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时间:2023-03-08 22:25:12 英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毕业论文

聚焦中小学英语教学·之5(新课程实践之教学目标)

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

 

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会导致什么样的课堂效率。然而,在新课程实践中,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认识与制订却存在着不少误区,本期特刊将重点关注

 

教学目标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综合语用能力

  英语新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的。依据课标的理念,教师在设计单元教学目标时,要挖掘教学内容的多元利用价值,从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5方面素养考虑,确定具体明确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发展需求、可行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平时的听评课工作中发现,1些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偏离了英语课标的基本理念和总体目标,出现了1些误区。在此,笔者就这些误区,提出自己的建议。

  知识目标中忽视语音和话题知识

  依据课标的内容标准,知识目标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以及话题,这5个方面的全面发展构成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基础。1些教师在确定语言知识目标时,忽视了语音和话题知识。

  缺少语音学习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让学生跟着磁带读词汇表中的词语和表达法,读了若干遍,学生还是无法读出1些复杂或者较长的词语。出现生词,教师就领读,“Readafterme(跟我读)”是出现频率较高的课堂用语。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教师忽视了语音知识对学生语言能力提升的作用,没有确定语音学习目标。于是,初中生甚至是高中生虽然能够写出很多词语,甚至可以写出句子、段落,却不具备独立依据音标读出词语的能力,这就为学生自主学习英语制造了障碍。

  课标第3部分内容标准中提出的语言知识的5级目标描述中,语音5为“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8级目标描述中,语音4为“根据读音辨别和书写不太熟悉的单词和简单语句”。课标语音目标描述背后的理念是: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和提升的1个重要因素是学生要有语音意识,要有依据读音记忆词语,尝试读出甚至是正确读出不熟悉的词语,依据读音写出已知词语或者未知词语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形成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这种语音教学理念并非要教师每节课都确定语音学习目标或者开设语音课孤立地讲解音标,而是要求教师具备语音学习目标意识,将语音教学贯彻于英语教学之中。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确定单元、学期、学年语音学习目标,挖掘各个环节语言材料的语音引导价值,减少跟读环节,引导学生尝试读出生词,尝试根据读音记忆词语,尝试发现语音规律,从而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

  忽视话题学习目标。教学材料中的话题内容既是其他语言知识和技能教学的载体。教师可以依据教学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谈论话题目标的深度以及形式,确定学生话题的具体输出目标。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是学生话题语言输出的范例,因此,在单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听力等语言和信息输入环节挖掘及理解话题语篇的行文思路和精彩语句,并学以致用,将其运用在口语和写作环节,提高语言输出能力,从而提高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目标缺失

  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侧重知识和技能培养目标,忽视了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学习策略、文化意识培养价值。

  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在英语课程实施中,教师要依据《课标》的第3部分内容标准4,学习策略中的2、5、8级目标描述确定相应的单元、学期、学年学习策略阶段培养目标,引导学生形成学习策略意识,帮助他们形成并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资源策略,特别是基本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培养起语言规律探究意识。学生会有意识地去发现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的语言规律,这有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上的资源来引导学生形成语言规律意识,特别是低年级。1些教师认为小学和初中低年级不需要进行语音以及词汇教学,也不需要引导学生树立语言规律意识。下面的案例说明了这1点。初1教材中的1个单元Warm—up(热身)环节让学生把1些购物地点的英文名称和图片对应上,教师的做法是和学生1起把英文词语和图片对应上,让学生跟读。然后,给学生2分钟时间记忆这些词汇,再进行提问——给出中文意思,让学生说出英文。学生配合得很好,说出了英文词语。但是,这只是死记硬背的过程。如果教师能够让学生小组把上面的英文按照词语的形式分类,学生就会有意识地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这种规律探究方法有助于学生发现语言的规律并能够运用规律举1反3,会降低英语学习的难度,提高英语学习的效率。

  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高中阶段教材中课文的主题基本都具有文化意识引导价值,而有些教师却忽视了这1点。例如,人教版SEFC教材高1上学期第102单元《文学与艺术》中的warmingup(热身)环节是4幅世界名画,包括齐白石的《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任务是让学生把画与画家对应上,并说出自己对该画的了解。本环节所蕴含的文化意识目标是让学生了解painting(绘画)这1艺术形式,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的艺术形式及其形成的原因,并学会欣赏不同的绘画形式。在处理此环节时,有的教师要么把此部分省略,要么是按照教材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在高中阶段,思维方式、文化意识以及对不同文化艺术形式的积极情感的引导是语言教学的1个重要目标。如果教师忽视了英语是思维表达、文化传播的手段,学生就不可能真正把英语作为思维表达和文化交流的工具。

  语言技能目标定位不当

 

技能学习目标是学生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所必需的技能学习要达到的预期效果。获得的技能不受语言材料和具体语境的限制,是学生运用语言能力的基础。在听课过程中,笔者发现1些教师确定了泛化的技能目标。例如,Developreading/listeningskills(培养阅读技能/听力技能)。此类目标过于宽泛,没有明确提出培养和提高何种阅读技能和听力技能。这类目标没有可操作性,也缺乏目标实现与否的可评价性。

  此外,有些教师把依据阅读篇章寻找某1具体信息或者完成1些任务定位为技能目标。例如,1位教师确定的技能目标是:

  Know the main idea of the whole article and each paragraph.(知道整个篇章以及每个段落的大意)。这种目标是依赖具体语境的任务目标,教师要挖掘任务背后的方法作为技能培养目标。这个目标可以界定为:Know how togetthe main idea of an article and how to get the key words of each paragraph.

1 234下1页

  (知道如何获取篇章大意,知道如何找到每个段落的关键词)技能目标侧重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某种方法,而不是捕捉具体信息。

  情感态度目标宽泛

 

1些教师确定的情感态度目标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情感态度目标似乎成了宽泛的“标签”,贴在哪里都可以,无法落实为对学生情感的积极引导。

  《课标》中的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此外,广义的情感态度还包括对他人———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老师等的态度,对学习方法的态度,对学习环节的态度。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教师要有情感、态度目标意识,根据单元话题内容,挖掘语言材料的情感态度培养载体价值,确定具体明确的、可落实的情感态度目标,以教学材料为载体,捕捉时机适时地进行情感态度引导,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培养其对身边的人物,对单元话题所涉及的人物、自然界中的事物、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的正确情感与态度,帮助其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批判式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教学目标重点不突出

 

有些教师在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时面面俱到,分项列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学习策略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和文化意识目标,但所列出的目标既缺乏重点,又不具备可操作性。任何1个单元或者1节课的目标都应该有明确的重点,而不是平行并重。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落实重点目标,为其他目标制订后续落实计划。当然,目标的制订要有明确合理的依据和目标实现的评价形式。这种课程目标意识有利于教师依据《课标》的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挖掘教材内容的多元利用价值,确定明确具体、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作者为北京教育学院外语系副主任 李宝荣)

 

教学目标应体现有效性

 

  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和设计存在着误区。

 

  误区1:课程目标等同于教学目标

 

【案例1】 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创设人文情景,学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学以致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善于学习的习惯,并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成功。(选自某出版社《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课程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日常课堂活动而设定的,具有明确、具体的特点。但是案例1把这两个层面的目标混为1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简单地借用英语课程标准里课程目标的1些描述,结果造成教学目标大而空、高而难,无法在1堂课内完成。

  误区2:语言能力取代综合运用能力

  【案例2】教学目标:了解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发现有用的单词和表达法。(人教版高中英语第2模块第2单元)(选自1名高中教师的展示课教案,原文为英文。)

 

  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完成语言知识目标并不意味着综合语言能力就能提高了。但在传统教学中,语言知识的传授几乎是教学活动的全部,语言知识的掌握是英语学习的主要目标。案例2中的现象在目前课堂教学中仍10分普遍,教学目标的设计单1地定位在语言知识点上。

  误区3:教学目标主体错位

 

  【案例3】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海豚游泳的情况,使学生能够就海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并且就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表达自己的想法。(第3届全国优质课1等奖教案,原文为英语)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没有能够从学生角度进行思考。案例3中3个动词的主语都是教师自己,似乎教学目标只要教师本人去完成,学生处于被动地位。

  误区4:3维目标分离

  【案例4】语言技能:通过各种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语言知识。掌握本课单词、短语、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掌握过去进行时的基本语法,熟悉有关邻里关系的生活话题。

  情感态度: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因此针对初2年级学生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辅助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并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学习策略:教会学生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使用简单工具书查找信息,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通过课堂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并通过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

  文化知识:加深对中国文化中邻里关系有关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公德以及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社会、为社会服务的情感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逐步形成,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选自某出版社《英语优秀教学设计与案例》)

  英语教学无论是3维目标还是5项目标,反映在课堂上应该是整合的目标,而不是各自分离的目标。但是在案例4中,5项目标不但大而空,而且基本各自独立。这是无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的。

  上述种种问题造成教学目标不能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教学目标设计是第1个环节。要真正提高教学目标设计的有效性,我们要考虑以下4个方面内容:

  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教学目标的完成者是学生,教师不能凭自己主观臆断设定教学目标,而是要在充分解读学生的基础上,从学生的角度考虑设计。这里有两点需要我们关注:1是学生需要分析,2是换位思考。在教学目标设计前,教师要全面了解、分析学生,包括他们的认知结构、认知特点、个性特征、社会背景、语言水平、语用能力等。所有这些不是在教学设计时才去了解,应该靠平时的积累。在教学目标设计时,教师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确保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想完成的、能够完成的、应该完成的。

  教学目标要体现任务。英语课程标准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也就是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各样的生活化任务。因此,在设计1堂课的教学目标时,我们也应该考虑目标的任务化。这类任务既来自学生的生活,又能整合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文化意识、学习策略和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要体现发展。每1堂课都要让学生有收获、有发展。这需要教学目标具有1定的难度,即Krashan(克拉申)的“i+1”理论,围绕学生(i)原有水平上加1个难度(1)。这个难度的把握需要教师认真分析学生的原有水平,同时还需要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能力。前者将直接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定位,即高于学生原有的水平。低于或平于学生原有水平的教学目标是无效的。后者将影响教学目标难度的高低。这个难度(1)必须控制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否则同样也是无效的。假如超出学生的能力,教师就要考虑设置支架来降低其难度。

上1页12 34下1页

  教学目标要体现人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目标设计阶段就要考虑到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应该根据班上最后1名学生设计出基本目标,由此再考虑教学目标的开口,即“保底不封顶”,真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原有水平和能力得到发展。

  (作者为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副校长,英语特级教师,华中师大客座教授 夏谷鸣)

 

教学目标要明确清晰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回归点。教学目标的制订是否准确清晰,不仅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展开,很大程度上也牵制了最终的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的功能主要有3方面:1是导学——确定教学范围、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学生的原有学习基础等,引导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2是导教——确定教师将采取的教学步骤、教学环节以及每个步骤或环节将采取的教学活动,指导教师有条理地去完成教学计划或任务;3是导测量——明确学生要达到的学习要求或水平,为教师本人及教育监督者提供检测的标准和依据。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目标设计往往存在许多问题,如目标描述笼统,缺少标准和层次,只关注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而忽略学生的思想情感、道德品格、跨文化交际意识、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开发等要求,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规划和培养。

  那么设计教学目标应有哪些对策呢?

  以《课标》为依据,呈现目标设计的多元性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即各个级别均以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5个方面的综合行为表现为基础进行总体描述。具体到1节课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围绕技能、知识、情感、策略和文化意识这5个方面来设计和编制。

  以学情为基础,体现目标设计的针对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水平和层次的差异,他们的知识储备、心理和技能特点以及各自的学习需求,都会对学习结果产生深刻的影响。作为指导教学实施的航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更要以学情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订符合学生接受水平和需要的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增强目标的针对性。

  以行为目标为基底,加强目标设计的准确性

  行为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将能做什么的1种明确的、具体的表述。1个优良的行为目标的表述,1般包含4个要素:对象(audience),写明教学对象,以此导教;行为(behavior),通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既导学又导教;条件(condition),即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以此导教;程度(de鄄gree),规定上述行为是否合格的标准和程度,以此导测量。

  如何运用行为目标的理论精华来设计1个优良的英语课堂教学目标呢?

  首先是对象的表述。对象解决“由谁来完成行为”的问题,可以采用以下3种表述方式:1是程度副词+主语,如程度较好的学生、程度稍弱的学生等。2是百分比+主语,如85%的学生、60%的学生等。3是表示范围的副词+主语,如全体学生、多数学生等。

  其次是行为的表述。行为解决“做什么”的问题,是说明学习者在教学结束后,应该获得怎样的能力,可以使用“能够朗读”、“能够写出”、“大致听懂”等行为动词。如果需要,还可加上表示程度的状语,如“比较流利”、“基本掌握”等。

  再其次是条件的表述。条件是完成行为的前提,它表示学习者完成规定行为时所处的情境,即评价学习者学习结果时,该在哪种情况下评价。条件通常用1个介宾结构表示,如“在……情况下”,“根据……”,“经

[1]  

【明晰教学目标让课堂效益最大化】相关文章:

提高酒店经济效益研究06-11

对金属企业经营效益的评价08-26

档案利用数据统计与实际效益05-12

课堂教学论文参考文献04-15

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方法03-02

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论文12-08

浅谈切实提高计算机教育效益06-14

浅论护理专业的课堂教学方法04-19

初中政治课堂教学分析06-13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