学科自身的内容和特征来生发情景,如利用数学的严密性、抽象性来创设数学教学情景,利用语文的人文性、言语性创设语文教学情景。

  4、内含问题

  有价值的教学情景一定是内含问题的情景,它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思考。情景中的问题要具备目的性、适应性和新颖性。目的性指问题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而提出来的,目标是设问的方向、依据,也是问题的价值所在;适应性指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全班同学的实际水平,以保证使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都处于思维状态;新颖性指问题的设计和表述具有新颖性、奇特性和生动性,以使问题有真正吸引学生的力量。

  5、溶入情感

  情感性指教学情境具有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功效。赞科夫曾强调指出:“教学法一旦能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这种特点体现尤为明显。教师入境入情,会带来学生的心动情发,起到了见作者之所见,思作者之所思,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心灵共鸣的作用。

  (三)情景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要素:

  1、教师必须认真、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点,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情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实现教学目标。这是实现情景设计教学目标的基础。

  2、情景的设计,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并在营造的良好学习环境中进行。这是情景教学成败的关键。

  3、情景的设计必须适应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既不能太难、也不能太容易,应以“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组织诱导中,通过自主思维探究就能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为标准。

  三、课题理论依据

  (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因此,进行情境创设的研究是课改的需要。

  (二)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人的认识本质是主体的“建构”过程,即主体借助自己的认知结构去主动建构知识,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认为学习应在与现实情境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重视师生、生生之间的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建构中的作用。

  (三)原苏联心理学家马丘斯金等人,对问题情境教学进行了开创性和系统性研究。他们依据当代思维科学的最新成果,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本质进行深刻的心理学论证,对问题情境教学的操作方式、原理进行具体、科学的研究。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问题解决过程也就是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四)情境主义的学习理论

  情境主义主张按照社会情境、生活情境、科学研究探索活动改造学校教育,使学生在真实或逼真的活动中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情境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不仅能促进有意义学习,而且有助于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的迁移。

  四、研究内容及具体措施

  (一)研究的内容:

  1、情景在教学中的作用。情景创设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情景设计的学科本质性,情景创设的目的性、合理性,情景创设如何为学习内容服务。

  2、情景的创设方法。课堂教学设计中的情景创设方法的研究,即如何在课本中和生活中提炼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景。

  3、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如现行教材中的情景设计的合理性的分析及创造性地使用课本中的情景设计的研究,使之更有效。

  4、情景创设能力的提高。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与情景设计的能力;提高教师对课堂生成性情景的把握能力;提高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能力。

  5、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情景教学,研究学生学习观念、学习态度的转变过程,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与“创新精神”的树立,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转变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研究,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研究。

  6、正确评价“教”与“学”。通过对教学情景的创设,改进教师的教学和激励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教学和学习历程,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关注学生学习水平的评价;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评价等。

  (二)研究的措施:

  1、建立学习研究制度

  学校课题组要建立学习研究制度,制定好每学期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做好每学期的工作总结;建立研究活动日(每周一次),认真开展学习研究活动。实验教师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情景创设的'各种资料,包括相关理论和优秀案例,并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学习、分析,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成立专家组,做好课题实验的指导工作。

  2、认真开展日常研究活动

  ①切实上好每一节课实验研究课

  首先要求实验教师重视实验教学的备课工作。其次要求实验教师努力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实验课力求体现课题新思想、新措施和新方法。做别人没有做过的试验,体验前人没有体现过的感受,发现前人没有发现过的东西,总结前人没有总结过的经验,探索前人没有探索过的规律。再次要求实验教师做好实验教学的课后反思,实验教研组要定期对实验课进行评议。

  ②做好教例研究和叙事研究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篇2

  我校确立的《农村中学有效教学的实施与策略》课题,于20xx年3月由学校研究决定实施,结合我们历史教研组实际,确定开展《历史有效性教学模式研究》课题,我代表本课题小组作开题报告,请大家研究讨论。

  一、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和目

  1、目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我们走出了学习理论转变观念的第一步,也经过了“两转”、“三合”的外在形式探索阶段,现在我们改革的步伐又迈入了如何扎扎实实研究有效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新课程改革内涵发展的新时期。

  通过初中历史新课程实验的探索使我们认识到: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中非常关键的一环,教学改革的成功不应该只是教学历年的转变、教学内容的革新、教学形式的变化,而应该主要体现为教学的实际效果。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教学策略不当,新课程教学无效和抵效仍然存在,就此提出此课程研究。

  2、意义

  (二)本课题的必要性

  1、它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劣主要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其中的关键又是学生。教师只有唇膏粉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让他们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它是完善课堂教学,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学的需要

  课堂是一个奇特的空间,面积虽小,却能包容知识的海洋。如何在这特定的空间,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达到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崇高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必须改变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课堂教学,应带着学生走向教材,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教学,才能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性突显出来,才能加强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教学。

  3、它是学校教学改革的需要

  作为一所乡村中学,在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如何真正转变教与学的模式,如何真正前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如何提高农村中学教学质量,是我们苦苦思索的问题,我们试图通过各学科教学,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智力与效益。

  学习进步与发展;有效率指单位教学投入内所获得的产出高;有效益指教学目标与特定的社会与个人的教育需求想吻合。

  有效的学习策略

  是学习者在学习中有效学习的程序规则、方法、技巧及调控方式。

  新课程有效教学策略

  是指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在实施新课程中为实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策略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它包括合理组织教学过程,选择具体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师与学生共同遵守的教学行为程序,进行发展性教学评价等。

  4、它对学校教学具有深远的意义

  通过对各学科教育教学过程的有关要素和环节进行思考和研究,需求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利于考察教师教学观念的有效性和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有利于调动教师教的创造性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有利于激活教学活动主体的自主、能动、创新意识,促使其自觉的审视反思,改进教学目标和相应的过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学生发展为本;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总结探讨课堂有效性的策略,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有效教学方法、途径,力争形成特色。

  二、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以性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紧紧围绕局工作重点和局长讲话精神,以扎实开展有效教学策略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三个“有效”,促进新课改内涵发展为目标;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专业虾发展为核心;以课题带动科研,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改革深化课题研究为基本形式,本着“面向教学、研究教学、服务教学”的研究宗旨,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做到三个结合:即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个人探索与集体研讨相结合;单科推进与各科并进相结合,最终实现课题研究的目标,找到适合我校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方法,全面提高我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主要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理论。它情调学生是学习活动和可代替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和可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新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新课程实施中的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教学理论实施于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2、教学最优化理论。它认为要达到教学最优化的目的,就必须分析学生状况和教学任务,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式方法,拟定教学进度,对教学结果加以测定和分析等等。要达到最优化的挂念,一是分子教学主要和本质的东西,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这些内容;二是选择能有效地掌握所学内容,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有区别的教学。

  3、多元智能理论。它强调教师应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学习强项等,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在智力。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等学习,倡导教师角色、教与学方式变革。美国教育家阿姆斯朗以加得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提出全新的个性化的教学理论和最优的教与学方式,为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策略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4、有效教学理论。其核心的教学的效益。它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有效教学”也是一种策略,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青筋做出决策课堂活动有效性策略,教学方法研究,就是在这一先进教学理论的直到下,研究具体的策略和方法,以他课堂教学效益。

  5、“最近发展区”理论。它认为教学必须促进学生的发展,只有促进了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而想让教学有价值,就必须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或者说,必须找到那些他们不能独立地解决,却能在课堂环境里,在同伴或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在教学之前确实是他们不能独立解决的,而在教学之后却能独立解决了,教学就显示了它对学生发展的促进作用。

  6、现代教学论。它把教学看作以理解为基础的体验生活和建构生活的过程,教学是学生生活的只要失控。教学目标的确定、师生关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的设计,都与学生发展具有内在联系。教学成为学生以理解、体验、感悟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的重建活动。把教师看作是师生互动的交往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时空内,围绕一定的主题所进行的多向的交往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三、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一)研究的内容

  根据我校实际,本课题将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历史等学科开展有效教学策略日研究。将从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两个方面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展开。在分析影响教学活动有效性的基础上,通过对目标达成的有效性、主体的有效性、知识建构的有效性、师生互动的有效性、学生发展的有效性等作表征分析,重点探讨他课堂中学生学生活动的有效性的教学策略。

  1、诊断并分析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生效率不高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

  2、开展教师教的策略研究

  (1)开展有效教学的准备策略研究。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准备教学材料;开发教学资源;选择教学行为与管理行为;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创新教学方案的编写方法等。

  (2)开展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研究。包括探讨历史学科有效教学方式,研究课程整合的方法,核心内容的教学策略,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化,重建课堂教学中教学互动的师生关系,对教材内容进行校本化实施,灵活处理教学环节,促进学生有效参与,进许课堂教学活动的指导策略,探讨课堂提问的策略、练习策略,如何人既关注全体又关注个体差异,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土和有效应用等。

  (3)开展有效教学的评价策略研究。包括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与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探讨评价的内容、方法和评价结果的运用,构建历史学科有效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

  3、开展学生学的策略研究

  我们提出兴趣激发策略,以他学生学生积极性;情景创设策略,让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和原有知识学习;培养问题意识策略,他学生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培养策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自主练习和实践能力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引导体验激励评价策略,促进学生不断努力学习。

  (1)深入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研究,促进三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形成探究、合作、倾听等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探讨学生课堂学习及课外学习中运用的突进、方法、技巧、调控方式等学习策略,使学生认识学习的规律,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轻松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兼用调查法、文献法、个案研究法(包括专题研究、课题沙龙借鉴学习经典理论、集体备课、教学研讨、课题实验研究课、教学反思、课堂教学观摩、优质课评比、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经验论文等。)

  1、文献法。组织实验教师认真学习有效教学的理论,以正确的理论开指导课堂实践,吸纳成功的经验,为我所用。教师自身也要综合运用各种路径,及时了解最新课程教改的相关成果,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

  2、调查法。主要调查教师教学和学习学习的态度、策略与效果,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状况,以不断调整教学与管理的行为。在实验的开始、进行和结题时,均进行单项或综合的抽样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实验教师和学生,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有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学科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

  3、个案研究法。根据学科特点,选取不同典型课例、典型实验对象进行分现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分层次进行细心的整理、对比、分析,在总结个安眠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科学课堂教学策略。

  4、观察法。观察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课堂教学质量的监控,从而获取相关信息,促进个改进教学策略。

  5、行动研究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自己主动把课题与教学实际献结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进行自我实践、总结,不断发现问题,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6、经验总结法。针对成功体验与失败教训,及时提炼、总结,从更高的理论层次为课题服务。通过学习、实验、总结形成本学科的教学策略,形成经验论文。

  四、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计划开展三学年,以每一学期为一个周期,共实施六个周期,每个周期按以下步骤开展活动。

  由教研组根据本组实际情况,深入课堂,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状况,重点找出制约课堂教学效率的主要因素。并对本教研组各位教师教学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出带共性的若干问题,然后做好以下三件事:

  (1)梳理影响课堂效率的若干因素,形成简单的书面材料,提交教科处备案。

  (2)组织本组教师逐一讨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成因,提出改进方法。

  (3)确定本期重点解决的问题,形成研究实践课题,并制定活动的详细方案

  五、课题的研究人员构成和专长

  我组有教师七名,其中地理教师二名,思品三名,历史教师三名。市级教学能手一名。市、县级优优质课三人。他们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对科研工作有热情,能自觉主动地投入于教改中。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具有一定的敏感性和接纳性。

  六、研究的现有基础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科研课题的大背景下,在省级课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的研究》和市级课题的基础上,已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

  七、预期的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名称及形式。

  (一)组织准备阶段(20xx.4-20xx.5)制定试验计划方案,组织学习,交流研讨,外出考察。

  (二)研究实施阶段(20xx.6-20xx.9)

  1.成立课改相应组织机构。

  2.搞好各班学习小组建设。

  3.构建有效课堂新型教学模式。

  4按年级抓好课改的落实。

  5写好各阶段总结。

  (三)成果总结阶段(20xx.10-20xx.1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1.举行课改汇报课。

  2.收集教学案例。

  3.教学论文。

  4.教学反思集。

  5.总结有效课堂新型模式经验。

  6.撰写结题报告。

  八、结合我校实际,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有效课堂教学的途径与方法。

  不断完善深化本成果。形成具有农村中学特色的课堂有效教学模式和评价标准。使更多的学生受益,普遍提高教学的效率,提高我校教育科研能力。

  九、经费估算学校划拨。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篇3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课题的概念:

  所谓有效学习,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已有的适当观念之间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联系。

  所谓有效教学就是为达成“好教学”的目标而自觉树立先进的教学理想,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

  课题界定:

  我们研究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大量的研究表明,探索性的、自主的、研究性的学习对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很有效果。有效学习主要是指学生自主的、探索性的、研究性的学习,这也是我们要着重发展的学生的学习活动。当然,数学学习中的练习还是必要和重要的,并不是说不需要练习,而更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对有效学习作进一步阐述:

  1.“经验”。学习要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经验是一个名词,它表示过去在生活中的感受;经验又是动词,它表示现在的情境。经验是进行有效学习的基础,它是非常重要的。

  2.“思考”。有效学习就是激励学生勤于思考,提倡学生自主地思考。操作性学习是用记忆代替思考,记忆的负担重,而思考的负担不重。思考是数学的核心问题,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3.“活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实际上活动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我们的教学设计重要的不应是老师怎么讲解,而应是学生怎么活动。

  4.“再创造”。学习的过程是经历再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纯粹的模仿和纯粹的记忆。

  关于"有效教学"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所谓"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逻辑必要条件有三个方面:

  1.引起学生学习的意向,即教师首先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的;

  2.指明学生所要达到的目标所学的内容,即教师要让学生知道学到什么程度以及学什么,学生只有知道了自己学什么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主动参与;

  3.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即教学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因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等。如果教师在讲课时不具备这些条件,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十分辛苦,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学。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讲到学生的学习,在早期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观点看待学习,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某种联结的形成,通过反复练习形成某种技能。随着教育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一种理解,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头脑中的原有知识建立起来的实质性的联系,强调旧知识与新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为理解而学,教师为理解而教。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国内外都在讲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与文本之间的交互作用。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小学教学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师教得很苦,学生学得很累,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课程标准的正式颁布实施,为中国教育增添了浓重的一笔。新课程代表着先进的教学理念,其全新的内涵显示出勃勃生机。同时,新课程带来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以先进的思想、高远的目光,引领一大批有能力和才气的教育者脱颖而出,成为推行课程改革的中坚。另一方面,由于对新课程理解上的偏颇,浮于表面的机械操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部分教师的急功近利而造成片面追求、过分强调片言只语的挖掘,使教学活动脱离了正确的轨道变成从形式到形式的游戏。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把握改革的方向,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努力提高课堂有效学习,我们认为是值得我们关注、深思、探索、研究的问题。

  研究的价值:

  1.有利于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强大教师队伍的形成

  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的研究可以推进教师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观、学生观)的转变,从而快速形成一支专业理论水平高、业务实践能力强的教师队伍。另外,从实践角度看,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可以推动教师不断学习,积极更新知识结构。特别是在终身学习日益为人们广泛认同的今天,教师不断地自我完善是必不可少的。这一研究一定会使教师更加善于分析教材、深刻理解教学大纲,从而使以下几方面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⑴按要求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

  ⑵驾驭课堂的能力;

  ⑶教学组织、方法培训,课外活动指导能力;

  ⑷教科研能力;

  2.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迫切要求,自尊、自信、自强,不盲从权威,不迷信书本是这种人才的特点。课堂教学是学生进行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教师开展创新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通过对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研究

  (1)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2)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的和谐发展。

  (3)帮助学生储备知识,指导学生掌握探求知识的方法,体验发现、发明直至创造的感受,从而能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主地思考。

  (4)调动学生探索研究未知领域的强烈愿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总结规律以及预见未来事物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在新的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教学观和学习观下,探索凸现师生的主体地位,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效学习的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

  2、通过研究,确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和师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激发情趣、激活思维、能动创新的教学促进师生观念系统、方法系统、能力系统的更新,培养创新型学生与创新型教师。

  通过课题的研究能激起学生的有效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一代

  研究的内容:

  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在教学中也好,在研究中也好,首先应该关注什么,一是“学生”,心里有学生;二是“发展”,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教师自身的发展;三是“过程”,即学生的学习过程。这三个方面的核心是关注学生,要处理好教师、学生和教材的关系。另外,要促进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是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是情感的发展。

  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

  1.准备策略,就是怎样备课。应该从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来备课。这堂课有哪几项活动,怎样安排,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怎样与学生互动,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估和调控等等应该是教师着重考虑的问题。而且不仅需要事先备课,还要学会事后备课,就是进行教学反思。怎样把课前备课和课后反思相结合,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问题,这也是一个创新。

  2.实施的策略。教学实施策略主要是教师为实施的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

  3.评估策略。它主要是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的评估和对课堂教学的评估。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篇4

  一、课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化学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化学的重要性,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验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时效的内涵及衡量标准也由过去注重知识传授倾向的时效观逐渐向“生命课堂”的时效观转变。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支撑和归结。

  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课堂教学形式上比以前活泼了,学生参与教学比以前积极了。但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不彻底,部分化学教师课堂教学仍然以“师授”―“生受”为主,学生参与度不够;课堂导入无激情;课堂教学实效性不强;部分教师为单纯提高纸笔测试成绩搞题海战术,学生的课业负担重,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教学效率不高,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我县整体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指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教学方法的科学化和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即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者的协调发展,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个受方方面面、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问题。聚焦课堂、关注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有效教学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近年来,国内关于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的课题也比较多,为切实提高新课程理念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我县目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认为其改革应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方面下功夫。因此我选择本课题,旨在通过以初中化学课堂作为研究对象,从课堂教学行为(导入、活动、作业设计环节)入手,探索提高初中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从而大面积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研究的意义:通过开展“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研究,对我县初中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帮助化学教师走出误区,使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及理念,对自身的教育教学进行系统地梳理与提升,明确其教学行为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及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从而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在教学实践中边教边研,努力实现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有较大的转变,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创造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序的新型课堂,使学生乐于学习,全面发展,促进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二、课题的概念界定及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1.初中化学:贺兰县中学九年级化学学科。

  2.课堂教学:是指学生在校学习时的第一课堂,即以教室、实验室为教学场所,以班集体为教学单位的,以40分钟为一个教学时段的课堂教学。

  3.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进步、有提高。具体而言是指使学生在认知上,由不懂到懂,由不会到会,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使学生在情感上,由不喜欢到喜欢,由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学习态度上,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即关注学生在三维目标领域上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

  4.策略:方法或手段。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理论学习和总结反思,寻求符合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支撑。

  2、调研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改变教师偏重于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师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操作策略。

  4、创设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开展真实有效的互动教学,让课堂充满活力,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情感。改变学生偏重于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意识和能力的发展,促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的形成。

  5、引领教师在“教中研”,在“研中教”,促使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师整体教研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和遵循的原则

  (一)理论依据:

  1、辨证唯物主义关于矛盾的理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教学工作中无论教师讲的再多,也只能是学生知识、能力形成的外因,是第二位因素:而学生自身的认识、实践、反思才是内因,是第一位的因素。

  2、建构主义理论:学习者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外界施加的信息只有通过学习者的主动建构才能变成自身的知识。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知识。因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来与学生共同建构知识。

  3、互动教育理论:教育活动是师生间生命与生命的沟通;教学过程则是动态发展的教与学统一的交互活动。这个过程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的互动,强化人与环境的交互影响,产生教学共振。

  4、课改理念:改变学生被动接受性学习方式,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二)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转变教师自身理念,充分认识“以学促教,以教促学”的意义,认识学生学习的“主体”。

  2、科学性原则。以我县各校学生实际开展研究,始终遵循课题科学化管理,课题组成员精诚团结,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担子课题研究。

  3、实践操作原则。各校教研组积极开展“同课异教”“一课多讲”等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观摩课、示范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并及时总结,不断改进。

  4、适时性原则。各校课题负责人及时向课题总负责人反映课题研究情况,每月组织召开一次课题组成员会,总结阶段成果。

  5、广泛性原则。该课题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改变教师被动教和学生被动学的现状,以成就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大面积提高我县初中化学教学质量。经实践证明后,可将好的经验向全市范围内中学推广。

  6、评价激励原则。在课题阶段研究中,定期开展优秀教学设计、优质课评比并给予表彰奖励,并将选出的优秀课例、论文等向市、区教研部们推荐,力争高质量的完成该课题研究。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内容:

  (1)调查问卷

  ①了解新课程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

  通过问卷形式了解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及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方式(教师讲授、师生互动、自学为主、练习为主)作业布置等方面。

  ②了解目前我县各中学学生对于现有化学作业的认识。

  (2)课堂教学有效性因素研究。

  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支撑,对现行的课堂教学从教育的高度和学校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全面深入的微观分析,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观察、听课、跟踪研究;对课堂教学环节要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对课堂教学的时间和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对筛选、提炼的有效教学策略加以验证分析;探究课堂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

  (3)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研究。

  在课题研究中,突出探索当前新课程理念与课堂教学实际如何有机融合,让课堂“活”起来;将重点探究:情境创设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师生活动、生生活动方案,实现有效“互动”?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切实提高课堂效率,让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得到真正的提升。

  子课题:

  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二)方法

  1、文献资料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现代教学理论及有关本课题的已有研究成果。

  2、调查法。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了解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现状,教师作业布置情况,制定研究计划。

  3、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研究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不同的课型有效情境创设的方法;有效的师生、生生活动的方案;如何优化作业设计。

  4、经验总结法。收集整理相关典型案例,在全县范围内交流、研讨。及时整理阶段研究成果,并上传。

  五、已经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成果:论文《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宁夏化学学会开展的20xx年度优秀论文评选中获一等奖。

  论文《提高初中化学试卷讲评课效率之我见》在宁夏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宁夏教育学会开展的优秀教学论文网上评选中获一等奖。

  参考文献:

  1、《化学课程标准》

  2、《走进新课程》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成果》

  4、《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

  5、《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

  6、其他相关课题研究成果。

  六、研究步骤及分工:

  1、研究准备和启动阶段(20xx.9~20xx.2)成立课题组;学习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课题组成员培训、交流,收集资料;研究文献综述;召开课题研究开题会。制定总的课题研究方案,开题报告。

  负责人:

  2、实施研究阶段(20xx.3.~20xx.7)第一阶段:(20xx.3~20xx.7)

  (1)、根据研究方案,启动课题研究。

  (2)、调查了解当前我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现状。具体负责人:郎海燕蒙建甲刘丽荣牛春林负责设计调查问卷,在师生中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汇总统计,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复习课“课堂观察”活动。

  负责人:

  第二阶段:(20xx.7~20xx.7)根据研究方案,开展好各子课题的研究,在课堂教学中具体实施,并由每组负责人中的第一个老师撰写子课题研究计划、实施方案并撰写子课题结题报告。

  子课题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研究。

  子课题2、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师生活动设计策略研究。

  子课题3、优化作业设计,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1)制定子课题研究方案,请专家对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辅导。

  (2)以学校教研组或备课组教研活动为依托,开展“如何有效导入――即情境创设”、“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如何优化作业设计”集体备课研究、课堂教学观摩研讨;

  (3)借助各种类型的公开课,进行有效教学实践研究,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注意调控,不断完善操作过程。

  (4)定期召开研讨会,总结交流经验。

  第三阶段:(20xx.8~20xx.7)

  (1)组织全县范围内观摩课、示范课教学研讨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案例、优质课评比活动,及时总结成功经验,并请专家指导。

  (2)及时收集研究信息,根据研究进度,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3)整理材料,撰写教学案例、论文、阶段小结。

  负责人:

  3、研究总结阶段(20xx.7~20xx.12)

  (1)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梳理并展示研究成果,组织现场展示活动。

  (2)申请结题验收,出成果集,含论文、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课例光盘等。

  负责人:

  七、课题研究组织管理:课题顾问:马桂萍(宁夏教育厅教研室化学教研员)

  安长忠(银川市教科所副所长宁夏化学学会理事)

  李青萍(银川市教科所化学教研员)

  张学信(贺兰县教育体育局副局长)

  徐国福(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主任)

  课题组组长:邢菊荣(贺兰县教育体育局教学研究室化学教研员)

  课题组副组长:岳淑萍(贺兰一中教研室副主任)

  课题组成员:

  郎海燕(贺兰一中初中化学备课组长)

  邬瑞(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王峰(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马凯(贺兰一中化学教师)

  蒙建甲(贺兰二中理化生教研组长)

  刘丽荣(贺兰三中化学教师)

  牛春林(银川二十六中教师)

  八、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在我县已进行六年,教师教学理念已基本更新,教学方法在逐渐转变,能够积极配合此课题的实验。

  2、贺兰县委、政府、教育部门对此课题研究十分重视,给以大力支持。

  3、本课题组成员爱学习,勤钻研、善反思、具备课题研究的基本素质,有开展课题研究的经验和能力。

  九、研究成果形式

  1、各种实践活动的记录资料、文字材料。

  2、调查报告。

  3、教学论文、教学案例集,优秀课堂教学实录。

  4、完成《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与实践》结题报告。

  十、经费预算:调研费:250元;资料费:150元;打印费:200元;其他:1500元

  以上费用合计:2100元

  总之,我们将以此课题为依托,引领我县初中化学教师走上研究、反思、成长的专业成长之路。建立完备的具有操作性的课题组研究制度,课题组长职责,课题组活动制度,在研究过程中会不断请有关专家、领导为我们课题研究工作进行指导,寻找智力支持,并按时上传课题研究阶段性材料,及时汇报课题研究进展,确保课题扎实有效地开展,最终实现课题的研究目标。

  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 篇5

  一、课题的提出

  课题提出的背景

  随着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新课程理念已经被广大中小学教师所接受,可我们发现,尽管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着靓丽火花,但整体效果还不尽人意。在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师生角色定位,还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都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理念与行为脱节,教学成果与先进经验的引进吸收变成了简单的模仿,单纯的理论学习由于缺乏实践案例的支撑变得枯燥乏味、有些甚至于新理念格格不入。

  如何融合理念与行为,是广大一线教师迫切需要解决地问题。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关注学生,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自己教学的出发点,需要我们不断提高教学实效,将实效作为自己教学的落脚点。更需要我们关注教学实践操作层面,关注教学细节,关注教学实效,关注教学智慧,关注自身专业发展。

  教育部《新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迫在眉睫。课改,让课堂充满着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个性张扬和生命涌动的舞台。通过改进课堂教学方式,使学生在文化知识、基本技能、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感态度等各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学生作为课堂的重要组成要素,新课改中提出把课堂学习的时空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进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不仅面向学生的现在,更要注重面向学生的未来。新课程要求采用“互动式”教学势在必行。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开始思考怎样在新课程理念下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于20xx年2月提交了《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及有效性的研究》的课题申报表。

  二、研究的意义

  强调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学关系,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教学是师生双边活动的动态过程,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置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与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师生间、学生间的动态信息交流,通过信息的交流实现师生互动,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教学手段的“一取一舍”,教学过程的“一张一弛”都会闪现教师的智慧之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对教师教学素质的一种打磨,是教师教学经验的一种积累,是对教学现实的一种思考。本课题组认为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通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使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师生共同营造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有机统一的积极地课堂气氛。将三维目标融合为一体,促进每个学生的达成与发展。凝聚教师的向心力,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让教师展示自我、提升自己,更实现了自我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一套教学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将行为互动、情感互动、认知互动三者有效的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2、教师在课题研究中,使自己的课堂角色发生变化,从单纯注重知识传授转为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愿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进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让教师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探索、研究热情,形成一支教学能力水平过硬的教师队伍。

  3、通过研究使课堂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学生学习方式开始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在培养学生合作与交流能力的同时,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逐步形成新的课堂环境。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1、新课程实施中师生互动方式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比较新课程与传统课程中师生互动的不同要求,探索新课程背景下师生互动方式的内涵,提炼、概括出与实施新课程相匹配、相一致的师生互动方式的要素和特征。

  2、本校教师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存在问题的现状研究

  通过观测和调查,对本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互动方式所呈现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现状的方式和途径。

  3、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呈现的案例研究

  选择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方式有效性较高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研究从中呈现的特征和规律,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4、促进教师对课堂管理进行变革的研究

  针对新课程实施中课堂教学管理中的问题,更新理念,变革管理行为,为师生互动的方式的研究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关于创设有效课堂教学情境的开题报告(精选5篇)】相关文章: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教育论文08-05

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中创设课堂教学情境论文08-19

浅谈幼儿园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10-22

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论文06-24

创设多媒体教学情境优化政治课堂教学论文09-07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的情境创设11-18

浅谈数学课堂情境的创设11-01

创设情境任务驱动 互助协作11-11

农村小学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1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