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论文

时间:2020-08-07 12:30:08 经济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论文

  1、引言

高铁对长三角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影响论文

  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城市之间联系得到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等区域中的大城市更倾向于多核心、若干副中心的组团式发展模式,在特大城市周围形成了以大城市为中心、若干卫星城镇组成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圈。而经济圈一体化功能的实现离不开快速交通网络的依托。

  2、高铁对长三角地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影响

  2000年左右,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已经形成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主要由铁路和高速公路组成的高速交通联系廊道。三条交通走廊形成"Z"字形的机构,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主要发展轴线,在沪宁交通走廊上,除了东西两端的上海和南京,沿线密布着句容、镇江、丹阳、常州、无锡、苏州、昆山等城市。沿沪杭高速主要分布着嘉善、嘉兴、海宁等城市,沿杭甬交通走廊上主要分布着绍兴、上虞、余姚等城市。

  经过近年区域内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网络规划建设,现在区域内的交通网络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Z"字形的沪宁、沪杭、杭甬三条交通走廊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高速铁路的开通进一步改善了交通走廊上城市之间的交通环境,城市之间的可达性进一步提高,使长三角城市群覆盖在上海、南京、杭州三座城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内。从交通网络结构来看,"Z"字形的主要交通廊道的形态依然存在,同时功能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的加强的衍生,其在城市群空间结构布局和城市的整体发展中依然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宁杭客运专线将于2012年开通,届时上海、南京、杭州三个特大城市将构成 "铁三角",形成"一小时交通圈",长三角区域的交通廊道将逐渐由"Z"字形变为"三角"形,并不断向外围扩展,宁杭沿线城市将会获得很好的发展机会。随着网络型交,通廊道结构的形成,外围城市发展机会增加,部分城市发展迅速。在"三角"形的交通廊道上,城市规模及等级结构继续强化,特大城市、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小城市基本上都发展成为中等城市,城市群的发展将更为均衡。

  3、 高铁对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影响

  高速铁路建设对地区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革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1)据专家分析,每修1 公里铁路可增加600 人就业。长三角高铁的建设年均固定资产投资约600亿元,中国铁路南车公司的常州戚墅堰基地、南京浦镇基础、上海南翔高铁维修基地等建设,促进了本地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进步,估计相关产业经济产出拉动逾千亿元[3]。

  (2)长三角高铁催生长三角经济带的形成,推进区域产业融合。区域间高铁快速通道的构建促进了城市群一体化进程,加快沿线城市产业布局调整和整合,实现区域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快速流动,城市间贸易、商务往来愈加频繁,带动相关产业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把欠发达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资源配置结构、效率和效益明显提高。

  (3)高铁以其速度和服务质量优势,大大改善了长三角地区的`运输条件,尤其是实现了客货分线,不仅改善了客运交通条件,更释放了既有铁路线的货运能力。

  l 客运:区域铁路客运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得区域铁路公交化服务成为可能。沪宁杭间的"1~2小时"交通圈,使得圈内的城镇的人才、技术等更多的资源在城市间共享,促使原本同质化的产业向差异化、专业化方向转变。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会加突出;其他沿线的中小城市也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成为长三角产业转移之后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口。

  l 货运:对比2010年7月前后的沪宁铁路运行图,沪宁城际高铁开通后,沪宁铁路上海—南京图定货运列车运行线由原先20对增加至40对。避免了春运、暑运、节假日等客流高峰期间,货物列车被迫停开,制约铁路服务地方经济的弊端。

  4、 高铁对长三角地区的同城化效应的强化

  高速铁路不仅成倍地缩短区域间、城市间时间距离,而且在认识思维上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时空概念,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1)高铁将通勤交通将从城市内部扩展到城市之间。2012年沪宁杭高速铁路将构成长三角名副其实的高速"铁三角":上海—南京、南京—杭州、杭州—上海高铁最快旅行时间分别为:1.5小时、1小时、0.66小时。高铁的快速与便捷使得人们的就业与生活活动范围成倍扩大、选择性增强。

  (2)高铁促进长三角区域城市间尤其是沿线城市的经济文化融合。高铁推动了长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高铁的快速与便捷,不仅丰富了人们"周末游"内容,还会诱发探亲访友、文化娱乐等各种外出活动增加。因此,高铁扩大了地区间、人们间的各种了解与交流交往,形成更加和谐、友善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