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时间:2021-04-15 19:20:48 数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数学论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一)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开始对于整节课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教师在上课伊始就应采用生动有趣、新颖、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导入新课,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促使学生深入思考。那么,如何更好地导入新课呢?笔者认为要坚持正确的原则和选择较好的方法。

  一、数学课导入的原则

  1.新课的导入应具有吸引力

  注意力是学习的先导,它对学习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所以在上课伊始,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利用导入新课这个重要环节,在极短的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通过谈话或一些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引起学生的注意,使学生的思维跟着教师讲课走。

  2.新课的导入要有趣味性

  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能爱学。因此,导入新课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学习过程。

  3.新课的导入应有针对性

  新课导入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教材、不同条件、不同环境、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方法。切记不能只图表面的热闹,追求形式花样,甚至故弄玄虚,画蛇添足,更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削弱其它教学环节。

  二、数学课导入的方法

  1.开门见山

  教师在授新课前,直接向学生出示新的课题,这样能使学生以有意注意和有意识记来对待他们所学的功课。例如:教学“多位数的读法与写法”时,上课伊始,教师可在黑板上写一个很大的数,比如:92600000、12亿(用数码表示)。然后教师指出:这种数的位数很多,读好这种数和写准这种数对今后学习与工作有很大帮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

  2.创设悬念导入

  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教师可先出示试题:小明今年12岁,过了12个生日,小华也是12岁,可他只过了3个生日,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让学生略加讨论)此时,学生情绪高涨,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随即教师指出:等你们学了今天的课后就知道了(出示课题),这样从学习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3.以旧引新

  以旧知识作为桥梁,使学生知识不断递进,增加知识坡度,减轻学生的学习难度。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之前,先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及分数应用题,如“一桶汽油倒出2/5,刚好12升,这桶汽油共有多少升?”然后将题中2/5改为40%,让学生计算,巧妙地把百分数应用题与分数应用题联系起来,这样导入新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4.创设情境导入

  小学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指出:3,7,5这3个数能被3整除吗?学生一时说不出来。教师接着说,我能直接判断任意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请同学们报数我来判断,这时学生纷纷报数,教师对答如流,学生被眼前情景所吸引,然后教师说,今天,我就来教你们这个本领(出示课题),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5.类比迁移

  利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对同类知识进行类比,获得新知。例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可根据分数同除法的关系,从“商不变性质”推出“分数的基本性质”。这样,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新知,而且也强调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实物演示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感性经验。因此,新课的导入可利用实物演示,变抽象概念为具体的实物。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教师可拿出模型,让学生观察模型的六个面,使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有一个感性认识,为下面的教学扫除了障碍。当然,导入新课的方法不止以上六种,常见的还有演算发现导入和动手操作导入,这里不再例举赘述。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二)

  一、视野差别和“一校一品”

  20xx年4月27日,听了首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孟繁华教授《学校发展的理论框架》的报告,深受启发。其中谈到学校发展理论要点时,提到“视野”问题:不同视野对待同一事情是不一样的。要构建一种核心知识体系,让这种知识体系在学校“流动”起来,进而在同一视野下看问题,这才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这一观点,使我想起我区倡导的“一校一品”,建设学校特色的思想。“一校一品”正是在引导学校构建一种“核心的知识体系”,并使这种“知识体系”真正在学校流动起来,使每一位教职员工都在同样的视野下看待每一件工作,进而形成学校核心力,促进学校的发展。一种教育思想,一套教学模式,一项规章制度,等等,不论内涵大小,不论视角宽窄,只要能在学校教师中达成某种共识,就能形成促进学校发展的“核心知识体系”。

  针对实际,精心构想,齐心合力,形成学校核心知识体系,才能促进学校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当然,这种“核心知识体系”是需要在一定的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完善起来的,这需要有创新的思想和意识。一件事按照常规思维思考,有时感觉再进一步深入很困难。而在常规思维下工作,有时付出很大的努力,却仍然是在原来思维基础上“打转转”。因此,创新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

  孟教授在谈到创新问题时,例举了一个生动的“烧开水效应”,很有道理,也很耐人寻味。

  问题一:一壶水,要求你加热到100度。这个问题解决起来并不困难,我们只要用水壶放到火上烧就可以了,用不了一会工夫,水就会烧开了,开水水温就是100度。问题解决了。

  问题二:要求你把水加热到120度。有人就会产生质疑:不可能,水烧开了才是100度,再怎样加热也就是100度了,不会加热到120度。这样的思维方式就属于比较传统的,不灵活的,缺乏创新意识的。其实只要我们换一种思维思考,也许就会找到解决办法:换成高压锅。问题解决了。

  传统的思维方式,就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努力的、不辞辛劳的努力,但再如何努力,结果还是“原地踏步”。因此,当传统思维受阻时,就需要灵活的寻找另一种思维方式,改变,才会创新。教育的许多问题至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教育需要克服“承诺升级”,需要创新,需要探索能帮助我们实现教育目的的“高压水壶”。

  二、“立体化校本资源”——走出固有模式

  校本课程开发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各校也在校本教学资料的研制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结合学校实际开发出各类校本课程,研制出多样的校本材料,可谓丰富多彩。

  然而我们仔细品味,却总是在围绕课堂做文章,基本上还处于以前的“课外小组活动”的范畴。如何跳出这一固有模式呢?我们一直在思考。其实不是我们不能跳出固有模式,关键是想不想跳出固有模式,只有想,才有可能。

  20xx年5月6日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李烈老师在介绍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时,提到了两种开发内容,值得我们借鉴。

  1、100个成语故事。我们看到这个内容感觉没有什么好奇的,但看看他们的做法,我们不得不佩服思维的创新。他们学校在校园内布置了100个成语故事的情境,由教师引导学生在校园里去寻找这100个成语故事。这100个成语故事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故事本身了,遍布校园的故事情境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教育素材,通过它,不仅使学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故事内容,而且呈现的是一种积极参与的学习状态。当然,这一百个故事也是有材料的。

  2、100种花草树木。在他们学校中种植了至少100种花草树木,并有科学老师编制这一百种花草树木的材料,给学生提供直观的学习材料,在观察中学习,在学习中观察。

  这两个100的校本材料,再加上其他的内容,就构成了学校立体化的校本教学资源。

  这种立体化校本教材开发,是不是给我们一些启示呢?

  其实在我们周围,有很多素材可供我们开发,只要我们静下心了思考,跳出固有模式思考,一定会有成效。

【浅谈小学数学论文】相关文章:

浅谈小学趣味数学论文09-19

2017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08-09

2016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08-30

小学数学论文参考文献汇总03-22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11-07

浅谈小学数学阅读11-21

怎样教小孩子小学数学论文11-05

浅谈小学班级管理创新10-20

浅谈小学数学相遇问题12-03

浅谈小学数学与生活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