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21-03-18 10:56:27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各地实施。新课程改革强调在学科教学中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探究学习的能力,因此,历史教学也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在历史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

  历史学科的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历史学习和社会现实中选择有价值的探究课题,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基础,通过个人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如何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人根据高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合理采用探究性学习方式,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学习。下面结合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和体会,谈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一、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的质疑意识。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师生地位平等,科学知识面前人人平等;不盲目迷信教材、教师;凡有疑问,都可大胆提出。其次,通过表扬提出质疑的学生,提供合理的质疑方式,消除学生质疑的顾虑。针对在课堂上因质疑而紧张害怕的学生,可让其以书面形式向老师提出问题。在学生中营造想质疑、敢于质疑的良好学习氛围,使学生乐于质疑,为以后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点燃智慧的火花,是学习掌握知识的巨大动力。试想一下假如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毫无兴趣,上课也就是得过且过,不是在打瞌睡,就是在做别的事情。老师在演他的独角戏,怎么有可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激发学习兴趣呢?应该说新的课程内容本身已经非常注重知识的趣味性、生活性、人文性,激发学习兴趣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但是历史知识需要了解、掌握、记忆、巩固的内容较多,加上中学生处于青春期的阶段,心理、生理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从年龄上讲还是未成年人,但从身高、体形、容貌上看,已经与大人没有什么区别,他们具有充沛、旺盛的精力,但是他们有时不能自我控制,既有喜悦,又有烦恼,特别对于自己身心剧烈变化,感到措手不及,既想自我独立,但又管不住自己;既想展示风采,但又难于自我表现,学习积极性与学习的兴趣稍有减退,并有两极分化的现象。根据学生的特点,我就想方设法改变课堂教学的一贯编排模式,不再是采用讲述法,由教师讲学生听,而是采用将重点、难点、核心的知识内容进行讲解,时间大约二十分钟左右。一般来说课堂的前半部分是学生注意力最为集中的时候,剩下的时间学生可能有点疲劳,感到坐不住了,个别学生的神态立刻显示出来。我就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角色转换,让学生走上讲台,介绍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并且回忆本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畅谈自己对史学的评价等等,一石激起千层浪,这时平静的课堂,一刹那变得活跃起来,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并培养了他们的探究能力,能使他们精神焕发地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去。

  除了我们平时惯用的教学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采取更多,更新颖的.方法来拓宽学生获得知识的信息渠道,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调动学生的探究能力。

  例如使用课堂讨论法。怎样组织和开展课堂讨论一直是历史教学的难点,不少老师布置的课堂讨论场面冷淡,争论不起来,导致讨论失败或者收效甚微。我从电视台播放的大学生辩论对抗赛节目引起轰动效应中受到启发,于是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讨论之中,很受学生的欢迎。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 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发回给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互相补充完善本方观点。正方和反方各推举4名代表,在班上进行辩论。其程序是:各自陈述意见→自由争论→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裁判并具体分析双方的辩论得失。在世界古代史教学中,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通过这种方式促进了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探究能力得到了培养。

  三、布置探究性历史作业,拓展探究性学习

  由学生质疑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性学习,效果自然好,但如果学生没有提出质疑,教师可以布置探究性历史作业,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锻炼学生探究历史的能力。布置探究性问题历史作业,通常有以下几类:

  1、探究性的课后练习题。如课后的材料阅读与思考题、问题研讨题。

  2、用以考查学生探究(或研究)性学习能力的高考材料题与问答题。例如,2001年上海卷第37题。该题是关于2000年北京老山发现的汉燕王夫人之墓的。科学家对女主人的头像进行复原后,意外地发现她极像西域女子(试题中附有复原后的图片),这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猜测:她是今新疆地区人?是古代中亚人?是有西域民族血统的汉族人?还是西域以外的人?问考生倾向于哪一种说法?并简要说明理由。试题还进一步设问:女主人究竟属于哪一民族?研究这一问题有何历史意义?要揭开这一谜底,有待进一步收集直接和间接的证据。问考生有哪些方法?试题以考古成就为背景来考查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考古学界对此尚无统一认识,以不明确的内容来考查学生的探索思考能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试题让学生以现场考古者的身份参与其中,直接创造了探究性学习的实践情景。因而,用这类题目作为作业布置给学生去完成,更能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3、教师了解接触到的史学新观点问题。比如,有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这个问题,史学界有新的不同的看法。对此,教师可将这新观点设计成探究性历史作业,布置学生做,从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4、编写历史小故事

  比如在学习了必修Ⅱ“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这一单元后,为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用第一人称以1915年“北大生活的一天”为题,反映当时社会的变迁。因为作为大学生,对外国传入的新事物能最敏感、最有兴趣,可以设身处地的从衣、食、住、行、娱乐等各方面反映当时社会生活。有的学生甚至提到了课本上没有涉及的发型变化,流行音乐等,说明学生历史阅读面广,并且下了功夫,达到了作业的目的。另外如穿越时空隧道,回到春秋时期,写下你的所见所闻,体会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孔子为什么会提出“仁者,爱人”、“爱,有差矣”、“克己复礼”等儒家学说;而老子会提出“无为而治”主张,向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生活。这样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点滴体会,实际上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方面还有许多其他方法,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让我们在历史的教学中,探讨、摸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适应学习化社会的需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浅谈历史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开展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09-27

简述外语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论文08-19

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探究论文07-31

浅谈小学数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论文01-08

浅谈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的论文09-26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论文08-19

中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论文06-17

浅谈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教育论文09-01

浅谈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论文06-16

财务分析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探究论文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