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

时间:2021-07-10 16:26:56 生命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篇1

  摘要:本文在结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教材和旧教材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主要从教材的章节排版、内容、插图等方面来阐述。

  关键词: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分析

  在新课程的改革下,为响应“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号召,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以其崭新的面貌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给生物教学带来了巨大的生机和活力。新教材对生物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备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生物课程在课程改革前使用的高中教材,其知识体系是普通生物学体系,是以生物的六大基本特征为骨架和线索来构建的,每一章节都各自围绕一个基本特征来进一步阐述和讲解。不同于旧教材,模块式的课程是新课程的特色,强调在每一个模块都应当有其一以贯之的学科思想和相对独立的教育价值。因此,为分别构建各自的知识体系,每个必修模块都要独立成一本书,三个必修模块也就有了三本书。[1]新教材和旧教材的差异除了在课程设置上的不同,在很多方面也有很大的区别,现从宏观上的浅析,谈谈个人对二者差异的一些看法,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也为今后自己在从事教师这个职业时能更顺利地融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队伍中去做准备。

  一、从章、节编排结构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对每一章的编排体例,新教材和旧教材都有章题名、引言以及题图,这是他们的相同之处,但是新教材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两个内容——“本章小结”和“自我检测题”,其中“本章小结”的内容是对该章的知识进行要点归纳和概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自我检测题”则是通过典型的练习题目辅助学生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巩固并加以灵活运用。

  新教材和旧教材在每一节的编写上除了都有正文、练习、课外阅读部分外,新教材比旧教材多了“问题探讨”和“本节聚焦”这两个部分。“问题探讨”的是新教材编写的一个亮点,设置在每节的开始,由图片、情景和讨论题三个部分组成,注重从日常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出与本节相关的问题,更以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求知欲;“本节聚焦”是针对教学目标特别是认知目标而设置的,它以问题的形式告诉学生本节应着重学习的知识点,有利于学生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的把握,明确本节学习的目标。同时,新教材在引导学生对生物学史上的认识非常重视,在章节中以“科学家的故事”、“科学史话”、“科学前沿”的方式向学生展

  示科学发展的曲折和艰辛,以及科学过程的继续和发展创新。[2]

  由此可见,与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在体例结构上更加注重教材本身对学生学习内容的引导以及对学生学习方向的引领。

  二、从实验课设置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课改后,实验课在新教材中的地位与旧教材相比更为突出,更加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

  新教材在保留旧教材当中三个很重要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础上又新增了12个实验,把过去的验证式的实验变成探究式的实验,比如:在教授没得特异性时,不是事先把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这一信息告诉学生,而是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得出这一结论,既要求学生知道实验结果,更强调的得出这个结果的过程,而且这个过程是一个积极探索的过程。同时实验的类型也更加丰富,有定量分析型实验(如影响酶活性的实验)、定性分析型实验(如酶的高效性、专一性实验)、自行设计型实验(如植物的感性运动和向性运动的实验设计与观察)、基本技术型实验(如生物组织中可溶性糖、蛋白质的鉴定)、模拟探究型实验(如用DNA分子杂交的方法鉴定人猿间亲缘关系的模拟实验)。这些不同类型实验的设置,有助于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勤于动手的精神,提高了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创新的能力、思维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观察的能力以及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知识的方法、技能和技巧。[3]

  三、从内容增加减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单单从第一册的教材来比较,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的内容,对一些不合时宜的知识也进行了修改和删除,对概念的定义也更加细致明确,表达方式更加具体清晰,说法上更严谨。二者在部分内容上的比较如下表所示:

  蛋白质功能:(1)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催化作用;(3)运输作用;(4)调节作用;(5)免疫作用。蛋白质功能:(1)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2)是调节细胞和生物体新陈代谢作用的重要物质。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蓝藻、原核生物:蓝藻、细菌

  在光镜下,线粒体大多数呈椭球形或球形在光镜下,线粒体呈粒状、棒状

  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由一个个圆饼状的囊状结构堆叠而成。色素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在叶绿体的基粒上和基质中含有许多进行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基质中还有少量的DNA。叶绿体的每个基粒都是由10—100个片层结构重叠而成。叶绿体中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就分布在片层结构的薄膜上。在片层结构薄膜上和基质中含有光合作用所需的酶。基质中还有少量的DNA和RNA。

  真核生物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细胞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大多数动物、植物的体细胞以有丝分裂增加数目。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是活细胞所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一类特殊的蛋白质。

  叶绿体中色素具有吸收光能的作用,叶绿素色素的作用是吸收可见的太阳光。

  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方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有两种基本形式: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除以上内容外,新教材还删除旧教材上的部分内容,如删除“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词、协助扩散有关的内容、线粒体结构中的基粒、质体一词、质体种类、酶的多样性、蒸腾作用的概念和意义、植物对离子的选择吸收、食物消化等内容。

  四、从内容呈现方式上对新旧教材进行比较

  旧教材必修部分以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为主体构架形成整体编写思路,按照这种方式依次呈现9个章节,表现出以知识发展过程为核心的呈现方式。

  新教材总体上打破了以知识为主线的呈现方式,新教材既有一定的继承性又注重创新性,内容全面而丰富,体现了时代性与选择性。新版的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有如下两部分六个板块组成。

  新课改必修教材相对于旧教材必修部分来说,单元的划分变小,相对一个问题的展现更集中独立性增强,在3个必修板块中具体表现为:分子与细胞板块:它以细胞为中心呈现出了6章内容;遗传与进化板块:它以基因为中心呈现出了7章内容;稳态与环境板块:以稳态(细胞的稳态、个体的稳态、系统的稳态、社会的.稳态)及稳态的调节为核心呈现6章内容。

  不难看出,新教材所包含的知识被很好地重新整合,相对独立地发展为完整的板块,每个板块各自具有独特的系统和严密的知识体系。另外,再加上选修部分的三个板块,显然新教材的内容较旧教材广泛。总共六个板块主要包括科学技术、方法、知识以及对人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将人文精神、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精神的培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5]总之,新教材在内容上十分全面、丰富。

  五、结语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简单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大的改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生物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就必然要求生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改理念。教材的改革促进了教育与教学的改革,然而课改的精神与要求则需要教师的深入贯彻。作为生物教师,只有重新认识和定位自己的角色,认真研究与分析教材,改革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为社会培养合格、综合素质更高的学生。总之,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发挥新教材的效能,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还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谭克洋.普通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比较和教材教学中的困惑与理解[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2(7).

  [3]王小燕.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对比研究[J].教研教改,2009(2).

  [3]杨慧.浅析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差异及教学过程中的实施策略[J].试题与研究:新课程论坛,2012(10).

  [4]孙友林.高中生物新旧教材分析[J].中学生物学,2001(6).

  [5]曾慧.试论高中生物新课标教材的特点[J].科技经济市场,2006(6).

  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 篇2

  摘要:本文就《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和《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进行了宏观对比,同时为具体表现二者的区别,本文以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了具体的比较分析,以期达到见微知著的目的。通过这一章的不同诠释可见新版教材的革新之处:科技前沿知识的引入、生物基础知识的深化、图片的具象化呈现、学科核心素养的渗入等。本文探讨内容略显浅薄,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新旧教材;高中生物;教材对比

  一、前言

  从2004年至今,15年光阴过去,《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下文称为2004版实验教材)教科书即将成为历史,而经过实验教材多年实践经验的积累、铺垫,《普通高中生物教科书·生物学》(下文称为2019版教材)已经成书。新版教科书以《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方向,针对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几个方面都有明显的教材设置,如在必修一的“科学家访谈”一栏中,与施一公教授的对话中,通过教授的个人经历、科研过程就极大程度地呈现了社会责任的内涵。下面通过结构设置、内容设置及栏目设置等方面,对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的革新之处进行分析。

  二、宏观对比

  (一)名称设置

  2019版教材将生物教材命名为“生物学”,在2004版实验教材——“生物”的命名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学”字,在课程标准的命名也为“生物学课程标准”。生物学作为六大自然科学之一,虽然可以简称为生物,但“生物”这一名词所指的是生物本身的内涵:“泛指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物体”;而生物学更加强调了学科的特点,更为正式、严谨地表明了这个学科的含义:“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二)结构设置

  根据2017版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模块的设置与2004版实验教材有所不同:将原有的必修三《稳态与环境》进行了拆分,与之前的选修教材进行部分合并,设置为选修性必修教材,同时选修部分设置三个拓展模块,供“3+3”高考制度中,学生的高考考试科目内容的学习,教材结构上也因此产生了变化(图1、图2)。

  在教材结构的设置方面,2019版教材的必修部分延续了之前的设计,在课程的大体顺序上没有过大的变动。必修一的章节内容、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必修二的章节由原来的七章内容变为六章,将第六章的杂交育种与基因工程挪至了选择性必修部分。选修部分更贴近社会生活:涉及常识类教育、对生物相关职业的介绍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这样的教材设置对于将生物设置为未来发展选择的学生来说,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相关职业的前景,感受到生物学科的乐趣,为将来求学、就业方向提供了更多的信息。

  (三)内容设置

  1.知识点更为深化

  2004版实验教材对于一些知识的介绍并不详尽,但在2019版教材中却得到了进一步的介绍,如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细胞中的无机物中对“水为什么是良好的溶剂”进行了解释的同时,还联系了与之相关的物理、化学知识。这可以帮助学生在自学、复习的过程中有更多的参考。知识的丰富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如运用传统教学法,老师的授课内容可以更加具有科学性、更加丰富;选择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有了更多的支撑,这就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支持与方向。

  2.部分内容调整

  2019版教材在对2004版实验教材的内容进行大部分保留的同时,也对其中一些知识块的顺序设置进行了调整,如必修一第一章中,将原本在第二节结尾的细胞学说内容移至第一节开篇。教材对一些内容进行了删除,如对必修一第六章第一节处原有的“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进行了删除,删除的内容有的被应用到其他栏目中,如将上述“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进行简化,进而形成“思维训练”栏目中的内容。教材也对科学前沿知识进行了更新,如在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的生物科技进展栏目中选择了“基因组编辑”的前沿科技,展示了2016年华裔生物学家张峰的研究成果,并在栏目结尾列举了我国的前沿科技成果:克隆猴诞生、基因组编辑治疗癌症等,这种方式显示了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渗入,同时引发学习者对滥用基因编辑技术,这种违背伦理道德的技术进行思考与讨论。

  (四)栏目设置

  2019版教材对2004版实验教材的栏目进行保留的同时,也进行了调整。部分栏目的名称发生了改变,如2004版实验教材中的“实验”栏目更名为“探究·实践”,将原有的“与生活的联系”合并入“与社会的联系”栏目;2019版教材较2004版实验教材对栏目的应用更为频繁,如“学科交叉”栏目的应用,这一栏目也使生物学与物理、化学等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

  2019版教材在“本章小结”栏目的编排上以“理解概念”和“发展素养”两个方面总结了学习者在学习完一章课程后应掌握的三维目标,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方向。同时取消了“网站登录”,这项变动有利有弊,它使之前输入相应网址,但却出现无关网页或不存在页面的状况得到了避免,但同时也不能为学习者提供与生物学知识相关的、可推荐的网站,展开课外学习。在书的附录部分,2019版教材增添了实验室的安全准则。

  (五)外观设置

  相较于2004版实验教材,2019版教材在纸张的厚度与材质上、字号的大小、图片的设置与文字结合上有了更好的选择。同时在色彩上有了不一样的风格,如在“思考·讨论”“探究·实践”栏目的背景色选择了蓝色、紫色,整体的生物教材风格冷静、具有科学性。对于图片的设置上也很大胆、精良,如在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的“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处,以我国国宝大熊猫为“个体”系统进行举例,占用了两页的篇幅进行描绘、说明;必修二第六章第四节“协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处,用了极为精美、形象的画面,用各个物种在时间的道路上前进的景象描绘了生物进化的过程。在2019版教材中不再出现图片模糊不清的情况。

  三、以高中必修一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为例进行分析

  (一)结构、内容变化

  2019版教材延续了2004版实验教材在“细胞的基本结构”部分的整体结构,依旧是以“细胞膜→细胞器→细胞核”这样由外向内的思路进行,但教材将之前位于第四章第二节“流动镶嵌模型”的整节内容挪至第三章第一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处,与原有内容进行了整合、重新命名为“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同时删除了“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这一实验。教材内容的设置与细胞核部分类似:先从更具象的功能入手,通过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中结构与功能相互统一的关系,从而引出结构的内容。整个细胞膜部分的知识块顺序为:“细胞膜的功能→对细胞膜成分的探究(思考·讨论)→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究→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框架”。

  (二)图片的合理应用

  通过细胞器部分的设置再次显示了本次教材的这一大突破,即图片的教学开发。在细胞器这一节中,2004版实验教材选择先介绍几个重点细胞器后,通过动物、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对比,再介绍其他细胞器,最后对细胞器进行整体知识整合。2019版教材直接用两页的篇幅展示了动、植物两种细胞,同时突出二者相同、相似、不同的部分,将叶绿体、线粒体等重点内容进行了具体的描绘与描述。这样的图文设置方式将文字整合到图片上,既不会拥挤,又留有足够的空间以供学习者进行标注。

  (三)信息的更新、利用

  在细胞器这节的“问题探讨”栏目中,2019版教材选择以C919飞机——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大型客机作为问题进行导入,同时在第三节细胞核的“生物科技发展”栏目中,教材选择了我国克隆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成果——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猴进行介绍,这种设置体现了对学科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的培养,引导学习者关注社会热点话题,参与讨论、理性解释。

  四、总结

  随着时代的前行,技术的快速发展,学生信息的摄入量在不断增加,未来的教材编排趋势是否会随着新的科技成果的问世而不断地更新,是否会随着当今学生的素质提升而更加深入,这些问题在这次2019版教材的問世也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对于教材来说,2019版新教材有许多的革新之处,与此同时也对2004版实验教材中的精华进行了保留,新教材的应用需要一定的磨合期,存在的问题需要实践发现,这也是时代发展带给我们的挑战,我们在前进。对于教师来说,在掌握个人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对于学科前沿知识的摄入、教学手段的提升以及终身学习都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朱正威,赵占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包春莹.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旧教材的对比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1.澳洲留学新旧政策的对比性分析

2.新旧职工薪酬会计准则的对比论文

3.新旧GRE考试变革后的对比

4.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新旧专业的对比

5.品质管理七大手法新旧对比

6.非语言交际的跨文化对比分析的论文

7.2016注册电气工程师考试新旧专业对比

8.对高中生物教材改革的探讨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