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论文

时间:2020-08-16 08:47:26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论文

  摘要:金融危机的到来给高校教育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冲击,作为高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高校辅导员的各方面工作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他的作用和地位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之一就是角色定位与转型。本文以金融危机为探讨背景,具体分析了辅导员角色的三种新的变化路径,以期对推动高校辅导员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做一些理论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论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角色转换;职业专业化

  目前,国内学界对于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角色研究主要集中在辅导员的角色定位、角色转换、以及相关的建议与对策等几个方面。其中关于辅导员的角色转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新时期辅导员角色转换必须遵循的两个理论原则:一是思想教育与学生管理相结合中突出思想政治素质培养的原则;二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咨询相结合的原则。根据这些原则,我们在这里阐述的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点进行探讨:

  一、宏观定位向微观定位转变

  对于辅导员角色的宏观和微观定位的差别比较中,可以看出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校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趋势:即由宏观定位向微观定位逐步转变。这个转型趋势不是偶然的,而是在以金融危机为背景,面对新的教育发展形势对辅导员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这种角色转型过程中,高校院校的辅导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职业专业化,工作精细化

  高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微观化,首先要求辅导员职位的专业化与工作的精细化。技能与职业是高等院校的培养重心,这就要求辅导员角色首先是一个专业化的职业。其次,工作再不能是以前宏观化的机动角色, “哪里需要到哪里”的职位理念显然已经不能很好的适应金融危机对高校学生就业市场所带来的冲击,只有明晰辅导员的职业要求,细化辅导员的工作任务,才能给辅导员指明正确的工作方向,以便于更加专一地投入到工作之中,将学生工作推高到一个新的境地。

  2管理日常化,服务人性化

  辅导员的工作就是琐碎的学生事物管理,这与学校高层管理者有着明显的不同,这就要求在微观化的发展趋势下辅导员的管理工作要日常化,细微化,而非精简化、宏观化,并且要求他对学生提供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因为辅导员与大学生呈现了一种新的关系———合作,他们要同心协力,一致配合,共同执行和实现学校领导宏观的工作指示和要求。辅导员应该深入研究当代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从各方面给予学生以人文关照和人性关怀,每一项具体的要求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承受能力和根本利益,任何工作的着眼点也应该是学生利益,从而实现辅导员与学生两者关系的互融。

  二、事务管理者向教育学习者转变

  高校辅导员角色由事物管理者向教育学习者的转变是辅导员工作趋向于内涵发展的集中体现,在具体的实践路径中有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1高校辅导员转变为教育学习者角色需要确立“教育学习化,学习教育化”的理念。这既是对辅导员原先事物管理型的内涵延伸,也是将教育与学习在同一个主体里做科学的融合。作为教育辅导的中坚力量,辅导员需要践行“终身学习、持续学习”的理念,根据教育形势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谦虚而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并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营养,用自己丰富的学养内涵促使教育辅导工作实现更高层次的跨越和提高,并以自己不断学习的实际行动来感召和带动受教育的主体———大学生更好的投入自己的本职任务———学习当中,这样可样形成良好的互动循环,而从根本上杜绝在实际教育管理中矛盾冲突的出现,这也大大提高了辅导员的教育管理水准和管理效率。

  2教育学习者角色转变实现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学习力的`提升。根据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理论,学习力主要表现在观察力、吸纳力、注意力、思考力、创造力和持久力六个方面,这其实也是在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教育就业市场的背景下对高校辅导员队伍提出的六个内涵要求,高校辅导员更应该仔细学习体味。只有提升自己的观察力和注意力才能更有效地及时发现学生在面对新情况所出现的新问题;只有提升自己的吸纳力才能更好地学习发现新情况和新问题,以更好地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只有提升自己的持久力才能更耐心地深入问题与矛盾的最深处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创造力才能够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将思想教育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境地。不难发现这六个方面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有机联系、相辅相成地构成学习力这一主要着力点,这也是辅导员在完成角色转变过程中的主要支撑力量。

  三、多元综合向内涵发展转变

  历数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和辅导员职业角色的历史沿革,共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发展演变,辅导员的角色和在高校的地位从最初主要做政治工作到负责全面培养学生,从基本定位于教师到 “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的角色转换经历了诸多变迁,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教师与干部的双重定位显然已经不能更好地满足教育管理对辅导员队伍提出的新要求,于是多元综合向内涵发展的角色转变成为辅导员角色定位的新趋势。

  就辅导员角色转变的内涵而言,多元综合向内涵发展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辅导员角色要由严格的教育管理、经验权威向教育、服务、科研与对话型角色转变

  以往严格的教育管理理念与经验权威显然不能更好的适应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这就要求高校院校辅导员要转变以往的传统观念,积极向教育、服务服务角色转化的同时还要实现科研型与对话型管理模式的转变,努力对思想政治辅导理论进行学术性研究探讨并将理论灵活地运用到实践当中。而对话型辅导模式的建立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为指导的师生相处关系类型,这有利于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背景下,辅导员与学生更好地沟通交流,及时发现问题、矛盾,并制定相关措施加以预防和解决。这就要求辅导员在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人际心理关系协调者的角色的基础上,扮演学习者、知识调配者、职场经纪实践者与研究者等新的角色,这是辅导员队伍内涵建设的内在要求。

  2由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

  当前,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呈现职业化、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仅是高校辅导员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从高校辅导员自身来讲,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由以前的非专业化状态向专业化状态转变,由以前的非职业化状态向职业化状态转变。具体来说就是剥离辅导员的多重角色,明确规定辅导员的职责,清晰定位辅导员的管理与服务对象是学生,学校专门制定关于辅导员的考核指标体系等等。只有把辅导员的工作职位加以职业化的界定才能明晰辅导员工作的权责划分,辅导员队伍应该自成一系,无论是科学的考评体系还是独立地奖惩规则,这都是非专业化、非职业化向专业化和职业化转换所应该首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0。

  [2]赵慧军。现代管理心理学[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7。

  [3]卢盛忠,严进 主编。管理心理学实用案例集粹[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方益寿。组织管理心理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5,9。

  [5]宋月丽。 学校管理心理学:理论应用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2。

  [6]付涛。另眼看管理:74个心理学实验中的管理启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1。

  [7]张明正,徐泰玲。 管理心理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0,4。

  [8]范咀华。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方法[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92,2

  [9]吴文侃。杨汉清。比较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10]徐蕾。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管理观[J]。科技创业月刊,2004(7)

  [11]张艺。人本主义心理学与教育改革[J]。河南社会科学,2003(5)

  [12] 夏国新,张培德。 新编实用管理心理学[M] 。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2004,2。

  [13]胡佩诚 等译。心理学与个人成长[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2007。

  [14]孟慧。 职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系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2。

【金融危机背景下高等院校辅导员的角色转型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转型背景下教学调整的方式探讨论文

2.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师成功转型论文

3.浅议大数据背景下的财务管理转型思考论文

4.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育的转型论文

5.初中的政治教师角色转型研究论文

6.大数据背景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论文

7.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美术教师自身角色的转变与定位论文

8.大连修造船业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的转型发展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