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分析论文

时间:2020-08-15 16:53:40 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分析论文

  摘要:文学欣赏客体是读者获得意义的源泉,是文本意义具体化的出发点,它为欣赏主体规定了欣赏活动的范围、方向和路线,对它的选择至关重要。为幼儿选择文学欣赏客体大体应考虑这几方面的原则:一、选择有幼儿情趣的作品;二、选择含蓄蕴藉的作品;三、注意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性;四、注意作品情感的丰富性。

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分析论文

  关键词:幼儿文学 欣赏客体 选择原则

  前言

  幼儿文学的欣赏客体是作家创作出来的适合幼儿欣赏的作品。它是介于创作主体与欣赏主体之间的审美对象,是幼儿文学欣赏的中心环节,因此,选择欣赏客体—文学作品就显得至关重要:既要考虑到作品的审美功能,也要考虑其非审美的功能,还要考虑幼儿的欣赏趣味和欣赏能力。文学欣赏活动中为幼儿选择作品时应注意下面几个原则:

  一、选择有幼儿情趣的作品

  幼儿作为幼儿文学的主要消费者,其年龄特征制约下的生理、心理、情感等是决定“产品”生产的重要因素。创作幼儿文学作品强调适龄性,欣赏也是同理。适龄性主要指选择的作品适合幼儿的心理水平和相应的欣赏情趣。幼儿情趣是指幼儿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幼儿情调和趣味,也就是说它制约下的幼儿文学应该同时具有“幼儿性”和“文学性”。

  第一,必须是“幼儿”的文学。既然是幼儿文学,作为本质特征,就应具有“幼儿”属性。

  首先,是为幼儿的文学,是创作者适应幼儿的审美需要而创作的文学。“儿童文学不等于写儿童的文学。”“写儿童的不一定都是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应该是为儿童而写的文学。”幼儿阶段是儿童的文学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现实生成的阶段,语言和表象等符号能力的发展使他们正式步入文学的殿堂,成为幼儿文学的审美主体。但是,由于他们的社会化程度不高,成人社会那些思想习惯、复杂的社会现象、抽象的概念是不能为其认知结构吸收和接纳的。因此,必须本着为幼儿创作的原则,在创作时考虑到幼儿读者的审美需要和接受能力,使作品的深浅程度与幼儿感知事物的规律、年龄特点取得一致。

  其次,必须是幼)L能接受的文学。超过幼儿理解水平或者不适合幼儿听赏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属于幼儿文学的范畴。幼儿主要通过‘听’来接受文学的方式对幼儿文学的题材、主题、情节、结构、形象、表现手法等都有特殊要求。

  第二,必须是幼儿的“文学”。由于幼儿文学作品必然要以幼儿的审美趣味和幼儿的文学接受能力作为创作的基础,所以,它所应用的艺术要素总是体现幼儿能适应的特殊规范和要求,呈现出特殊的组合形态和构成状态,表现出特有的幼儿情趣,即具有纯真、稚拙、荒诞、游戏味浓厚等幼儿文学特有的审美特点以及表现形式。

  二、选择含蓄蕴藉的作品

  即使是幼儿,在阅读时都有自己的期待视野,因此,必须选择那些能给读者留下理解和想象余地的优秀作品。这也是中国文论中所要求的含蓄和蕴藉。事实上,越是含蓄、蕴籍,越是内涵信息丰富的作品,越有艺术生命力,越能被读者接受。这看起来似乎与幼儿文学浅显、明快、童真、稚拙的美学特点相矛盾。其实,幼儿文学照样具有含蓄、蕴藉的美,只不过那是在其纯真、稚拙的外表下隐藏的幼儿似的含蓄和蕴藉,需要孩子们在不断的成长中去感悟。一篇成功的儿童文学作品不应该是孩子们一次就能读懂,或者其美学意蕴一次就被开掘完的,它应该存在着不确定性和空白,具有一个刺激读者去解读、去想象的“召唤结构”。

  即使是幼儿文学作品,它的意象结构也存在着各种方向、层次的空白与模糊,包含浅层与深层的不同意蕴,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可以掌握领悟自己能懂的那一层意义。这种意义应该包括:一,基本(或者自然的)意义,它是由作品描写的基本事实和表现的具体感情或情绪形成。二,习俗意义。例如对某一事物的描写,却表现了另一喻义,像青松代表着长寿或者坚强的风格,荷花代表着高洁,小草代表着旺盛的生命力等等,这同民族历史、心理、文化有关。三,内在意义。即作品的深层意义,往往积淀着特定的社会文化因素。一般情况,低段年龄的孩子可以从形象人手去理解具体形象和具体情感,大一点的孩子可以从高一点的层次来理解,甚至可以终其一生来解读作品的深刻含义。比如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幼儿可以读出荒唐皇帝的滑稽可笑,儿童可以理解欺骗的可耻下场,青少年可以看出更深层次的讽刺,而成人应该从皇帝和他的群臣以及百姓的相互欺骗、附和,不敢说真话,共同歪曲事实等表面现象下,悟出安徒生对社会、人生、世相的愤怒和批判!

  好的或者较好的作品总是在形象体系和意义结构中留出了较多的空白与不确定点,形成潜在的“召唤结构”,以调动读者的想象力,激发探究的积极性。

  所以,为幼儿选择欣赏客体时一定要有意识地选择含蓄蕴藉、有余味的作品。

  三、注意题材、体裁和形式的多样性

  孩子从婴儿时最早开始接触儿歌到慢慢听讲故事,总是处在与作品的相互作用之中。各式各样的幼儿文学作品一定会通过自身的各种特征来暗示他们:不同的作品存在不同的信息。大量相同或者类似的信息成为审美经验后,会为孩子预设一种特殊的接受方式,一旦在文学欣赏过程中遇到相关作品就会发出特殊指令,唤起他对以往经验的记忆,也唤起由先前欣赏过的同类或者近似作品所形成的准则,使之进人一种特定的情感状态之中,产生对作品的审美期待,形成特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因此,为全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应该为幼儿选择多种多样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教育。具体表现为:

  (一)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

  从文学作品多元价值的实施考虑,应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让各种题材包括美学、哲学、伦理、科学、艺术等丰富内涵和多方面的知识经验与儿童相互作用,让孩子通过文学作品更多地了解社会生活。比如对“美”的认识,既是一种感悟又是一种认识。大量的幼儿文学作品本身就是美的典范:美的形式、美的内容、美的音乐,更有直接教育孩子如何认识美的作品,如《谁最美》,形象地告诉幼儿小白兔、小松鼠、百灵鸟、长颈鹿、孔雀的美都是美在外表,蜜蜂的美,是外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这样的美才最美。有关生活技能、道德认识、科学知识等等题材内容在幼儿文学作品中可以说无所不包,选择题材多样的作品可使幼儿得到立体的熏陶和教育。

  (二)选择体裁多样的作品

  文学欣赏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是在反复欣赏不同体裁的优秀作品后建构起来的。每一种体裁都有自身的风格、独特的审美价值。幼儿诗歌,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精炼、音乐和谐,集中体现了语言艺术的美学特征。幼儿散文,语言精美、描绘生动细腻。欣赏散文,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同时,可以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幼儿故事有引人人胜的情节,有重复变化、多样统一,均衡完满的整体结构,可以满足儿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其他体裁各有其自身的美学特点,都可以全身心地陶冶幼儿。

  (三)选择形式多样的作品

  幼儿文学作品的外在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特定的形式,诗歌的分行排列、散文的分段排列、图画故事的.图文并茂等都有自己特定的美学意蕴以及形式美的法则。形式美的法则包括对称、均衡、重复变化、整齐一律,对立统一等。幼儿文学作品讲究形式美的意义在于:第一、具有对称、均衡、回环、起伏有致的段落结构的作品,像一架架彩虹,一座座山峰,符合情感张弛的规律,容易使幼儿感到生命的愉悦,从而增添美感体验。第二、容易使幼儿从中发现文学形式美的规律,积累故事和诗歌“语法”,以及对故事和诗歌的形态和结构规则的直观把握。儿童对作品语法的积累使得他们在欣赏时产生猜想和预测的愉悦;在运用时也会逐渐产生自发的迁移,获得各种能力。第三、结构工整的幼儿文学作品经常使用反复等修辞手法,这能使幼儿在反复中把握人物的性格情绪,自然记住关键性语词和句型,对语言习得有着很好的示范作用。在具体的欣赏活动中我们发现,虽然很多幼儿不能把形式从形象中分离出来进行理性的分析,但是不意味着幼儿不注意形式。幼儿对艺术表现形式有天生的敏感和理解,他们通常更容易将儿歌、诗歌当成游戏,视为虚构,而将故事、童话等叙事性作品当成真实。当孩子听“丫头丫,打蚂蚌;蚂蚌叫,丫头笑;蚂蚌飞,丫头追;蚂炸蹦得高,吓得’‘头一大跳”时,觉得有趣的是句子的音乐性,以及由此带来的游戏性,会有兴趣的重复句子,表演动作。这首儿歌其实也有很浓厚的戏剧情节,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将小姑娘刻画出来,具有明显的故事性,可孩子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在乎的是儿歌整齐对称、充满韵律的音乐性。但如果把这个儿歌变成一个故事,孩子可能关心的就是蚂蚌的命运,它有没有被捉住,小姑娘又怎么样了?

  当然形式不能脱离内容,只有形式美和内容美高度结合的作品才是真正完美的作品,这也是选择作品要注意的一个原则。

  四、注意作品情感的丰富性

  人在与社会需要相联系而产生的情感中,有最基本的情绪,表现为喜、怒、哀、乐,借此可以表达人当前的需要与愿望,同时也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距离;还有一些高级情感,如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这些高级情感的形成和发展对儿童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作用。儿童通过欣赏文学作品,从人物情绪的展示中,可以学到更多标志复杂情绪的词,同时也促进识别情绪能力的发展,丰富自己情绪表达的能力。因此,重视幼儿文学作品的情感类型,也是选择作品的重要原则之一。这可以从两方面选材,一是按普通情感类型选材,一是按高级情感类型选材。

  (一)根据人物普通情感类型选材,要注意选择贴近幼儿生活的具体情感表现、注重塑造再现生活形象的文学作品,即所谓“再现性”的作品

  这一类优秀作品往往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将各种社会情感渗透到幼儿看得见、能理解的文学形象之中,使其感到亲切有趣、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如《小熊过桥》,形象地再现了小熊过桥的全过程,由胆小害怕到超越自我后的喜悦.还有一类“表现性”作品,即表现作者心灵的作品:不直接描写生活形象,而是通过想象、隐喻抒发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是社会情感的抽象形态。这在幼儿诗歌和幼儿散文中表现得较为集中,它们一般有比较典型的审美结构形式,有较为工整的重复和变化;通过比喻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形象的对应物来抒发各种情感,比如《摇篮》里把母子之情比作摇篮和宝宝的关系,一共四段,每段有四句,四个不同的喻体:星宝宝、鱼宝宝、花宝宝、树宝宝,其余是重复。喻体贴近幼儿生活,儿童容易通过类比思维变换喻体,实现部分形象的创造,获得对母爱情感的具体认识。

  由于不同年龄的幼儿对情感的匹配、认识能力不一样,应视情况选择不同作品供其欣赏。比如从人物具体情感而言,可以为小班幼儿选择情感比较单一或者两极对比鲜明的作品,《小兔乖乖》可以让小班孩子与小白兔共同体验喜悦、紧张、狂喜的心情。中班幼儿可以欣赏一些人物带有多种情绪色彩的作品,包括喜悦、忧伤、惊奇、渴望;同时还可以有较多的情感转移、情感变化。如,《三只蝴蝶》、《小黄鹏;(金波),《张老师的脸肿了》(朱庆坪)等,这些作品较多地表现出了情绪变化。供大班孩子欣赏的作品中,人物的情感、情绪类型可以更加复杂些。比如幼儿故事《玲玲摔倒以后》,写玲玲摔倒以后其他孩子胆怯、旁观、辩白,就是不出手相助,在老师的启发下终于醒悟,积极帮助玲玲站起来的矛盾冲突,表现了孩子们的内疚感、羞耻感、同情心等比较复杂的情感、情绪体验。此外,由于儿童在4-5岁以后,活动能力提高,认识范围扩大,理智感和意志力得到了明显的发展。所以从中班以后,可以欣赏一些意志和理智成分更多的情感作品,感受同一人物情绪、情感状态(力的模式)在程度上的不断加强。在《花瓶打碎了以后》,妈妈武断地逼迫京京承认他没有做的事情,而京京却一直坚持“不是我摔的”,无论如何都不乱承认。而且最后借老师说的话“不是自己做的也不要乱承认,那才叫诚实呢。”表明主旨。京京的坚定、诚实、勇敢一步步加强,情感也一步步递进。作品人物情感之间的冲突,是力的表现性之间的差异和矛盾的反映。京京和妈妈的力量对比有较大的悬殊,妈妈一步步紧逼,直至要动手打小孩,是一种武断和专制,而京京虽然弱小,代表着勇敢和诚实,表现了一种反抗的力,在事实真相面前,这个弱小的力量取得了胜利,其情感冲击力是巨大的。

  (二)按高级情感类型选材。要考虑崇高、优美的作品和喜剧美、悲剧美的作品

  崇高的作品可以使儿童获得仰慕、崇敬、崇拜、自豪的情绪感受,如神话和英雄故事。优美的作品,可以使儿童获得温馨、舒适、安全的情绪感受。比如儿歌、幼儿诗歌、散文等。喜剧美的作品,使幼儿获得轻松、滑稽、幽默的感受。悲剧美的作品,可使儿童获得伤心、难受、气愤、同情等情绪感受。虽然悲剧情感不符合幼儿的审美期待,在幼儿文学作品中这类作品比较少,即使有也通过艺术处理冲淡了悲剧色彩,比如稽雪的《雪孩子》,对雪孩子救白兔的牺牲行为没有过分渲染,而是让雪孩子变成天上的彩云转换了生命形式,使作品获得喜剧色彩,符合幼儿文学浪漫的特点。但是,悲剧情绪是生活中的正常情感,有必要让幼儿局部地体会一些,为未来的个性发展提供情感上的先期准备。可以选择一些只有局部忧伤情节而结局完满、表现手法生动活泼的作品供幼儿欣赏。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接受水平,小班的孩子适宜欣赏优美的作品,中班的可欣赏优美和诙谐、略带忧伤的作品,大班可欣赏优美、崇高、喜剧美、悲剧美的作品。

  以上是选择作品的不同角度和原则。但无论从哪种角度都应更多地选择各人名著,因为名人名著的经典性和情操陶冶作用那是一般作品难以企及的。

【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分析论文

2.浅谈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论文

3.浅谈幼儿文学欣赏客体的选择原则的论文

4.幼儿文学的启蒙教育分析论文

5.幼儿舞蹈教学动作选择分析论文

6.文学翻译创新分析论文

7.戏剧影视文学的特点与欣赏论文

8.儿童文学的特色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