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经济增长论文

时间:2020-09-29 16:01:57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城镇化经济增长论文

  1福建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城镇化经济增长论文

  福建省城镇化发展经历了一个起点低、速度快的过程。城镇化率由建国初期的4.0%上升到2012年的59.6%,城镇人口达到2234万人。福建省设立了以福州、厦门、泉州、漳州等沿海区域为主的沿海城镇带,其覆盖全省40%的土地面积的区域集聚了78%的人口,更是创造了全省生产总值的85%。现今,福建省已基本完成四级城镇网络的建设,其以福莆宁和厦漳泉大都市区作为中心,以区域城市作为次中心,县级城市作为骨干,小城镇则作为基础。实践表明,福建省经济飞速发展与工业化规模的不断扩大推动着城镇化进一步地高速发展。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在2012年增长至19701.78亿元,平均增长率为13.5%。经济的增长增加了人民的收入,收入的提高相应地使得居民的消费需求提升,对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需求明显增长,这有效推动了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农村消费潜能释放,城乡之间消费差距不断缩小,呈现城乡市场同步增长、共同繁荣局面。

  2模型建立与实证分析

  采用年度时间数据,考虑到数据的可获得性、完整性及统计口径的一致性,设定数据的样本区间为2000—2012年;因GDP能较好地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情况,取其对数形式即lnGDP作为经济增长的'变量;城镇化率u则为城镇化水平的测度指标。

  2.1单位根检验

  检验数据变量的平稳性可采用ADF单位根检验的方法。如表1所示,变量u和lnGDP的ADF统计量均超过其临界值,这说明变量u和lnGDP都是非平稳的序列,即存在单位根。然而它们的一阶差分Du和DlnGDP序列的ADF统计量都小于其临界值,这表明这两个序列是平稳序列。由此可得,u和lnGDP是一阶单整变量。

  2.2协整检验Johansen

  协整检验法是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若回归方程的残差序列是一个平稳序列,则表明变量间存在协整关系。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来检验u和lnGDP这两个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为其检验的结果,在5%的显著水平下,拒绝了没有协整关系的零假设,而接受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零假设,由此可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一个协整向量,即二者之间有着显著的长期均衡关系。

  2.3建立误差修正模型(VECM)

  在上述分析基础上建立VECM模型。VECM模型具有的优势是不仅可研究变量的静态(长期)特征,还可以分析变量的动态(短期)特征。将一阶差分后变量u和lnGDP的VAR滞后阶数设定为一阶,再建立滞后阶数为一阶的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检验结果。被解释变量为DlnGDP的方程误差修正项系数是-0.554631,这表明短期GDP与其长期均衡值的偏差有55%被修正;被解释变量为Du的方程中误差修正项的系数的估计值为-0.006211,表明了短期城镇化率有0.6%被修正。当误差修正项系数为负数时,说明了其误差修正项对于被解释变量有着负向的调整作用;反之,则表明误差修正项对被解释变量具有正向的调整作用。

  2.4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是用于分析经济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检验。若某一个变量受到其他变量的滞后影响,那么就称它们之间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其滞后阶数与VECM模型滞后阶数一致。在10%的显著性水平之上,福建经济增长是福建城镇化的Granger原因,但福建城镇化不是福建经济增长的Granger原因。3.5脉冲响应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可以描述出当一个误差项发生变化时,内生变量的反应情况,或者说是表明当模型受到某种冲击对于模型中内生变量的当期值和未来值所产生的影响。在VAR模型中,任何一个变量的冲击不仅会带来自身的变化,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变量,从而发生变化。

  3结论与对策思考

  3.1实证分析结论

  VAR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福建省经济增长与城镇化之间确实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且城镇化水平与经济总量的变动具有同向性。

  (2)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福建省经济增长是城镇化的原因,但福建城镇化并不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这与福建省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存在弊端相关,一味地注重城镇化的数量,而不够重视城镇化的质量,使得城镇化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明显。

  (3)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一致反映,经济增长对城镇化水平有着正向促进的作用,其作用在短期内并不明显,但长期来看其作用会逐渐增强。而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却不是很大,经济增长的最大冲击影响主要来其自身。这说明福建省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冲击影响差异明显。推进城镇化建设是福建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但当前福建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土地城镇化速度超过人口城镇化、产业支撑不足、城镇化发展模式单一、城镇发展规划缺乏统筹协调等问题,可见福建省的城镇化建设的方式有待改善、质量有待提高,从而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并未很好地实现。

  3.2对策思考

  针对当前福建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推动福建城镇化和经济增长的建议如下:

  3.2.1经济增长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强化产业支撑经济增长是城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但同时必须要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产业是城镇化的“灵魂”,是吸纳城镇就业和容纳城镇人口的重要基础,城镇化建设要依托于合理的产业结构。福建省应立足于本省的资源、区位、交通、旅游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和现有产业基础,以产业的发展带动城镇化高速且高质的发展。首先,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通过培育大批新型现代农民,大力发展福建特色优势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和流通业,形成城乡对接、产销运输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其次,促进工业的发展。以科技创新为依托,逐步实现工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的转移。再者,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业、观光旅游业、利用福建的港口运输等交通资源发展物流业、仓储业等现代服务业。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为35第1期林微:福建省城镇化进程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农业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逐步实现城乡互动、城乡协调发展,从而推动城镇化建设稳步地前进发展。

  3.2.2建设各具功能、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建设是社会结构的重大调整,涉及到各种资源的集约、集中使用,必须科学地规划,有序地进行。城镇化的规划要统筹兼顾全省和各个城镇的特点,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的长期发展规划,例如可根据各城镇的区位功能,设立卫星城市、城市副中心、中心镇等;或是根据各地的产业特色,分类建设旅游城镇、工业城镇、商业城镇等。进一步发挥城镇的聚集功能和规模效应,完善小城镇的服务功能,使之能够有效地集聚周边的人力物力,实现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互相促进。

【城镇化经济增长论文】相关文章:

1.城镇化区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研究论文

2.出口结构影响经济增长论文

3.汇率波动影响经济增长论文

4.环境污染经济增长论文

5.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论文参考

6.经济增长股票市场论文

7.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研究论文

8.消费主导的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