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时间:2023-03-05 06:57:52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

 
  论文关键词:网络;教学特点;改革;高职

  论文摘要
:该文针对网络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掌握计算机基本技能进行了研究,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探讨:一是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特点,二是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是计算机与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在现代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中,人们充分享受了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所创造的快捷、高效的现代文明生活,享受到了无穷的生活乐趣。新时代的大学生掌握计算机,提高信息素质、信息技能和信息能力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如何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这些基本技能呢?这是我们新的研究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
  
  1.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教学特点
  
  现代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教学活动。在网络环境下,学习者的个性得到更充分的发挥,其主体地位也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我们的教学特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
  1.1在网络环境下,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发生了变化
  教师已不再是信息的唯一来源,学生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主动地获取信息,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学方式,自然地改变为以“学”为主,尤其是计算机教学。现代认为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我国教育界也已将学习者从“受教育者”、“被教育者”和“教学对象”等认识中解放了出来,承认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现状。而在网络环境的计算机教学实践中,学习者的主体地位毫无疑问的得到了肯定。传统的教学模式只有教师作为主要的信息源,众多的学生充当着对象的角色;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本人作为信息源的优势已不再突出,学习者还可以从网络课件中获取更加丰富、更加多样化的学习资源,这些资源本身就对学习者有相当的吸引力,加之获取学习资源的手段是一种极其热门的社会化行为——上网,很适合青少年追求社会化、成人化的特点,因此往往能够调动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起到了全员参与学习的效果,真正让学生动起来。
  1.2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突出学习者的个性化教育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备的教学行为,它彻底地改变了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丰富的学习资源和表现方式的多样化还从客观上给个别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了可能。现代教育理论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是持肯定态度的,而且这些差异本身就是因材施教的源泉。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更加肯定了学习者的个性,认为学生以自我评价为主、他人评价为辅时,学习者的独立性、创造性和自主性就会得到极大的促进。在网络环境的课堂教学中,学习者通过人机交互能够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进度,不仅实现了个别化学习,还能通过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个性,使整个学习过程快乐而深刻。
  1.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有利于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它通过信息技术集声音、文本、图形、图表、图像、动画于一体,把教学内容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的多种感官能全方位、多角度地获取信息,能快速解学习内容,使各类教育的资源共享。
  1.4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手段更先进
  网络教育还能调动多媒体手段为教学服务,打破了传统教育的种种时空限制,它引入观察、讨论、协作、演示、模拟和交互方式到教学过程当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创造性。
  1.5交互网络技术的使用
  交互网络技术还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学习过程和方式,使学习方式、进度和过程更能适应学生的自主化学习。
  
  2.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得到了飞速发展,而我们的教学相对滞后。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下列问题:
  2.1课程内容陈旧,时代感不强
  近年来计算机技术日新月异,而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相对缓慢。一方面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是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的相对稳定性,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和教材的更新周期总是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从而导致计算机的许多新技术、新知识不能很快出现在教科书上。教学内容的陈旧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体现不出的先进性,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相适应。
  2.2教学手段、模式单调,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好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日益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着丰富的课程内容与有限的学时之间的矛盾,同时受到教学条件和设施、设备的限制,网络、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教学设施的不足,“黑板上开机器”,“一张嘴、一支笔、一本书”的讲授方式还比较普遍,这种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文字作为传播信息的媒介,传播的信息量少,单调乏味,教师上课难,学生学习更难。
  2.3考试考核方式改革力度不大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点是计算机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而我们的考试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水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计算机基础考试考核存在很多问题:一是考试的形式往往单纯采用笔试或机试。二是试题的质量不高,不能体现技能、能力的培养。三是评分不客观,信息不反馈。四是不能反映计算机及网络的最新发展,试题没有更新。因而,导致很多期末拿高分的同学,也未必能通过等级考试。也有些同学,考试笔试得高分,可是上机操作十分钟都不能输入完100个汉字,叫他发送一个邮件都不会,这就是明显的理论脱离实际。
  
  3.网络环境下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为适应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结合我院及兄弟单位的改革经验,认为应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3.1教学内容的改革
  计算机技术是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知识衰减周期短,技术淘汰快。有的学生抱怨“学校学的都没有用,现在用的学校都没教”,为改变这一状况,我们的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必须进行改革。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参照《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指南》的要求,结合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特点和具体实际情况分专业、分层次设立教学内容。这种层次的教学模式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把不同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同等对待的弊端,使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要求,比较好地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同时,为了及时跟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并且保持教学课时的稳定性,应注重处理好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与教学过程相对稳定的关系,不断更新、精选教学内容,兼并、压缩或者取消重复或陈旧的内容,突出教学的先进性和应用性。
  3.2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强调,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专业技能、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改革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专业技能的重要环节。
  3.2.1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直观教学
  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网络,提供一种良好的人机交互功能,较好地实现个别化、合作化教学,学生主动参与及自我探究的欲望可以被大大调动起来。高职院校学生在教育过程中表现出强烈的主观能动状态,他们是教育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教学中,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进行教学,同时要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2.2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探究知识的动力之一,是创造发明的重要源泉。教学中,教师要有效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索欲望,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从事学习活动,有效地提高学习能力。考虑到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水平参差不齐的状况,教师应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加强个别教学,并因势利导,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使他们不断追踪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并将学生兴趣转化、升华为志趣,激发其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知识的热情,激励学生主动探究、求知创新,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提高。
  3.2.3精讲多练
  所谓“精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是面面俱到,而是主要讲清课程的要点和基础知识,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更多的具体内容让学生自学。
  所谓“多练”,即让学生多上机操作,多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其目的是从培养学生的的操作技能入手,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提高操作的准确性、迅速性、灵活性和协调性。
  3.2.4任务驱动法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创设教学平台,将教学内容和上机任务、作业放入网上。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不再以软件或知识点作为线索,改用任务为线索,串联模块,组成教学内容。在这里,任务的确定、完成、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价成为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对每堂课的内容及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评价,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3教学模式的改革
  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黑板、粉笔、课本等);新型教学模式离不开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一系列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媒体。
  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应站在改革的前列,率先采用新型教学模式,以现代教育思想、教学理论为,采用先进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现式”学习能力,使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之上的新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短时间里要获得大量的信息与知识,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是可望不可及的,而以多媒体网络作为信息的渠道,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以同时传播大量的信息,大大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实现大信息量的个性化教学。
  3.4考试考核的改革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一门应用技术学科,主要凭试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不能考核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能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这种考试方法与素质教育大相径庭。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
  3.4.1边教边考:在平时上机操作中,一个章节、一个知识点就进行一次考核,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应出一些应用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找出解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应用领域的知识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新的考核方法给了学生一个发挥才能的空间,变被动的应试为主动的学习,使学生成为考试的主人。
  3.4.2多渠道考核:通过多种方法检查学生的技能和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在校园网络平台上设置一些学习、对话、软件发布等栏目板块,对参与者加权积分,作为考核总成绩的一部分,从而培养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4.3改革总评成绩的计算方法:期末笔试对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考查,这部分可占总成绩的20%,平时考核成绩占30%,平时上机操作占总成绩的50%。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
  3.4.4以考助教: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等级考试。等级考试可以高层次地实行教、考分离,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有天时地利的优势,我们应该好好把握这一优势,更应该看到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需要做长期大量的工作。
  
  参考文献:
  [1]韩玉波.实用技能类计算机教学方法研究.2000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研究会论文集.
  [2]高教论坛牟连佳2005-1,总第87期,P94-98.
  [3]宋旭明,王启智.构思:21世纪大学生“计算机能力结构”,计算机教育,2004.5.10,第5期.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高职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探讨】相关文章:

会计审计论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探讨06-19

电子商务环境下客户价值探讨06-01

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办法与实施05-17

浅谈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05-03

浅谈基于工作流程的高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模式设计06-13

职业能力视域下高职语文教学改革05-03

高职院校提高学生英语阅读水平的方法探讨05-31

浅谈网络环境下的德育教育论文(精选11篇)08-08

浅探网络环境下搜索引擎的使用05-13

基于战略治理的企业环境风险研究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