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的论文

时间:2020-10-30 17:35:51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的论文

  摘要:在国际文化碰撞的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需要进行重新审视。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规范引导。英文字母词要减少直接借形,尽快合理汉化。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的论文

  关键词:字母词;文化背景;汉语规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不断涌动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传承了几千年的汉语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现代汉语中夹杂使用英文字母词的现象,在新闻媒体、网络语言中已日趋流行,甚至在行政机关的公文中也时常出现,如gdp、wto、apec、nba等,这种现象引起了语言学界的激烈争论。以罗庆铭、曹学林、刘涌泉等为代表的赞成者,认为英文字母词简洁醒目,表意准确,符合经济原则,便于对外交流,丰富了汉语的表达形式,可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应当支持其存在和继续发展。而以慧生、方梦之、李国文、徐道一为代表的反对者则认为,在汉语中使用英文字母词有如米饭之中的沙子,是对汉语纯洁性的破坏,是对汉民族文化的污染,因此应严格控制甚至杜绝英文字母词的使用。笔者认为,英文字母词虽然属于词汇的范畴,但不能仅仅从语言学本身去研究它,在文化相互碰撞激荡、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复杂的国际背景下,应当注重从文化的视角去研究它,对待它。

  一、英文字母词不仅具有工具性,更具有文化性

  根据语言学理论,语言具有突出的工具性特征。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教科书都在强调语言的工具性。叶蜚声、徐通锵所著的《语言学纲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王德春所著的《语言学概论》中说:“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也是社会上传递信息的工具。”周一民在2007年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现代汉语》中说:“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进行交际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

  语言也具有文化的属性。“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点,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能成为文化的载体。”

  在与西方文化碰撞中,外来词大多采取了音译、意译、音译兼意译的方式,具有汉化色彩。而字母词则是外来词的一种新形式。刘涌泉在《谈谈字母词》一文中把字母词概括为“汉语中带外文字母(主要是拉丁)或完全用外文字母表达的词,前者如b超、卡拉ok等,后者如cd、ufo等。它是一种新形式的外来语”。字母词可以分为四类:一是英文字母词,指一个词语全部采用英文字母,主要是英文词汇的缩略语,如ceo(首席执行官)、mba(工商管理硕士)等。二是汉字字母词,是由字母加汉字构成的词,如a股、c语言等。三是拼音字母词,是来源于汉语拼音的字母词,如gb(国标)、hsk(汉语水平考试)。四是数字字母词,是数字加上字母构成的词,如3d电影、mp3等。根据沈刚的统计,在这四类字母词中,英文字母词占总数的92%,汉字字母词占6.8%,拼音字母词占0.4%,数字字母词只占总数的0.8%。可见英文字母词占据绝对多数。由于它们保留着英文的原貌,所以承载着丰富的西方文化信息。也就是说,英文字母词不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是任何人都可以使用的工具,但语言的文化性是有民族性、阶级性的,语言承载的文化信息对人们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英文字母词的'过度使用,会使其使用者不断亲近西方的文化和传统。正如国家语委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司长王登峰在《2010年度北京市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所说:“一个人说什么语言、写什么文字,就浸染了这一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我长期在高校工作,大学里学外语的学生,差不多在校园里一眼就可以认出来,而且基本上可以说出来他学的是哪门外语,因为学哪一门外语,他的言谈举止就带有这种语言所承载的那个文化的特点,因为学这种语言就受这种文化的影响。我们所有学校差不多都在学英语,学英语的结果不仅仅是学会了英语,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接受了英语所承载的西方价值观。最近新加坡的心理学家进行了一项研究,他们研究新加坡的华裔大学生,把他们分成两组,一组是喜欢汉语的,一组是喜欢英语的,然后再看这两组大学生的价值观。同样都是华

  裔大学生,喜欢汉语的特别重视中国的文化传统,而喜欢英语的就特别重视西方的价值观。所以人们在使用一种语言的时候,其实也在不断受到这种语言的文化熏陶。如果中国人说汉语越来越少,那么我们离自己的文化也将越来越远;如果中国人说英语越来越多,必须用的时候用,不必须用甚至不应该用的时候都用,那势必也就会不断亲近西方的文化和传统。”

  许多国家和民族在面对外来语言的冲击时,都在努力维护自己语言的民族性、文化性。法国为了维护法语的纯洁性,曾强烈抵御强势语言入侵。韩国把他们的首都“汉城”改成了“首尔”。客家人有“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的古训,才使他们没有在粤语包围中失去自我,成为了今天独具特色的七大方言之一——客家方言。《中国教育报》曾就字母词问题登载了题为《用科学态度维护祖国语言文字主权》的文章。文中指出:“一个国家的法定语言或官方语言就像这个国家的国旗和国徽一样,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也是国家身份和民族认同的主要纽带,因此,要从维护中华文化主权的高度建立祖国语言文字的主权意识,自觉维护祖国语言文字的主权,自觉抵制霸权主义和优势语言的侵犯。”这段话对语言文化性的强调无疑可以作为对英文字母词运用的正确导向。

  二、英文字母词的使用不能任其自然,而要规范引导

  对于英文字母词,“任其自然”的观点十分流行。一种表现是“词竞众择,适者生存”。从社会语言学的观点来看,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地域、阶层的人群,由于种种不同的原因,可能会选用适合自己的语言符号,这当然是语言使用者的自由,无可厚非,也无法限制,他们可以说“再见”、“cu”或“see you”,他们可以说“e-mail”、“e邮件”、“电子邮件”或“伊妹儿”。正如语言学家胡明扬所说:“这个问题最终还得由使用汉语的广大群众来作抉择,他们的裁定是最终的裁定,语言学家没权说三道四。”另一种表现是汉语具有超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不是那么弱不禁风,那么脆弱的。”“语言”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比某些人为的规范还奏效”。

  在英文字母词的问题上,完全遵从语言使用者的意见、过分相信语言的自我调节能力显然是不合适的,应该有必要的规范和引导。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已经从战略的高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0年4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对行政机关公文字母词审核把关的通知》,针对近年来行政机关公文中出现的使用字母词增多、影响公文严肃性的情况,提出了规范行政机关公文用字的四点意见。一是强化在公文中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在制发公文时自觉使用规范汉字,为全社会做出表率。二是制发公文时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确需使用字母词的,应在文中首次出现时以括注方式注明已经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审定的汉语译名。三是切实加强字母词的翻译审定工作。国务院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制定外语字母词的译写规则,对新出现的字母词及时翻译,定期向社会推荐规范译名及汉语简称。四是加强对公文中涉及字母词的审核把关,发现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应及时予以纠正。

  教育部、国家语委高度重视国办文件在教育系统的贯彻落实工作,及时向各省级教育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部属各高校、部内各司局、各直属单位转发了文件,并提出具体要求。一要将国办文件精神传达到省级教育部门机关、各单位及各地(市)教育部门,高校各行政部门及各院系,并以此为契机加强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依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慎用字母词的意识。二要对本地区、本单位公文进行一次全面的自查自纠,建立落实国办文件要求、严格规范使用公文中涉及的字母词的规章制度。三要有效行使管理本地区、本单位语言文字使用的职责,遵照国办文件精神,加强对本地区、本单位其他机关公务活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媒体宣传及公共服务行业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指导、监督、检查,对不符合要求使用字母词的情况予以纠正。

  有关部门之所以规定“一般不得使用字母词”,是“为进一步维护祖国语言的规范和健康发展,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民族认同感”。

  三、英文字母词要减少直接借用,应尽快合理汉化

  有不少学者认为,英文字母词简洁醒目,如“nba”、“apec”等,因而主张直接借用英文词形,当然主要是英文缩略词形。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对于语言使用者来说,如果不知道该缩略语的英语来源,是最难懂的。比如“wto”,在刚开始时,曾有领导干部不知其为何物,在大会念作“wu ti ling”。后来通过新闻媒体、各种讲座的大力推广,人们才明白它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意思。类似这种词语的简洁性,是以大量宣传和语言使用者的大量时间投入为代价的。

  外来语民族化,是世界所有语言的共有规律。英语是拥有50万个词汇的强势语言,但是它在吸收外来语言成分时,却十分注意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例如在英语中,我们看不到英语文字中夹杂汉字的情况,因为英语在吸收汉语时无一例外地将它们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形式。如汉语中的“功夫”、“麻将”、“太极拳”、“磕头”等,英语分别转化为“kung-fu”、“mah-jong”、“taiji-boxing”、“kowtow”等。

  外来词语汉化也有历史的依据。汉语历史上几次大规模地吸收外来词的时期,如汉唐时期、五四时期,都是运用传统的音译、意译、音意译结合的方法,使外来语言成分汉化,用本民族的语言元素表示,使外来语言成分都“只用汉化的方式进入我们的词汇系统”。汉化的方式既保持了汉语的纯洁性,又丰富了汉语语言的表现力。

  从改革开放后的情况来看,许多英文词汉化之后甚至成了生命力强大的词缀。如英语“bar”,汉语译作“吧”,并组成了“酒吧”、“吧女”、“吧台”、“泡吧”、“氧吧”、“陶吧”、“书吧”、“画吧”、“琴吧”、“聊吧”等。再由“taxi”音译而来的“的”,形成一系列的词语,像“打的”、“的哥”、“的姐”、“摩的”、“面的”、“飞的”、“轿的”等。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李宇明对记者表示,国家语委对字母词的使用持比较谨慎的态度,希望能尽快汉语化,以符合中国人的表达习惯。这为英文字母词的汉化指明了方向。

  把英文字母词置于国际文化碰撞的背景下重新审视,有助于揭示在英文字母词认识上的偏颇,厘清对待英文字母词态度上的偏差,促进中西文化的更好融合,推动汉语的健康发展。

【文化碰撞背景下对英文字母词的重新审视的论文】相关文章:

1.美术课堂教学的重新审视论文

2.中国文化背景下对丧失的理解与处理论文

3.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碰撞论文

4.跨文化交际中中俄文化的碰撞的论文

5.浅谈文化背景知识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论文

6.新课改背景下历史的教学论文

7.校园文化创新背景下的学生工作研究的教育理论论文

8.日企文化背景下的HR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