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新闻需求及影响的调查研究(2)

时间:2020-10-28 17:05:25 新闻传播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大学生体育新闻需求及影响的调查研究

  “真实性”之所受到质疑,源于体育新闻娱乐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普利策曾经说过:“体育、绯闻和犯罪是传媒吸引受众的三大法宝。”在体育传播领域,体育新闻大有与娱乐新闻并轨的趋势,越来越关注体育明星的个人隐私、情感纠纷、赛场暴力等等,试图以感官刺激作为吸引受众的武器。从2001年起,《新闻记者》杂志社负责评选当年“中国十大虚假新闻”,而体育虚假新闻上榜势头明显,成为继经济新闻、文艺新闻之后的第三大重灾区[8]。真实是新闻的本源,只有回归本源才能重新树立体育新闻的权威形象,才能获得受众的信赖。

  (7)安徽工程大学在校生对几大体育媒体信任度的调查分析

  受众的信任是媒介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更是其适应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以下简称CCTV-5)获得的信任度最高,达到38%。CCTV-5依托国家级的权威电视平台,其技术的先进性、资源的丰富性及较高的社会影响力,使得CCTV-5亦获得了非常高的媒介公信力。紧随其后的是各大主流门户网站,如新浪体育、搜狐体育等等,受众信任度达到26%。而专业性的体育报纸获得的受众信任度不高,如《中国体育报》、《体育快报》等,仅为13%。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阅读纸质媒体的习惯正在逐步弱化,这可能是纸质媒体共同面临的重大考验。同时,安徽省也没有一份地方性的专业体育报纸,而安徽省竞技体育发展水平也十分有限,群众体育也亟待普及,无论从地理位置还是心理位置,受众都是越近越喜欢越关注的。反观专业性体育杂志获得的受众信任度却高于体育报纸,达到18%,例如《体育博览》、《足球周刊》、《当代体育》等等。在媒介融合时代,专业体育杂志也在寻找自己的融合发展之路。除了开办电子杂志、开发手机阅读终端等努力拓宽发行渠道之外,更立足本身,加强内容的时效性、丰富性、专业性及深刻性,加强与受众的互动等等。

  (8)安徽工程大学在校生接受体育新闻影响因素的分析

  接受体育新闻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因素指的是受众出于自身需要,自主自发地选择、接受体育新闻。在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中,选择主要呈现为“热爱体育运动”、“透过体育运动陶冶身心、完善自我”、“关注体育关注社会关注国家”。这部分大学生是体育新闻受众的中坚力量,他们有着积极向上的健康观、运动观及社会责任感,将体育视为其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其人际交往的主要工具,更是其适应社会的有效手段。而受客观因素影响的受众也占一定比例,由于受到外界影响被动接受了体育新闻传播,这部分受众也是值得体育新闻争取的受众。

  值得肯定的是,调查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认为自身受到了体育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参与或更多地参与体育及其相关活动。体育新闻传播已经成为在校大学生普及、丰富体育知识,获取各类体育赛事信息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各类体育运动项目重的杰出运动员,凭借其较高的体育竞技水平、鲜明的个人风格成为大学生们心目中的体育明星,借由体育新闻传播的平台,受众可以全方位、近距离了解自己喜爱的明星运动员,这也是体育新闻娱乐化的动因之一。

  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容与体育新闻中的热点呈现趋同性。在校大学生受体育新闻热点项目影响较深,乐于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例如,汤姆斯杯及尤伯杯羽毛球赛期间,羽毛球这项运动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更好更广泛地普及。而奥运会、世界杯等重大体育赛事期间,大学生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更是空前高涨。体育新闻传播不仅有利于大学生们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也有利于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放松身心,保持健康积极的心态。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体育新闻凭借其丰富的信息量融入了大学生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但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现象,报道面有待拓宽。

  2、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媒介融合的深入,以互联网、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正在崛起,丰富了在校大学生接受体育新闻的途径。

  3、“竞技体育”在体育新闻传播中仍然占据较大比重,成为在校大学生关注的重要内容。值得关注的是,不论从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体育新闻都显现出“竞技化”、“娱乐化”的倾向。

  4、随着受众对体育认识的不断深化,其对体育新闻属性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校大学生普遍对体育新闻的“客观性”及“真实性”满意度不高,存在一定质疑,由此也导致其对体育新闻传播媒介缺乏信任。

  5、体育新闻传播对在校大学生的影响日趋明显,健康积极的体育新闻传播有利于大学生们认识体育、热爱体育,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2)建议

  诚如《受众分析》一书所言,“今天的受众已不再只是游走于不同媒介之间的读者、听众或观众,也不再是单纯的信息接受者,如何从历史和社会等多个维度全面描绘受众的各种面相和角色,分析其特点,把握其变化规律,已成为受众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9]大学生作为体育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了解其心理特征及倾向。在了解、掌握了受众需求的基础上,体育新闻传播媒介才能实现有价值、有精神品位、有效的传播[10]。

  不仅如此,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新闻事件时时刻刻都在发生,新闻素材更是俯拾即是。如何在海量的体育事实中进行选择从而报道,体育新闻传媒有其自身的价值标准,引入“把关人”这个概念更是势在必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奠基人之一的库尔特·卢因最早提出这一概念,认为“信息总是沿着含有门区的某些渠道流动,在那里,或是根据公正无私的规定,或是根据‘守门人’的个人意见,对信息或商品是否被允许进入渠道或继续在渠道里流动做出决定”[11]就目前而言,急需培养专业的体育新闻传播“把关人”,提高其专业素养,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丰富、符合其需求的体育信息。引导在校大学生关心体育、热爱体育,形成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更好地服务于学校体育。

  参考文献:

  [1]肖焕禹.体育传播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郝勤.体育新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肖建波.谈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J].新闻爱好者,2009(22):93-94.

  [4]王呈,马玲,吕辰晶.网络社交与网络新闻受众行为研究――基于大学生群体的量化分析[J].新闻世界,2012(6),196-197.

  [5]毕雪梅,贾静.体育新闻学概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6]布鲁斯·加里森,马克・塞伯加克.体育新闻报道[M].郝勤,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7]王选琪.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理性审视[J].新闻知识,2010(4):35-36.

  [8]吴文峰.我国体育大众传播中泛娱乐化的传播学解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4):30-34.

  [9]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刘燕南,李颖,杨振荣,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0]刘书林.论体育新闻的精神品位与受众需求[J].旅游纵览,2013(6):295.

  [11]库尔特·卢因.群体生活的渠道[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

【大学生体育新闻需求及影响的调查研究】相关文章:

1.新兴体育新闻传播的特征及发展论文

2.关于高职院校英语教师专业发展需求的调查研究论文

3.国内医学信息资源需求与利用状况调查研究论文

4.教师培训问题及需求

5.大学生隐性逃课的调查研究

6.机构养老的需求及问题分析

7.体育新闻娱乐化过度异化及冷思考的论文

8.经济增长对石油需求及石油价格影响的计量分析论文

9.大学生慈善意识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