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时间:2023-06-14 12:26:58 泽彪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精选5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精选5篇)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1

  人类具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其中创造性思维个人以及整个人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上,如果人类没有创造性思维,可能和其他动物一样一直停留的蒙昧的蛮荒时代。人类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源自于创造性思维。而人类的未来也必将依赖于创造思维,可以说这种思维将决定这人类未来的光明与黑暗。而艺术设计本身就属于一种创造性思维活动,因此一个人能够从事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决定着一切。在诸多关于艺术设计的研究中,都将创造性思维作为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因此,任何一个从事艺术设计的人员都必须充分了解和掌握艺术设计的这一核心内容——创造性思维。

  一、创造性思维的具体概念

  创造性思维虽然在人类的进化历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意义。然而,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却没有具体的定义。很多人都崇拜那些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科学家、发明家,对他们所具有的创造性思维表示叹服。也有许多学者专门从事这项研究,然而目前我们关于创造性思维却所知甚少。对于其分析,我们一般通过思维分类的方式进行,主要包括了再现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前者是一种重复性质的思维方式,是按照已有的知识以及规程按部就班反复进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严谨性,但却缺乏新颖性;后者的评判依据是结果是否具有新颖性与独创性。他与其他思维方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结果的不可预知性。因此,创造性思维的评判是从结果来看的,因此无法与逻辑思维或者灵感思维进行概念上的区分。因此,可以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一种运用已有的思维形式结合新的思维方式而开展的一种思维活动,是一种既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又能有所升华的新颖的心理思维活动。

  二、创造性思维应用于艺术设计所具有的特点

  1、情感体验性

  艺术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并非单纯的思维过程,实质上也是一种情感体验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感体验与思维密切联系,继而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这是一个客观与主观相互作用的,虽然情感和思维在实质上是有区别的,但同时二者又是相互依赖的。而与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所伴随的情感通常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般性情感,另一类是高级情感。前者主要是指情绪,而后者主要是主要通过社会生活与社会实践而产生的关于道德感、美感的一些高级情感。创造性思维的情感体验促使情感上升到一个更加高级的层次。

  2、情感实用性

  在这个时代,设计师在设计商品时不仅仅只是考虑该商品的实际实用性,而更要从情感的层次给予消费者心灵上的慰藉。也就是让消费者从设计师的设计上感受到设计内心的那种情感那种热情。现在社会中消费者由于总被商家的各种广告宣传所误导,逐渐地不知道什么才能真正满足自己得需求。而那些知名品牌能够自始至终博得消费者青睐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商品中,设计师在发挥创造性思维的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增强了设计的情感实用性,使消费者在满足自身实际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满足情感需求。

  3、思维的独创性

  创造思维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各种思维方式交织与碰撞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大脑的不懈运作,构思出了新颖独特的设计。从某种角度来讲,这种度独创性并非凭空捏造,这种独创性是指设计师从新的角度、新的层面发挥出一个旧主题未被发现的一面。如果将这种度创新理解为创造出曾经从来没有过的事物,那就是一种巨大的误解。而这种从陈年旧事中发现新鲜的能力才更能体现创造性思维的独创性。

  4、艺术前瞻性

  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其实际上还是来源于生活的。而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就是基于现实的`已有的事物与信息来对这些事物的发展态势进行预测,从而通过预见与判断而调整事物的发展策略,这就是创造性思维前瞻性的体现。然而,这一特点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可能具有间歇性与模糊性。作为优秀的设计师,必须具备创造思维的艺术前瞻性,并能够及时把握,从而在对目前的环境、信息进行多层次的把握,从而完成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高水平艺术作品。

  三、如何培养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

  首先要突破常规思维,发挥创造的个性。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要求设计这能够打破常规,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以及各种规规矩矩都抛之脑后,进而完成新颖的思维成果。而实际中,更多的人习惯依赖固有的传统与经验,而面对创新止步不前。另外,在对艺术设计进行评价,不能以优劣来评价创造思维,而应该将其看作创造思维之间的差异。其次,要强化学科之间的交叉,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如今的艺术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艺术本身,而应该更加注重与其他人文、社科、自然、技术等领域融合。通过对其他领域的学习来启发自身的灵感,获得创造性思维。其像文学、电影、戏剧等内容,自身具有非常强的主题思想,对于艺术设计师来说是非常好的文化积累,通过长期的知识沉淀,才能够促进创造性思维的蓬勃发展。第三,创造要于情理之内顺流而行。创造性思维要求创造者具有新颖的意识,然而这并不等同于创造者可以浮想联翩、漫无边际。如果只是夸大其词来获取别人的称赞,那么最后的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而真正的创意要是天然形成的,在我国自古就有崇尚自然的习俗,在很多艺术作品中都注重自然之美。而真正完美的作品,真正能够名留青史的作品,无不给人一浑然天成的感觉。现代艺术对于创造性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而我们艺术设计者也要不断开拓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艺术作品。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2

  一、设计的形而上学思考

  (一)对设计含义的反思

  关于设计的定义有很多,即设计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是指在进行某项工作之前所制定的方案:“它是一种有目的的造型活动,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机能、生产和美感,还要关心到价格;设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是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笔者对设计概念进行总结,认为设计是人类在与自然打交道的过程中,为了方便人的生存(或生活)、帮助人们高效的实践、给予人们某些方面满足的一种创造性实践活动。基于此,笔者认为,既然设计属于实践活动,那么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就会受到思维、思想的支配,因此我们应该对设计者背后的思维和思想进行反思。

  (二)对设计思维过程差异的反思

  西方哲学史中有两大哲学思想,即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中国哲学史上则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哲学流派。几乎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哲学思想,而且略微不谨慎就能被上述现存的哲学思想所影响到。但无论如何,我们可以肯定,一个设计者首先要认识事物,习得一定的属于自己的法则,然后才有可能进一步进行创造。任何设计师都要面临哲学中出现的问题,例如“如何认识世界?”“能认识什么样的世界?”等。这些问题看似遥远,但试想一下,距离又如此之近,因为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实践活动。既然属于实践活动,那是否与其对世界的认识程度相关?我们在从事设计工作时,往往会不自觉地受到设计本身的哲学思想的影响。虽然设计者本身可能也没有意识到,但从本体意义上讲,设计者在做实践活动,就需要认知和判断,其中所依据的“经验”或“规则”的形成,也是他的观念和哲学立场,最后这种思想会从他的作品中流露出来。从石器时代的石刻花纹到陶艺图案,这些设计都有设计者对于生存的体验以及对于社会关系的观念。设计思维和一般思维的区别在于,一般性思维是就事论事的思考,始终围绕具体事务的内容和其延续性思考,特点是直接锁定目标,以经验主导展开直接功利性目标,紧紧围绕着目标去考虑现有基础条件是否可行,找到一条最优路径,重在结果。而设计思维的表现是以创意性为特色,在确定目的之后,将会进行大量的搜集材料,在搜集材料和构思的过程中不断形成新的创意。即便是同样的资料,给不同的设计者,得到的结果也很难相同。但是,他们最终都能解决问题。那么,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实践时的依据是什么?这个依据是理性的还是感性的?笔者认为,正是这些哲学思维的不同,以及个人对感性材料的认识,并主观地形成个人“图式”的差异,导致作品产生的美感有所不同。这个结果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即当我们在训练思维的过程中,以及在进行设计思维教育时,可以从丰富哲学思维、丰富对感性形式理解的角度来进行。这都将作为设计者进行创作活动的基础材料。在此基础之上,才能进一步谈设计方法、设计技术和技巧。

  二、设计思维方法的反思

  要想得出设计思维方法,就要先对设计思维进行总结。人需要躯体与灵魂,设计作品亦是如此,要做到形神兼备,避免内外脱节。设计思维不仅需要外形的创作,还需要设计内涵的理性分析,达到内与外、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因此,设计师不仅要有高度的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有卓越的形象思维能力以及顿现的灵感。那么,要锻炼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才能达到既很好地解决问题,又实现感性意义的目的.呢?笔者针对此方面的思维进行总结,认为具体分为科学思维与创造思维。在设计活动中,科学设计思维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收敛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定量思维等。作为设计师,应该主动并且用严谨的态度去利用这些思维。如果说科学思维是设计的骨架,那么创造思维就是设计的灵魂。创造之意在于想出新的方法,建立新的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没有创造性思维就没有设计,整个设计活动过程就是以创造性思维形成设计构思,并最终生产出设计产品的过程。

  三、设计思维的创造力训练总结

  创造性设计思维在艺术设计中至关重要。最初,每个人都有这种能力,但随着后天的成长,这种能力会出现差别。而对设计师来说,这种能力是必须的。因此,我们需要一些科学方法对创造性能力进行训练。训练创造性的设计思维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变通。灵活应对,融汇贯通。2.独创。具有独特的想法,做到与众不同,独具特色。3.精密。思维缜密、精益求精。4.冒险。勇于尝试,大胆假设,坚持己见。5.好奇。需要保持一颗不断探究新事物的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并不断努力寻找答案。6.想象。会利用联系的方法将每个元素的组合构思出来,进而具体化。7.分析与综合。利用逻辑思维对元素分门别类,逐个分析,进而归纳组合,形成统一体。8.评价鉴赏。依据一定的理论和标准对事物的好坏、美丑进行鉴赏。综上所述,这些能力都是创造性的设计思维所必须具备的,需要经过有意识、专门化、长期性的训练才能得以实现。从人进行实践活动的层面上讲,人们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才能更有效、更有利地进行实践。设计同样如此,在设计实践中,设计思维至关重要。作为设计师,首先要从设计的本体论进行思考,获得对设计本质的理解,再凝练出设计的思维方法,最后找到训练这些思维的途径,并加以坚持,才能获得良好的创造性设计思维,为设计领域做出贡献。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3

  论文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模式;思维方法;综合运用

  论文摘要:艺术设计思维是设计师在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活动,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艺术设计的思维模式具有多样化和综合性特征,设计师只有了解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培养将多种思维形式综合运用的能力,才能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作品。

  一、艺术设计思维的概念

  艺术设计思维是指设计师在艺术设计的创意过程中,通过对生活进行观察、体验、分析,并对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最终形成完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创造活动和创新思维过程。

  思维是指人们对自然界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间接、概括反映,是人类自觉地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活动。人类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思考能力和思维的形式,并逐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象到抽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并在长期的思维活动中促进了语言、认识的发展。从世界文化发展历史来看,创造性思维是造物活动过程中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在研究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类的思维形式与认识能力不断提高,所以才有了璀璨的远古文化与现代文明。

  艺术设计的思维“是一种通过人的视觉感受而将客观内容纳入主观心灵并予以对象化呈现的艺术形态”①。因此设计师在设计中常常运用富有哲理性、象征性以及关联性的手段使作品产生丰富的联想性与审美性,在传达信息的同时赋予审美的体验。艺术设计的创新意识不仅表现为对设计本身的创新,还表现在设计师对自己固有设计观念及能力的认识与突破,它是主观与客观的两个层面。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信息传播与交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尤其是随着网络资讯及设计软件的功能开发,世界经济的同步化进程日益加快。要使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设计师就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地研究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设计意识和设计水平,了解最前沿的设计资讯,掌握最先进的设计软件,开阔视野和思路,使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在最活跃的状态。

  二、艺术设计思维的特点

  1.艺术设计思维的源泉来自于对事物的认识与观察

  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自然世界丰富多彩,动物、植物、自然景物都有各自富有美感的形态,但万物又有各自独特的属性和外在形态,即使同一种物体,也可能有不同的面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具体能力之间存在着差别,会造成思维结果的差异。对于从事艺术设计创意工作的人而言,深刻体会大自然带给人的情感交流和审美性,从对事物的观察中寻找灵感,发现蕴藏在普通形式下的细节与美感,捕捉转瞬即逝的知觉闪现,及时总结、归纳、提炼自然中的素材,是寻找创意灵感的源泉。

  2.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设计师丰富的知识与经验

  我们从文字的演变过程中不难发现,无论中国的汉字还是西方文字,都是从原始巫术、舞蹈、绘画中逐步归纳、概括而来的,都经历了从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提炼过程。正是人类这种不断总结经验的能力,才能使知识得到延续和传承,才有了今天灿烂的文化与丰富的世界。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要善于学习,从实践经验中汲取营养,从经验积累中摸索事物的规律,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善于借鉴前人的经验,开拓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视野,提高观察判断的能力,这样才能获得更宽泛的专业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宽设计思路,创作出更富有传达效果和创新性的设计作品。

  3.艺术设计思维来自于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综合与交融

  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说,如果只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方面的知识而忽视其他知识的扩展与积累,那么设计艺术思维就会受到限制。艺术设计是一门融合了多种知识的综合性学科,设计师要注重在多学科、多层次知识的交叉中汲取灵感,把艺术、科学、生活等不同领域的知识与经验联系起来,从多种角度拓展思维模式,作到多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设计思维的理解与感悟,这样才能及时把握现代设计思维的发展方向。

  三、艺术设计思维的类型

  1.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为主要内容的思维方式。‘形象’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与现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②所谓形象思维主要是用直观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跃性。形象有“表象”和“艺术形象”两层意思。表象是自然状态所形成的外部形态,如形状、色彩、质感、肌理等,而艺术形象则是在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之后形成的新形象。艺术设计的形象思维不是简单地观察和再现事物,而是将观察的事物进行选择、整理、思考和重新组合,是来源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的高级思维方式,是一个从自然形象、艺术意向到艺术形象的提炼过程。

  2.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是以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进行的思维,又称抽象逻辑思维。其主要特点是把直观所得到的东西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而形成概念、定理、原理等,从而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这是一种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变化过程。

  抽象思维可以分为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人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概念进行的思维方式称作经验思维。理论思维则是根据科学概念和理论进行的思维,它往往能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得出相对准确的判断与结果,是一种由表及里、由本到质的思维形式。

  抽象思维中的推理有归纳法和演绎法。归纳法是从个别事实到一般结论、概念、原理的方法;演绎法是由一般原理概念到个别结论的方法。艺术设计中存在着共性和个性的因素,是个别现象与一般规律的统一,人们在对个别现象的个性归纳中发现其共性特征,形成概念和理论,再借助演绎的方法进行新的创造,产生新的设计形式。

  3.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也称作求异思维、扩散思维、辐射思维。它是一种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和途径去展开思考的方法,是从同一来源出发探求多种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③它的主要特点是在思维过程中进行大胆的设想,摆脱固有观念的束缚,使思维活动向多方向扩展,从而获得新的创造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够在思维过程中为设计师提供更多新思路、新创意、新的解决方案和途径,为设计提供更加宽泛的设计灵感。

  发散思维是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过程的基本方法之一,它涵盖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技巧,主要包括纵横思维、逆向思维、质疑思维等几种方法。

  纵横思维法是将思考的问题对象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思维整合,从多角度全方位地把握问题的本质,既考虑事物内涵的纵深性,也考虑事物外延的拓展性,这样才能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更加宽泛地理解问题,从中挖掘设计思路和创意技巧。

  逆向思维法是改变正常的思维角度,从事物的反向角度思考,往往能产生出其不意的效果。例如我们去海底世界看到的一般是池子中无精打采的海洋生物,但是有些旅游景点利用反向思维的方式,开发出海底潜水项目,让人进入到鱼类的世界中,看到真实的海洋世界,效果自然大不一般。可见逆向思维看似荒唐,但却往往能够产生突破性的意见。

  质疑思维法是敢于对现有理论和模式进行大胆的挑战和质疑,不迷信权威的理论,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设想。在艺术设计中要提倡打破规矩和传统的束缚,鼓励大胆创新,敢于突破传统观念,创造出富有意味的新形式。

  4.灵感思维

  灵感也称顿悟,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由于它常常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特征,所以在思维形式中具有奇妙的神秘感。虽然灵感思维在艺术创作思维形式中有着特殊的功能,但灵感思维的过程并不完全是偶然的心灵感应,而是来自于经验的积累、联想的升华、信息诱导等因素的诱发,属于厚积薄发的思维形式。古代画家看到竹影投射在窗纸上的影子而创作出墨竹的画法,伏羲看到白龟的纹样而推演出八卦,都是他们在长期的思索过程中受到某些因素的诱发而产生的顿悟现象,是思维积累的爆发,是偶然性与必然性的辩证统一。艺术设计灵感思维的出现依赖于设计师长期的生活经验、艺术积累以及不断的思索,那些看似杂乱的思绪在思维的过程中突然得到了某些暗示和沟通,便产生了飞跃和升华,灵感也随之产生了。

  5.模糊思维

  同一般逻辑思维相比,模糊性思维具有灵活性或能动性的特点。“模糊是相对于精确的概念,泛指反映事物属性的概念外延不清晰,事物之间的关系不明朗,难以用数学的方法量化”④的形式。模糊思维从表面上看似乎模糊,但模糊不是含混不清,而是辩证思维。模糊性思维克服了人们思维中的绝对化观念,是模糊性与精确性的辩证统一。

  艺术审美具有其不确定性因素,一个艺术作品对于不同的欣赏者可能有着不同的心理感受。有人在《蒙娜丽莎的微笑》中看到的是美丽和善良,有人看到的是恬静和安详,也有人看到的是怀孕的妇人,甚至还有人研究出蒙娜丽莎正在患牙病,这就是艺术审美模糊性的典型表现。在艺术设计中,设计师也要把模糊思维的概念应用到作品设计中来,不能将设计的目标对象绝对化,不能把设计元素符号看成是绝对标准,这样才能使设计走出新天地,更富有宽泛的影响力。

  6.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就是按想法之间的联系引导思维,使概念或形象接近或相连的思维方法,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外一种事物的心理现象。

  联想是艺术创作中重要的思维方式,古代诗人曾留下“山雨欲来风满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富有意境的精妙绝句,西班牙超现实主义画家达利就经常运用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创作出大量使人们惊叹的富于联想的梦境般的美妙作品。在艺术设计中联想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维方式,设计师的联想能力越强,其创造性思维就越活跃。

  7.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指打破常规、开拓创新的思维方式,是多种思维方式综合运用、协调统一的思维过程。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创造的目的是创造新方法、开创新渠道、建立新理论,没有对问题的质疑就没有创新的根基。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加以分析和总结,这是通过各种思维方式来处理问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往往能产生具有创造性的新观点。在艺术设计中,创造性思维离不开想象,要在设计中取得成功,就必须大胆的联想,尽情发挥艺术的想象力,把各种思维的形式与方法综合运用,把创新性、独特性、审美性作为设计的基础,这样才能创作出富有感染力的'优秀作品。

  四、艺术设计思维应把握的原则

  1.注重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艺术来源于生活,丰富的生活经验对提高对事物表象的认识与记忆具有良好的作用。首先要阅读大量的作品,文学与艺术作品中有大量的知识信息,是艺术家对生活的感悟和提炼,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可以丰富艺术知识、增强审美能力、开拓艺术思维。其次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活动中可以扩大视野,学习到更加广博的社会知识,增强综合运用能力,积累广泛、深刻、丰富的各种表象资料。

  2.勤于思考、善于总结

  艺术思维是思维的高级形式,是将事物表象进行艺术化处理的过程。艺术设计贵在创新,创新是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获得灵感,发现新的形式与规律,使作品在思想内涵、形式美感、制作手段等多方面得到完美的配合,设计师要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具备善于总结的能力。要善于借鉴经验和理论,加强对视觉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人类文明的延续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能将生活中的经验和知识通过符号传递给后人。艺术设计过程其实就是艺术家对艺术符号的创造过程,要积极学习和掌握前人的经验和各种符号的意义,才能更好地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继承和发扬人类文化。

  3.大胆设问、勇于挑战

  首先要敢于提出问题,质疑的目的是提出新的看法与观点。没有质疑就不会促成新思想、新观念的诞生,因此要鼓励设计师对设计中的问题提出大胆的假设,并在实践中加以研究和完善。其次要锲而不舍,善于钻研。钻研是一个艰苦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有时还要承受失败的痛苦,在学习中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广开思路、综合运用

  视觉传达艺术思维注重开发灵活多变的思维方式,是“在运动中求变化”的灵活思维方式。要在思维的过程中善于运用换位思考,多角度、多视野、多层次地分析问题,提倡标新立异,最大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艺术设计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以人为本是艺术设计的重要设计原则,要使设计作品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就必须学会将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最大限度的满足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将设计作为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要让设计思维发挥出最大的魅力,这样才能体现其存在的价值。

  随着世界经济文化的全球化发展,现代科学的整体化趋势更加明显,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沟通的联系性更加紧密。艺术设计思维不能只局限在艺术设计领域的思索和研究,要善于触类旁通,全方位、立体化、开放性地寻找设计思维,尤其是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视觉艺术的形式更加多样化和宽泛化。因此,艺术设计的思维要善于掌握各种思维形式的特点,要培养综合运用多种思维形式的能力,这样才能在设计中走出更加宽泛的艺术新天地。

  参考文献

  [1]李巍.广告设计[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向海涛.视觉表述[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托马斯等.广告学[M].程坪,张树庭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4

  摘要: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固化思维严重地束缚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散思维,学生的设计与思维单向性地按照教学模式形成,环境艺术设计套用套版的形式很常见。所以在教学中应用发散性思维非常重要,要注重运用多向思维,转换思维角度,打破固化思维。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应用具体路径:创造多维教学理念,构建引导式教学;营造多向学习环境,建立自然学习氛围;尊重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拓展教育特色维度。

  关键词:

  发散性思维;环境艺术设计;应用

  随着人类生活进程的发展,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需要不断地摸索结合,这就相应地产生了环境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的范围很广,包括现在的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等等。在平时的教学中,环境艺术设计不能单方面去解决问题,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提出,主动解决,发挥发散性思维去创造,已经成为现在教学模式中较为关键的一个环节。在目前的教学中,学生多是套用或者套搬设计概念,很少主动独立地去多方面思考解决问题,同时也缺少实践与切身的感受,这也是现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需要改善的地方。

  一、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环境艺术教学概述和思维束缚

  环境艺术设汁是现在教学中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在快速发展建立的社会中经济、科学、艺术、环境相结合的产物。环境艺术设计手法层出不穷,表现能力各有千秋。环境艺术设计里面包含了美学、史学、技术和艺术多方面的研究结合。所以我们相应地建立了这样一些关于环境艺术的基本概念:像空间、空间关系和结构、场所与自然场所、场所的属性与特征、共生意识、环境艺术等等。从广义上也就划分为两个部分,一是自然环境,二是人文环境。两个部分相互依托,给人们更加深层次的视觉感受。特别是从空间关系与结构来入手研究我们的生存空间以及其形态,这也就造就了我们生活中的场所。环境质量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了环境设计的主要课题,自然环境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中最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与人文环境相比邻,是非常重要的平衡点。在平时的教学中,固化思维严重地束缚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与发散思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基础课程中就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发散思维了。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教育本身发展起步较晚,大多都是一些美术学院和一些综合类大学结合起来的,加上现在的教师多数都是因袭传承,在学校接受的都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立和发展的这几年来的美术院校的本科及研究生的教育。因此,在我国都基本继承了这种环境艺术设计类教学的模式。在平时的课程中,学生都在接受固化思维教学,在课后的研究中也是按照这种固化思维去寻找所谓的标准答案,没有多角度、多方面、多理论去找寻创新。教学活动中包括美术基础训练、工艺技能训练,远远脱离现有的市场和实践,这就促成了学生和老师在观念上的误区,固化思维使得学生认为学好了美术自然就是好的设计师。这使设计和艺术严重地混淆。众所周知,教学模式无非就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中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就成为了现在环境艺术设计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重中之重。老师在教学中应该由点到面深入挖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应该在教学实践中多去辅助,让学生自己形成各自的思维多样化。在实践中学到更为有用的知识。在教学课程方面更应该从实际出发,在现实的作品中让学生自己挖掘设计的基础、内容,而不是传统中的一味填鸭式教育。同时多提倡学生之间的讨论,让学生自己领悟到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点到面涵义,提高相应能力。

  (二)单向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弊端

  单向思维也是存在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大问题。单向思维,只是从一个方面、单个层次来看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思维方式自身难以克服环境艺术设计的封闭性、片面性、孤立性,会被局限在一个狭窄的框框之内,而无法达到对事物的深入和全面的平衡认识。在传统的教学中多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在辅助学生分析问题时会设定一些知识框架,这也就使得学生的设计与思维单向性地按照教学模式形成。环境艺术设计本身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其中包括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室内设计等多方面,不仅是对人类生存空间环境的再创造,更是历史文化的综合体现。所以说环境艺术设计的运用非常广泛,各学科之间需要独立运用,又有融通的物质同性。这也就是说,如果单向思维去运用,将会使环境艺术设计变得分裂、不融通。单向思维的改变,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成为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

  (三)打破常规思维对于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现如今的环境艺术设计套用套版的形式很常见,这种现象也间接反映常规思维受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因此,在教学中应该突破这种常规思维,争取主动。打破常规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影响,你会有很多新奇的收获。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而推陈出新才是以后发展的硬道理。就像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形态及变化,很多人在常规思维下会套用一些东西去做设计。因此,怎样才能打破这样常规思维呢?在教学中就不能让学生停留在课本阶段,实地去考察和感受空间感,去感受空间的特点和平衡点,然后再到平面设计图去多角度分析,去不断变化视角,变化比例。我们也知道空间的变化需要透视技巧去体现,对于同一空间,学生应该多角度、多思维地进行透视空间的平面设计绘制。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实践中打破常规思维,多创新,为以后奠定好基础。在空间的想象力与形态变化方面,我们要多通过打破常规思维去将空间虚实变化、延伸分割,同时在层次、结构、比例、区域等方面多加注意。通过这样的练习,会大大提高学生多思维的基础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突破其想象空间,这样不断地累积实践,再与书本知识相结合,会打破常规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二、发散性思维在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发散性思维需要打破原有的既定模式,从点到面去寻找事物的新结合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和途径去分析解决问题。比如一个光源向周围发出光线,这些光线发散到四周,而不是单独的一条光线跑到黑。这就像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多方面、多角度去提炼主旨观点,分析问题结局。一方面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换其他的方面去思考,不断地创新,打破陈规。

  (一)运用多向思维

  发散性思维最重要的形式就是多向思维。多向思维就是指围绕一个中心,对事物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性观察和思考的方法。多向思维要从多方面来考虑同一个问题,不能只是局限在一种模式或者一个方面。就像现在的环境艺术设计居住环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外部坏境与内在空间。我们现在的居住环境,不只是关注内在的居住环境,像房屋的格局、通风、设计,同时也关注住宅外部的环境,像小区内的绿化、宽阔的活动场地。很多之前的老建筑都是相似的,而通过现在这样多向思维去打破陈规,就会相应地出现现在多元化的建筑,内部构造、外部环境都各有各的特点。为了更全面地推进设计多向思维方法,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师,应该多掌握心理学、社会行为学、基础环境艺术、物理学,熟悉建筑学以及环境艺术学,从这些方面中寻求灵感和追求创新。同时也要在装饰材料的更新以及家具陈列设计最新动态中,不断地从实际施工中积累实践经验与生活体验,对新的生活方式及个人环境的关系具有高度的敏感心。这样才能多发现、多运用、多向思维。一般来说,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的生活会有不一样的构思,产生不一样的作品。正是这种客观性决定了多向思维一刻不能离开生活,离开社会,离开时代,如果脱离,其想象恐怕只是臆想。

  (二)转换思维角度

  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应用发散思维,不仅包括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上的革新和调整,也包括教师从自身教学方式和教学思想中出发,对发散思维的应用和体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多采用单向“教———学”方式,师本位、书本位的教学模式成为常规课堂形式。学生被动地学习教师传授的知识,而难以采取更加主动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将学习的知识进行吸收和掌握。环境艺术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跨领域学科,对这门学科的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解”和“接受”中,更多的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具有“发展”和“实践”的能力,这也就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即如何在课堂中使学生能够迅速学以致用、主动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将转换思维角度运用到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当中,教师从自身角色思维方式的转换出发,从传统“师本位”转换到新的“学本位”模式当中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导者,教师成为引导者,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理论知识、探索实践方式的基础上,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掘其学习潜力,同时提高课堂效率。从而探索出一套真正适合环境艺术教学的新形式思维模式。

  (三)打破固化思维

  原有的教学让学生的固有思维很严重,很少有自己的创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干涉也会过多,主观意识增强。很多教学中缺乏创新、思维多向性等辅导与引导,这样就会让学生忽视环境与设计对象的融合问题。综合以上问题,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要求相应地提高,多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多角度、多环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散性思维里,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都要发挥想象。本身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发展中的边缘性科学,随着空间、时代、社会、文化等差异而变化万千,是一个范畴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例如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教学中多去打破学生的空间想象,举一反三,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更多的灵气。

  三、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应用

  (一)创造多维教学理念,构建引导式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中,教学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教学中的辅助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引导,不拘泥于一点,多角度、多方面、多视角地去分析。教师应当在确立自身教学“引导者”角色的同时,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课堂“传授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型”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在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学习内容、对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同时,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需求与学生学习需要,主动发掘更多维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式教学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学习思路、创新教学理念。

  (二)营造多向学习环境,建立自然学习氛围

  对于艺术环境,应该让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当代人的环境需求表现为回归自然、尊重文化、高享受和高情感的多元性、自娱性。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不变的中心,环境设计主要就是协调“人一建筑一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深入贯彻“人一建筑一环境”多向学习宗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掘学生对环境设计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多去让学生感受,深入其中,不要给他们固定的框架或范围,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积极创新。总之,环境艺术设计应从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来加以研究,这些都是更新结构技术、构造方式以及设计手段的基础,也是引起历代艺术思潮与人们审美立场变迁的主要因素。

  (三)尊重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拓展教育特色维度

  设计思想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着直接原因;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离不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而教学研究要有侧重点,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体制对学生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引导性;另一方面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制定与实际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不仅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落脚点,还应对其艺术素养和设计思想予以充分的尊重和培养。因而在教学体系制定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心理需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艺术个性能够得到发掘和施展。任何教学体系应该针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来研讨,应该强调学生素质与潜力的培养,同时结合不同学府的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发散思维追求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发散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多注重学生的多角度、多向思维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深入实践,学会举一反三,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另外,要多注意单向思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引导要注意方法,让学生多去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威.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0.

  [2]刘学文.现代环境空间基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3]林辉.环境空间设计艺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王敬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业教育探究[J].中华民族博览,2017(6):64-65.

  [5]罗曼.以市场为导向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改革探析[J].新课程(下),2016(1):76.

  [6]宋爽,刘冠.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与探讨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J].艺术教育,2016(10):165-166.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 5

  当今社会,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迎来了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生活和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受此影响,计算机正大量的代替人手的绘图功能,艺术设计领域的竞争不再是单纯漂亮的画面形式美的竞争,而是设计思维设计理念的竞争。时代的进步需要我们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提升素质放在更重要的地位,将创新设计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引导学生掌握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学习中更好的运用观察、思考和分析的方法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思维是感知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是人脑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是一个人的性格、经历、价值观的综合体现。而创新思维是指要在一定程度上突破自己或别人已有的思维路线和价值观,从而得到对事物的全新认知。那么,当今要如何做好艺术设计的教学工作,就需要我们先从学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入手,同时与现代设计的新形态进行紧密的联系和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把握好创新思维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进行培养和训练。

  一、培养灵感的可控性

  灵感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它是创造能力,其次它是突发而来的。也就是说,灵感种创造能力不是随时随地都可以产生的。但是,我们承认灵感的突发性,并不等于也同时承认了它是不可控制的因素。灵感还有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它来源于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最终获取的灵感不管多么显著,都是在我们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积累基础上综合运用的结果。在学习的过程中,当学生了解了灵感产生的过程,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就完全可能将无序的灵感转化为有序的逻辑推理过程并加以合理利用,成为可控的大脑活动,将其随时转化为一项计划的结果,一个问题的结论。比如,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在有感而发的时候做好灵感记录,锻炼根据现实事物联想新事物的习惯。多组织多参与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或亲身经历的过程中,激发大脑中灵感的形成和巩固。

  二、培养兴趣是创新思维的动力

  兴趣是我们对于所喜爱的人或事物,在自己大脑中形成的一种兴奋点和倾向。这个兴奋点和倾向性可以驱使人向着所喜爱的目标不断的付出努力,不畏阻碍和困难,坚定信念直至成功。当感兴趣的目标出现的时候,人可以调动自身最大的潜能,全神贯注的投入其中,解决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在兴趣的驱使下,人们可以暂时忽略兴奋点之外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对工作目标投入力量,因此往往能够促进创新思维的开展,在创新活动中取得较大的收益。

  创造性思维需要创造性的联想和想象,这两者是密切联系的统一体。一个没有创造性的设计作品是缺乏魅力的。而创造性的想象和联想又需要设计者具备广博的知识,广博的知识的获得,需要设计者对各科知识感兴趣。归根到底,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是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许多知名的设计师都有广泛的爱好,他们从众多学科中汲取养分,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许多经典的艺术作品。

  一般而言,人们对某种物质感兴趣,是因为生理需要的满足;人们对精神状态感兴趣,是因为心理需要的满足。需要是兴趣的最主要的来源之一,有需要就一定会有兴趣;没有需要,兴趣一定不会持久。兴趣来源于需要,保持于成就感和满足感。所以,我们可以在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多聊多问,敞开心扉的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现在学生普遍关注的焦点,研究学生的日常爱好和性格特点。在平时的教学中,融合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举例或提问,与学生产生共鸣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度。从而提升兴趣为创新思维带来的动力。

  三、培养认可预测的主动性

  预测是创新思维中的重要因素,也是人们能动的控制和把握机遇的重要手段。从理论上讲,如果要适应和加速世界范围内经济、科技、文化的'发展,就必须对未来的事物有一个前瞻性,有一个预测。如果掌握了这个预测的方法,我们就会抓住事物的脉搏,发现和了解事物发展的走向,掌握了主动性,就会提前对未来的事物做好准备,有条不紊的面对随之而来的各种变化并且利用这些变化去达到理想的目的。比如,举例说明某种事物的可预测性。让学生无论在课上还是在课下,多读书多学习,增加大脑中的信息贮备。当面对问题时,学习了解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明确事物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和在逻辑基础上的特点,并将其作为下一个具体发展过程中的逻辑前提来对待。

  灵感、兴趣和预测构成了创新思维体系的几个重要因素。在创新思维的这几个要素之间,灵感和兴趣是创新思维的生命和动力,而预测则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掌握了灵感产生的规律,把灵感变成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的随感,我们的创新思维将会蓬勃发展;不断的发现兴趣、保持兴趣,我们的创新思维就会化枯燥为快乐,化腐朽为神奇;如果再获得了对未来发展趋势的成功预测这个技能,我们的学习将会最大限度的减少盲目性,就会对自己的未来有更理性更成熟的规划。构建于这几个要素之上的创新思维如果将其应用于学生自身素质的培养和发展,则可以引领我们更全面的具备创新思维;准确的把握人生轨迹,充分调动和发挥每一个人独有的自身潜能。

  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其他专业教学有很大的区别,具有无公式化和无固定统一答案的特点。每个学生的认识和想法不同,所得到的结果反馈也就各不相同。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各自的`兴趣点,根据社会的需要,在重视美术基础教育的前提下开展多元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开阔创作思维和灵感。在社会实践上多下功夫,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动手能力,组织和管理能力。努力培养出迎合时代发展,又不失个人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中的创造思维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艺术设计中的设计思维论文(精选7篇)05-21

《探析数学中的美》精选论文(通用15篇)04-29

艺术设计中的美学思想论文(精选9篇)04-26

思维导图在美术教学中应用论文05-10

关于工业设计中的设计管理探析论文03-17

建筑设计中节能优化对策探析论文04-06

小学班级管理中赏识教育应用探析论文07-25

艺术设计论文07-30

浅谈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论文04-28

民间绘画色彩在现代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论文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