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公路之旅》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

时间:2022-10-07 22:41:05 音乐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音乐公路之旅》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

  摘要:《音乐公路之旅》借音乐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气质,它不以被记录者的主观视角来叙事,而是把这趟公路之旅的所有人、摄制组和旅途中碰到的朋友、陌生人都囊括其中,打破了纪录片的限制,呈现出更多元的关于生活、自然的哲学思考。

《音乐公路之旅》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

  关键词:纪录片 《音乐公路之旅》 人文内涵

  刘畅,纪录片导演,一直致力于推动中西方文化的深度交流,做了多部介绍中国文化的纪录片,最为大家熟知的是旅游卫视播出的《搭车去柏林》系列节目。这个一直行走在路上的纪录片导演,四年前在微博上忽然销声匿迹,2016 年底他归来了,也带来了新作品——《公路音乐之旅》。

  这是一部没有拍摄大纲的纪录片。该片记录四组中国原创音乐人分别行走在四条充满未知的路上,足迹遍布全国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累计拍摄超过两百个音乐人,在近两万公里的行程中,车厢、湖边、山林、戈壁、草原和雪山,此情此景才是音乐真正的舞台。

  音乐,最自在的交流方式

  在生活中,我们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该如何用语言表达爱,正如《音乐公路之旅》第一集中的音乐人川子,他可以创作出《今生缘》,用一个 flash 音乐栩栩如生地描绘一个男人从年少轻狂到内心平静的过程,但在女儿面前,他只是一个用心良苦却不知所措的父亲。《音乐公路之旅》第一、二集《夏天的礼物》,就是基于此,让这个常年在外演出的父亲能够和放暑假的女儿彼此陪伴,而音乐就是他们之间最自在的交流方式。

  刘畅一行人给川子提供了一场音乐公路之旅,川子则把自己的故事交付给这部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并没有拍摄大纲,导演组只是在出发前规划线路,让故事自然地、不可预知地发生,而音乐以及音乐人川子过往的经历就是串起这两集纪录片的细线,其中有逐渐缓和的父女情,有我们向往的雨林爱情,还有一路相伴的兄弟情……在四川宜宾绝美、静谧的自然中,在蜀南竹海、烟雨熔岩里父女二人即兴弹唱起来,你一句我一句就唱成了一首《烟雨熔岩》。小女孩稚嫩的歌声响起,父女间的心墙也慢慢地土崩瓦解。川子的兄弟们则在途中与他们相聚,几个大男人在网上下载 HelloKitty 的图像,给带边斗的三轮摩托车(也叫挎子)镶上水钻,刷上粉红漆,等待着把这个粉红色的 HelloKitty 挎子作为礼物送给牧言。一伙人骑着挎子从宜宾浩浩荡荡地出发。

  经过四川宜宾的烟雨熔岩,一伙人又去体验了云南威信的苗寨风情,在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里牧言与川子朋友的两个女儿“雨林精灵”相识。“雨林精灵”在热带雨林里长大,她们的爸爸因病去世,葬身在雨林中,化作一草一木,守护着这片雨林,守护着家。“雨林精灵”的家里挂着一幅画,仔细观察,这幅画是就地取材,由雨林里的各种植物拼接而成,远看这些植物却组成了她们父亲的遗像。她们的妈妈选择了让她们在自然环境里成长,这样的教育不同于当下的商业精英教育,对观众也是一个启迪。

  音乐人常常找不到驻唱酒吧,就在昆明街头拿着吉他背着音响,5块钱一首,努力奔食儿。川子没被人认出来,他也只要 5 块钱一首,为一伙阔别多年、在路边聚会的老同学唱起了《今生缘》。大家跟着他唱,唱着唱着就开始抹眼泪了。小小的牧言尚未懂得生活的不易,也还不懂川子歌里的生活。

  穿过山洞进入坝美,碰到了当地人在唱歌行船,观众借此听到了传统的方言民俗音乐。川子来到令他魂牵梦萦的坝美村,原本淳朴的村子现在也已经被钢筋水泥覆盖,唯独还留下的是当初那棵带给他创作灵感的榕树。小女儿牧言坐在这棵榕树下,唱起爸爸写的《榕树花》:在我儿时家的门前那棵榕树下,榕树花下有个孩子在天真地笑啊……在这场旅途中充满了音乐的情感,音乐绽放在路上,绽放在自然中。一路跟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人的融合交流,尤其是玉章英老师音乐的柔和性、柔软度,颠覆了川子这一豪放型民谣歌手的认知,他开始想要唱一些安静的歌。

  以前他习惯了酒吧那样嘈杂的环境,但现在他不觉得唱歌只是一种服务,而是一种分享。旅途中,走在大街小巷,川子背着音响弹着吉他,现场演唱,让自己和路人更自由地享受音乐,无拘无束,没有风格和场地限制,这也才是川子认为自己的音乐本该呈现的样子,这场旅行让他找回了初心。坐在沙堆上,面对着梅里雪山唱完最后一首歌《给女儿》,女儿转过头说,“老爸,我爱你”,他低头缓了一下子,歪过头用自己的额头抵着女儿的额头,说“我也爱你……我也爱你。”

  音乐,让万物生灵得到共鸣

  看过很多音乐选秀或其他综艺节目,许多剪辑师出神入化,甚至能像主持人一样把控全场,让观众跟着剪辑出的视频节奏走。《音乐公路之旅》不靠剪辑形成节奏,呈现出来的都是这些音乐诗人的即兴音乐,这些音乐人自成节奏,纪录片只需要记录与分享。而且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部纪录片穿帮镜头频出,因为大多数纪录片里都只呈现所要记录的人物,而《音乐公路之旅》里录音师、摄影师、录音器等频频入镜,大家一起唱歌,边录像边聊天。以“完全不能用的片子”更多面地呈现了这场音乐公路之旅。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记录周朝的那两集《山水琴音》,他在大自然的声场中录制、演奏,与自然和鸣,他是一个音乐人,但更像一位哲人。周朝原本有很好的音乐推广、赚钱的平台,但他偏不,他说 :“音乐没有给你带来金钱的功能,音乐的乐是快乐的乐,它可以让你快乐,不是说你晒到了太阳,然后你就有了很多钱,它是像阳光一样的一种能量、一个爱。”

  周朝原来是一名房产经理人,正赶上房地产行情最好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在开车见客户的路上,他发生了车祸,当时车上就有一把吉他。生活好像在冥冥之中让你停下来、去思考,到底什么是生活。车祸让他拿起吉他,而他拿起吉他,不唱歌不填词,只拨弄出自己独特的旋律,与自然和鸣,与自己的心和鸣。

  为了找寻周朝需要的自然元素,体重 200 多斤的录音师背着重重的器材爬上垂直向上的天梯。在阳朔的一块偏僻山谷,群山环绕、虫鸣鸟叫,摄制组选择停在这里录一段声音,周朝在这片理想的自然声场里,弹尤克里里热身,录音师把这段也录进去了,他叫周朝过来听听,周朝觉得只是热身,就不听了,在录音师的坚持下,周朝带起耳机听起来,忽然号啕大哭。在他弹奏时不知道从哪个方向传来的公鸡长鸣,一下子让这个空间丰满起来,万物共鸣。

  他在路上还遇到了彼此惺惺相惜的中阮演奏大师冯满天。他俩欣赏彼此的音乐,高山流水遇知音,在龙宫水溶洞里伴着俩人的一曲高歌行船前行,最后却又因为对音乐的不同观点暂时分道扬镳。冯满天在乎的是音乐带给生命的温度,是大爱。但周朝似乎更在乎的是把这趟旅程完成,让自己的音乐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是音乐人更自我的追求。这部纪录片穿插着导演刘畅的解读镜头,有时他的解读也用作画外音,填补了许多没有在纪录片中呈现的东西,也引导观众客观思考,比如,在《山水琴音》的最后,冯满天没有在这场旅行的终点与周朝合奏最后一曲。周朝一个人对着镜头,说“太冷了,我手都僵了。”这话说得那么苦涩。他站起来走了。镜头对准了周朝远走的身影,刘畅此时以画外音的形式说,“我从来没觉得周朝能瞬间那么苍老,挺让人心疼的。某些意义来讲,他真的很孤单,非常孤单。但他确实是当时我们第一次见到他那个人的那个想法,他是一个把路走到头的人”……结 语。

  《音乐公路之旅》借音乐展现了浓厚的人文气质,它不以被记录者的主观视角来叙事,而是把这趟公路之旅的所有人,摄制组和旅途中碰到的朋友、陌生人,都囊括其中,打破了纪录片的限制,来呈现更多元的关于生活、自然的哲学思考。人文内涵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这场音乐公路之旅就是最好的体现。导演刘畅说 :“一开始以为是拍一个音乐人,后来拍着拍着,发现拍的是一个男人的题材,最后发现,拍的还是人的题材。”我们虽没有像这些音乐诗人一样走过八千里路云和月,但看完这部纪录片,你会知道,生活的答案离我们很近。

  参考文献 :

  ①李进超 :《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莫扎特对巴尔塔萨美学思想的影响》,《理论月刊》2010 年第 7 期。

  ②许倩 :《罗曼·罗兰音乐人文关怀的历史启示》,《音乐艺术》2011 年第 9 期。

【《音乐公路之旅》音乐与人文精神的融合论文】相关文章:

音乐教学论文11-03

音乐对人生的影响论文04-20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11-08

古典音乐的论文11-14

小学音乐欣赏音乐论文(精选10篇)07-26

满族音乐文化保护的论文06-19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07-24

音乐教育专业论文11-02

音乐教学论文15篇11-0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的论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