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

时间:2020-11-04 08:08:58 艺术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对于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

  在飞速发展的文化产业中,电影产业也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了顺应电影时代的潮流和不断变化的创作手法与技巧,微电影,在影视短片与广告的夹缝当中诞生了,电影产业的强大攻势也带动了微电影的成长与发展,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一篇关于微电影艺术审美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对于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

  【摘 要】微电影作为已广泛传播的电影类型,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但就微电影的文本与艺术创作来说大都缺乏作为一种影视类型应有的创新与要求。如果偏重艺术性,让每一部作品都能带给观众不同的深思和感受,但在其继续发展的创作经费上就会举步维艰。本文试从微电影的本质出发,结合当下微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微电影的艺术性及其创作规律进行初步探讨,希望可以引起影视同行们的思考。

  【关键词】微电影;艺术本源;审美;创作

  一、微电影本质的坚守

  微电影作为物质现实的再现就如同人的固有本性一样。克拉考尔(德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在阐释电影的本性时提出“物质现实还原”[1]的理论,这是他站在电影创作者的角度基于电影创作过程而提出的。其实,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微电影,就会得到微电影不同的本质属性。比如,从其形成的历史来看,微电影诞生于广告与视频短片之后,并在其夹缝之中融合了各种创作元素。从这一点看来,微电影的本性就是商业,是着重于经济利益的娱乐消费品。

  进一步看,因为微电影具备电影的相关艺术特性和本质内涵,所以作为电影的一种新形态,微电影在创作特性上和电影一样,同样具有艺术性。而且它的艺术性是抛开了商业目的而上升到人的精神活动层面,这是作为一个电影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电影的本质特性。微电影的创作过程也是它艺术性的实践过程,创作者通过创作将自己的情感思想以艺术的方式具象到电影作品中,再借助观众的情感体验能力得以转化为主观的精神体验而让观众身心得到愉悦,感情上得到共鸣,似乎像导演或主人公一样参与了故事的创作,经历了故事的全过程。这便是微电影艺术价值的深层体现,也是其创作的价值所在。

  早在电影诞生之日,卢米艾尔兄弟就以自己拍摄的短片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可见,商业性和艺术性是微电影亘古不变的两大基本特性,这也是在每次的创作中让创作者和投资者头疼的理由。但是,从微电影发展的历史来看,它似乎比电影更具商业性,因此微电影在平衡商业与艺术的理由上要比电影做得更出色。其实,微电影的商业性和艺术性存在着本质的对立统一原则,其统一性在于电影的艺术性可以使观众得到身心的情感体验,获得精神的享受,从而使受众群得以扩大,这样便推动了微电影商业利益的提高,也给了创作者源源不断的创作动力;而对立性又在于决定微电影商业性和艺术性大权的在大多数时候并非一人,所以在其取舍之间存在着导演创作立场和投资者利益之间的矛盾冲突,而最后大多数作品完成后都是要么重商业,要么重艺术,没能在两者之间做到平衡。而这些都是不太理想的结果。所以最好的结果是在创作过程中达到两性并重,让创作活动在商业与艺术之间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

  二、微电影艺术灵魂的探究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电影作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亦如此,微电影作为电影的一种新形态,更应当具备电影艺术性的本质。电影的素材来源于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经过编剧和导演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而变得高于生活,当然编剧和导演也可以去想像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场景,但这也是建立在自己多年的生活经验之上。所以总的来说,源于生活而不同于生活便是电影区别于生活的本质属性。但是微电影高于生活也是有自己的局限性,导演和编剧从生活当中选取可“加工”的生活素材和生活片段,然后经过自己的艺术元素的融合,最后得到了具有编剧和导演个人主观色彩的作品,这个作品不完全等于生活,也不是对生活的断章取义,而是融入了创作者主观精神和情感思想的另一种“生活”形态,是一种无限靠近而又永远不能等同于现实生活的新“生活”。这种“生活”会让观众感到既亲近又陌生,因为里面有我们熟悉的情节元素和场景,但又有作者创造出来的不为人知并让观众感到好奇的“生活”内容,这便是微电影创作的价值所在。

  微电影真正面对的是普通观众,只有更多的观众才能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而要吸引更多的观众,关键就在于微电影本身和观众的内心交流,真正的交流又在于微电影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微电影来源于生活是将生活中的美(这里的美是广义的美,可以是自然美、现实美,也可以是“丑”的美)提炼加工成为自己内心世界独有的美,这种美是主观上的独特的情感元素,是可以让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的艺术成分和内容,当观众欣赏到微电影时,不仅可以达到精神上的愉悦,还能形成一种情感上的传递,这便让微电影的灵魂得以实现和发扬,其艺术价值也体现于此。

  微电影诞生之初,只是商家谋取利益的一种商业工具,这是可以想得通的,因为微电影的生产需要依附其商业属性,但是微电影决不能只是无限放大自己的商业性,而忽略了自己应有的价值。它有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即微电影的灵魂),而不只限于其外部的商业属性,所以微电影想长足发展下去必须将自己的灵魂置于首要位置,才能真正保证其价值存在。

  三、微电影艺术性创作的'深思

  首先微电影是一种主客观的综合产品,其创作过程必定离不开创作者的思维活动,而在这种思维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便是抽象思维。所谓抽象思维,是指运用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一种思维形式[2]。这是一种至高的思维方式,是一种从逻辑推理到思维辩证的综合性思维,由此来讲,微电影的创作必须具备抽象思维。每一部影片都应该由具体可感的形象最终上升到抽象思维,因为微电影通过情感互通会引导观众对现实生活产生深思,也就是观众通过对电影感性形象的感知而上升到对自己理性世界的深思,这便形成了一种情感上的关联性。而现在在微电影创作中,大多数创作者都普遍局限在微电影感性形象的表达上,而忽略了给观众带来理性深思层面的创作意识。其次便是微电影当中的情绪和节奏的表达,这是作为微电影自身的创作来讲的。情绪是带动观众最佳的情感因素,也是观众的情感共鸣点,所以一部电影是否能打动观众,就看创作者所表达的情绪如何。作为综合的艺术形态,创作者应当运用声音、色彩、台词、构图、表演等艺术元素去达到一种情感的思维逻辑性,让观众可以有节奏地进入到微电影的情感表达当中,最终达到情感共鸣。这也是目前微电影创作中普遍不足的地方。

  综上所述,是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对微电影创作的一些浅显看法,多有不足之处。俗语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一行都有能干出不菲成绩的人,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的行业里成功,电影行业更是如此。我相信每一位电影从业者都爱电影,笔者在这里希望与众位电影同行一起畅游在电影的世界里,共同进步,在创作中享受所有的苦与累,也希望在中国乃至世界电影史上开辟自己的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齐·克拉考,邵牧君.物质现实的再现[J].世界电影,1980(02).

  [2]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对于微电影的本质与艺术创作】相关文章:

1.微电影艺术创作周期研究论文

2.电视电影艺术创作论文

3.影视特效对于电影的影响

4.内部审计的本质与职能

5.舞蹈对于电影语言的作用论文

6.论档案整理的本质与核心

7.浅谈教育惩罚的本质与运用

8.夸张手法对动画电影艺术创作的运用论文

9.电影后期声音的艺术创作思路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