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素质教育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时间:2021-03-10 16:55:20 历史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论素质教育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腾飞、人才的竞争,科技的发展,都对当今的学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才能有效的培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从而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成为当今农村基础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素质教育的提出已有很多年了,作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它涵盖了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而中学阶段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重要的心理转型期。这一时期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养成教育,就显得极为重要了。就历史学科来讲,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将素质教育落实到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浅论素质教育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

  1.努力提高历史教师的自身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教师是教育过程的引导者,他肩负着教书育人等多种社会功能,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高素质的教师,首先应具备广博的学识。历史是实实在在存在过的事物,不论后人是否知晓,他都客观的存在着,容不得半点虚假。而对知识有缺憾的老师,可能就只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的念课本,甚至教给学生错误的历史知识,最终导致学生对历史课失去兴趣,更谈不上什么素质教育。高素质的教师,还要有全面的能力。在整个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及对课堂的组织管理,无不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具体来讲,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向学生呈现出准确、清晰、合理的历史知识结构,使纷繁复杂的人物、地点、时间、事件都能够脉络清晰的尽收眼底,从而帮助学生高效率的输入、储存和输出新的信息;教学能力则涉及到历史教学计划的可行性、创造性及教学实施阶段对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和对偶发事件的处理等;教师高水平的组织管理能力,使他能够在课堂上创造出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从而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动态,使学生在知、情、意、行各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另外,教师的作业布置、作业批改、辅导质量、教学反馈,也是多种能力的综合,对教学效果有重要的影响。

  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是为选拔人才而进行的教育,忽视了学生为个体的“人”的因素,导致了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以教代学,没有或者很少顾及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的自主性。我县有名非历史专业的教师所带的班级历史成绩名列第一,当问及他成功的秘诀在哪里?他的回答竟是让学生反复背课本。如此的教师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将是思维方式千篇一律,虽对知识的记忆力强,但动手能力差,思维缺乏灵活性,更加缺乏终身学习的观念。长此以往,我国的农村教育几乎无前途出路可言。那么,如何才能将历史课上“活”上好呢?首先,就是要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历史不是单纯的'记忆,而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学习方法,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人生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在探索中激发学习、探究知识的兴趣,从而彻底转变以前的观念,变“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中心”,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变“掌握知识为主”为“注重学生个体全面发展”。其次,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在历史课堂中,不应让教师占据整个45分钟,而应把充分的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以谆谆善诱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使学生摆脱学习的被动性;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沟通、相互促进的新型关系,并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再次,就是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习历史仅靠空洞的说教和乏味的背诵是很难奏效的。实践是知识的来源,没有实践的知识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多提新问题,这些都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效空间,给学生以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挖掘潜力,从成功中获得成就感,从而体会到学习的轻松与愉悦,并以更加投入的身心去迎接新的学习生活。

  3.教师主动为学生创造学习的良好氛围

  学生是学习的主观因素,而良好的学习环境则为学生学习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但凡农村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都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希望每个学生都能成龙成才。正是这种迫切的愿望和过分的关心,无形中却在学生们心底压上了一块巨石,使他们的学习目的发生了偏移,好像学习完全是为了家长和教师,前途未来都是以后的事,更不要提什么报效祖国。这种压力也使学生在学习上不胜负荷,疲于奔命,逐渐形成了厌学心理。这种担心也导致了教师不顾学生的学习能力,不管学生对知识是否已真正掌握,而只是一味的独占整个课堂时间,用“填鸭式”教学法将学生牢牢束缚。学生只是被迫性的被动来接受教师送到嘴边的“美食”,完全没有积极和主动性可言。   事实证明,只有在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课堂中,将历史知识变成一股股细流融入心田。而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并不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视纪律,散漫无序,更不是让教师撒手不管,袖手旁观。“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历史课堂中,教师应真正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从引导性的目的出发,指导学生在探索性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和摸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变型期,与父辈们极少沟通,对空洞的说教又感到厌倦,因其知识积累和人生阅历的欠缺,任期发展必将走上弯路。所以,再让叶叶扁舟自由漂泊的同时,还必须有教师作为领航人。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人才,从而达到提高全民素质的教育目的。

  4.关注农村留守学生的成长

  农村地处穷乡僻壤,经济落后,信息闭塞,村民仅凭当地的资源条件难以走上致富之路。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少夫妻双双去城市打工,把子女交给爷爷奶奶或亲戚代管。爷爷奶奶对孙子比较“娇惯”、“管不住”,以致形成了家庭教育的缺失。为此,我采取了以下对策。

  (1)关爱学生,真爱无言。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这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共识,我在平时的交往及在课堂教学中,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与之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的师生关系,当他们在认识或行为上出现问题时,并没有对他们进行斥责、讽刺、挖苦或变相体罚。而是采取“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方式进行说服教育。换来了他们持久的、心服口服的遵从。同时,我还偷偷地替他们添上作业费、资料费,为生病学生垫付医药费,发动全班乃至全级学生捐款给其中的贫困学生,及时救助。教师的爱有巨大的作用,它是教育的桥梁。对这些学生的转化,就如同催化剂。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还特别喜欢我教的历史课。在爱的氛围中,其思想、自信力、纪律意识等悄然发生变化。

  (2)发现“弱势”群体中的闪光点。如果学生在学习上是基础薄弱的一个“弱势”群体,他们往往会缺乏自信,缺少前进的精神动力,尤其是面对个人不理想的学业成绩,往往表现得无可奈何,甚至觉得前途渺茫,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思想。尽管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态度、能力和学习效果及日常生活中问题很多,但这些学习、生活中的缺点不能掩饰他们作为青少年朝气蓬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他们身上还有许多闪光点,他们对老师充满敬意和渴望,迫切想和老师勾通,有一定的见解,有奔放的热情,有多彩的个性,有一定的特长,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挖掘他们这些闪光点,尊重差异,发展个性,因材施教,从养成抓起,然后慢慢迁引,走一条从“成人”再到“成才”的路。

  5.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良好的作用

  没有教育的现代化就没社会的现代化。随着现代化科技的进步,现代教育手段不断更新,CAI出现及运用带来了教育教学的现代化,作为“第四媒体”而存在的计算机网络也正成为信息时代的主角。布鲁姆认为: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

  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能源,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智慧的一种动力。在历史课堂中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能够唤起学生认识、情感、兴趣的情境,提高教学效率,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呈现途径,扩大教学规模,增加课堂容量,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素质,为他们以后接触和掌握现代化科技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础。总之,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一项宏伟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加倍努力,同时也是教育界广大同仁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摒弃过去陈旧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为主,才能使未来的中国以尖端科技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浅论素质教育在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论文】相关文章:

舞蹈教学在初中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实施方法的论文10-21

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做法论文08-13

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05-03

浅谈地理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论文08-18

教师素质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论文10-06

浅论呼吸在民间舞蹈中的应用论文08-11

如何在音乐课中实施素质教育的论文08-21

浅谈在中学计算机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08-08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