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论文

时间:2020-06-21 10:59:51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论文

  摘要:就语言而言,口语化已成为时下广播新闻语言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这一语言表达方式的转变也引发了广播新闻写作和广播新闻模式、风格的变革。就此,我们必须顺应这一趋势,创新思维,扬长避短,促进广播新闻宣传效果的不断优化。

谈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论文

  关键词:广播新闻;口语化;创新;优化

  广播以声音为表达方式,以声音为传播符号。这一特点,就决定了广播新闻要最大限度地挖掘声音的潜质,在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上下苦功夫,必须做到“接地气”“有活力”,做到通俗易懂,不但要读起来朗朗上口,更要听起来声声入耳;不但要让受众听得明白,更要让受众听得舒服,有一种美的享受。这就涉及到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问题。与此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语言艺术也趋于多样化,同样需要我们加强对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关注,进而不断提升广播新闻宣传的效果。

  1对广播新闻语言实施口语化改造的必要性

  就新闻传播方式而言,传统也好,先进也罢,都不能改变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一铁律;就新闻语言而言,必须做到文脉合理、逻辑缜密,才能保证新闻的真实性。作为广播新闻而言,在恪守这一准则的基础上,还要紧扣独特的传播方式,围绕声音做文章。广播新闻的受众普遍文化程度不高和传播的转瞬即逝,也决定着在传播时不同于报纸新闻可以让受众细读、慢嚼,必须将新闻语言的口语化作为首选,让受众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原汁原味、准确无误地接收所传递的信息,实现听懂、听清、听明白这一目的,不至于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不知所云。近年来,为加快与新媒体的融合,广播传媒纷纷求变、求新,引发了一波广播民生新闻热。广播民生新闻的勃兴既提高了广播新闻和大众生活的黏合度,还引发广播新闻的受众更趋于平民化,如此也要求广播新闻语言必须合乎受众的变化,在口语化上用真功、下实劲、求实效。

  2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内容的发展演变

  语言的口语化是指用多数人的所熟悉的词汇,按照汉民族语言固有的语法规则,以及常用的句式表达内容。而以短小精桿、简明扼要、具体形象为特点的广播新闻语言,其口语化实际上就是通俗易懂。事实上,仔细研判近年来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发展和演变的脉络,就可以发现口语化的发展趋势愈来愈强。

  2.1新闻语言交流方式变化明显

  近年来,新闻传播有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就是从当初的“读新闻”到后来的“说新闻”,再到风靡当下的“聊新闻”,最为凸显的变化就表现在语言交流方式上。具体到“聊新闻”来说,就是播音员、主持人不再是过去的那种照本宣科式的读、平心静气式的说,而是春风化雨式的聊。在聊新闻时,他们只是以新闻稿子为蓝本,在加工、吸收的基础上加以创意。这种方式的转变,带来的是广播新闻传播的多样化、色彩化。近年来,许昌人民广播点电台陆续开设了“民生碰碰车”等一批民生新闻栏目,就是竭力构建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沟通的平台,要求写新闻时通俗不晦涩、播新闻时家常不生硬、聊新闻时亲切不高冷,从而有效增强了新闻传播的效果。“民生碰碰车”栏目连续多年都入选当地最受欢迎的“十大广播名栏目”。

  2.2新闻语言播报口语化渗入渐快

  得益于多种新的传播形式的不断涌现,以播报为传播的广播新闻节目也变得越来越丰富。这一态势反过来又对广播新闻的表达形式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由此引发了许多新方式的次第出现,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口语化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逐渐渗入到新闻语言中的。要么是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要么是大众趋之若鹜的角色,都日益成为新闻播报的内容和主角,促使广播新闻更加聚焦贴近群众、广播新闻宣传更加合乎群众的嗜好,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新闻播报语言水平的渐次提高。许昌人民广播电台《102帮忙团》栏目在新闻播报时,将与观众的互动频次和效果作为考核节目效果的主要标尺之一,从“我播你听”到“我聊你聊”,让受众真正直接参与到新闻播报中来,拉近了广播和受众的距离,由此让新闻播报的口语化显得更加自信。

  2.3新闻语言播报本土化趋强

  近年来,运用本土方言播报本土新闻渐成一种时髦,而且广受青睐。尤其是在一些地方广播电台,采用普通话播报形式的节目所占比重有所降低,采用本土方言播报形式的节目逐渐增多。比如许昌人民广播电台自2016年新开了一档《新闻快餐车》节目,就全部采用了河南话播报方式。每一则新闻通过主持人用河南话予以播报和演绎,更让人倍感亲切、随和、自然。事实上,广播新闻语言朝着当地语言的发展越来越明显,这一独具特色的个性化播报方式不仅在心理上和受众拉近了距离,传播效果上也更容易被接受。

  3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面临的问题

  在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也不无例外地出现了一些误区和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3.1对语言口语化的认识陷入误区

  就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来说,毕竟是个新生事物,所以在认识上就存在一些误区,比如将口语化等同于庸俗化、等同于方言化和土语化、等同于大白话。更为现实的是,在报道一些负面新闻时,为了片面追求新闻语言的口语化而随性表达,措辞不够精确、逻辑不够严谨,容易释放糊涂信号,甚至造成舆论导向上的错误。少数媒介为了追求经济效益,更加注重新闻报道何以抢占头条,继而放松了新闻语言的更专业、更严谨,致使出现了一系列导向错误的报道和若干不雅词语在新闻报道中的频繁出现,这完全背离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使命,对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3.2口语化语病的增加

  广播语言和报纸、书刊等平面媒体语言的最大区别在于,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听和说的,更贴近生活,属于口语语言,但又有别于我们平时的生活语言。新闻口语化就是要用接近生活、适于口述的语言来写、来播。虽然来自于生活语言,但是要取精华、剔糟粕,将生活语言中的'那些废话、粗话过滤掉,既丰富其逻辑性,又不失通俗、精炼的本色。比如,有一则广播新闻导语这样写道:“记者从市有关部门了解到,目前我市69.76万亩小麦已全部普浇一遍返青水。”仔细探究,这则导语里就夹杂有废话。试问,我们说报道的新闻有哪些不是记者了解到的呢?由此,诸如“据了解”“据介绍”“记者了解到”等用语都完全可以裁掉不要,让导语更凝练。再者,数字虽然做到了精确,却让受众听着吃力,不妨将“68.76万亩”直接改成“近70万亩”,听起来会更舒服。

  4广播新闻语言口语化的对策与建议

  综合各种情况来看,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已是大势所趋。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要针对实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见招拆招”,针对性地加以应对和解决,更好地提升广播新闻的宣传效果。

  4.1提升对语言口语化的再认识

  在加强口语化的过程中,切实弄懂口语化的内涵和外延,力求不庸俗,酌情运用本土方言,少用或不用大白话。其实,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也要求语言丰富、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不仅要求按照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原则运用语言、实现语言和所表达的内容自然和谐的融合,而且还要兼顾广播这一媒介的特性,在便于口说耳听的前提下,实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和谐。从这一点来看,实现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和讲究文采是统一的,不是对立的。

  4.2强化对播报语言口语化的规范

  如何写好、播好一篇广播新闻报道,不是一般的业务问题,需要广播媒体从业者深入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打牢政治理论根底和业务根底,还要学会善于与群众交朋友,体验、知情、零距离接触群众的生活,虚心向群众学习,充实自我语言能力。许昌人民广播电台在多年探索的基础上,就广播新闻的口语化出台了一套规范制度,从用词、行文等方面都作了硬性规定,始终服务于“为听而写”。比如在写稿时多用动词,少用形容词,确保更有冲击力、更加口语化;在行文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甚至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在播报时力求用语随性却不失严谨、张扬却不失周详,严禁发生舆论导向上的错误。随着规范制度的严格落实,助推了广播新闻口语化的升温,提升了广播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

  5结论

  总而言之,新闻语言口语化对于新闻传播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在政治方面也肩负着一定的责任。所以,实现新闻语言口语化必须把握时代方向,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张玉河,张颂.广播电视语言的“口语化”[J].当代传播,2007(6):138.

  [2]张旭红.浅析广播电视新闻写作口语化要求[J].哈尔滨学院学报(教育),2003,24(8):36-38.

【谈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广播新闻节目的语言特色论文

2.谈电视新闻画面语言和编辑技巧论文

3.广播新闻专业的论文

4.谈广播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论文

5.谈广播电视新闻策划与创新思维论文

6.记者语言电视新闻论文

7.电视新闻语言研究论文

8.谈移动新闻传播的娱乐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