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论文

时间:2023-02-16 09:59:40 计算机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计算机应用论文(1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计算机应用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计算机应用论文(15篇)

计算机应用论文1

  导读: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人员在方法、工作手段、创作思维等方面都进入了计算机时代。

  关键词:计算机建筑,设计技术

  1 引言

  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标志着信息技术革命的来临,它们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模式,同时也给传统产业带了创新革命。尤其是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深入发展,建筑人员在方法、工作手段、创作思维等方面都进入了计算机时代。这就更加促进了建筑设计业新的设计和表达工具的发展,引发了几百年的设计媒介和设计手段的革新,同时也为建筑师提供了新的设计分析和研究手段。

  2 现今主要技术

  2.1 CAD技术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是信息技术在工程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而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CAAD)则是CAD技术的一个分支,是信息技术在建筑设计领域的一种应用技术。

  近年来,我国建筑结构的计算软件与CAD制图软件取突飞猛进的发展,已经比较好地解决了平面和空间结构析计算问题。绝大多数的分析计算程序都设有CAD接口使计算结果图形化,将结构设计人员从繁重的结构计算中解脱出来。目前,国内已开发了建筑工程各专业的

  CAD制图软件,借助制图软件,设计人员可以轻松地完成施工设计。CAD即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图,是指运用计算机系统辅助一项设计的建立、修改、分析或优化。CAD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硬件包括数据图形输入输出设备以及有关的硬件平台设备;软件包括系统软件、支撑软件和专业应用软件。CAD软件是一个功能强大、易学易用,具有开放型结构的软件,不仅便于用户使用,而且系统本身可以不断地扩充和完善,因而广泛地应用于微机及设计工作中。

  2.2 TB-CAD技术

  “建筑信息技术”对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来说,在词义的涵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和延伸。CAAD严格来讲只是局限在辅助工程设计的范围之内,而建筑数字技术还应该包括: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网络通信(Network)、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产品数据管理(PDM)等诸多方面,以上这些信息技术正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TBCAD系统是一套面向建筑结构的计算机辅助优化设计和成本控制的软件系统。

  TBCAD致力于用优化的设计理念来解决传统的结构设计问题,例如指导结构的方案设计,优化和评估一个已有的设计方案等,务求得到最优的解决方案,取得土建成本以及人力、物力和时间最优。而且用TBCAD优化的结构方案可以自动满足规范的所有要求。另外,TBCAD的建模功能可以直接从一个CAD矢量图形的建筑平面转换成一个结构平面布置模型,同时会自动搜索CAD矢量图中的建筑墙线,并将它们转换为结构墙,并且TBCAD系统还会根据结构墙的平行关系,自动在所有可能的位置加上连梁。

  2.3 建筑施工动画

  建筑施工动画可以不受时间、地点、时机及社会因素的`限制。它的超现实功能,可以任意选择所需要的视角,甚至物体的内部,在教学中可以更醒目的用动画的方法指示场景中人们应注意的地方。它可以使要表现的物体周围物体变得半透明,可以表现施工工艺的原理,可以显示物体内部的液体流向,表现物体内部发生众多细小的甚至分子级别的化学、物理变化。

  在建筑行业、建筑设计投标动画、房地产促销动画,多采用3DsMax软件制作,这将对施工动画的使用产生很大的影响。发表论文。事实上现在已有众多优秀施工动画是由3Ds Max软件制作的。发表论文。

  3 新兴技术

  3.1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近十几年悄然兴起的高新技术。它是一种可创建三维虚拟世界的计算机系统。这种由系统创建的虚拟环境,作用于用户的视觉、听觉、触觉,使用户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用户很自然地通过计算机进入这个环境并操纵系统中的对象进行交互,进而沉浸其中。虚拟现实具有三个最突出的特征,即交互性、沉浸感和构想性,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项实用技术,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领域有着广泛应用前景。首先虚拟技术能够展示建筑物的整体信息。传统阶段的二维、三维的表达方式,只能传递建筑物部分属件的信息,并且只能提供单一尺度的建筑物信息,而使用虚拟技术可以展示一栋活生生的虚拟建筑物,并且可以往里面漫游,体验身临其境之感。建筑设计不仅仅是设计者的事,住户、管理部门都可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而虚拟现实技术在设计者和用户之间起到一种沟通的桥梁作用。同时在过去的建筑设计过程中,一般都会对设计的建筑物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对未来建筑物的形象作多种设想,在虚拟的建筑三维空间中,可以实时地切换不同的方案,在同一个观察点或同一个观察序列中感受不同建筑外观,这样有助于比较不同的建筑方案的特点与不足,以便进一步进行决策。事实上,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不但能够对不同方案进行比较,而且可以对某个特定的方案做修改,并实时地与修改前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北京CBD规划设计就是在三维的环境中产生的,它允许一种“完全”的设计探索,从任意角度和方位观察设计本身。在虚拟现实的设计环境中,组成一幢建筑的各个部分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可以在设计过程中予以改变和发展的。墙壁可以被建立和删除,开阔的广场可

  以被穿越,地板可以改变尺寸和式样。观察者能以一种比查看平、立、剖面图纸远为直观的方式在作为设计对象的建筑空间进行想象的漫步。就这一点而言,虚拟现实也有可能成为设计者之间,以及设计者与客户之间有效的交流工具。

  3.2 协同设计技术

  众所周知,传统的产品设计是在图纸上手工设计为主,设计周期长,质量不能保证,设计成本高。而现今常用的CAD技术目前基本限于平面和单人作业。随着并行工程的广泛推行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CSCW)领域研究的迅速发展,人们正在寻求将建设设计技术与CSCW技术结合起来的方法,以开发计算机支持的协同设计系统。发表论文。到目前为止,协同设计主要应用在CAD/CAM/CAE集成化、远程计算与设计、工作流管理与PDM、虚拟产品设计与可视化等方面。

  4 结论与展望

  总之,在新时期下,计算机技术已被全世界公认是本世纪最主要的科学技术,因此,计算机技术的大力发展必然会加速建筑业的大力发展,为建筑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技术。

  参考文献:

  [1]郑光复.建筑的革命[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2]吕列克,张富文,陈桦.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思考[J].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xx,5(4):11-13.

  [3]杨宇振.从概念草图到计算机建模[J].新建筑,20xx,3(5):

  [4]尚守平.土木工程C A D,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xx.

计算机应用论文2

  随着我国计算机的发展,相应的软件也在逐渐的进行更新,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目前软件工程在进行一场新的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目前我国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面临的现状,针对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开发和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进行预测,目的是提升读者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建设的认识。

  计算机工程的应用目的是能够改善现代生活,随着人们节奏的加快,相应的计算机应用逐渐的运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有必要对目前计算机应用和开发的主要特点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目的是能够采用计算机更方便的指导人们的生活。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

  (一)计算机技术概述

  随着我国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几乎运用到我国的各行各业,计算机所涉及到的的计算机技术以及管理系统已经较好的融为一体,同时现代计算机的发展能够实现人和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计算机的技术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空间,其计算机的领域的非数值应用对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有较大的促进作用随着20世纪40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拓展,科学已经覆盖了各个重要的领域,随着计算机进入我国,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得到了长远的发展。我国计算机的应用最先运用到科研以及国防科技中,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计算机逐渐在教育以及工业中得到了发展,因此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多元化的发展。新世纪到来之后,计算机已经成为家庭娱乐以及办公中非常重要的方式。

  (二)软件工程概述

  软件工程师21世纪发展较为迅速的行业,软件工程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的一种方式,和传统的工程相比,软件工程具有开发较为高效,同时软件工程开发出来的应用能够更加满足实际的要求,软件工程在我国科学领域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软件工程的应用较为广泛,从计算机领域,到教育以及管理领域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是软件工程的提出时间较为,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软件工程才正式的被提出,随着接下来的研究深入,软件工程随着结构化程序语言丰富以及结构方法日益完善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目前软件工程在建设方法主要目标包括降低软件开发的成本,实现较高层次的软件开发功能,从而有效的实践出软件性能,开发出来的软件具有实用性较强,后期的维护成本较低。同时计算机软件工程的发展较为迅速,目前朝着面向编程内容,最大程度的提升软件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发展。

  二、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意义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行各业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行业之间的经营方式和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和计算机之间的`联系,采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能够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同时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企业领域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使得企业在现代化的经济发展中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能够适应激烈市场经济的发展,增强计算机在软件工程中的运用是时代发展的要求,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目前较快,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逐渐朝着简单化以及快速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三、加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策略

  (一)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平

  在运用计算机以及软件运用的中,需要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来实现,因此无论计算机和软件工程发展到了哪一个阶段,优秀的人才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优秀的人才一方面能够完善计算机在应用技术上的运用,另外一方面对于宣传计算机的整体水平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人才的力量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针对技术人员而言,在社会生活的过程中,需要提升自身的理解和掌握新技术的能力,针对性的去提高自身的计算机应用的水平,从而引导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到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二)增强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运行机制

  计算机的运用以及软件工程在初期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需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才能够发挥自身的最大意义。在增强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运用上,需要包括管理专家以及系统分析专家的验证,利用有效的资源,有效的构建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团队的建设,另外国家相关的部门也需要对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的建设进行大量的支持,从而支持计算机和软件工程的发展。

  四、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

  (一)计算机应用的发展趋势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近些年来,计算机逐渐朝着微型化以及精密化的方向在进行分发展。目前我国社会进程在加快,计算机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性能和外观需要作出巨大的改变。在功能满足的前提下,需要尽量满足计算机在外观上和携带方面的需求。例如计算机在外观上需要尽量的做到时尚化和便捷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带来,计算机的智能化是数据分析和科研发展的重要的前提,因此计算机的工作需要不断的进行简化和人性化,但是计算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能忽略了计算机最基本的功能,促进计算机的精密化,才能够满足时代的发展。

  (二)软件工程的发展趋势

  软件工程发展随着全球化和开放性的深入,也将得到长远的发展,软件开发是行业市场环境和开发环境变化和变化的产物,因此软件开发需要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变动。若以传统思维进行软件工程建设将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信息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全球化的合作交流逐渐登上历史舞台;软件工程建设的开放性计算在软件开发行业应用程度不断加深,软件开发者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对于后期的软件维护帮助较大。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建设目前主要特征,针对目前的特征以及主要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的是提高计算机应用和软件工程建设的普遍性,促进我国信息化的发展。

计算机应用论文3

  摘要: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是体现在各个方面,每个行业都在与计算机相互融合,利用计算机发挥每个行业的优势,这个已经是当下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的使用使得计算机的重要性不断的提高,计算机方面的技术不断的在更新变化,技术的不断使用和跟新是计算机在行业内发挥作用的关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形势是人才需求量大,各个方面的人才需求量每年都在增长,当下最有火的有: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这些职位都是社会的产物,社会的发展催生了这些职位,计算机的发展史很短暂,才仅仅有八十年左右,有了计算机的出现,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大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率的效率提高了很多,推动了历史的年轮,当前的计算机行业是前景很好,社会需要各方面的计算机人才,所以,计算机在中职教育当中应该是面向市场的,必须是符合市场的发展形势,做到和市场的紧密结合,不断的更新技术和教学方式,培养出高端人才,让学生真正的有过硬的技术,这才是陪样社会技术性人才的正确方式。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必须符合社会需求的,应为计算机发展很快,必须要不断的跟新计算机的教材和教学方式才能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基础教学是学习计算机很重要的部分,社会的很多新技术都是来源于旧知识,基础的教学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帮助很大,所以我们必须的细细考量怎样把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给做好.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应该是从一下几个方面分析和改革:

  1教学目标的分析

  由于计算机这一行业的方向很多,但是最基础的是有四大基础课程: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数据结构,这是门课程是所有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必须要把这四门课程基础打好才能为以后的计算机学习做好保障,由于现在有些课程教材还用的是以前的老教材,虽然很不错但是有些地方我觉得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还有些地方应该从新的编排,这是教材方面我们要选择的,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是对除了这四门基础课外应该补充的其他方面的知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及其应用正朝着网络化、多功能化和工业化方向发展。应该在计算机市场、网络、大数据、AI、计算机操作系统等中级计算机技术是非常有前途的。这些计算机方面都是非常的流行和当系紧缺的方面,不过我们是提供学习的方面的同时,应更加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平板、笔记本、智能眼镜、智能手表等这些现代化可联网设备,都离不开操作系统。现在各样的操作系统有很多。常见的如windows系列、linux系列、MAC、安卓各版本,也有不常用的通用匿名操作系统、军用类系统。这些都离不开计算机硬件,其最核心的为运算部件。我们日益依赖的网络、水电供应,也离不开计算机。至今计算机已经发展到4代,第五代计算机也离我们不远了.因此对于计算机的学习我们应该是很认真的对待和考量的,课程的安排我们在学好基础课之外,应该是补充学习新技术,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是了解社会形势,掌握当前的技术

  2教学计划的改革

  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到知识,学知识就是能够使用到社会的生产过程去,提高工作效率,面向市场需求的中职计算应用基础教学模式是为了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能够在工作中发挥作用,做到游刃有余,我们必须在在学好一方面的同时,还要对多方涉猎各方面的技术.学生应该掌握的技能有:打字速度必须要熟练的打字,这是学习计算机的必要能力,安排打字课,对这一能力进行考核网站制作:网站制作时当下用的最广泛的一种技术,站制作必须是学习开发语言,开发语言很多,有phpjavaC#js等等,java是工程型语言,我们建议应该着重学习工程型语言,应为java在计算机领域用的是最多的语言,就是当前最火的大数据开发语言也是主要是java语言,设立java开发语言课程是很关键的,我建议java开发的学习是重中之重,要贯彻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这项技能可以使得学生在工作当中经常会用到的新技能的学习:学习各种应用框架,例如:Struts2hibernatespringmytatisspringmvc这些是做网站的技术框架,还可以学习一点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知识

  3教学模式的改革

  3.1师资力量的提高

  由于计算机发展很快,技术不断的革新,老的知识很难满足学生和教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学习和更新,不断的跟新学习才能够适应当下的形势

  3.2建立多媒体教室,以实战为基础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以实战为基础,边讲边练是教学的一个好方法,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动手操作,能够动手操作就能学的很快,提高学习效率和兴趣

  3.3加强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学生必须的好好培养的,只有技术的支持是有缺陷的,不管是社会的需要还是个人的发展都的有良好的品德,加强品德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总的来说我们不仅要在课程上改革,我们还要加紧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用的社会人才

  引用:

  [1]王鸿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xx(10).

  [2]王春国.《计算机应用基础》在中职教学中的重要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15).

  [3]赵晓瑞.《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xx(24).

  [4]郭甲.开放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环节教学改革的探索[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04).

  [5]任志新.论《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20xx(02).

计算机应用论文4

  本校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是为大专士官学员开设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主要培养学员计算机操作能力,使学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学习中的问题。该课程实践教学在课程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所学的知识最终都要转化成学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人认为该课程的实践教学基本上用不到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主要是相关操作知识的记忆和应用,这其实包含着很大的误解,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实践教学中仍然需要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并加以实施。实践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安排和现实生活、工作、学习紧密相关的实例,加强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训练,真正培养学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本文以一次“Excel综合练习”的实践教学为例,探讨这种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以及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

  一、案例选择

  (一)案例选择原则

  在计算机基础与应用的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经常使用的也是非常契合该课程特点的一种方法。将知识点隐含到案例中,通过案例中问题的解决达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案例选择应该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典型性是指案例中的知识点要具有典型性、案例的应用要具有典型性,能够从该案例中推广到某一类问题的解决和应用。针对性是指案例中隐含的知识点是有侧重的,是针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的。实用性是指案例来源于实际生活,是能够真正运用于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解决的。综合性是指案例中隐含的知识点不是单一的,而是隐含着若干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的知识点的,通过对案例中问题的解决,学员获得的是对知识点综合掌握的能力,是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性是指案例能深刻启发学员思维,是能激发学员独立思考能力的,是激励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探究行为的,是能够启发学员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对知识进行建构的。

  (二)Excel综合案例

  教员在课堂以外的教学准备中精心挑选案例。在Excel的综合练习实践教学中,选择一个从实际生活来的问题作为案例。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某单位引入了指纹打卡系统,人员的打卡数据经过采集后会形成一个打卡记录的Excel文件,图1中给出了该文件的部分打卡记录。该案例具有典型性特点,对于这一类问题具有代表性。该案例具有针对性,是针对排序、函数使用、数据筛选以及分类汇总等知识点的强化练习。该案例素材文件来源于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真正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该案例也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是多个知识点的灵活运用。该案例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其中问题的最终解决不是简单一步就能完成的。另外,该案例不同于一般案例知识点的考查,它把若干知识点隐含其中,需要经过逻辑分析才能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步骤。案例本身的选择对于实践教学成功是至关重要的,该案例的选择为学员综合掌握Excel相关知识,并真正运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重要的依托。打卡记录Excel文件,作为实践教学中的素材文件分发给学员,要求学生根据素材文件和给定的规则进行相关统计。具体要求:在一段时间内根据收集来的打卡记录Excel文件和具体的有效打卡统计规则统计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总次数。有效打卡次数的统计规则为:

  (1)一天共有两次有效打卡次数,上午1次,下午1次。

  (2)上午08:30之前打卡,为正常打卡签到,在这段时间内多次打卡,仅算1次有效打卡次数。

  (3)下午16:00(含)之后打卡为正常打卡下班,在这段时间内多次打卡,也仅算1次有效打卡次数。

  (4)其他打卡时间打卡均为无效打卡。该案例电子素材文件和按规则统计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次数的要求构成了该Excel综合案例。

  二、实践教学实施

  (一)布置实验任务

  在案例选择和确定与案例相关的基本素材之后,教员分发案例相关资料。同时,教员给学员布置实习任务,如果你是单位的打卡记录管理人员,你该如何做?这样,学员身临其境,角色身份发生了变化,自然引入了情境教学法。杜威认为,有有趣事情可做的真实情境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参与者的兴趣、主观能动性,角色的扮演,则增加了参与者的责任感、目的性。实验任务是基于案例基础上的,教员引导学员明确实验任务的具体要求,这就相当于审题,读懂题目要求。只有明确要做什么,目前拥有什么素材文件,才可以进行实验。

  (二)引导和启发学员分析案例

  该案例具有深刻的启发性,需要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经过一步步的从外到里的剖析,才能逐渐接触到问题的本质,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当把实验任务布置给学员后,一开始学员有些不适应,不知道如何下手,当教员告诉学员该案例的实施用到的都是原来学过的知识的时候,学员呈现出茫然和不解的表情,这时,作为教员要启发学员思维,不断引导学员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从观察案例素材出发,教员引导学员发现并思考第一个问题:

  (1)在原始数据收集中,会出现完全相同的记录(行都相同),如何去除重复记录?去除重复记录是在该案例实施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数据收集本身的原因,在形成Excel文件后出现重复记录,如果不把重复记录去除,会出现重复统计打卡次数的情况。如何能让Excel去除重复记录呢?教员需要启发学员,如果能够按照关键列“职工编号”和“打卡日期”进行排序,那么就会让可能的重复记录连续出现,这时就可以使用递推的方法。如果能够判断后一条记录和前一条记录中所有字段(列)的数值都相等,就可以认为这两条记录是重复的,这样的判断规则贯穿整个记录,可以判断出哪些是“重复”的记录了。“排序”这个知识点很简单,学员很快就做了出来,剩下的是如何判断重复记录了,“如果满足什么条件就怎样”,教员启发学员这需要用到Excel中的什么函数呢?有些学员已经兴奋地回答“可以使用IF函数”。这时教员进一步启发学员这个IF函数如何写,在什么位置写。通过不断的启发已经越来越接近这个子问题解决的核心了,学员们陷入了深思,教员点几名学员到黑板上写出自己思考的方法。经过几番修改,学员写出了正确的`函数:“=IF(AND(B1=B2,D1=D2,E1=E2),”重复”,”不重复”),并把该函数写在F2的位置上,然后拖动填充柄复制公式直到最后一行。至此哪些是重复记录都通过函数显示了出来。随后教员再次启发学员,如何找出“不重复”的记录,作为下一步的数据呢?学员在头脑中迅速地查找已学的知识,很快就使用了“数据筛选”,把不重复的记录筛选出来,并把筛选出来的记录拷贝到了sheet2工作表中,作为下一步操作的数据。教员进一步启发学员考虑第二个问题:

  (2)“打卡时间”列(E列)中不同的打卡时间在同一单元格中用“;”隔开,如何把它们分开到独立的列中以方便处理数据呢?教员引导学员观察E列中数据的特点,所有的时间数据是用“;”隔开的,使用Excel什么功能可以分开呢?有的学员马上提出,学过“数据分列”知识点,在这里很适用。当教员肯定了这个想法后,学员们都迫不及待地在计算机上操作了起来,并成功地完成了数据分列。在此基础上,教员启发学员考虑第三个问题:

  (3)如何计算一条记录(行)中,打卡时间在8:30之前的打卡次数,打卡时间在16:00(含)之后的打卡次数?(提示:使用哪个函数)既然“数据分列”完成,打卡时间独立地显示在了各个单元格中,问题转化为了计算在打卡时间区域满足给定条件的单元格的数目。学员很快反应到这正是讲过的COUNTIF函数可以实现的功能,教员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学员很快用COUNTIF函数找出了该问题的答案。在L2和M2单元格中输入公式“=COUNTIF(E2:J2,“<8:30”)”和“=countif(e2:j2,“>=16:00”)”,并向下拖动填充柄,这样分别在L列和M列计算出了“上午规定时间内打卡次数”和“下午规定时间内打卡次数”。至此,虽然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却越来越接近解决问题的核心了,大家都看到了问题最终解决的希望,学员全神贯注地思考下一步该如何做,教员再次启发学员,“目前我们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来的是我们要的最终结果吗?不要忘记如果在上午或者下午有效打卡时间内多次打卡,那么上午或者下午的有效打卡次数仅算一次”,因此,就有了如下的第四个问题:

  (4)上午08:30之前打卡次数如果大于1,如何令上午有效打卡次数记为1。下午16:00(含)之后打卡次数如果大于1,如何令下午有效打卡次数记为1。(提示:使用哪个函数)教员启发学员,又碰到了“如果满足条件,就怎么样”的问题了,学员们非常兴奋地说了“用IF函数”。的确,在这个案例中,再一次用到了IF函数,分别在N2单元格和O2单元格中分别写入函数“=IF(L2>1,1,L2)”和“=IF(L2>1,1,L2)”,并拖动向下填充柄填充其他单元格,以求出“上午有效打卡次数”和“下午有效打卡次数”。最后在P列使用简单的Excel公式中的加法运算就可以求出“一天有效打卡次数”了。每个人在不同日期的一天内的有效打卡次数终于在教员的层层启发下计算出来,最后一个问题抛出:

  (5)如何统计出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次数?(提示:按照某一字段进行统计,用到数据管理中的什么功能?)最后的结果要呈现的是每个人的有效打卡次数,“职工编号”是每个人的唯一标识。为了使数据更加清晰,有学员建议把有用的列“职工编号”和“一天有效打卡次数”拷贝到Sheet3工作表中,着力于关注这两项数据。以“职工编号”分类,求“一天有效打卡次数”的总和,学员据此想到要用“分类汇总”功能。分类的字段为“职工编号”,汇总的方式为“求和”,汇总的选项为“一天有效打卡次数”。分类汇总后的2级数据。这也就是本次实验最终的结果。教员需要在教学准备阶段做大量工作,以典型性、针对性、实用性、综合性和启发性原则精选案例,进行精心的课堂设计。从Excel综合案例出发,可以看到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过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地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员在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不断激发学员的思维,鼓励学员自主解决问题,不断引导学员形成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提升学员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计算机应用论文5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优化,情景教育法对于优化当前的教育体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中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体系也是如此,计算机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能力,让中职院校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职业工作能力,为社会输送综合型的人才。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情景教学法

  一、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应用的含义和意义

  1.情景教学法的含义和特点

  情景教学法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学习情景的设计或者教学案例的引导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形成探究式的自主学习模式,在既定的情景设定之下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在中职院校教学的过程中,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进入到形象和生动的学习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让学生在情景之中积极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和完善当前的学习模式。

  2.情景教学法的特点

  中职院校在进行情景教学法的时候,为中职生创造形象逼真的教学情境,构建简单的实体,模拟实际操作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双重结合。不仅如此,在中职院校教学体系中应用情景教学的方法活跃教学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设置情景教育,提高学生对于知识的关注度,让学生对于即将要学习的知识产生浓厚的探究欲望,让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最后,情景教育法提高学生对于教学理论的认知,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较强,中职学生的理论基础薄弱,抽象性较强的理论对于中职学生来说较难理解,但是情景教学的形式让学生在行动中理解,对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提高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情景教学法方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优化和应用

  1.情景设计的时候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因人而异

  在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多数的中职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多数的学习成绩较差,计算机教师在设计情境教学模式的时候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寻找教学素材的时候,计算机教师可以从教材中提炼理论知识,留意实际生活中的可参考案例,例如:在学习制作密码表单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QQ等等实时沟通软件分享桌面向学生演示操作,讲解理论知识的原理,并在课程进行的过程中为学生布置,让学生在课堂上演示如何利用VF制作密码表单,在实际的操作环境情景下,中职生的课堂参与感大大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大大提高,加深课堂学习的印象。不仅如此,在学习使用Dreamweaver软件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实际向学生演示网页制作的流程,实际借助软件设计出精美的网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此类知识的乐趣和意义,之后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让学生设计个性化的个人主页,在这一任务布置下去之后,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会大大提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参与热情也会高涨。

  2.在情境教学法应用过程教师要注意与学生充分互动,增进了解

  在计算机专业技术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强化自身对于学生的影响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一定要增强,在传统的计算机课程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占据课堂主导的地位,学生对于枯燥的理论讲解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探究的欲望也不强,在情景教学模式的创设下,计算机教师要改变当前存在的问题,课堂设置情境的过程中优化提问环节,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对存在学习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及时克服问题,帮助学生树立计算机知识的学习的自信心,在优化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的了解更加深入,对于学生的引导和支持更加具有针对性,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调查和了解,对问题进行提纲式的指导。例如:在学习五笔输入法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让学生互相结组,让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学习进度的竞赛,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获得优秀的学生在班级内进行经验的分享,为学生提供自我演示和交流的机会,让其他学生之间学习优秀的学习经验,彼此存有竞争意识,学生的学习进步更快。

  3.创设既定的情境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机会

  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单纯的理论学习和记忆对于中职生之后的学习并没有很多的帮助,为了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计算机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更多的实习学习机会,带领学生参观实际的计算机企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践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到知识的实践应用之中,对于中职生的成长是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中职计算机的教师要利用自己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模拟教学情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切实提高学生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兴趣,夯实自己的专业技术能力。

  三、总结

  当今时代是信息时代,传统的计算机人才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步伐,中职院校为了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应当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教育教学的措施,利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的各方面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巩固自己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优化自己的未来职业适应能力,成长为真正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综合型人才。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特征,提出了几点优化改善的措施。

  参考文献:

  [1]陈亚峰.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32):279.

  [2]李传志.论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4(8):254-255.

  [3]周静.情境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96-297.

计算机应用论文6

  在进入21世纪以来,信息技术进入飞速发展的时代,计算机技术较之从前有了及其显著的提升,计算机软件的发展趋势也十分迅猛,其数量、类型都在不断地增长,这也促进了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开发,其中分层技术和插件技术的应用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研究成果十分显著。本文将对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分层技术、插件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应用和价值体现

  1.1分层技术的概念

  分层是指将属性不同的物质分割开,然后放置在不同的层面上。分层技术就是在计算机软件结构中内部层次关系的一种描述,当分层思想进入到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之后,就是把不同应用目标的程序设计方案进入到不同的层面中,在行车耦合性差的情况下,有效提高计算机软件的层次性。

  1.2分层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1)将分层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规范了软件功能层次的接口,能够缩短软件技术研发周期,不断优化软件系统,让软件更新的难度降低,提升计算机的综合性能,方便使用者快捷、灵活地对软件进行运用,具有极高的应用、开发、推广价值,推动了计算机行业的整体发展。(2)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应用分层技术,可以在分层设计的理念下,在功能层面有效发挥软件设计功能,让软件系统完成分层而具有层次感,从而具有极佳的可变性,还对软件同等级的各个层次的独立性形成保障,不对各个层次的功能造成影响,并且还具备比较好的协同配合功能。(3)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的重要前提都是软件运行具有极强的可靠性和极高的灵活性,而不是单一在局限在某一个功能上,而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软件的多用性。分层技术在实施计算机软件开发的软件内容结构方面,保证了软件运作的灵活性、可靠性,对软件实施作出深入研究时还能借助分层技术来实现软件的不同功能。(4)分层技术有着物理方面的含义,还具有计算机领域的特点,在计算机软件开发、应用过程中,应用分层技术就能将不同问题的解决过程放置于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处理,依靠分层技术所具有的不同层次,让问题和问题之间能够形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系统,其中每个层次互为平等。在软件开发结构上是非常有利于分层技术的应用的。双层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当中,能够缩短软件开发周期,从而大大提高软件开发效率。由客户端、服务器两个断点组成的双层技术,客户端能够为使用者提供使用界面,在一些状态下处理相关逻辑关系,服务器对使用者信息接收后将使用者所需信息再进行整合,之后再次传递到客户端中。在这个过程中,分层技术的应用需要保证计算机服务器处于较好的性能状态,使用者数量也不宜太多,以避免出现系统错误,保证软件运行的速度,以便满足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三层结构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时,能在双层结构技术的基础上有所延伸和发展,分为数据层、业务处理层、界面层三大不同功能的层次,让业务方面显得独立起来,分层也更为清晰。在有效分配三个层次功能时,让软件系统的整体运作有序,效率得到提升,数据安全有保障,维护难度降低。数据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的融入,减轻了客户端的使用压力,实现人机交互。三层结构技术和双层技术的融合使用,可以避免浪费,节约了不少开发应用资源。

  2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应用和价值体现

  2.1插件技术的概念

  插件是指按照统一接口准则,来编写的程序,在运行过程中依照相应接口来规范插件,进而拓展应用程序。

  2.2插件技术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1)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插件技术常用于电子商务领域和服务器上,能够将各项工作任务有条理有序地处理完成,从而有效分担服务器的运行压力,并为处于运行中的应用软件提供各类数据信息的访问服务。插件技术在服务器中的应用能够全面开发应用软件,并进行管理、运作、分配和开发。插件技术全方位化的功能,能够全面满足要求,较大程度提高计算机应用软件在实际运作时的工作效率,有效地减少了软件运行和应用的成本与周期。(2)基于硬件系统插件技术思想,通过特定接口连接软件程序,有效地满足软件系统功能的拓展,实现系统功能拓展的要求,符合规范。(3)应用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能够在利用平台内核等启动系统时,在插件管理模块发出通知,接着加载插件。在插件管理模块的目录下面整体搜索需要安装的插件文件,得到配置信息和插件的版本信息,在实例化加载处理中满足计算机使用者对软件功能需求。(4)将插件技术应用到计算机软件技术中,能够拓展和加强软件系统的功能,凸显出软件的重用性和拓展新,解决软件开发集成的问题,能够有效满足软件系统功能拓展的需求,符合系统功能拓展要求。让使用者能够根据自身需求通过插件技术进行软件功能的增减,是具有极高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5)插件技术提高了计算机功能的完善性和性能的优良性,解决了计算机软件在设计开发过程中常常遭遇的问题,能够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性、适用性得到比较深程度的拓展和延伸,并使计算机软件设计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扩大了软件的应用范围。

  3结语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处于信息化时代的今天,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开发应用已经成为热门研究热点。分层技术、插件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应用开发中有着显著功能和极强的应用价值,为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和完善提供了重要有价值的参考数据,满足使用者不断提升的使用需求,进一步实现软件开发价值,通过开发和应用,满足信息技术和现代社会对于计算机软件的需求。

  引用:

  [1]洪新军.插件技术、分层技术应用于计算机软件技术中的价值探讨[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xx,02:10-12.

  [2]杨会兰.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xx,05:70.

  [3]李大勇.关于分层技术在计算机软件中的应用研究与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xx,20:78-79.

  [4]静俏俏,王艺嘉,姜锴锋.试论计算机软件技术中插件技术的运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xx,09:253.

计算机应用论文7

  1、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弘扬和传播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现在经济全球化正在不断加深,而且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也在不断入侵,我国传统优秀文化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机制仍旧存在着不少问题与缺陷,主要有以下几点:

  1.1、优秀文化传承法制不完善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不同方向共同努力,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目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还没有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而且对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的保护不够重视,从而使得我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精华被外国窃取。

  1.2、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不完善

  没有完善的传承机制,优秀传统文化就不能系统、有效的传承下去。为了追求片面的眼前利益,一些文化企业和文化集团完全不顾及社会的效益和传统文化的意义,使之完全商业化,还有一些传统文化甚至被商家拿来炒作,完全变成了他们的盈利工具,从而导致文化品质的急剧下降,使传统文化变了味,低俗化。

  2、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2.1、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扩大了优秀文化的传播范围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机制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工程,其中传播者和继承者是优秀文化的传承主体。计算机网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计算机作为一种新兴的、有效的辅助工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传播者与继承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其中,传播者是优秀文化的传播、传递者,而继承则是接受和继承者。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将抽象的、不易于被理解的内容转化成形象具体的知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大多具有抽象、难以理解的特点,而将计算机技术运用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则可将这些不易被人所理解的古文字转化成音频、视屏、图片等便于被继承者所理解和接受。不仅如此,以往的优秀文化传承所采取的是学校、政府等组织在固定的时间和地点传给学生,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继承者将分散的时间利用起来,极大的增强了继承者接受的效果。

  2.2、计算机技术使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得以完整的保存

  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精华和糟粕之分,我国传统文化也不例外,在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时,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其精华、优秀的部分,其中包括代表性的民族精神、文化符号、社会制度、节日习俗、民族艺术、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等。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优秀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归档,并通过数字化技术进行记录、编辑、管理和再现,人们能够在不动用文化遗产的情况下,通过网络和计算机清晰地、全方位地参观和感受文物,为优秀文化的传统提供资料支持。

  2.3、计算机技术突破了时空的界限实现了信息资源的共享

  传承方式在传承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需要加强传承方式建设来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效传承。互联网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发展,推进了计算机技术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应用,拉近了传统文化与传承者间的距离,大大拓展了优秀传统文化空间,要从传统文化互联网发展的特点出发,积极探索互联网与传统文化共同发展的新模式,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标准规范,加强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传统文化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服务机制,培养具有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化技术的新型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实现传统文化信息资源的共享开放。

  3、计算机技术在优秀民族文化传承中的具体运用

  3.1、学校教育中运用计算机技术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当前,学校教育是现代文化传承的主要场所和方式,同时,也可以运用学校教育来传承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以前学校传承优秀文化主要依靠教师来讲解,这种方式有很大的弊端,由于学生众多,教师无法顾及所有的学生,而且由于教师的素质不同,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也不相同,教授的内容也会不同,在一些知识的讲解上就会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同时学生的素质也是有着差异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接受程度也是不一样的,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则圆满的解决这一问题。针对学生的特点,打破传统的优秀传统文化教学模式,开发和推广计算机技术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联系的综合性和案例性课程的教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创造出教与学、师与生之间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优秀文化的传统和教育教学紧密联系,在学生间组织各种民俗传承社团和丰富的传统文化活动,适当的增加传统优秀文化的比重。

  3.2、企业积极参与优秀文化传承,更新文化传承的现代传播途径

  企业可以为优秀文化传承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支持,更新文化传承的现代传播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代传播技术和传播学不断进步,应该注意到网络、虚拟社区等现代媒介阵地的巨大地位和作用,将其用来传播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多元化的传播。例如利用近年来出现的虚拟现实技术,为传承者提供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传承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来传承优秀文化,开发民族文化志愿,改造传统文化产业,催生新的文化形态,这些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都需要企业积极参与,提供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只有这样才可以不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渠道,进一步扩大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范围。

  4、结语

  广大理论研究者要在全面认识传统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计算机技术及互联网思维在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应用,充分完全地挖掘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为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注入新的动力,从而构建利于现代、顺应时代、融会贯通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

计算机应用论文8

  计算机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跟时代潮流,让他们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为很好的融入社会和职场打下良好的基础。

  1 计算机网络教学的概念

  计算机网络教学是指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发和利用网上教育资源,建立开放,交互动态的网络教学平台,全面实现网络资源的交流与共享,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推进教育现代化。即教师通过计算机网络这一方便、快捷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向学生传递所教授的知识,或者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学习和获取自己所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计算机网络可以使知识以一种生动、丰富的形式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计算机网络教学可以使教育资源共享,能够极大的开阔眼界,学习的更全面。

  2 现代教育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的问题

  2.1 单一枯燥的教学方法

  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里 ,过分依赖讲台和粉笔的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们对知识的渴求,他们需要的是更生动、更丰富、更全面的.知识呈现在眼前,计算机网络更是一门需要直接、刺激的方式让学生们脑中形成网络概念的科目。因此,让他们感受网络、“触摸”网络、体验网络是必需的,让学生感受到网络的神奇与美妙,牢牢抓住他们的心和眼球。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把计算机网络知识学得牢固且扎实,才能在踏入社会以后发展的更长远,也才能培养出当今信息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2.2 薄弱的上机教学环节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具有实用性,基础性和实践性特点的学科,只有经过自己真正动手实践才能真正的、深刻的感知网络、理解网络,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网络技术并大幅度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再只是形而上学。一直以来,传统观念中的计算机网络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实验课依附于理论教学,实验课内容不系统,实验任务不明确,使得学生不知道要做什么,有的甚至简单的将书本示例照抄实现,随意性大,形式松散,忽视对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2.3 教学内容对教材的过度依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革新极快,教材不可能及时更新,走在信息技术的前沿,因此,过多依赖教材的教学内容必定有其滞后性。但是,几乎各大高等院校的教师并没有因此而改变教学方式,仍然墨守成规。这就造成了学生的悲哀,使他们学不到与社会实际需求相匹配的网络技术知识,而学到的那些与新技术相比又几乎没有了使用价值,两头耽误事。这不管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是极大的浪费。

  3 现代化教育中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措施及建议

  3.1 实验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为将学生动手能力与创新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发挥计算机网络实验室的优势,研究与开发出以网络为基础的仿真试验系统和在线教学实践管理系统,即:Labform 实验平台,将实验室、网络以及个人计算机优势充分发挥出来,让学生随时随地自由实验与学习。学生可采用Web 的方式访问实验平台。教师依照实验教学大纲中所编写的指导书置于Labform 中,实现学生可预习实验内容,提出相关问题,有教师在实验中对重点内容展开指导,将教师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将设计性、技能性以及综合性实验增加在实验教学项目中,以此引导学生以问题解决视角展开针对性指导。

  3.2 理论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计算机网络理论教学本身较为枯燥、抽象,以往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学生为辅、教师为主被动教学方式,因此,改革重点是将学生主体作用突出出来,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兴趣。计算机网络教学具有较强实践性,必须通过多媒体教室实施教学,组建教室局域网络,并与Internet 网、校园网相连接,由此就能为学生提供有效实践环境与学习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能够为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这比教师语言描述更为深刻、形象生动,教师采用声音、图片、动画以及视频等方式实施教学,代替网络实验,比方说,网络布线实现,无法在实验室模拟完成,一些实验操作只能通过模拟完成,还有些操作一定要采用动画、视频等方式显示出来,学生了解后,能够在实践中及时掌握。

  3.3 紧跟时代潮流,与实际应用相贴近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工学门类,应该建立工程的概念。简单说来就是教材通俗易懂且基础。对于复杂、艰深的专业知识了解即可,知道计算机网络里有这么一个东西就可以了,而对于那些非常有实际应用的知识要着重描写与介绍。再一个,毕业生主要是面向低层次的工程技术应用,基础理论虽没变,但技术手段的革新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大。在智能手机普遍的今天,如果他们还是只知道非智能手机的使用方法,那么,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走上社会、进入职场之中,对于他们来说都是非常尴尬的。所以要紧跟时代潮流,将最热门的新技术以及技术发展趋势详细传授给学生。

  4 总结

  总而言之,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掌握是当代高等院校生的一种基础技能,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术的掌握,会是当代高等院校生以后踏入社会的一块极为重要的敲门砖,对高等院校生未来工作与学习极具现实意义。

计算机应用论文9

  摘要: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科学、合理的培养出符合地方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该文针对现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思考,提出了明确办学理念、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完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以及校企合作建设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双师型;实践教学评估;校企合作

  应用型本科是立足于地方,肩负为地方培养人才和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重要职责的本科院校。我校作为为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出了“地方性、应用型、国际化”的九字办学方针。如何准确围绕我校办学定位、开展实践教学改革、优化设计实践教学内容,这就需要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注重“宽基础、厚实践”,大力加强学生在教学实践环节中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巩固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从而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工程人才,为达到并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关键问题在于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1]。

  1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存在问题

  通过对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过程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的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还保留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而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存在着以下几点的不足:

  1.1实验教学理念存在问题

  目前,大多数老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非常关注的是“老师教给学生什么”以及“学生学些什么”,而忽视了学生“学会什么”、是否“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以及是否“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上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处于主体地位,但在这种“知识导向型”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实际上是处于从属被动的地位。教师并没有真正将“以学生为主体”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原则和教育理念,而仅仅将其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2]。

  1.2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

  传统实验教学环节设置比较单一和固化,实验项目多以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各门相关课程锁设计实验项目互不关联。从实验项目内容设计上来说,由于实践教学是为理论教学服务的,所以实验项目的设立是为了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而设计的,没有设计针对经济社会所需的前沿技术实验项目,这样就很可能与社会和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相脱离,且实验项目多为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创新型在整个实践教学中占有比例不高,难以引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不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计算机复合人才的需求。

  1.3实验课程缺少完整的考核机制

  目前,大多数实验课程都是根据实验教学大纲进行教学,老师上课将实验原理、实验要求进行讲解,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并提交实验报告,该实验项目就算告一段落。实践考核方式主要是由学生的出勤率和实验报告的提交为依据。由于没有一套完整的实验考核机制,且目前高校有些课程的实验报告抄袭现象较为普遍,所以这种实践评价方式,无法正确地反映出学生真实的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1.4缺少实验教学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一方面,现在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教师是由理论课老师兼职担任,所以很多实验老师缺少实际的工程经验,再者由于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层次,导致将“高学历、高学位”作为新进教师的条件要求,引进了一批虽有博士学位,却无现场工程经验的年轻教师,教师知识结构不够合理。此外,近年来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速度很快,师生比极不平衡;同时,教师职称晋升对科研工作量也有严格的要求,使教师所有精力都用在完成教学和科研工作量上,从而失去了提升工程能力的机会。

  2实践教学改革措施与思索

  以模块化教学体系为手段,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复合人才。通过借鉴学习国际工程教育改革的最新成果CDIO的成功经验,明确与行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与学校定位及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从而提高应用型院校毕业生的市场竞争能力,努力培养“实用型、复合型”的工程技术人才。

  2.1以能力为导向,构建“模块化”实验课程体系

  引入“博洛尼亚进程”进行模块化教学改革,通过打破课程之间界限,构建整体的实践课程体系,充分利用模块之间的相互支撑与相互递进的关系,打破各课程之间相对独立的传统课程体系,将传统“以知识为本位”的人才培养模式改变成为“以能力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将地方企业所独有的实际工程资源,与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的有机结合,由校企共同开发和设计出具有理论支撑和工程特点的实践课程模块,并及时融入本地需要的最新工程技术、技术标准规范与行业领军企业认证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能适应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需要。

  2.2改革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新实践教学内容

  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将知识转化为实际的技能,从而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学生到工程师的角色转换。借鉴计算机领域中各种权威的认证体系,可实现课程体系与认证体系的无缝对接,帮助学生取得专业认证资格,成为业界认可的合格工程师,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添加砝码。在整个培养模式中,将实践内容分成基础、专业和岗位三个阶段,同时引入企业项目案例,形成实践教学新体系。通过模拟企业项目竞标、项目方案设计、项目实施与维护等一系列工作场景,按照企业工程素质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认知实习等实践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有机整合,达到提高学生现场实施、团队协作以及项目管理的能力。

  2.3运用不同形式的实践教学方式,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评估体系

  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还可以采用项目驱动、到企业一线岗位学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利用现有的在线平台和实验室开放进行自主学习等不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工程素养和生产技术能力进行循序渐进的强化训练,从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考核评估体系对实践教学活动起着导向和监控的作用,对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以及目标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3]。目前,大部分应用型本科院校对实践教学的考核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提交的课堂作业和实验、实习报告,以及上课出勤率作为评价标准,评估方式较为单一,对学生和老师缺少激励和监控措施,难以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因此需构建学生实验、实践课程成绩的考核评估体系,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在实践教学评估过程中,需注意“评教与评学相结合”、“量化考核与模糊评价相结合”、“结果考核和过程考核相结合”,努力做到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充分体现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公平性[4]。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控。

  2.4加强校企合作,构建梯度式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学校与企业深层次合作,进行课程体系和教材的建设。通过引进和吸收企业技术和资料,充实课程内容,优化现有课程体系,并进行相应的教材建设。同时搭建一系列网络化、数字化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课程体系建设的有效支撑。通过校企双方围绕实际的工程或商务案例共同开发和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按照“项目驱动”模式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进行重新编排,根据能力需求要素分块、分段进行教学,最终达到IT复合型工程人才的需求标准。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建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梯度式实践教学模式。

  2.5加快实验实践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快“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制定合理的人才引进制度,拓宽专任教师来源渠道,既要注重高学历人才的引进,还要考虑从相关企业行业吸纳具体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和管理人员,优化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结构[5]。不但鼓励专任教师参加业界组织的工程技术培训、承担来自企业的横向科技开发、技术改造或应用开发项目,而且聘请来自企业或行业的工程师或企业高管作为兼职教师,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来自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队伍。采取引进企业工程师和派出教师到企业相结合,提升教师的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保证学校实验、实践教学对教师队伍的需求。

  3结束语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地方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需要毕业生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将原来的以“知识输入”的教学思想转变为以“能力输出”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以“宽基础、厚实践”为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探索,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加快应用型本科院校向着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实际需求,具有创新思维、多学科知识和多能力综合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亦军.计算机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合肥学院学报,20xx,8(4).

  [2]徐滨士.神奇的表面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5-8.

  [3]成家林,谈淑泳.应用型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科教文汇,20xx(9).

  [4]孙运兰,朱宝忠.浅谈工科院校新型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J].科教文汇,20xx(7).

  [5]张生.应用型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宿州学院学报,20xx(10).

计算机应用论文10

  1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对计算机应用技术运用的意义

  全球经济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全球知识经济的一体化,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成败直接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挂钩,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上取得相应的成就,也会对应地在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显现出来。企业可以通过对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来获得更多有利的资源。对这些资源合理地进行开发和利用,企业可以从中寻得更多适合的合作伙伴和合作项目,帮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增加了很多商机,便于企业进行正确的选择,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好的发展。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为了获得核心竞争力,企业应该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工具积极的作用,以此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企业在提高自身的科技水平时,可以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积极开展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建设。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信息化建设,企业逐渐建立起技术上的优势,对市场动态进行准确快速的掌握,这就意味着企业在竞争中获得了优势。企业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可以优化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显著的提高,降低了企业经营的成本,扩大了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范围。这些措施的利用,大大增加了企业的经济利润,从而带动了企业的发展。在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科技化的转变过程中,企业的整体综合水平都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有利于企业在良性循环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2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阶段

  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的运用就是将企业传统的工作流程等操作转变成数字化,主要包括事物的处理、现金的流动和客户交易等业务信息这几个方面。企业利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工作中的各类信息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整合,然后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对应的运作模式,以达到高效、快捷的工作模式,提高工作效率。企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实施其实就是在实现管理自动化的过程,同时将企业的管理提升到远程控制的阶段。在企业一系列的工作流程中,生产过程相对来说更为重要,如果在这个环节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化自动化的控制,不仅能够保证生产产品的质量,同时还能提高生产的效率。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应该着重于抓重点,有效地利用这个点实现对整个企业管理上的优化,保证企业各个环节的正常运作,提高工作效率,使得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有一席之地。另外,企业在进行经营管理时可能还会出现一些非正常化的信息,又被称作是非结构化的信息。非结构化信息和结构化信息是互为对立的关系,非结构化信息主要包括电子文档、电子邮件、视频文件和多媒体。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需要把计算机的一些网络功能和实际的办公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才能让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企业信息化中充分地发挥其作用。企业从零件采购到产品的销售这一系列的流程,使用计算机应用技术可以很好对其进行管理,提高工作的效率,这也是企业生产发展过程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利用的是企业内部的局域网、互联网、数据库等技术资源,对这些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调控,可以将企业的`外部供应和内部管理进行有机的结合统一,方便了企业的管理,同时还能提高企业在处理事情时的随机应变的能力。

  3企业采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

  企业在经营生产过程中把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结合能够载入更多基础数据信息,可以逐渐加强企业经营基础信息的精确程度和时效性,可以为企业领导做出企业的战略规划时提供引导。计算机应用技术实现了企业的自动化办公,改变了传统的工作形式,实现了无纸化办公,有利于企业内部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简化了很多工作流程,真正意义上达到了工作的高效便捷。对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整理优化,能够在工作过程中不断的消除一些存在的不合理的环节,进而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的效率。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使用能够将所有的企业员工优秀的工作经验进行整理结合,能够让员工之间的优势资源互相流通学习,通过彼此之间的经验的交流能够很好的培养员工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科学合理地调控企业各部门的配置是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表现出来的优势,可以充分地利用企业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在有限的条件下达到资源的最大程度的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结语

  通过进行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的研究,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程度在不断加深,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着整个企业的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了企业经营生产的传统的工作模式,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极大地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整个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11

  摘要:社会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使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空间进一步扩展,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能够进一步发挥出计算机应用技术的优势。为此,文章在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整合优势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具体分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策略。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管理;整合

  在时代的进步发展下,计算机应用技术被广泛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中,对多个领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在信息资源数量和类别的丰富下,人们在享受海量信息的同时怎样实现对各种信息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有关人员需要思考的问题。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融合能够进一步提高信息管理效率。为此,文章就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问题展开探究。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特点

  计算机应用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的特点,被广泛应用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信息管理是一项复杂化、繁琐化的工作,具体是指主体对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信息的保存处理,具体操作流程包括信息收集、信息加工、信息应用等。在社会发展的多个领域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涉及信息管理,比如教育行业、医学行业等。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融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信息管理工作失误,提高信息管理工作效率,进而促进我国信息管理工作发展。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辅助下,有效缩短了信息管理时间,提高了信息管理效率,减少了信息管理工作中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另外,在一些教育机构和办公领域,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结合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缩短图书信息检索时间,提高图书馆书籍的管理质量,提升了图书馆图书信息检索效率,也提高了图书馆信息资料的管理准确率。学生到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候只需要在计算机上输入书籍信息就能够及时找到需要借阅的图书,提高图书阅览效率。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策略

  (一)加强信息管理工作意识

  现阶段我国处于信息化发展快速时期,社会各个领域发展普遍呈现出信息化的发展态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想要获取发展地位,需要各个领域提高对各类信息的获取效率,应用最新技术手段来收集、分析、处理信息。为了能够进一步促进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整合,需要相关人员加强对信息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还需要具备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思维,从而在市场发展中积极抢占先机。

  (二)完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

  信息管理工作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计算机应用技术支持下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是一系列信息管理工作的关键,关乎整个信息资料的真实、安全,同时也影响信息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将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有效整合,完善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才能够实现信息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进行。信息管理应用系统的建立需要相关人员通过学习不断掌握各类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操作常识,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应用计算机的专业性。另外,在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完善还需要学会整合这些技术形式,通过多种技术的整合来提高信息管理应用系统效率,为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更多支持。在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下,还需要有关工作人员掌握更强的网络技术操作技能和工作素质,积极打造理想的信息管理网络系统,并应用最新技术形式提高信息管理网络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可靠性。

  (三)提高信息管理质量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整合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信息反复的现象,额外加大了工作负担,不利于信息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也不利于企业的长远运行发展。为此,企业决策者和信息管理者需要结合实际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数据库系统来保证各项信息应用的安全,提高信息收集、整理价值。在信息管理数据库中还需要详尽的记录企业全体人员的信息、企业组织机构、企业发展项目等内容,从而为企业管理者的后期管理、搜索、查询提供重要支持,在最大限度上减少信息管理工作重复现象的发生。另外,还需要信息管理人员对信息管理系统进行数据化处理,制定数据管理标准,并结合实际情况调整数据管理目标。

  (四)实现对信息管理数据库信息的及时更新

  信息管理数据库信息是企业信息管理标准制定和企业稳定运行的标准,数据库信息的不完善不利于企业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甚至还会导致企业发展效益受损。因此,企业信息管理人员需要结合实际及时更新和完善信息管理数据库,从而不断发挥出信息管理数据库的应用价值,为企业管理人员的决策提供重要支持。

  三、结语

  综上所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能够提高信息管理效率,减少不必要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消耗。但是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来看,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管理的融合还面临一些新的挑战。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二者整合,需要信息管理工作人员紧跟时代潮流,通过学习不断掌握最新的计算机应用技术,并将其应用到信息管理中,从而提高信息管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兰.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分析[J].信息通信,20xx,10:151-152.

  [2]邹大江.计算机应用技术与信息管理的整合[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xx,21:161-162.

计算机应用论文12

  一、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优越性

  1.共享性

  电子信息技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依靠数据库的强大容量进行保护和支撑,同时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将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享,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和利用,所以,这就要求这些数据必须要可靠和准确,不能有假。数据库系统在信息技术方面占有很重要的比重,不但保证了数据的真实,同时也为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数据统计的技术条件,使得计算机能够很快的实现在数据方面的查找、统计归纳和审核等,而且数据库配有模糊查找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计算机技术的查找效率,整体上提高了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效率。

  2.准确性

  计算机信息技术依靠的是相关计算机程序软件进行操作,并不是依靠人力,所以,在查找信息,收集数据和统计时等方面减少了由于人工失误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在时间和效率上的提高,减轻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集约化、智能化

  我们知道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依靠程序代码的编制,程序员的创新和进步促进了计算机技术的改革和进步。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开始向着集约化和智能化发展,这是必然趋势和社会化的要求。现代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多半是模拟人的思维活动和感觉,是人脑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展,因此在对信息的处理上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综合处理数据的能力,而集约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就是将这一成功的模拟具体应用到实际操作中的最好例证。

  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的应用

  1.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性

  国外市场的全面开放化使得国内企业的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每个企业都在寻找生存和发展的新策略和方法,以求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的地位。就现在的形势而言,谁掌握了最先科技,谁就掌握了经济发展的动力,能够在竞争中获得优势地位。那么,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到来,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但企业若想真正从中受益,不但要掌握和引进技术,同时要改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在企业内部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提供企业的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技术才能在一个运行有序的企业内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企业领导人应该重视起企业的管理,将其置于企业运行当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一个企业没有良好完善的管理,这个企业将是一盘散沙,缺乏强有力的运行机制,就谈不上技术的使用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我国还处在社会发展初级阶段

  各个领域的发展都有些不是很成熟,尤其是在技术水平方面。所以,一定要利用国外资源,加强技术交流和互动,尽量和国际化接轨,用国际化的水平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同时要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培养相关的一批技术人员,在一定的科研领域研发出适合我国企业发展的科技成果。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借鉴一定的'国外的信息技术管理观念和方法,不断地促进我国信息技术地发展和提高。

  三、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对策

  1.技术创新

  一是加大技术的投入,对工程管理的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必要的技术投入,对计算机设备的投入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软件的应用,保障基本的技术支持。二是加大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在工程管理中应用的技术研发。

  2.人才培养

  (1)要对工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的培训,让工程管理人员拥有专业的计算机技术知识,能够熟练的操作电子计算机。

  (2)对工程管理人员进行基本的工程管理方面的培训,让工程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工程管理知识和工程管理的素养。

  (3)注重人才创新思维的培养,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是不断进步和不断发展的,因此需要相关的人员具有不断创新和学习的思维。

  四、结语

  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工程管理技术的应用使得我国的计算机技术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为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完善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条件,完成了向集约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计算机软件的信息数据的整体收集功能的建立都离不开硬件的高配置支持,所以在进行引进设备的时候要确保设备的质量可靠,安全性能高。只有在软硬件上有所保障,再加上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它们之间相互配合使整个计算机的运行系统才能有所提高,各方面的技能运转才能达到目标。

计算机应用论文13

  【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的微课也在不断的随着技术更新发展。微课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有助于实现个性化的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效率,能够进行有效性的教育,本文对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做了评价。

  【关键词】微课;高校计算机;教学效果

  现在,高校的计算机教育中还存在许多的问题,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再满足教学发展的需求了。计算机知识更新的速度非常快,以往的计算机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要想研究新的计算机的教学方法,就要积极的利用微课的形式在计算机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这是计算机教育发展中重要的举措。分析讨论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有助于提高微课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地位。

  1高校计算机教学的发展现状

  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信息化社会的快速发展,许多高校安排了计算机这一门课程,而计算机这一课程的内容也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而日新月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发展,其内容与目前持续更新的计算机教学内容已经不相符了。现在在一些高校的计算机课上,老师主要是通过讲课,加上让同学练习一些习题的方式来完成一节45分钟的课时。这样的教学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学生想提高自身的计算机水平,就需要不断的更新计算机的知识,但是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花费很多精力在更新知识上,这样的学习方法会让老师和学生都变得疲惫不堪,不仅不能有效的学习计算机知识,还会影响学生对于计算机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还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办法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老师的教学也没有针对性,这样的教学方法就无法满足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会严重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不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有就是,学校没有采用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了教学的质量。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是对课本上的内容进行讲解,没有紧跟时代的步伐,在课上对新的知识进行补充,所以就导致计算机课程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脱轨,因此,高校的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1]。

  2微课的概念

  微课是最近几年新兴起的一个概念,是指一种能够在短时间内讲解重点知识的课程形式。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微课的讲授,可以在课上播放视频和课件,在这里的一些知识点往往都是浓缩的知识点,但是内容都是很全面的,通常情况下,一个视频或课件,就是一个知识点。微课虽然很短,但是它所讲述的知识信息是非常全面的内容,这也是微课的一个重要的特点,一般情况下,学生能够在学习一节微课之后就能清晰的掌握这个知识点。

  3微课在高校计算机中的实践应用

  微课可以应用于高校教学中的各个过程,从前期的自我介绍,到具体的讲解知识点信息,这些都可以通过微课来实现[2]。

  3.1微课应用于自我介绍

  老师可以通过用微课进行自我介绍,这样可以帮助老师和同学之间能够更好的了解彼此,学生可以在课前进行自我介绍,有助于增进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增加和老师之间的互动。一个好的自我介绍,会让人印象深刻,能够有效的将老师与学生之间,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微课在自我介绍的过程中能够增加课堂的活跃度,为讲授课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

  3.2微课对知识点的讲解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目前,在各个高校已经有不少老师在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开始实行使用微课的教学方法,老师在课堂上能够使用多媒体设备,通过视频的方式对传统的教学内容进行讲解,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取得的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学生们能够对学习知识有了浓厚的兴趣。但是,通过这一形式的教学,又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的过程,因为很少有老师在强化知识点的内容和复习时利用视频教学。将微课有效的应用于课堂的教学中,就可以消除计算机教学中的限制性,把线上学习的模式延伸到相关的教学领域内,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这种线上学习模式的作用。但是若想在实践应用中保证微课模式的成功,就要求老师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不仅要及时准确的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收集起来,还需要老师有针对性的进行收集,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努力的学习微课的制作方法和制作技巧,能够在为学生讲解课程的时候成功的将微课模式应用其中。

  4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的效果及其意义

  微课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的效果:微课应用于高校的教学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言,微课的教学模式是较为有效的,微课的技能和计算机的特点和内容也会死比较符合的,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利用微课进行学习,也能很好的利用课后的业余时间进行巩固复习,这样使得在教学的质量和教学的效果上都有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微课也存在着缺陷与不足之处,下面是微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几点主要问题:第一,微课应用于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它的主要的形式还是依靠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自学微课的视频内容,这对于有自觉性的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是很有效率的学习方法,但是对于那些不喜欢学习的,没有学习自觉性的学生而言,就不会收到很好的效果;第二,计算机的课程内容的更新速度是十分快的,更新的速度正在以几何指数的方式变化着,同时,每个学生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兴趣和需求,不同的学生对于知识资料的需求也是不同的,这就会导致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需求相一致的资料;第三,微课是在短时间内对一个知识点进行全面的讲解,但是微课讲解的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比较薄弱,这就会使学生无法在自己的头脑中构建出整个的知识体系,无法将知识点之间进行联系,那么学习的效果就会有所下降。总之,微课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很好的解决了以往的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微课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为计算机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会使计算机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卢丽芬.运用微课模式实践高效教育[J].黑河教育,20xx,(11):67.

  [2]汪琼.微课关键在“课”不在“微”[J].中国教育网络,20xx,(10):20.

计算机应用论文14

  现代社会,信息交流愈发频发,对于办公室信息处理也由传统方式向新型方式转变。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将庞大、冗杂的信息通过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通信技术等手段,形成规范的数据表,省去了人工操作环节,同时在精密计算体系的支撑下,也有效地避免了信息记录错误的发生,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随着办公自动化和数字化的普及,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所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概述

  办公自动化是以计算机为中心开展起来的人机结合的工作模式,通过利用现代化办公设备,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以实现办公自动化。在办公自动化运行过程中离不开人和信息系统两大要素。办公室是开展工作的场所,而办公自动化需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到办公环境当中后,实现了成本节约、提升工作效率的目的,为企业的良好发展创造了有利的内部环境[1]。办公活动需要多种要素支撑,如办公人员、办公环境、办公制度、办公设备、技术工具等,各个要素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了流程性的办公活动。人作为办公活动的主要实施者,在办公活动要素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办公活动中因个人的职能不同,所以,在办公过程中所需要的办公设备也会有所不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和网络的普及,办公场所和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让人们之间的空间距离愈来愈近。在网络时间空间覆盖的局面下,人与人,人与单位,单位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更为快捷,这是现代科技给人类带来的创新。在办公自动化环境中,办公人员通过先进科技手段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将成为各企事业单位发展的主要能源。办公自动化处理的是办公收集和接收的各类信息,在办公实现自动化以后,这些信息将通过现代计算机技术进行分析和整合,为企事业单位完成日常工作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法[2]。为了确保信息处理的有效性和及时性,计算机技术中的自动约束机制的出现有力地保证了办公制度的实施。在信息化社会,办公自动化已经成为了当前企事业单位处理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手段,并在科技的支撑下逐渐扩大自身影响,以形成一种主控的局面。

  2办公自动化应用现状

  随着科技的发展,办公环境的改善,办公自动化也已经成功实现。在办公自动化施工的过程中,因客户的需求不同,且信息化软件建设的不断更新,致使办公自动化在运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

  2.1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实用性不强

  一些自动化办公软件在开发之初就将综合能力视为重要内容,因此,在功能上虽然有较为突出的个性,但却忽视了客户的实际需要,从而使软件得不到良好的应用。

  2.2缺少针对性

  很多软件在研发办公自动化软件过程中,采用“群件平台与适当定制相结合”的研发模式,但从实际情况上看,这种研发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很多生产商还是采用统一的模式,鲜少有定制,因此,只能满足用户的一般需要,而对其他使用需求就需要另行处理[3]。除此之外,软件模块的通用性不足,无法针对用户需求的变更而进行一般的处理也是自动化办公系统无法寻求到更为广阔发展市场的重要原因之一。软件模块的通用性不足,对非通用性不具备处理能力,因此,软件的利用率就会降低。

  3办公自动化中计算机技术应用

  3.1强化办公自动化管理体制

  现代企事业单位对办公自动化计算机软件技术的资金投入较少,这是因为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从多数单位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资金投入上可以看出,计算机操作者所掌握的计算机技术并不纯熟,只能应付一般的信息处理工作,无法就难点问题进行处理,从而降低了工作效率[4]。单位内部计算机操作人员计算机技术运用能力上的欠缺,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对计算机技术重视程度不足。另外,在计算机技术应用软件的选择上,因对实际需求了解不足,同时国内研发的软件价格昂贵,所以,很多管理者将关注的焦点放在价格上,而忽视软件的实际效用。从计算机软件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中可以看出,所产生的隐性效益是十分可观的,为此,企事业单位管理者要充分地认清计算机技术在发展中所起到的隐性作用,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的选择上,要从实际需求出发,选择一款合适的应用软件才对推动办公自动化进程具有重要的作用。

  3.2为办公自动化提供专业服务

  目前,各单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的专业素养从实际工作效果上看,还有待提高。因单位类型不同,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要求也会不尽相同,所以,从业人员的专业素养从基础上就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是不可调和的,只能靠后天的努力去弥补[5]。就目前各单位计算机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素养来看,普遍存在着应用理论和方法掌握不足的现象,这必然会对办公自动化的推进形成极大的阻碍。作为办公室计算机技术人员,为了确保计算机运行安全,可通过安装瑞星杀毒软件、设置防火墙、修补漏洞等手段确保计算机运行处于良好的状态。从专业层面上看,各单位计算机专业人员还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从而维护办公自动化成果,并借助原有条件创造出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更为有利的办公自动化环境。

  3.3文档自动化管理

  办公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各类信息进行收发和整理,在计算机的辅助下,这项办公活动变得更为简便和快速。就单位办公档案管理而言,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网络浏览文件的可能。档案管理人员根据自身实际工作需求设置工作流程,对于档案的使用情况以及在使用后出现的变动进行及时地保存,可为以后使用提供便捷服务[6]。档案管理人员在收到档案以后,要在电脑里做好档案信息登记,并将其发送给承办人,最后保存归档文档。归档后的文件可以根据保密级别,由管理人员设置查询权限,查询文档工作可不定期执行,以确保文档信息没有被盗用。在整个文档管理过程中,因计算机的参与,使文档的收发和整理实现了自动化,这也预示着计算机技术会电子文档取代纸质文档,进而实现企事业单位文档自动化管理。

  3.4工作流程自动化

  现今,很多单位对计算机构建的网络系统并不陌生,并且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崇,这是现代企事业单位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社会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单位内部构建的信息交流平台已经成为了内部信息流通的重要渠道。单位内部的信息平台,可以让员工及时地了解单位动态,同时还能开展培训工作,为实现内部资源共享,以及建立良好的企事业单位形象提供条件。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得以良好的应用,不仅可以对整个办公流程进行实时监控,同时还能及时地协调各部门资源,以使整体的运转处于稳定、健康的环境。

  4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增多,将面临着新的挑战,而应对挑战的唯一方法就是变革。从实际发展上看,计算机技术的革新将向着智能化、系统化、微型化和高速化的方向发展,其发展速度将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就目前计算机技术而言,网络技术发展快速,由此可推断出办公自动化将具备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特点。随着计算机技术提供的服务功能的增多,人际互动会话将成为一种新的办公自动化形式,具体体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4.1视频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研发,计算机视频技术会在办公自动化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如视频会议,与会者可以通过摄像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组织者也能通过视频了解现场情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革新,未来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的举办将会成为一种常态的议会模式。

  4.2无线办公环境

  网络的全面覆盖使得网络的利用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而网络办公也将成为一种新形式的办公方式。员工可以随时随地通过计算机进行网络办公,不受办公环境的束缚。为了保证办公信息的安全,企事业单位可以根据使用权限设置应用等级,这种借助现代网络开展的办公形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为优化办公环境创造了条件。

  5结语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为了获得有利的市场竞争环境,及时地掌握市场动态是很有必要的,而网络这一有力的平台为各单位提供了便捷途径。目前,办公自动化对各单位的发展所产生的潜在影响已经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但从计算机技术在办公应用的情况上看,还存在着很多不足,这些不足将影响办公自动化的进程,为此,企事业单位要对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的应用予以重视,通过采取相应的手段,以提升办公自动化的实际效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15

  1计算机技术对办公自动化的意义

  1.1便于信息的搜集

  市场经济瞬息万变,企业要想进行有效的发展就必须及时的掌握到最新的市场信息。而传统的办公方式以人工智能为主,要想快速获取信息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应用计算机技术后,信息的传递与搜集都可以在瞬间完成,并且不需要应用太多的人力物力。

  1.2提升工作的速度和质量

  办公机构在进行办公的过程中会涉及到大量的信息处理工作,依靠工作人员手动进行信息处理和分析,经常会出现一定的失误,并且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应用计算机技术后,各种办公软件层出不穷,工作人员只需掌握计算机的操作,学会软件的应用就可以高效快捷的完成信息处理工作,并且更加利于信息的查找与共享。

  2计算机技术在办公自动化中的应用

  2.1强化信息分享,便于信息传播

  信息交流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其可以让企业对市场信息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帮助企业向外部传递企业想要市场了解的信息,让投资者可以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进而增加对企业的投资,让工作人员快速接收到企业的最新发展规划、经营战略方针等,实现企业内部的同步运转。上述这些要想得以实现必须依靠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只有通过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才能达到增强信息搜集、提升信息传播速度的效果。首先,企业应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公布一些企业经营方面的信息,让更多的投资者对企业进行了解,并且在网站上还可以设置论坛或者在线客服,随时满足投资者的各项疑问,帮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其次,企业应在内部构建局域网络,强化内部的信息共享,让各部门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操作查询到想要知道的资料。并且及时接收到企业高层发布的信息和指令,提升企业内部的工作效率。

  2.2改善档案管理,提升档案作用

  无论是政府机关还是企业单位在进行日常办公的过程中都要涉及到档案管理工作。传统的档案以纸质为主,不仅占据了大量的空间,并且也不利于查找,通常情况下档案归档后,就很难被再次进行应用,浪费了档案信息资源。因此在构建办公自动化的过程中,电子档案逐步的代替了传统的纸质档案,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只需要将档案信息输入计算机中即可完成档案的`编写工作。并且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通过专门软件的应用编撰完成后的电子档案还可以根据工作人员的设置,按照时间、内容、部门的不同进行自动归档。同时,计算机技术中的信息共享功能,也使得档案信息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应用,相关部门如果需要进行档案信息的查询,仅需输入登陆账号和密码,并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要查找的内容即可。降低了档案查找的难度,使得档案的作用得以充分的应用。

  2.3加强部门联系,减少工作阻碍

  在没有在办公过程中应用计算机技术之前,各部门在办公的过程中处于独立状态,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单位内部的工作经常缺乏协调性,不利于企业工作的展开。而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后,单位中的各个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有效的连通起来,并且各部门的工作规划也可以在企业内部的网站中进行查询,使得各部门之间了解程度不断加深,避免了工作上的冲突。并且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单位为了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失误,也可以将工作过程中需要遵守的工作流程、规章制度等在内部网站上进行公布,让工作人员予以注意。除此之外,现代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实现了办公的电子化,企业管理层可以向各部门下发电子通知,并且工作人员的工资单以及一些学习资料,年度工作安排等也可以通过计算机发送到工作人员的邮箱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的浪费,符合节能环保的思想。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办公自动化在现代企业中已经初具雏形,通过对部分企业进行走访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办公自动化之所以得以构建,完全依靠于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并且办公自动化的应用确实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想保持这种良好的发展势头,就应在计算机技术方面下功夫,让其在办公自动化方面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计算机应用论文】相关文章:

计算机应用论文02-15

关于计算机应用论文12-10

计算机应用基础论文08-25

计算机应用论文开题报告09-12

浅谈计算机应用与技术论文04-07

计算机应用专业论文致谢05-03

计算机技术应用论文12-06

计算机应用论文范文04-30

计算机数学教学的应用论文12-10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论文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