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时间:2020-10-20 19:40:13 金融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研究

衍生工具的使用具有“双刃剑”的作用,一方面它可以帮助规避国际市场中的价格、利率或汇率风险,使企业管理层可以关注核心经营业务;另一方面,过度的衍生业务投资又会在企业内部积聚巨大的风险。2004年以来发生的“中航油”事件和“国储铜”事件除了给国家带来直接的巨额损失之外,还严重打击了国际资本市场对国有海外上市公司的信心。加强对衍生工具投资的风险管理和外部监控已成为亟待解决的。本文从企业这一微观主体的层面了衍生工具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特点以及加强内部控制的若干措施。
一、衍生金融工具内部控制的特点
导致近期发生的衍生产品投资失败的事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包括体制方面的深层原因、投资者对衍生产品的复杂性缺乏正确深入了解等,但是内部控制薄弱、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却是突出和直接的原因。笔者认为这部分的源于衍生金融产品的特殊性质使一些传统内部控制失去效力,主要表现在:
第一,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多样化的内在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风险以及结算风险等。执行衍生产品的操作人员经常是唯一理解现状或对自己的行动可能带来潜在后果进行认真思考的人,其他处于控制地位的管理人员可能不理解或缺乏信息去理解与投资对象相联系的风险性质,这就使得衍生工具的风险容易积聚在企业内部并最终引发灾难性后果。
第二,衍生金融工具一般不需要净初始投资或者初始净投资与那些预期对市场条件有类似反映的其他合同相比要少,这就使传统的通过设定现金支出权限对投资进行内部控制的方法对衍生金融产品投资完全或部分失效。例如期货交易、利率掉期交易等,参与者只须少量、甚至不用资金调拨就可建立大额的交易头寸。
第三,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资常常与企业的战略密切相关,这一特点使内部控制制度所依赖的授权、执行、监督相分离的理念在实践中难以有效贯彻。一方面,战略规划一般由企业最高层管理当局作出;另一方面,衍生市场瞬息变换及其蕴涵的巨大风险为最高管理当局介入衍生金融产品的操作提供了借口,从而使投资战略的制定者、交易规模的授权者和交易过程的监督者发生混淆,使内部控制制度成为一纸空文。
第四,衍生金融工具有着“双刃剑”的特点,由于衍生工具的使用即可能降低也可能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衍生工具的使用后果容易被人误解,特别是随着交易合同的日益复杂化,一项衍生工具的价值以及其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在该衍生工具被净额结算之前变得越来越难确定。
第五,衍生工具的内部控制存在诸多难点,财务报告难以公允反映衍生投资业务给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造成的。长期以来我国缺乏专门的衍生工具会计准则,衍生业务在净额结算以前仅需表外披露而不需表内确认,这就使衍生产品形成的财务风险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尽管即将颁布的四项与金融工具相关的会计准则要求企业以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投资,但是准则的适用范围仅限于金融企业。另外即使对衍生工具会计处理有较严格规定的SFAS 133以及IAS 39中有关套期会计处理的规定也为企业操纵利润提供了较大空间。
二、重视内部控制环境在控制衍生金融工具风险方面的基础地位
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指企业的核心人员以及这些人的个别属性和所处的工作环境,包括个人诚信正直、道德价值观、董事会与企业管理层的经营理念与营运风格、组织结构、职责划分和人力资源的政策与程序。对于衍生工具而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企业应当健全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等为主体的公司治理组织架构,明确不同级别人员在衍生业务投资方面的权限和职责。具体而言(1)董事会负责制定成文的衍生工具整体经营战略和政策并定期检查、评价执行情况,明确设定使用衍生工具的范围和规模以及可接受的风险程度,确保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措施识别、计量、监测并控制风险;(2)充分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应当要求独立董事对企业衍生业务的性质、积聚在企业内部的衍生产品风险以及衍生产品使用是否符合最初设定的战略目标发表独立意见;(3)公司的审计委员会或承担类似职能的董事会机构以及监事会应当积极与内部和外部审计人员合作,有效监控公司对衍生金融产品的风险管理的政策、程序和局限性。(4)高级管理人员应在充分理解某种衍生工具的使用将会给公司带来的收益和风险的基础上决定是否授权进行相关交易,并且将投资衍生产品的目标清晰的传递给操作人员。(5)具体操作人员应当具有与担负工作的复杂性和风险相适应的工作技能和道德水准。而且由于衍生工具市场不断创新和迅速发展的特点,以及相关法律和交易制度不断变更,应当保证参与衍生交易的各级别管理人员有充分的培训和再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