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校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论文

时间:2020-10-21 09:59:37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谈高校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论文

  关键词:校园文化高校大学生研究

谈高校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论文

  摘要:校园文化对高校的建设发展和学生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反学校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是对学校主流文化价值观的异化,本文通过探讨学生反文化的成因。揭示高校校园文化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对学校存在的不当权威体制与教育价值观念的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一所大学文化底蕴的集中体现。是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在校内形成的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是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但是,随着大众传媒和各种娱乐方式的出现,教育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师生冲突、校园暴力、逃课厌学、拉帮结派、破坏公物、酗酒、、偷窃、同居等现象在校园中随处可见,除此以外,学生还对学校教育、教学方式、学校制度等各个层面都进行批判,学校教育作为人类文化和精神传递的核心场所,并非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将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唤醒其生命感、正义感和道德感并逐渐建立其价值观和信仰。

  一、大学生反学校文化的原因分析:

  1、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当前,中国正处于世界大变动、社会大转型、教育大变革的时代。社会转型时期的一切都在变化,包括人们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道德观念等等,都在受到新的检验和挑战这种社会背景极容易引起类似于迪尔凯姆所说的“失范”现象的发生。即过去传统的各种社会规范对于各种新的社会现象和关系失去了调整和规范的功能;社会中各种不同的行为规范之间的不协调和冲突,导致人们无所适从。中国现有社会阶层已分化明显、贫富悬殊、教育失衡、利益分配不均等现象,同样的学生却享受着差异较大的教育资源;有钱人可享受到特殊的待遇,没钱的人能否进入学校或享有不同的待遇,这种价值观影响着学生。学生的反学校文化的情绪也就随之出现。另外,大众传媒的发展,特别是大众传媒中日益突出的暴力帮派和色情等,严重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学生的传统理想断裂,心灵受到污染。美国学者派克(paik)和卡姆斯托克(comstock)通过对大量的事实和数据分析,说明大众多媒体所提供的暴力、色情已经成为学生不良行为的罪魁祸首。[1]

  2、家庭环境影响

  随着社会开放程度和文明教化的提升,越来越高的离婚率使很多孩子缺乏归属感。由于家庭得不和睦,缺乏亲情的关怀,导致他们极易形成多疑和极端的性格,这种性格如果得不到缓解和释放,就会产生极端的行为方式,从而导致各种偏差的行为。

  美国的科尔曼领导的研究小组于1966年发表的题为《教育机会均等》的研究报告中指出:造成学生学业差异的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智能与家庭背景,另外,家长的态度也对子女产生重要影响。科恩在《阶级和遵从:价值观念的研究》一书中探索了家长们最想在子女的行为中看到的价值文化观念。他发现地位较低的家长重视其子女的服从、整洁和诚实;而地位较高的家长则强调好奇心、自我控制、思考和幸福。[2]

  3、学校教育矛盾的影响

  对有些学生而言,学校并不是一个快乐的校园。学校越想促使他们顺应主流文化方向发展,能有良好的表现和反应,却越会激起这些学生的不满与反抗。过分严格的学校管理,使学生丧失了许多其他的发展乐趣和机会,充沛的精力得不到发泄。另外,学生的学业负担过重,学生对自己的`满意与否、优点和缺点的认定都以成绩为定位。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学业成绩相对较差的学生长期缺乏关爱。久而久之,这些学生就走上与学校主流文化相异之路。再者,中国教育组织机构基本属于权威体制。往往会出现教师对学校或对领导的不满,他们不是运用法律去据理力争,而是在领导背后发牢骚,学生成为他们倾诉的对象,有些偏激的话也向学生灌输。学生很容易被这些教师的情绪所感染,形成与学校抗衡的力量。

  二、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对策研究

  1、增强学生对主流文化的信念,让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

  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价值判断能力。我们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牢固确立主流文化信念的主导地位。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学生从被动呆板的受教育过程中解放出来,注重学生的各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增强学生对学校主流文化的依赖感和认同感。引导学生对各种反文化要坚决予以抵制,并开展长期不懈的斗争。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学生的道德教育。在此过程中,可以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促进高等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利用强制方法和同化方法对学生倡导主旋律、树立崇高理想,克服反文化的消极影响。

  2、优化教学管理和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凝聚力。

  在多维文化结构的社会,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承受力、抗干扰力和鉴别力。因此,在发展主流文化的同时也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不仅负责“教书”,更负责“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管理包括对他们课外生活的了解,切实尽到教育的责任。

  高等学校要高质量地完成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完成好自己的历史任务,必须建立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教师在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工作部署,他们是执行者、贯彻者,对于本单位的建设和发展,他们又是领导者。是学校与学生互相联系沟通、增进和谐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因此,教师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关系到学校培养人才职能的发挥。教师只有不断培养、增强远见卓识把握全局的能力,只有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改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艺术性,把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密切地结合起来,增进全方位育人的效果,增进师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才能确保学校的和谐发展。

  3、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

  文化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始终坚持“和而不同”的姿态,坚持文化的多元共处,所以我们不要把学生求异、张扬、反叛看成洪水猛兽,责怪封堵。这是随着科技发展和物质丰富在全球化语境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是学生为了缓减压力、寻求补偿的心理需求。学校应该能够坦然对待,给以尊重和宽容。

  学校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在制订校园文化制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校园文化活动中,充分调动广大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同时,在开展各种学生的活动设计上,也应考虑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需求,以满足学生需求的多样化。

  学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和配合者,可以为学生创造出各种登台亮相、展示自我的机会,如校园文化的团活动、文化艺术节和各种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都应该大力倡导。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健康成长的内在因素,唯有如此,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学生做到对不良文化因子具有免疫力、自我约束力。

  4、加强对学生的思想的疏导,免受社会价值观的影响。

  学校文化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教育发展的民主多元化和丰富多彩的学校文化,给予学生发展以充分的营养。所以,将学校改造为文化的沃土和培养人性的场所,不是仅仅靠传授单面知识这么简单,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文化中还包含有世代传袭下来的一些不良传统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如中国社会从古至今所流传的“学而优则仕”、“官本位”、“集权化管理”等病疾,使得学校文化在工业化社会所倡导的“标准化”和“实用化”的趋向中,充当了工具理性的助手,而使其本身所蕴涵的创造性和能动性被淹没[3]。新的时代要以时代精神来构建人的基本品质、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学校作为培养新人的主阵地,不仅要使学校的教育目标反映时代要求,而且要使学校文化中的各个层面也达到要求,使我们的教育成为对一个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才能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h。paikandg。comstock,“theeffectsoftelevisionviolenceonantisocialbehavior:a。meta—analysis”<>,21(4)。pp。516—546,1994。

  [2]梅尔文科恩。阶级和遵从:价值观念的研究[m]。王佩雄等译: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3]吴康宁等。课堂教学社会学[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18—119

【谈高校大学生反校园文化现象论文】相关文章:

1.高校校园文化新论的论文

2.谈高校图书馆开架书库图书藏匿现象

3.高校新闻宣传校园文化论文参考

4.石油高校校园文化价值及培育论文

5.赣台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论文

6.关于谈高校声乐表演教学论文

7.高校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探究的论文

8.高校体育社团与校园文化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