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特色翻译学肩负的任务和发展途径论文

时间:2021-08-16 08:01:50 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新时期我国特色翻译学肩负的任务和发展途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期我国特色翻译学肩负的任务和发展途径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新时期我国特色翻译学肩负的任务和发展途径论文

  摘要:

  在新时代国际大融合的浪潮下,中国对外开放的程度日益加深,翻译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面对不断涌现的前所未见的翻译内容、现象、文献,提高准确、全面的翻译质量和效果是应对迅猛发展的时代要求。因此,有必要从历史角度明确新时代中国特色翻译学所担负的责任以及实现这一责任所要经历的路径,通过这两点来了解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丰富内涵,重点做好特色翻译理论的应用,对于新时期翻译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中国特色翻译学;翻译学任务;发展路径;

  一、中国特色翻译学概述

  (一)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内涵

  首先,翻译学是针对同一语言的不同语体的规律和艺术研究的一门学科,是对翻译的历史、理论、标准、原则进行系统描述的一个过程,具体到我国的翻译学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我国建立了自己的特色翻译学理论,将翻译现象上升到理论层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去发现翻译行为中的客观规律和科学艺术,是我国颇具理论价值的一项理论。

  翻译的根本在于语言,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用另外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形式,涉及不同国家之间语言行为的转换,包含两个主要的元素,行为的参与者和行为的结果,行为的参与者是指代翻译人员,得到的行为结果是翻译得到的内容。

  然而翻译研究不只是语言方面的内容,它远比语言的表述要复杂,在翻译时,不仅要完成两种语言之间的转化,还要尽量理解和完整的进行表述,甚至要考虑到两国之间文化的差异性,语言信息的统一性。中国特色翻译理论,是在翻译过程中,引入中国的语言文化,回避文化差异,最大限度地追求翻译的规范性而诞生的一种翻译理论,在众多的翻译实践中总结出的原则和模式,以解释和预测所有翻译现象都可能遇到的翻译现象。

  (二)中国特色翻译学的特色

  1、中国的翻译理论的诞生伴随着翻译发展的社会历史环境

  在中国遭受外国列强侵袭,国门被迫打开的时期,危难之中认识到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语言交流的重要性,发现了翻译的意义,因此,可以说中国的翻译事业的诞生是伴随着救国治政的使命而出现的,与和平时代的文化交流不同,中国的翻译理论往往对语义的准确性要求更加严格,翻译与现实社会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的翻译较之国外显得更加务实和严密,更能反映翻译的实践价值。

  中国的翻译理论中常常会出现对文体形式的选取,多次翻译论述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翻译所存在的社会历史环境所导致的文化差异性,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写不同的内容往往会使用不同的文体,不同的论述方式,因此,在翻译时,也会不同于其他的翻译形式,中国的翻译学要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2、中国特色翻译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上,即可对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务实性得到了解,现如今,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整体框架初具规模,我们发现,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的同步性是其很重要的一个表现,中国的翻译理论涉及的翻译过程中,不论是重点还是困难问题,都会被细致化的进行分析,包括对翻译分工方法的论述,对新名词的翻译论述,对处理中西方文学作品的不同之处等等,都会把涉及的极小甚微的问题进行准确的表述,可以说这是中国翻译的另一特点,与实践紧密联系,翻译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务实性。

  3、将翻译上升到艺术

  中国特色翻译理论的第三个特点是翻译的艺术性,在中国,翻译更多地被定义为一种艺术而不是科学,自古翻译就具有艺术性,中国佛经翻译家提出的“依实出华”,十九世纪末严复提出的“信达雅”都是很经典的艺术译作。后来林语堂在《论翻译》首次提出了翻译的艺术性这一概念,被广大学者所广泛接受,运用主观创造力去进行翻译,把翻译当作一种特殊的创作活动,是翻译工作所追求的一种境界,就像中国学者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比起精确,更喜欢追求其中的意境,更向往文学作品中的“雅”,虽然后来也有争议,认为追求艺术性部分时候不符合翻译理论讲求准确的特点,但是这一争议并没有占据主要的思想,创作活动是为表达或抒发情感而进行的,“神韵”依然是翻译界长期讨论的核心问题,后来的翻译作品更是充分表明中国的翻译理论侧重于传达文字背后的艺术价值,侧重于体现翻译活动背后的人类情感和灵魂的交流。

  4、我国的翻译理论缺乏系统性

  对于中国特色的翻译理论,一个较为被动的特点是其理论的系统性还不够完备,翻译活动与其他社会、经济、政治等的衔接还不够顺利,基本范畴缺乏,传统译学多数借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艺学的术语,理论难以深入和展开翻译是一种社会活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同时,翻译是一种动态的、充满变动的行为过程,中国的翻译理论很好地体现了人在翻译活动中所具有的能动性。在建设自己的理论体系的过程中,还有待于传承优势,加强其结构框架构建,增强理论意识,形成有效的理论体系。

  5、翻译理论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翻译理论的研究已经开展多年,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发展,不断创新,中国的翻译理论体现了翻译活动的能动性、复杂性、人文性、动态性,具有多元发展的趋势,一直以来中国的翻译理论研究都在试图做出更深入的探索,发掘出更多体现中国翻译理论特色的观点,形成具有普遍性、适用性,可以指导一切的翻译实践的理论。

  二、中国特色翻译学所肩负的任务

  (一)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际事务

  从翻译学的诞生开始,翻译学就是一种争议和发展并存的理论,在矛盾的两个方面中整体还是呈现出了蓬勃发展的态势,还是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翻译学研究的队伍不断壮大,学术成就不断拓展,翻译人才的培养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中国的翻译学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现如今,全球化、一体化的趋势更是让翻译学的研究变得愈加重要,不仅在空间上为翻译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还赋予了翻译更重要的使命,翻译成为对接国家战略,服务国际事务,推动人类文化进步的重要力量,服务国际战略的新时代历史方位对翻译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奠定基础工作,参与全球治理

  新时代的翻译研究已经不再是局限于文学作品的翻译工作,在实践的方方面面都显现出了其巨大作用,包括全球文化之间的交流,全球社会发展,历史政治、经济建设的影响,以及文化多样性的融合,翻译工作成了全球各地交流的桥梁和文字符号,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全球治理的问题,环境保护和全球治理已经成为当今各个国家都广泛关注的问题之一,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还处于开始阶段,面临着很多的限制问题,其中人才问题也是其中的重要方面,我国迫切需要一批熟悉政策,了解国情,具有全球性视野,通晓各国语言的翻译人才去推进全球治理的进程,广大的翻译人员也越来越认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正在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全球治理做出更多的贡献。

  (三)完善翻译体系,构建译学系统化格局

  翻译学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最直接的体现,作为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最明显的手段,为了响应国家的全球化发展战略,我国在翻译研究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从学科设置、产业规划、资源配置、翻译评价体系等诸多方面都进行了系统的统筹布局,从国际影响力的角度上,把建设翻译工作,把培养复合型、专业型翻译人才和提高翻译综合能力作为一项长期、战略性、系统性的工作,而把建设开放性的翻译学科,具备国际性的宽阔视野的翻译研究作为目标,以国家战略为强劲动力,主动承担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

  (四)提升综合国力,增强国家话语权

  现如今,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越来越强,在国际社会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承担起了更重的全球社会责任,在此同时,中国也要重视提升自己的国际话语权,党的十九大报告把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重要目标进行推进,而讲好中国故事也就是说要在全球面前展现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形象,用中国特色的翻译学去传播好中国声音,形成一个主动建构话语权的过程,清除不同文化的藩篱,把中国立场和中国经验更好地呈现在全球视野中,像全球贡献更准确全面的中国智慧,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调整,实现话语在不同文化环境之间的自由转换,使我国的整体布局朝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向发展。

  三、中国特色翻译学的发展路径

  新时代背景下,翻译作为中国与世界文化对话的载体与表现形式,中国特色翻译学要完成其承担的重大责任,实现长远优势发展,就要通过多种路径去朝着更远的目标发展,在此,总结其发展路径,具体可以分为如下的几个方面:

  (一)展现中国特色,弘扬传统翻译理论

  我国是一个文化悠久的国家,在发展翻译学的过程中,倡导在多样性的文化中发展中国译学研究,面对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不同的异域文化,通过求同存异,挖掘了我国所特有的'翻译特点,形成了我国内涵丰富的传统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对中国翻译现象进行系统搜集、整理和理论把握,建立起一种具有我国特色的翻译”,促使中国译论走向科学,走向系统化,是包含着丰富的中国智慧的翻译理论。

  中国的翻译学理论是以汉民族语言文化为立足点,致力于从中国传统智慧中寻找利于翻译学的学术生长点,运用科学、系统的中国传统译论研究方法,从我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内核中,迸发出具有中国现代特色的译学理论,是一种蕴含中国丰厚文化内涵,又融合多元研究方法的优点,体现时代精神和风貌的新型翻译理论。

  (二)明确中国学术话语权,完善话语构建

  话语权是一种权力结构,任何一门学科的形成和确立都要经过学术界的认可,中国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追赶着国际翻译界的步伐,唯有自成逻辑体系的话语建设才能体现出内在张力和外部影响力,为了稳固中国翻译的学科地位,享有充分的话语权,要在这次大规模的学术研究中找到差距,认识到核心理论和实践成果的重要性,要有既需要有核心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成果,也需要有译学研究的思维,保证持续发展的条件,赢得与国外同行对话与交流的机会。学术话语的形成都是立足于特定的文化场域、思维结构与本土实践的基础之上,因此,要做到拥有足够的话语权,首先要建立翻译学科自己的学术期刊,建立行业协会,建立翻译专业的团体,保证教育体系中翻译的专业人才,不断拓宽翻译研究的疆界,促使翻译学与社会学、哲学、经济学、传播学、管理学等学科之间相互渗透,让羽翼未丰的翻译学科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三)对接国家战略,做好中国特色翻译规划

  作为一个现代大国,中国不仅要强调政治上的制度自信,在翻译理论上的建设也要以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来打造更具特色,更具中国风格的翻译体系,要使我们的翻译理论体系具有中国的优势,成为具有我们中国式的人文情怀、文化姿态和叙事方式的翻译理论体系。

  对接国家战略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第一,对接国家战略要以现代观念去整理中国的译论观点,在国际面前展现中国译论的现代价值与意义,第二,要以中国文化的整体性去整合译论,立足于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使之在国家层面的高度去优化和加强,对比研究的实际情况出发,描写翻译实践过程,展开翻译理论研究。

  (四)立足中国翻译实际,提升实践水平

  中国的翻译学研究要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必须扎根于中国文化,以实际问题为抓手,有效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由于翻译实践活动随着社会需求而变化,翻译实践要从传统的翻译向应用型翻译拓展、延伸,把主题广泛、语种繁多的全球化翻译同现在新型技术,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相结合,打造翻译业态的新局面,将翻译理论的价值变得更加深远,带来更多创新的机遇,脚踏实地且胸怀理想,直面实践中的问题,在提升解决问题的水平和服务实践方面下功夫。

  四、结语

  纵观西方各翻译学派理论,我们发现无论是实践还是理论都不能很好地解决最难的中英或中西互译问题。因此,就翻译理论而言,我们只有依靠自己的中国学派的译论:因为就翻译实践而论,中文和英文是世界上使用得最多的文字,中英文的差距也远远大于西方文字之间的差距。因此,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翻译学”理论体系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中国翻译学的“中国特色”不仅在于中国的翻译学是汲取了丰富的中国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具有生命力的理论,还在于中国的翻译学要能够代表中国的时代风貌,在国际上,以翻译为视角去提升我国的话语权,新时代中国特色翻译学为我国翻译理论研究带来了新启示,同时开阔了新思路,从其肩负的任务入手,去丰富其发展路径,从立足我国国情,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借鉴传统翻译理论,重在实践把握当下,创新思维面向未来等几个方面为思路,谋求翻译学的进一步发展,推进学术体系化以及追求学术价值的平衡,去唱响新时代的“中国声音”。

  参考文献

  [1]王宏印.新译学论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肖坤学,陆道夫.大学英语通用翻译教程[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2.

  [3]冯全功.翻译研究学派的特征与作用分析——以生态翻译学为例[J].上海翻译,2019(3).

  [4]方梦之.翻译大国需有自创的译学话语体系[J].中国外语,2017(5).

  [5]罗迪江.当代翻译研究中的问题域转换:生态翻译学视角[J].中国翻译,2019(4).

  [6]范东生.翻译的本质与翻译批评的根本性任务[J].中国翻译,2000(4).

  [7]谭载喜.西方翻译简史[M].上海:商务印书馆,2003.

  [8]许钧.翻译价值简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4(1).

【新时期我国特色翻译学肩负的任务和发展途径论文】相关文章:

1.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战略思路

2.我国贸易构造改变的波动性特色与途径转变论文

3.我国港口物流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论文

4.论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意义经济学论文

5.试论荀子发展儒学的方法和途径

6.我国对外贸易的立法现状和完善途径研究的论文

7.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中的问题与发展途径

8.我国阳光私募的兴起和发展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