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分析

时间:2020-11-03 14:55:17 理工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分析

  高师院校开设环境科学专业具有 自身优势和明显不足。从环境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入手,剖析该专业发展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分析

  摘要: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要求,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环境科学专业自2007年招生以来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研究和教学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从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以及实践教学改革三方面进行阐述。相应的研究成果已在学校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中开展。

  关键词:环境科学;教学体系;改革

  1.环境科学是一门理论实践于一体,与多门学科交叉渗透的综合应用性专业。其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宽厚,应用方向明确。毕业生需要掌握环境科学与管理的原理与技能,并具有实验设计、实施、归纳、整理和分析的能力;同时掌握水处理、大气处理、土壤修复、环境评价、生态环境保护等的基本原理和技能。为了顺应学科发展的需要,2007年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依托资源与环境系组建了环境科学系。2007年招生27人,2008年招生31人,2014年招生增至56人,现有在校生222人。

  2.2010年经上级教育部门批准,环境科学系正式成立。自2007年环境科学专业创立以来,我们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平台建设,以便我系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升进入社会后的竞争力。2014年我们对几年来的`教改成果进行了总结,并依据教改成果重制了教学计划。把原教学重点的知识传授向技能培养倾斜、理论学习为主变为与社会实践并重。为此我们增设了实习点,延长了实习周数,把社会实践的教学内容坐实做细。并调整了实验课,把原来理论验证性实验大幅减少,加入了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一、理论课教学体系改革

  1.1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相关专业知识,2014年教学改革我们优化了课程结构、协调了课程间的关系。以“拓宽基础、突出主干、强调应用”理论教学的原则[1]。为了突出必修课的主干作用,精简了必修课增设了选修课,并对课时设置和学分设置都进行了调整。教学内容上删除陈旧、重复的内容。例如,在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中有关大气的组成、大气层的垂直结构、大气的稳定度等内容已经讲授过了,在农业环境保护学和大气污染处理原理与技术这两门课就可以通过回顾性教学,启发学生利用已学过的这些知识解决和分析现有问题。再如,在环境监测中利用大篇幅介绍了水质指标,在农业环境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中这部分内容也应该删减。同时,课程之间的衔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在讲授水方面时要先讲授水文与水资源再上农业环境保护学(水污染及其防治一章),最后是水污染控制的原理与技术。

  1.22007年必修课程设置了土壤学、环境科学概论、环境化学、环境微生物、仪器分析、环境分析与监测、水文与水资源、土壤农化分析、农业环境保护学、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等12门课程。为了更好地突出必修课的主干作用,同时拓宽相关知识的学习,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2014年我们对必修课程进行了重新设置,减少了2门专业课,增加了选修课课程科目,修改后的课程包括生物学、生物化学、水文与水资源、气象学原理与气候学、土壤学、农业微生物、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10门课程。为了进一步拓宽基础,选择具有突出方向性和实用技术性的课程,2014年教学计划调整后选修课由原来的30门增加为36门。

  1.3将选修课程分设3个模块,即生态环境污染检测及治理方向、环境微生物方向、环境影响评价方向。生态环境污染检测及治理方向主修:环境环境科学专业导论、环境化学、农业环境保护学、仪器分析、固体废物处置与资源化、环境毒理学、环境生物修复、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微生物方向主修:农业环境保护学、环境生物学、仪器分析、环境生物修复、环境生态学等。环境影响评价方向主修:环境生物安全评价、环境管理与环境法规、生态环境规划、污染生态学、环境经济学、环境科学专题讲座等。改革后的理论教学体系应用方向明确了,实用性和灵活性增强了。

  二、实验课教学体系改革

  2.12007年我校的环境科学实验课教学体系中实验课程内容较少,而且多为一些简单的理论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仅是让学生再一次熟悉了课堂理论知识,没有办法更好的学以致用,增加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教学改革中我们探讨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据此调整了实验教学内容,使实验教学内容的设置既要有系统性、通用性,又要有综合性和创新性。具体是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让学生制订实验方案,配备实验药品和调试实验仪器,这样使学生受到系统的训练和培养科学研究的潜能,为以后的工作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2.2同时,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实验室,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效率。对比2007年教学计划,2014年增加了生物学、环境化学、生物化学、气象学与气候学、大庆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5门实验课程(见表1)。原有实验课如环境毒理学、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等课程学时数也相应增加了。实验内容总体设置两大类:第一类是生态环境系列类实验,包括环境监测、环境质量评价、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第二类微生物类系列实验,包括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生物工程等课程。调整后的实验课时增加近一倍,不论是教学的广度还是深度都得到了加强。

  三、实习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3.1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技能的关键,是巩固学生专业理论,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2]。在培养具有高竞争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高素质环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尤为重要[3]。过去我校实践教学只是理论教学的一个环节、一个补充,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验证上,只充当着为理论教学服务的角色,造成了实践教学的低效性、附属性。实际上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者应该是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通过此次教学改革,我们将实践教学内涵予以新的诠释和发展,将实践教学融入人才培养系统的整体规划之中[4]。在实践教学培养模式中,我们增加了“合作教学”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实现“产学研”相结合。

  3.2例如,在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实习中,我们与污水厂合作,让学生吃住在企业,深入生产,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及管理流程,同时污水厂也将生产中的技术问题拿到我们实验室进行实验,学生和教师一起参与技术攻关,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中,增加了实习课程和实习学时数。2007年环境科学专业课程实习有只有土壤学、环境监测、气象学、地学基础、水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五门课程。2014年除上述实习课程外又新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大气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环境生态学、环境生物修复、噪声控制工程等6门课程实习。

  3.32007年认识实习时间为1学时,劳动实习时间为1周。2014年增设了教学内容,教学计划分别更改为2学时及2周。通过课程实习使学生验证课堂上所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技术,巩固书本知识,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和掌握所学课程在生产经营实践中的运用情况。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进行实践性教学,培养了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保护环境的专业意识。通过综合实习,也使学生对自己将来的职业预期和所从事的职业背景有一些感性认识,充分了解用人单位对人才规格的需求情况。使学生更加积极努力学习,目标更明确。

  四、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们教学体系更加完备,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满足社会需求。教学体系不仅主干突出基础雄厚,而且理论结合社会实践,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创新的能力。教学改革提升了学生进一步深造的空间,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近年来,我校环境科学专业考研率达到40%以上,就业率在90%以上,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一致好评。社会在日新月异的变换,环境科学必须要与时俱进迎头赶上,在以后的工作中还需要不断地补充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马俊杰,曹明明,王伯铎.综合性大学环境科学专业人才培养与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3(2):87-89.

  [2]伍钧,吴晓斌,邓仕槐.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研究[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0(18):35-38.

  [3]祖波,蔡庆,祖建.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探讨[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33(12):5-7.

  [4]潘海涵,汤智.大学实践教学体系的再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12(2):104-106.

【环境科学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分析】相关文章:

1.地方院校环境科学专业实验教学改革

2.环境工程专业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3.环境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教学改革分析

4.环境科学英语课程改革分析论文

5.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

6.分析高职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建设

7.环境工程专业化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分析

8.浅析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新型实验教学体系改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