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浅谈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论文

时间:2020-07-14 16:03:07 旅游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浅谈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 年提出。加德纳从研究脑部受创伤的病人,发觉到他们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从而提出本理论。该理论在心理教育方面具有较高的声望,多元智能强调人的智力千差万别,并且个体的发展包含很多不同的智能组合,因此,该理论崇尚“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在人才智能开发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遗传、社会、环境、家庭、自身等多方面因素。因此,在综合考虑社会和文化要求的背景与培养方向一致性的前提下,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当前国际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更好地指导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向,发挥人才整合创新的功能,构建适合应用型人才发展的新型培养模式。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浅谈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与人才培养的关系

  1.多元智能理论与个性化教学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不同高校之间的情况具有较大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组织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教学,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本身具有较高的理论基础以及较高的职业技能,通过实施个性化教学,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多媒体、数字媒体、课外实操等形式,能够深入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发挥多元智能的潜能及优势。

  2.多元智能理论与多元评价体系

  1900 年,法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莱德·比奈发明的智商测试和中国几千年前流传至今的卷面考试成为当前我国教学评价的主要形式,这种传统的评价模式基本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作为智力考查的核心。而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能够为我们实施多元化的评价模式开拓思路,其主张的评价原则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途径和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物质产品的能力的评价。在进行教育评价过程中,综合考量学生各方面的表现,给予学生公正评价,更帮助学生发现本身的智能优势。

  3.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角色转变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为更好地挖掘和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需要教师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讨知识深邃的朋友,从简单的教学执行者转变为教学的探索者,通过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探索,更好地为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提供有益的环境,发挥学生的智能特长,实现师生双方在“教”与“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二、当前我国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问题

  自1950 年我国实现旅游经济活动以来,我国的旅游业实现了从量到质的飞跃。从最初的商务外事接待,到拉动国内经济创汇,最后实现快速迅猛发展,旅游业已逐渐取代工商业经济,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旅游市场越来越广阔,旅游需求越__来越旺盛。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 年,中国将取代法国和美国成为世界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面对如此膨胀的旅游需求,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炙手可热。

  (一)培养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已经形成了符合自身特色的“3+1”“2+2”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国内学习专业理论,语言对象国学习语言文化的培养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的同时,接触到语言对象国的经济市场环境。以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为例,自学院建成以来,我院先后与泰国坎查纳布里皇家大学、马来西亚世纪大学、泰国清迈大学、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泰国博乐大学、日本熊本学园大学、柬埔寨金边皇家大学等诸多小语种对象国家学校签署了合作协议,每年派出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主的学生前往对象国进行语言及实践学习,为进一步夯实语言基础,强化语言交流平台,提升语言熟练程度提供了丰富的环境。

  同时,很多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就业前的社会实践,发挥专业才能。目前,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已与厦门日月谷温泉度假酒店、深圳观澜湖高尔夫国际俱乐部、南宁金紫荆酒店、南宁万达文化酒店、南宁红林大酒店等知名酒店以及中国青年旅行社、中国旅行社等著名旅游机构签署合作协议,每年派出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前往这些单位进行为期4—6 个月的实习,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了实践的重要机遇,更好地帮助学生发挥专业特长。

  (二)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日趋国际化,使得高校在旅游人才培养方式上势必要跟随国际发展的要求。作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舞台上最活跃的产业之一,高素质的旅游专业人才在这个特殊的产业中,发挥着联系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关键作用。但从目前的高校培养模式来看,国际旅游专业人才数量明显不足,人才质量有待提高,突出问题依然存在。

  1.专业知识不够全面、系统

  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学科,需要整合相关各类理论资源,纵观目前高校设置的专业课程,大多针对专业领域内部的课程,并且很多课程设置课时不够,教师讲授知识不够系统,部分仅从简单的课程理论进行灌输,没有联系市场实际进行渗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仅仅掌握表面的理论,知识拓展程度严重不足。当前,高校学生在进行课程选择过程中,大部分都是针对课程的适用性质,而对纯理论的课程选择率较低。由此可见,高校实践类课程的设置更加能吸引学生。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方法陈旧

  随着旅游活动的日趋频繁,旅游管理专业在各高校也出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但目前专业需求强、师资储备不足成为当前高校主要问题。部分旅游管理专业授课老师本身缺乏足够的实践经验,课堂讲授也仅仅是以固定课本为教本,无法进行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很多专业教师不善于联系校外资源,带领学生进行见习教学,教学手段单一,无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旅游讯息,教学效果不容乐观。

  3.缺乏与社会相关部门、企业的联系与合作

  当前,教育界普遍推崇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闭门造车无法适应当前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但很多高校目前还无法形成有效的校企合作平台,甚至在校内没有相应的实践基地,学生没有能力展示的空间,无法真正体现学以致用的学习目的,高校的封闭式办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基于我国当前迅猛发展的社会形势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针对旅游市场人才短缺、旅游人才就业困难这一现状,从多元智能这一新的视角,以市场需求为准则,培养适合就业市场且具备发展潜力的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势在必行。多元智能理论作为运用在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方面的较新理论,在模式构建上有其自身的优势,能够为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提供新方向。

  三、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重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旅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高校调整旅游专业学生的智能结构,为学生毕业发展合理配置智力资源,进一步提高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单位的语言运用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工作实战能力,有效缓解当前智力市场供需不平衡的问题。

  1.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随着国际跨文化交流的发展,当前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如“纯粹的旅游工作者”,除了在国内相关旅游企业进行简单的旅游工作外,无法走向国际市场;培养“综合运用语言的高素质旅游人才”,更应该是致力于在专业领域内精通小国语言、熟悉业务知识、扎实工作能力的全面型人才的培养,这是当前应用型人才教育的主流。高校在人才模式构建过程中更应该形成实用、应用的培养体系,譬如,丰富课程内容设置,增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旅游市场信息;融合关联课程学习,旅游是一门边缘性学科,在进行全面学习过程中,需要综合如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的应用,进一步夯实学科基础;注重模拟实践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实操、演练,通过模拟导游、服务质量等情景,强化学生的应用基础,培养专业能力和职业意识,发挥旅游产业人才智力的作用。

  2.构建旅游人才培训基地

  高校应积极推进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建设,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制定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标准。培养适应当前国际旅游所需的应用型人才,与知名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打造学生实训基地,在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能够更好地进行实践学习,提前适应企业岗位状态,为毕业就业提供有利条件。同时,高校还可聘请旅游机构、旅行社、酒店等行业专业,汇集成旅游专业人才库和智力团,共同为实用型、复合型旅游人才方案的制定提供具体指导,形成有效教学、有效培养的教育体系。

  3.注重“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

  由于旅游业是服务性及应用型为一体的综合产业,高校的旅游专业教师除了具备较高的理论素养外,还必须对旅游行业的发展情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和经验。在当前高校倡导“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对于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应予以重视,可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管理制度,邀请旅游企业有资深经验的业务骨干来学校进行讲学、讲座,帮助教师塑造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教师到相关旅游管理部门、旅游企业等进行挂职锻炼,切身体会旅游行业市场实践,参与旅游企业及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相关研究,拓展教学视野,更好地利用课堂教学提供有利资源,打造人才培养的职业精准。

  4.强化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开放式办学是当前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主流趋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宗旨,实现人才与市场的融合,强化企业的联合。高校在进行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明确社会的整体需求,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企业要实现人才作用的发挥,积极与高校进行有效合作。目前,高校毕业生实践能力差,理论无法有效联系实际等问题突出。因此,在保证高校教学的目的性以及市场需求的功利性的前提下,打造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3+1”或“2+1”培养方式来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保证人才培养的最终成果,能够实现高校及企业的双重效益,达到学以致用的培养目标。

  5.实施“三个课堂联动”人才培养模式

  “三个课堂”是当前高校教学大力引入的教学模式。第一课堂即为课堂教学,是高校理论知识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是一切其他教育方式的指导基础;第二课堂是与教学相关的其他活动场所,如宿舍、家庭及社会环境,是展示和锻炼学生综合素质的平台;第三课堂指代实践,是旅游专业人才发挥自身专业技能,体现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三个课堂联合互动,既能从理论知识的灌输中,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又有利于突破传统第一主课堂的桎梏,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实现实践能力的整合。三个课堂体系构建,需要高校、社会、企业齐心合力,充分发挥高校主力军的作用,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创造与企业及社会组织的协作,以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多方形式整合实践资源,创建旅游管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研究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校外合作企业等第三课堂,为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搭建有利平台。

  应用型旅游人才的培养,需要各界的共同努力,这是时代要求,是人才培养必然趋势。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理论教学为基础,以多元智能开发为目标,全面打造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环境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实现高教教学的实际社会价值,提升人才培养的综合效益,为人才的储备和就业提供保障。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浅谈国际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重构论文】相关文章:

1.基于多元智能理论教学管理改革论文

2.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论文

3.高职高专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市场营销论文

5.基于民航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安全信息管理论文

6.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7.基于高校英语口语测试改革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8.地方高校英语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