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论文

时间:2021-02-04 18:38:04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论文

  摘 要:探讨分析儿童EB病毒感染的各种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以及误诊率,以期提高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的15例临床资料。结果:儿童EB病毒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咽峡炎、淋巴结增大症状以及肝脾大等,有时候也会出现咳嗽、黄疸、跟睑水肿、皮疹、抽搐症状以及消化道大出血等。经检查还发现外周血白细胞的数目也显著增多,其中最主要的是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多,还有一部分患者的异性淋巴细胞的数目也增高,早起的EBV-VCR-IgM是呈阳性的。另外,本次试验误诊为5例,由于患者早期症状比较轻、体征少,以其他的一些症状为主要表现,或者在发病初期出现多脏器受累。结论:儿童EB病毒感染症状和体征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累及各个脏器,非常容易出现误诊,其中,EBV-VCR-IgM检测对早期的诊断比较有效。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论文

  关键词:儿童EB病毒;实验室技术

  儿童EB病毒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的病毒,主要是侵犯淋巴B细胞,由于儿童EB病毒会累及全身多脏器,而且发病时症状和体征的表现多种多样,特别是在早期时容易发生误诊。回顾性分析广东省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在2009年1月~2011年1月ELISA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诊断儿童EB病毒感染的15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15例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8个月~15岁,1岁以下2例,1~7岁9例,7岁以上4例。入院时病程2~16 d。本组临床表现是全部发热,体温37.8~40.3℃,热程为4 d~3周。其中咽峡炎是15例,其中4例是扁桃体隐窝处有白色物质渗出,2例上腭部出现小出血点;淋巴结增大为13例,主要是颈淋巴结的增大;肝脾大5例;咳嗽4例;黄疸3例;双侧眼睑水肿2例;皮疹2例,1例为猩红热样,1例为多形性红斑;抽搐1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

  2 结果

  15例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EBV-VCR-IgM,结果均是阳性。入院时的血白细胞计数为(3.2~45.1)×109/L。小于10.0×109/L为2例,其中1例为三系均减少,白细胞计数为3.2×109/L,红细胞计数为2.46×109/L,血小板计数为64×109/L;10例为(10.0~30.0)×109/L;大于30.0×109/L为2例。8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0.65,3例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大于0.10。尿常规检查见血尿以及蛋白尿共3例。另外10例丙氨酸转氨酶为50~398 U/L。X线胸片异常的有7例,其中1例表现为支气管肺炎,1例表现为右侧肋膈角变钝,1例肺纹理增多、增粗。另外,1例抽搐患儿的脑电图检查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增多,而头颅CT以及脑脊液生化及常规则无疾病。1例心电图表现为见T波改变,行心脏彩超检查都没有异常情况发生。1例出现支原体特异性IgM抗体呈阳性结果。行骨髓细胞学检查为3例,2例为增生性骨髓象,1例为骨髓增生活跃偏低。由此可以看出吞噬血细胞的现象以及少许的异型淋巴细胞。1例的凝血酶原时间20.9 s,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57.4 s;另外1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的凝血酶原时间为41.5 s,白陶土部分凝血激酶时间大于100 s。

  本组确诊为10例,5例为误诊。误诊时间2~8 d。①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性反应的为1例;1例住院以后发烧时间比较短,而且白细胞的计数数目也不高,临床表现仅仅是发热、咽峡炎从而误诊为急性扁桃体炎性反应,后来由于持续高烧不退,并且1例出现了肝脾大症状,复查血常规后,并行外周血细胞形态学分析,1例白细胞的计数和淋巴细胞分类都明显增加,而且检测EBV-VCR-IgM后都是阳性,出现外周血白细胞数目和中性粒细胞分类显著增加,诊断是局限于急性化脓的扁桃体炎性反应;②误诊为支原体肺炎的1例,早期主要表现为发烧、咳嗽、淋巴增大等症状。IgM阳性,诊断后为支原体肺炎,多次出现多脏器受累。结合其他的各方面表现,考虑到可能是儿童EB病毒感染,检测EBV-VCR-IgM后都是阳性;③误诊为川崎病的1例。发病初期,多脏器受累,白细胞数目和中粒细胞数目显著增加,后来由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见异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多,从而进行EBV-VCR-IgM检查呈阳性;④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为1例。发病初期抽搐,从而发生误诊,后来因为肝脾大才进行外周细胞形态检查发现异性淋巴细胞增多,然后检测EBV-VCR-IgM呈阳性;⑤误诊为黄疸型肝炎l例。发病初期出现黄疸和肝脾大,后来发现症状进一步加重,住院后几天内发生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检测EBV-VCR-IgM呈阳性。

  3 讨论

  儿童EB病毒感染在临床上主要是引起传染性的单细胞增加,并且同时以发烧、咽峡炎、淋巴结和肝脾大、外周血细胞增加同时出现异性淋巴细胞显著增加等为临床特征,血清中也会出现嗜异性凝集素和儿童EB病毒的抗体[1-2]。儿童EB病毒感染后症状在发病后1周才会完全出现,并且期间会累及多脏器受损,临床上的表现多种多样,表现不一,在早期及其容易发生误诊[3]。异性淋巴细胞一般在发病后的3 d内出现,1周后逐渐的增加,可达到0.10以上,2~3周后最多可达到0.35,持续大约7周。

  本组白细胞的数目可以达到大于30×109/L,并且淋巴细胞分类显著增加,同时都伴有肝脾大以及淋巴结增大和发烧,在住院的时候除了考虑淋巴细胞白血病之外,还可能想到EBV的`感染,所以应该及时检查外周血细胞形态以及EBV-VCR-IgM等,尽量在早期就能诊断。

  本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后,可以发现仅有3例的异性淋巴细胞比例大于0.10,所以在此不能仅仅用异性淋巴细胞的增加来作为EBV感染与否的主要指标,但是异性淋巴细胞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4]。另外,异常淋巴细胞在巨细胞感染以后,也可能增加,但是没有特异性,因此需要结合临床的表现以及其他的各种检查来综合判断分析。目前儿童EB病毒感染的诊断以血清抗体的检查最为方便、快捷、有效。被病毒感染后往往在早期就能通过VCR-IgM的检测呈阳性,急性患者血中可以发现此抗体为感染的指征,可以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指标。

  目前的研究表明,儿童EB病毒感染可以累及全身多脏器和系统,而且首发的症状也有很多种[5]。发病初期的患者体征少,早期中性粒细胞增加,后期的淋巴细胞的数目增加,最高可达到0.97,而异性淋巴细胞一般在病程的第5天左右开始出现,7~10 d后可达到最高峰[6]。所以临床上对有发热并且伴有多脏器的受累等并且以咳嗽等为主要症状,同时伴有多个系统的症状。此时应进一步检测EBV-VCR-IgM来确诊。

  因儿童EB病毒感染是引起多脏器受损的常见病毒之一,所以临床医生应该综合来分析病情,在追查病史和认真检查的基础上确诊,必要时可以进行相关的复查和深入检查,进一步降低误诊率。

  4 参考文献

  [1] 王索青,刘素萍.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6例[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12):12.

  [2] 付领然.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例误诊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07,20(3):20.

  [3] 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823.

  [4] 沈晓明,王卫平.儿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96.

  [5] Okano M.Overview and problematic standpoints of severe 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n syndrome[J].Crit Rev Oncol Hematol,2002,44(3):273.

  [6] 张 澍.现代儿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647.

【儿童EB病毒感染15例临床分析论文】相关文章:

真菌感染临床分析论文06-26

留守儿童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干预分析论文08-22

临床药学质量监控分析论文08-22

妇科急腹症临床治疗分析论文06-20

医院临床路径管理分析论文12-10

临床教学分析论文10-15

压疮临床病例分析论文10-14

儿科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情况分析论文06-16

妇产科临床护理效果分析论文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