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跨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时间:2022-04-29 11:39:38 文化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从跨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是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吗,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东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从跨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篇1

  摘要: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与合作中常常会产生误解甚至冲突,这大多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所造成的。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由于美国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代表,笔者就把美国文化与中国文化进行对比,谈谈它们之间的主要差异。了解中美文化的差异,不仅有助于我们和美国的文化交流,也有助于我们和世界,特别是西方各国的往来。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伦理思想

  1、引言

  随着世界联系的不断加强,中国和西方国家的交往日益频繁。然而,由于我们还不太熟悉西方社会文化,因而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的交流中遇到不少误解与挫折。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美两国有着许多不同的文化特征。中国是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东方大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美国是个只有两百年历史的国家,其主导文化为欧洲文化。由于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发展过程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美两国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2、 中西文化差异的主要表现形式

  2.1 婚姻观的差异。

  以美国为例,众所周知,美国的离婚率较中国高得多。在美国,如果某一对夫妇的婚姻历程能够超过五年,人们就会为此感到吃惊。他们会想,和同一个人相处那么多年不感到乏味吗?而如果有人说自己要结婚,他将要迎娶的是他第五位或第六位妻子时,并没有多少人会感到吃惊。对多数美国人来说,当他们认为夫妻之间已经没有爱情时,他们就会考虑并最终选择离婚。而中国人受传统伦理观、道德观的束缚,以及考虑到对家庭其他成员的影响特别是对孩子的影响时,也许会维持所谓的没有爱情的婚姻。并且从封建社会流传下来的“女子从一而终”的思想至今还影响着很多中国人。

  2.2 对赞扬的反应的差异。

  听到别人的赞扬,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回答不同。美国人一般表示接受赞扬,中国人则一般表示受之有愧。如果有人说:“you are so clever!”和“your English is so good!” 时,美国人会高兴地说“Thank you! ”。而中国人深信谦虚是人类的美德,往往以“No! No! I’m very clumsy”和“my English is very poor! ”之类的话回答。在美国人看来,中国人断然否定别人的赞扬并言不由衷,有失礼貌甚至使人反感。而中国人则认为美国人过于自信,不够虚心。在称赞别人的问题上,也会反映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人们常听到美国妇女谈起丈夫工作如何努力,干得怎样出色。她也会夸自己的子女多么聪明,在什么地方的音乐会上演出过,等等。在中国,人们一般不会在外人面前夸赞自己家里的人。

  2.3称呼的差异

  近年来,许多讲英语的的人常常用名字称呼别人(如Tom,Lucy等),而较少用某某先生,某某小姐等。这种做法在美国人中尤为普遍。不仅年龄相近的人之间这样称呼,年龄悬殊的人之间也这样称呼,没有不尊重对方的意思。可以听到孩子叫年长的人Peter,Helen等。甚至孩子对父母或祖父母也可以这样称呼。学生可以叫老师的名字。老师也不认为学生不尊重自己。而中国人自古以来认为应尊老爱幼。称呼应涉及礼貌。按上下、长幼有别的传统体现人际交往的社会关系。中国人常尊称比自己年长的人“您”,在比自己年幼的人的姓前加“ 小”,如“小王”以表示亲切。中国长期以来尊师重教,对于老师,一般情况下,中国学生是绝对不能当面直呼其名的,那样会被认为是没礼貌没教养的表现。

  2.4 时间观的差异。

  在时间观念上,中国是一个以过去取向为主的社会。人们尊重过去,人们敬老尊师,重经验,重资历,因为这些都与“过去”相关。中国人注重面对过去看问题,因而有 “前所未有”、“前车之鉴”之说。美国人则立足于未来。未来取向是他们重要的时间观,在他们看来,将来是最重要的。另外,中国人和美国人在赴约时间观念上也存在着差别。对于美国人来说,一般的社交时间差是5分钟。如超过5分钟,迟到者就必须向对方表示歉意了。而在赴约方面中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对较淡薄。比如,一个中国人迟到10分钟可能不会被认为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当然,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不断交融和相互影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的时间观念显著增强,对于正式的社交约会大都准时赴约。

  2.5 伦理观的差异。

  传统的中国文化深受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主张礼节与孝道,人们行事应符合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根据儒家伦理,人人都应遵守礼教,以社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是传统中国社会得以正常运作、人际关系得以和谐的重要依据和保证。与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美国文化深受基督教思想影响。他们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美国人认为在家庭中,儿女与父辈之间的关系纯属感情关系,并非必然的`道德义务关系。在美国,父母通常只在子女成年之前尽养育之责,而父母年老了子女也没有赡养的义务。这种宗教伦理思想导致美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缺乏温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多的是一种互利和公务性的关系。

  2.6 等级观的差异。

  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中,确定等级和地位的标准不同,并且地位的重要性也不同。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历来主张尊卑有别、长幼有序。例如,晚辈见到长辈或下级见到上级时要主动先打招呼,以表示尊重。交谈时,职位高或年长者常是谈话的主导一方,另一方则要表现出洗耳恭听的谦卑举止。此外,传统的中国文化有“贬己而尊人”的交际规范,说话时抬高对方的地位,尽量使对方受益。如说话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后,即使这种见解确实很好,很正确,但往往说话人还会补充一句,声称那是自己的“拙见”,请求对方“指正”、“帮助”,将对方置于高一等的地位上。与中国文化不同,美国文化强调平等。美国人认为,一切人生来都是平等的。在美国,父子、师生、不同职位的人并无明显尊卑之别。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关系无不体现平等观念。在美国文化中,人与人交往时较少拘礼。熟人相见,不论辈分与地位,一律以 “Hello”表示问候。甚至子女对父母、学生对老师都可直呼其名。美国人在谈话中毫无年龄、辈分之顾虑,彼此意见不同时,常是各持己见,不会仅仅因为对方年长或地位高而改变自己的看法。

  2.7 其它方面所表现的中西文化差异

  在家庭内部的道谢方式上中国人和西方人也存在着不同,中国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很少说谢谢。 这并不是说中国人在家庭内部不注意讲礼貌,而是中国人表达谢意的方式较含蓄,不常说出口。而西方国家家庭成员之间无论长幼,谁接受了对方的帮助都要说声谢谢。

  中国人常把提供某种服务或物品等看作是热情周到,比如中国人在宴请别人时爱劝食且不停地为客人添加饭菜以表示热情周到,这可能使西方人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他们会认为这是强差人意、侵犯个人自由。

  “你吃了吗?”,在汉文化中是一种寒暄语,类似于英语的“Hello”。但对不了解汉文化的美国人来说,此话并非是寒暄语,而会认为对方想邀请自己吃饭,这样就很有可能造成误解。诸如此类的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了。

  3、中西文化差异产生主要的原因

  中西文化是各具特色的两大文化系统,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中国是一个传统导向的社会,几千年来儒家思想一直占统治地位。传统的思想规则、方法延续至今,为大家所认同,变成了集体的意识,规范着人们的行为。中国人崇尚和谐统一,注重群体的力量,不主张突出个人。此外,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教训,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中国文化倾向于重视过去。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有着强烈的自我中心观念,信奉个人主义。其文化价值观的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强调通过个人奋斗达到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

  4、结束语

  在跨文化交际中,由于文化障碍而导致的信息误解,甚至伤害对方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研究文化差异,研究怎样进行正确的跨文化交际行为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我们应宽容对待文化差异,不断深入学习西方文化。在跨文化的交际和沟通过程中这有助于消除误会,加深感情。促进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包括中美之间的文化交流,将有利于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各民族文化的共同繁荣与发展。

  从跨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差异 篇2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物,具备一定超地域、超时代等共通性,尤其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交通、通讯和媒体技术等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也让不同文化在交流上变得更加频繁,规模和范围逐步扩大,速度日益加快,影响也更加深刻。要想让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防止因为中西方文化差异而引起冲突,这要求语言工作者在思想上引起高度重视,充分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出现的差异,为有效开展跨文化交际活动奠定良好基础。

  一、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分析

  (一)称呼用语差异

  跨文化交际中要保证称呼的得体,特别是面对陌生人的时候,只有确保称呼的正确,才能为对方留下良好印象,拉近双方心理上的距离,让跨文化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但是在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下,造成称呼用语习惯与语言表达方式有巨大差异,具体来说反映在如下几点:第一,姓名排序上的差异。中国人打招呼一般会称呼对方姓名,如赵先生、钱女士等,但西方人则不同,前面为名,后面为姓,以Michael Faraday为例,姓为Faraday,名为Michael,和中国人姓名顺序刚好相反,若是以汉语习惯称呼对方Mr,Michael,这样既不礼貌,也让对方觉得莫名其妙。第二,称呼表达内容的差异。在汉语中每个关系的人都有相应的称呼,如舅妈、舅父、姑妈、姑父等,但是英语中分别用uncle和aunt表示父母的兄弟与姐妹。第三,称呼上情感色彩的差异。汉语称呼上往往带有丰富情感色彩,特别是晚辈对长辈的称呼上,一般会使用特定称谓,如师生交际中,学生要称呼李老师、王老师等,以表示尊敬。但是西方国家中则不一样,不会用teacher这个词,一般称之为Mr,Li和Mr,Wang。

  (二)思维方式差异

  在英语中经常通过各种具体连接词让语法形式显得更加完整,句子不仅有着严密的组织,同时还具备井然有序的层次,句法功能一目了然。以下面一句话为例:If winter comes,can spring befar behind?这句话的意思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我们看到if的时候,便能够很快理解两个句子存在的逻辑关系。不过在汉语中一般不用连接词,句子显得较为散乱,没有严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第一眼看的时候无法得出两个句子有什么逻辑关系。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语重形合,而汉语重意合,根据这些差异也表明了中西方在思想方式上的不同,对西方国家的人来说,他们对理性比较注重,以逻辑思维为主,而汉民族则注重悟性,以辩证思维为主。

  (三)个人隐私差异

  西方国家的人在面对不熟悉的人或者是陌生人的时候,一般不会向对方提出如下问题,即:“How old are you?”“How much d0you make?Are you married?”等,即不会询问他人的隐私,包括年龄、收入、婚姻情况、宗教信仰、家庭情况等,否则将显得不尊敬对方。西方人在彼此之间进行寒暄的时候,通常聊的话题是天气情况,而汉语中寒暄还经常关心对方的情况,如:“你吃饭了吗?”“好久不见,你长漂亮了!”“你看起来有点憔悴,要保重身体啊!”“你又长胖了!”对西方人来说,若是听到别人对自己说:“You are fat”等话语,就算与对方非常熟悉,也难免觉得尴尬,也无法回答,这种寒暄的方式是不礼貌的。但中国人向来见面三分熟,能够在短时间内了解对方家庭或个人等情况,这也是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之间存在的差异。西方人不喜欢自己的隐私被他人知道,也不希望受到他人的干预,但是中国人则不一样,由于千百年来都倡导团结友爱、互相帮助,认为个人的事情就是集体的事,相互之间愿意分享酸甜苦辣,坦诚相告。

  (四)风俗习惯差异?

  中西方在风俗习惯上不同,导致文化意义上有很大差异,不同地域人们生活方式不一样,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主要表现在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學艺术等方面。如在颜色习俗上面,“红”是如同鲜血一样的含义,汉语里面红色代表着喜庆、成功,但是英语里面刚好相反,通常代表着危险、极端和愤怒等,如red alert(红色警报)、red flag(危险的信号灯)等。此外,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很高的地位,特别是古代皇帝都喜欢将自己比作是真龙天子,但是在西方却不一样,龙(dragon)是恶魔的化身,西方专门有个“打龙节”,在这天保护神杀死了龙,以解除灾难。

  (五)社会历史文化背景差异

  对于同一个概念来说,各民族有着不一样的意义,以“牛”与“cow”为例,在西方人眼中,牛代表着苦力,会受到主人的吆喝,有笨拙的意思,cow的意思是肥胖者、难看,而calf则代表呆头呆脑的年轻人。中国由于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很早的时候就大量使用牛犁,为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农耕思想的影响下,牛代表着勤劳,相关词汇有牛劲、牛性、牛气等。如老黄牛代表着勤恳工作,不计回报,踏实认真,老黄牛精神主要用于形容一个人的思想品质,表示具备默默无闻,甘愿牺牲的精神。

  (六)礼仪差异

  礼仪是人们在交流中需要遵守的规则,可以看成是一种语言和工具,但是中西方文化传统不一样,所以礼仪上也有差距,各地人们也遵守着相应的礼仪。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逐步深入,在跨文化交际上也变得日益频繁,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变得越来越明显,且这样的差异造成的影响也很大。中国人讲究谦虚,交际过程中一般是“卑己尊人”,也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体现。得到他人的赞赏以后,通常会进行自贬,这样显得谦虚有礼,并使用一些谦虚词,如“惭愧”、“哪里”、“寒舍”等。观之西方国家,则不存在上述文化习惯,他们对于别人的恭维,通常将表现得感谢和高兴,尤其是获得他人赞赏以后,会欣然接受,同时会说:“Thank you”。在中西方文化差异影响下,我们会感觉到西方人比较自信,一点也不谦虚,但西方人见我们否定别人的夸奖,否定自己的成绩,还不断的贬低自己,将觉得很惊讶,觉得中国人不诚实。可见中国人的谦虚在西方国家是行不通的,这点在跨文化交际中需要引起注意。

  二、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建议

  (一)准确把握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语言可以将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历史文化全面反映出来,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理解与运用一门语言的时候,就应该全面掌握其文化。对于跨文化交际来说,若是把语言和文化相分离,就将造成中西交际时出现误解,并让各种文化交流变得不够流畅。就是考虑到这点,学习英语语法、词法、句法和篇章结构等语言规则的过程中,应该切实增强科学用语意识,逐步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二)注重积累西方国家背景文化知识

  中国人一般通过英语书籍、电视广播等获取西方国家文化知识,然而这些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更加深入掌握中西方文化差异,还可以阅读一些优秀的英语现代文学作品、英语原版小说等,日常生活中看一些英语报纸与杂志等。在此过程中要注意与民族习性、社会习俗、社会关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相关资料,逐步积累更多的西方国家背景文化知识,为跨文化交际奠定良好基础。

  (三)了解文化差异,加强对比学习

  在积累了一定西方国家文化习俗、价值观念等知识以外,对本族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这样才能在跨文化交际中引起注意,减少错误。例如:在掌握西方圣诞节时用晚餐、家庭宴会等风俗习惯以后,要和中国人过春节进行比较,看看其与拜年、吃团圆饭等有哪些差异,这样才能透过节日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清楚其中需要注意的地方。之后在与西方人交流时才会减少矛盾与误解,让对话交流始终维持在愉快的状态。

  三、结语

  总之,随着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外合作力度,跨文化交际也变得越来越频繁,只有充分掌握中西方文化存在的差异,深入认识多文化上出现的冲突,才能有效、顺利开展跨文化交际,避免出现尴尬的情况。我们还要深入分析中西方文化上的差异,了解不同文化所蕴含的内涵,在整体上比较并把握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这样将有力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合作,防止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冲突,也便于把握中西方文化主流倾向,为世界文化发展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从跨文化角度看东西方文化差异】相关文章:

浅谈从跨文化角度看品牌中的文化内涵10-29

浅谈东西方文化差异06-17

从英汉文化差异角度论析文化信息的转换策略10-10

从广告心理角度看广告效果评价机制的变化10-14

从行为科学角度看企业文化制度管07-28

从语用学角度看郭靖语言运用和理解特征11-14

中医角度看养心11-12

从学科课程与教学的角度看微课的应用论文07-15

从创新教育的角度看物理教学评价的改革论文08-18

不同角度看托业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