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层央行大会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时间:2020-07-18 17:45:57 会计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基层央行大会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金融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及商业银行会计核算一体化的形成,人民银行分散的会计核算体系已经不符合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实现会计核算数据和会计账务处理大集中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针对当前会计核算业务分散带来的突出问题,针对会计核算综合业务系统的现状,对大会计管理模式进行了探讨。

构建基层央行大会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

  一、会计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

  人民银行会计核算呈现业务相互独立、部门分头核算、核算过程互不交叉的格局。这种会计核算管理模式虽然不会影响会计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各业务部门日常核算管理需求,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专业优势,但却破坏了会计核算的完整性,使人民银行的会计核算体系被人为分割,不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增加了会计业务操作程序和环节,造成信息割裂、操作复杂化、整体核算效率低下,不利于信息管理、经营决策、服务创新,更不利于全行会计信息的深层次挖掘。

  (一)岗位设置与人员配备矛盾突出

  目前运行的几大会计业务核算系统均对岗位设置和人员配备做了明确要求,按照会计、国库、发行业务内控刚性要求和岗位相互制约原则,至少需设置50多个核算岗位,因此会计人员一人多岗、一岗多责等现象屡见不鲜,培训、轮岗、强制休假等制度也难真正落实。另一方面,随着大、小额支付系统的相继上线运行,辖内中小金融机构行内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各类核算业务的上收,基层央行会计核算任务减轻,众多人员岗在、人在、却无事可做,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

  (二)会计核算数据分散,报表数据易失真

  当前多层次、多部门的会计核算模式下,会计数据分散在各业务部门相互独立的核算系统中,系统间缺乏数据转换接口,资源不能共享,难以满足宏观调控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一方面,会计信息及时性差,目前会计报表编制由地市中支会计部门人工汇总营业、国库等部门数据报省会中支,省会中支汇总全省会计报表数据上报总行进行全国汇总“层层汇总,层层上报”,信息滞后。另一方面,会计信息可靠性差,当前分散的会计核算体系下,账务需要各个环节的人工或机器处理,增加了内部横向汇表和核对的工作量,同时也增加了报表的各个环节风险点,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也难免受到质疑。

  (三)会计管理多头化,统一监管难度大

  会计部门形式上负有全行会计管理的职责,但实际上会计管理一直处于分散、松散的状态。国库、货币金银等部门的会计业务主要由上级对口部门布置、指导和管理,会计部门仅仅对营业部进行会计管理和监督,基本不参与国库、货币金银的会计业务管理过程,仅仅是按季度执行制度检查印鉴及重要空白凭证等,会计管理和监督流于表面,主要依赖部门内部的自觉性,结果往往是制度执行不严,操作不规范,风险漏洞增加。

  (四)事后监督分散,风险控制力差

  人民银行各分支行均已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实现了会计核算监督的集中处理,但这种集中模式实质上仍是一种分散、滞后的监督。监督依据不统一,核算业务分散于不同部门,运行不同的核算系统,遵循各自的规章制度,导致内部管理存在较大差异,核算要求不尽统一,使得在具体开展事后监督工作时,核算差错认定标准难以统一,监督责任难以落实,管理协调、信息沟通难度较大,难以真正实现独立监督和集中监督。

  二、构建大会计管理的机理及必要性

  (一)充分发挥部门专业优势,提高整体工作效率

  会计核算新模式下,由业务部门负责业务处理,营业部门完成会计核算及资金清算,会计部门从营业部门获得会计信息支持会计报告。通过分工协作’使各部门的权责更明晰’专攻其业,从而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缓解结构性短缺矛盾

  实行会计业务集中既可以缓解人员供需结构性矛盾,又可以充分发掘人力资源潜力。长期以来,由于核算岗位设置重复,会计人员配备一直相对不足,结构性矛盾突出,业务部门不同程度存在会计人员串岗、兼岗问题,增加了核算操作风险,营业部门集中处理会计业务后,部分会计岗位可以合并,至少节约核算人员4至5人,缓解会计人员供需结构性矛盾。

  (三)增强会计报表完整性,提高会计报告水平

  会计资料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会计结果可能失真,影响会计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会计核算集中处理后,从程序上规避信息不对称带来的操作风险,提升会计信息的集中处理能力,从而可以全面地进行会计分析,提高人民银行会计报告水平。

  (四)形成管理和监督合力,有效防范会计风险

  会计电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在提升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效率和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会计风险控制和管理的难度,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后的新体系通过管理职责分工,从制度、过程和风险管理等多方面、多角度实施会计管理和监督。会计部门更注重会计制度的规范和执行,以会计培训、检查、辅导等方式提高核算人员的职业水准,降低道德风险。事后监督部门更突出过程监督和风险管理的内容,注重监督的实质和效率,使风险控制更有效、及时。

  三、会计核算业务综合系统构想

  会计核算业务综合系统通过将大小额支付系统、国库会计数据集中系统、货币金银管理信息系统等的连接,建立会计核算业务综合系统,在该系统下可整合金融机构资金调拨、发行基金出入库和调运管理、财政收入支出核算、人民银行内部财务核算等模块,完成全行各项会计核算业务的集中账务处理和数据存储,统一会计核算口径,突破部门限制,实现“信息集中化、流程高效化、监督过程化、设置科学化、管理科学化、服务综合化”,实现基础数据资源的共享,最终将现行ABS账改造为人民银行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系统全国一本账,实现以下功能:

  一是会计报表数据按照“各部门会计财务部门(管理中心)实施会计管理、监督会计信息?提供服务背业部门(核界中心)进行会计业务的第中核算.并办理柜台业务事后监督部门(监督中心)藥中合规性监推行重点监詧?过程监督和风险.播化離点分析会计业务集中核算”“自上而下”顺序产生,实现核算数据的实时查询和财务报表的实时生成,从根本上解决总行决策信息滞后和不完整的问题,满足经济金融发展对会计数据集中的需求,也为深入实施数据挖潜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础。

  二是会计监督和会计核算有机结合,寓会计监督于业务流程中。要求将所有原始票据信息及时输入并通过CIS同时上传凭证影像信息,由总行中央处理系统自动核对录入数据和影像信息,保证所有监督同步、实时、高效。

  三是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实现系统管理科学化。通过查询业务运行数据和设定计量模型,监控系统运行状态,统计业务处理差错,预测业务发展趋势,全面提高会计核算质量。

  四是提供多元化的信息服务,满足商业银行和相关部门多样性的需求实现账务处理的高度统一,提高资金运用效率;2.实现人民银行和商业银行全国集中对账,防范资金风险;.支持多种准备金报表报送方式,方便准备金调整和管理;4.提供多种查询方式,满足商业银行全面流动性查询要求。

  四、围绕综合业务系统,探索大会计管理模式

  围绕会计综合业务系统,整合现货币金银部门发行基1金出入库.调运管?理等会计业务国库s门财政收入.支出核算.国债计患等会计业务外汇爱《部门外币会计核算.外币_核w.外币头寸调抜等会计有会计核算资源,建立“业务管理各负其责、营业部门集中核算、会计部门统一管理、事后监督部门全面监督”的会计核算业务新模式(见上页图),以准确反映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成果,提高会计报告和会计分析水平,防范会计风险,保障中央银行资金安全,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对中央银行履职的服务能力。

  (一)实施营业部门集中核算

  在不改变现行各业务主管部门职责分工的前提下,将会计核算业务剥离出来,集中到营业部门进行统一处理,实现全行各项会计业务的集中核算,以形成完整的会计报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连续、系统和完整的会计核算。

  1.优化核算岗位设置,突破会计、国库、发行等业务的传统界限,根据人员情况、风险水平及业务量,在符合不相容职责相分离等基本内控准则的基础上实现兼岗,由同一会计人员来操作会计、国库、发行等不同类型的会计业务。具体来说,将营业部网点柜的录入、复核与国库明细记账、复核岗合并,联行柜的录入、复核与国库的资金记账、复核岗合并,综合柜与国库综合核算岗合并,实现会计核算岗位的优化配置。

  2.合理配备核算人员,在各分支行分别设置1名综合业务主管、2至3名二级业务主管及若干名柜员,管理本行全部核算业务,具体组织会计核算,其中综合业务主管总体负责核算中心的内部管理及各项业务;二级业务主管负责柜员职责、权限及系统参数的设置;柜员负责日常核算业务处理,借鉴商业银行普遍推行的综合柜员制模式,将记账、复核岗合二为一,按“谁办理,谁负责”的'原则独立承担本人所受理业务的记账、复核职责。

  3.通过分级授权加强风险控制,如对于小额内部转账等风险较低的业务可由柜员一人处理,对于超过一定金额或是特殊类型的业务由相应级别的会计主管审批授权后方可进行账务处理。同时借鉴商业银行的做法,设立指纹识别系统,对进入核算系统终端的操作人员进行个人指纹识别,杜绝相互兼岗或空岗的现象,确保岗位职责有效履行,有效防范系统风险。

  (二)完善会计部门统一管理

  强化会计部门作为全行会计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责,改变当前会计管理分散的状况,各相关业务部门不再对本系统的会计业务进行管理和监督,会计部门承担全行会计业务的管理和规范化工作,负责健全会计制度、完善会计监督、加强会计培训,建立“大会计工作体制”,实现核算、管理、监督、报告的统一。

  1.尽快修订出台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把国库、发行会计核算纳入大会计制度框架,结合会计集中核算后的新特点、新变化,对新系统实施后的会计工作管理办法、会计核算岗位职责及操作规范进行细化,对每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规范作出具体的规定、对每笔业务的处理作出详细说明,最大限度减少制度执行盲区,避免操作规程不统一产生的分歧,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实现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2.理顺部门关系,力求步调协调一致。对涉及会计业务的会计、营业部、国库、货币金银和事后监督中心等部门,尽可能实行统一领导,以加强协调,防止政出多门。同时强化部门间沟通协调,由会计部门牵头,通过联席会议等形式组织相关部门定期碰头,及时交流,通报相关信息,在制定规章制度时要充分协商一致,兼顾各部门具体情况,确保政令畅通。

  3.整合监督部门力量,加强对会计核算业务的检查督导。根据会计核算业务整合后的风险易发环节,以事后监督触及不到的内容为重点,加大会计制度执行情况的现场检查力度,实现会计制度现场监督和会计核算结果事后监督的有机结合,切实把会计核算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杜绝会计岗位各类案件的发生。

  (三)强化事后监督部门集中监督

  加强事后监督部门对全行会计业务和会计核算的集中监督,改进监督模式,完善监督内容和方式,在以合规性监督为基础的前提下,突出重点监督、过程监督、风险监督,构建科学、系统的事后监督模式,充分发挥事后监督在资金风险防控中的作用。

  1.在完善内控、规范操作的基础上,对大额资金汇划、同城票据交换、利率调整、计息方式转变、国库拨款和退库、国债兑付、发行基金调拨和现金存取、错账更正、暂收暂付列账、重要空白凭证使用、账务核对等核算业务中的各项高风险环节进行重点监督。

  2.探索实施监督关口前移’改变现行的事后监督、结果监督方式,更多地实行事前、事中控制,从制度和流程上对被监督部门提供风险提示、预警,做到从业务发生时跟踪过程,预先堵塞核算中的管理漏洞,实现“过程监督”和核算零时差,更好地防范风险和错误的形成。

  3.树立风险监督意识,从动态、全面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核算过程、内部控制、资金流动等方面的风险防控重点,对主要风险点进行连续性的跟踪排查,通过风险的识别、跟踪、评价、预警和处置,把风险防控做好、做实,促进全行会计核算管理水平的提高。

  4.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信息资源优势,强化分析报告,最大限度从操作、制度、内控层面揭示缺陷、评价风险,并将这些风险点作为事后监督工作的主要内容,实行有计划、分步骤的前瞻性监督,变被动的事后监督为主动的事前预警和提示,进一步加强事前、事中的风险防范,将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有机结合,真正发挥事后监督部门“免疫墙”的作用。

【构建基层央行大会计管理模式探析论文】相关文章:

1.构建基层人民银行大会计管理协调机制探析

2.基层央行内部审计论文、

3.基层央行计算机安全论文

4.分析当前基层央行绩效审计论文

5.基层央行计算机信息论文

6.推进基层央行会计财务转型的思考论文

7.高职基础会计课程构建探析论文

8.基层财务人员薪酬管理探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