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山水画与隋唐园林艺术的关系论文

时间:2020-09-30 20:16:13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隋唐山水画与隋唐园林艺术的关系论文

  1概述

隋唐山水画与隋唐园林艺术的关系论文

  1.1隋唐山水画的发展

  隋唐山水画独立成科,在中国画坛上占据重要地位。它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隋时期,山水画独立。这一时期主要承接魏晋南北朝时期顾恺之的“传神论”和“迁想妙得”等思想,山水画走向独立,青绿山水开始完善,以展子虔的《游春图》为代表(如图1),出现了第一幅卷轴画;其次,中唐时期,山水画发生显著变化,诗、画开始相互渗透,出现水墨山水的萌芽,主要代表人物有卢鸿一,代表作《草堂十志图》;再次,盛唐时期,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都发展到了一定阶段,除了以王维为代表的水墨山水得到盛行,青绿山水画中也出现很多著名的山水画大家,如李思训李昭道父子,《江帆楼阁图》和《明皇幸蜀图》是他们的典型代表作。可以说,隋唐这些画家及其山水画作品对后代山水画和园林艺术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山水画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2]。

  1.2隋唐园林的发展

  中国园林艺术发展史上,园林滥觞于商周时期,发展于魏晋南北朝,成熟于唐宋时期,发达于明清时期[3]。在隋唐这段时期,园林艺术有所新突破,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皇家园林中的“壮大气派”也已经基本形成,写实园林基本进入成熟期,隋代因隋炀帝的荒淫奢靡,造园风气也一时兴起,致力于宫廷御苑的建造;至盛唐,皇家园林和私人园林的设计也越趋精致,尤其是石雕工艺颇为娴熟,皇家建筑雕栏画栋,格外华丽。皇家园林主要代表有:大明宫、洛阳城、西苑等。第二,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魏晋有所升华,着重于刻画景物的典型个性,具有写意而朴实的特点,自然山水以其特有的面貌表现了独特的园林艺术[4]。有名的私家宅园多为文人士大夫的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宋之问的蓝田别墅、王维的辋川别业(如图2)、白居易的履道里宅园、李德裕的平泉庄等,为后代的写意园林奠定基础。

  2隋唐山水画与园林

  隋唐时期画家直接参与造园设计,他们都精通画理,重视画境。这一时期在造园实践上无不体现着画论和画理,开始形成“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造园传统。一方面,在画理与园林上,隋唐山水画中的散点透视与此时期的园林中的“步移景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并且山水画与园林在空间构图以及布局上有许多的共通之处。另一方面,在画境与园林上,创作思想都受唐代画家及理论家张璪在《绘境》中提及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影响,在造园中都注重融情入境与立意的运用,形成了写实园林的成熟与写意园林的萌芽。

  2.1画理与园林

  隋唐园林在布局上,大至总体布局,小至局部细节,无处不体现着画理,遵循着山水画的构图法则。主要表现在:虚与实、取与舍、开与合[5]。第一,虚与实。这是中国美学思想中的核心内容[6]。在山水画和园林中,有景为实,留白为虚;黑为实,白为虚;色彩是实,无色是虚;山是实,水是虚。展子虔所画山水有远有近,故而有虚有实,且有咫尺千里之势,代表作《游春图》即是如此。隋唐时期最著名的园林西苑具有舒展、宛致、富于自然韵律和“点线结合布局”的虚实变化的方式,颇有“千里之势”的意味。隋唐山水画与园林都运用虚实结合的方式来造就空间的无限性[7]。第二,取与舍。取舍即在景物营造上从布局开始,布局需相势取势。在隋唐画中,如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图》和其父李思训的《江帆楼阁图》较之六朝时期只勾勒外轮廓线的山水画有所不同,他们画的树木山石,有大轮廓,但又细分其结构,线条或繁密或疏朗,树木山石脉络清晰,更显示出他们在取舍的技巧。这一前所未有的创新也同样反映在唐朝园林,如安乐公主的宅园:“起宅第,以侈丽相高,……作昆池,延袤数里,累石象华山,引水象天津”[8]。此外,康骈在他的《剧谈录》中曾提及唐朝李德裕平泉山庄有“疏凿象巫峡、洞庭、十二峰、九派,迄于海门江山景物之状”。且西苑由十六组建筑群和水道的取舍结合构成园中有园的形式,它们都随景物的起伏变化与形势的变更而布局相应取舍。第三,开与合。“开合”从字面上理解,“开”便是开放,“合”便是合拢。开与合是中国山水画理论中一组重要的范畴,也是园林艺术中布局手法较为重要的一组对比[9]。展子虔他的《游春图》中所表现的亭台楼阁、山水树石、景色布局都有开有合,有千里之势。唐太宗时期重建隋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仁寿宫,改称九成宫,是唐朝第一离宫,基本保持原有格局,空间布局多处采用开合对比方法突出主建筑九成宫的雄伟。“开”在此表现为视线之舒展、空间之开放,常随园林景色的游览序列的巅峰而产生;“合”则表现为视线之限制、空间之抑止,使人产生神秘感,为尽游园之兴作铺垫。

  2.2画境与园林

  隋唐逐渐形成写意园林艺术思想,中国的古典园林和山水画都得到全面的发展,园林艺术上不仅讲究园林本身的形式,以景寄情,并且深受其文人写意山水画境的影响,写意园林开始萌芽。山水画的画境影响园林,主要表现在:意在笔先、弦外之响和质朴旷美。第一,意在笔先。意则指意境。王维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10]。山水画中,这一思想反映在王维的《雪溪图》,此画运用意在笔先的手法,运用墨色渲染溪水,以此来映衬两边岸上的白雪,坡石有渍染却好似无勾皴。隋唐园林中,文人写意园林逐渐成为园林艺术的主流,文人士大夫将思想情怀渗透于园林的意境中,突出强调情景交融,意在笔先,进一步加强写意山水园林的'创作意境。王维创建的辋川别业是天然山水、地貌地形和植被加以整治重建的园林山水,极具水墨意味。画家和造园家们对山水自然的真正感悟、喜爱之情融入园林和山水画的内容、形式和精神,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从而达到“意在笔先”的境界。第二,弦外之响。王国维是这样解释此词的:“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隋唐时期因画家和诗人直接参与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无论是青绿山水画还是水墨山水画在创作思想上都顺其自然的融入到园林艺术之中,造园活动中也开始有意识融入诗情画意,惜在于意境上的“用力”。王维创作的水墨山水画是在二维平面里用笔墨营造出“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园林艺术则在三维空间中“以咫尺面积创无限空间”,两者都是通过弦外之响的写意手法来创作的。私人园林中,李德裕的平泉山庄中表现了李德裕对奇石的癖好,而这中间“石”不仅是平泉山庄里主要的审美因素以外,主要还赋予了李德裕本人诗赋中的关键意象。即所谓的“弦外之响”。第三,质朴旷美。即一种自然的状态。唐代书画家张璪在《绘境》中提出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造化”一词即是指大自然,而“心源”具体指画家或者造园家自己本身对大自然的内心看法,这是中国艺术包括构园艺术创作和写意山水画创作所遵循的原则。隋唐青绿山水画中,《游春图》以自然景色为主,放眼望去:江流无际、姹紫嫣红、青山耸峙、山明水秀,人物与佛寺点缀其间。隋唐园林中,白居易所作履道里宅园是隋唐时期洛阳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白居易是中国园林史上首位文人造园家。他的履道里宅园,不仅建筑风格,还是理水置石无不体现他长期的造园实践体会和对自然美的形成的“道法自然”造园手法,形成了质朴安适、虚怀若谷的造园观,可谓“质朴旷美”。

  3小结

  建筑家钱伯斯曾说“:中国园林艺术家绝非仅仅是花匠,而更多的应该称之为哲学家或画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说明了山水画与园林艺术之间的关系。概言之,在隋唐青绿山水和水墨山水的营造都是一种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意境,并且园林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幅人为参与的动态的轴下的隋唐山水画。画理与画境在隋唐园林中的运用,为后朝园林和山水画的兴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隋唐山水画与隋唐园林艺术的关系论文】相关文章:

1.隋唐法律制度研究优秀论文

2.隋唐宋元时期的围棋知识

3.传统山水画对园林艺术的影响研究论文

4.关于《隋唐英雄3》经典台词

5.哲学源流与园林艺术论文

6.隋唐演义读后感100字七篇

7.数学与医学的关系论文

8.政治与哲学的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