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趋势、新功能及着力点论文

时间:2021-07-17 08:01:5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趋势、新功能及着力点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趋势、新功能及着力点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趋势、新功能及着力点论文

  摘要:

  中小学教研对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以来,其作用更加凸显。总体而言,新时期中小学教研的新趋势包括四个方面,即从事务转向专业、从碎片转向系统、从精英转向大众、从经验转向数据;新时期中小学教研的功能需要回归到研究、培训、提质和凝聚上;拓展教研新空间、探寻教研新思路是推动新时期教研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

  教研;新趋势;新功能;着力点;

  引言:

  中小学教研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支撑,也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路径。当前,基础教育进入了以提高质量、促进公平为特征的新阶段,教研的作用更加凸显。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强调要“发挥教研支撑作用”。同年11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教研工作要转型以适应新形势。因此,在新的背景下,如何让中小学教研工作与时俱进,根据新时期教研工作的新趋势与新功能,寻找工作着力点,成了广受一线中小学教研工作者的关注点。

  一、新趋势:关注“四个转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基础教育的需求与要求和教育供给之间的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需要用新的思路与方法来破解新的问题,即用综合性的制度创新来引领教育的转型发展。同样道理,我们也需要通过综合性的制度创新让教研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重点关注“四个转向”,以适应中小学教研工作的新趋势。

  (一)从事务转向专业

  传统的中小学教研,往往把完成事务性工作作为重点,教师在教研组牵头下忙于事务,看似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收获。但随着社会对教育专业化要求的不断提高,教研活动的专业化也成了中小学教研的一大追求。面对教研专业化的要求,与教研相关的活动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一是在工作指向上,教研基于问题的解决为导向,以帮助全体教师解决在教学活动中碰到的问题,让教师在参与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力;二是在教研形式上,呈现出多样性特征,如追踪教研热点的主题式教研、基于关键问题解决的问题式教研、针对不同内容的专项式教研、基于共同成长的跟进式教研等;三是在目标达成上,新时期教研既要强调教研事务工作的规范化,又要关注教学研究的专业特征,同时还要突出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思路的系统性,通过活动帮助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活动“是什么”,分析活动背后的“为什么”,进而使其教学行为更加科学精准有效。

  (二)从碎片转向系统

  当前,中小学教研存在碎片化问题,主要表现为主题的随意化,如很多教师都在开展互相听课和集体备课等教研活动,但很少有人去关注为什么要这么做。教研活动往往跟着教研组长的感觉走,显得零散而无条理。另外,中小学教研还存在活动上的应付形式。教研组长凭经验制定计划,并根据学校、上级相关部门的检查、评比设计相关活动,这样形成的活动内容往往缺少系统性。因此,面对新的要求,新时期教研除了要实现专业化外,活动的系统化也会成为新时期教研转型的重要特征。笔者认为,新时期教研将会出现以下两个方面的新态势:一是越来越关注活动的特色化、序列化设计。教研组开始关注顶层设计,开始思考并明确教研组的发展定位和特色建设的路径,开始依据某一思想设计有层级、系列化的活动。二是越来越关注每一个教研活动的相互关联性。教研组开始思考根据教师的工作实际及教研组组织建设的目标,整体规划某一阶段或者某一学期的活动主题,并确保主题之间有必然的联系,逐渐深入,最后达到提升教师专业水平和学科质量的目的。

  (三)从精英转向大众

  反思现实的中小学教研活动,“走过场”的现象比较突出,而且活动的话语权往往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要么是教研组长的个人“专场”,要么是骨干教师的展示舞台,大部分教师处于被动参与状态。因此,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教研活动成了为精英教师服务的平台。当然,教研确实有必要为名优教师等精英教师提供舞台,但面对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教研重心应下移至为全体教师服务,即形成所谓的“大众教研”,它应该是未来教研的发展方向。从精英走向大众是反映在教研领域的时代特征,具体来说,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更关注教研的大众化。未来教研开展的重点就是突破精英模式,建立以面向全体教师的大众化模式,它将更关注教师的实际需要,通过用教师自己的经验和智慧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激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积极性,进而提高参与度。二是更关注教研团队建设。基于团队、依托团队是现代教研的一大特征,单打独斗已成为过去式,团队化、系统化作战已成了教研工作的新常态。教研工作要通过学习型、研究型教研团队的建设,让学习、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生存状态、工作方式与职业习惯。

  (四)从经验转向数据

  基于经验的听课、评课、备课,是中小学教研活动最经典的方式,随着时代的变化,这种基于经验的`教研活动已经出现了许多不适应,而用技术手段让“数据”发声、让“事实”说话,成了如今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时尚。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教师听评课等领域,可以解决传统听评课中存在的“过度依赖经验、拍脑袋下结论”和“课堂师生行为数据采集困难”等问题,为教研从关注教师的“教”过渡到学生的“学”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1]笔者认为,教研工作要有效运用测量的手段,形成“用大数据分析取代因果关系分析,挖掘数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研究思路,达成“以测导学:引导学生学习的重点方向,明确学习难点,帮助确立课外兴趣发展方向;以测导教:引导教师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以测导研:引导教育科研的方向与做法;以测导培:引导教师培训的方向与做法”[2]的目标,用新的思维开启新的样态。

  二、新功能:突出“四能合一”

  中小学教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制度设计,它对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助推教师专业成长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受传统观念的制约,一些问题日渐暴露,使其游离于应有的定位,影响着功能的发挥。因此,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其职能,促使其回归本位,实现研究、培训、提质、聚合四能合一。

  (一)研究

  教研,顾名思义,就是基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只要有教学,就会有问题,有问题就要去研究。因此,研究是中小学教研最基本的功能。这里所说的研究,有别于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的研究,它是一线教师围绕日常工作而开展的创新性、探索式研究,具体来说,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基于问题的解决。教师针对课堂教学和课程改革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以专题、课题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达到破解问题的目的。二是强调教研的专业性。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只关注教研的“开展”与“不开展”,而如今的教研更关注学术性,要体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思路的有序性、问题破解的深刻性,教师不能凭感觉与经验开展教研活动。三是突出研讨的常态化。中小学教研活动融于日常工作之中,只要教师在工作中碰到问题就可以开展研讨,形式也可以多样化,如可以开展专题式、问题式、互动式、反思式等形式的研讨活动,但要体现研究特质。

  (二)培训

  新时期中小学教研的特征是大众化,即面向所有教师、所有学科开展的群体性活动,进一步来说它就是以提高教师群体整体水平为目标的群众性学术活动。中小学教研的本质,从狭义上理解,就是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与同伴资源,实现教师的成长,从这个角度来说,其培训的特征十分明显。长期以来,我们把教研与培训对立起来。随着校本培训的深入推进,校本教研与校本培训已逐渐融为一体。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有一个著名的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而教研就是让教师立足自己的岗位不断进行反思、体验和总结,进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的重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教研就是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与反思能力。如今,以研导训、以研促训、以研优训成了广大中小学的常态,教研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其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整合力量降低培训成本,同时增加培训的实用性。目前,基于教研的培训态势正在逐渐形成。

  (三)提质

  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则是学校开展教学工作永恒的主题。从某种意义上说,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研的好坏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教研是提升学校教学质量的基础。中小学教研的提质功能,重点指向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指向,即探讨并破解提升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有教师的教学行为问题、有学生学习习惯的问题……通过教研活动,逐一解决这些问题,能够不断改进教师教及学生学的状态,破解教与学中的瓶颈问题,达到提高质量的目的。二是间接指向,即通过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来提高教学质量。有效的教研活动的开展,至少有以下好处:其一是能激发教师对研究的敏感性,其二是可以帮助教师养成学习和思考的习惯,其三是有助于改变教师的工作习惯,让教师用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在探究和解决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的问题中来达到改进教学行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一句话,有了教师的质量,就有了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凝聚

  教育教学实践证明,一个学校除了要有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外,还必须要有一股拧成一团、团结协作的力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校凝聚力。提高学校凝聚力的路径有多种,笔者认为教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手段,它通过学术研讨来达到凝聚人心。教研的凝聚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它为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提供了平台。中小学教研是把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作为研究的切入点,而教师结合自身的实践,破解了其中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就能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对激发教师的积极性、投身学校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二是它为提高凝聚力提供了组织——教研组。教研组既是常规的落实者、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创新的“孵化器”,在教研组的集体活动中,教师的共同研讨、协作发展,能使个体浸润于群体互动之中,在群体互动中增强个体价值,进而形成发展和提高的合力,而一个个教研组团队因发展带来的力量,就会凝聚成推动学校发展的强大的整体力量。

  三、着力点:探索现代教研的新空间、新思路

  中小学教研转型强调从传统教研走向现代教研,它要求根据未来教研的发展趋势,在充分体现现代教研功能的基础上,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研活动。现代教研需要从新的维度寻找工作的着力点,以体现教研活动的现代感。

  (一)拓展教研新空间

  随着5G时代的到来,大数据在教育中的应用成了常态,这使得教研有了新的空间,如出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两个并存的可以开展教研的空间,这两个空间既相互独立又互为补充,为最大限度地发挥教研的效能提供了可能。

  1、现实空间强调单一空间与多地多向空间并存

  传统教研最经典的、行之有效的活动形态是“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主题”。现代教研在保留这一形态的基础上,拓宽了教研时空,实现了从单个空间向多个空间的转变,增加了片组、工作坊、教研组、备课组等多个可以开展互动的空间,形成了系列化、多样性的活动体系。具体来说,新时期教研有如下特征:一是教研组设计不同“教研组合拳”,形成上下联通、左右贯通的教研活动,即系统设计教研主题活动:纵向看,教师根据不同年段教学重点、教学目标,开展既分又合的教研活动;横向看,各学科教师之间围绕同一个主题,开展跨学科的教研活动。二是教师参与工作坊活动,即工作坊坊主确定工作坊的教研活动“菜单”,教师择其感兴趣的“菜单”自主参加,从而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三是打破地理空间,即通过校际教研组结对,让更多教师或面对面进行备课和资源共享,或釆取校际同课异构的方式,实现学校间教师智力共享。

  2、虚拟空间强调“云”上教研与传统教研并存

  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网络教学、网络教研从边缘走向了中心,钉钉、微信、QQ等现代媒介为中小学教研提供了多个交互平台,“云”上教研应运而生。“云”上教研有以下两大表现:一是进行线上主题教研直播。很多教科研单位和学校借助诸如CCtalk等平台,开展主题教研,组织教师参与线上直播与互动;同时,及时组织骨干教师力量开发微课,放到平台上共享,让教师及时获取优质教学资源和教研信息。二是进行现场教研活动直播。很多教科研单位和学校借助网络,开通在线直播,将位于不同场所的教师聚集在一起,实现远程互动,使优质的教研资源共享给不同学科、不同学校的教师。另外,很多教师通过钉钉群、微信群、QQ群发起教研,开展“群”中教研,使中小学教研变得更丰富、更直接、更有效。

  (二)探寻教研新思路

  创新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不仅是解决教研自身发展问题的路径,更是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顺应现代教研的发展趋势,加快中小学教研改革步伐,形成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教研新思路。

  1、明确教师是教研主体

  中小学教研是教师的教研,是解决一线问题的教研,因此一切要从教师的需求出发。一是要激发教师的主体意识,让教师在教研活动中有存在感,在教研活动中获得身心的解放和思想的活跃。二是要充分尊重教师参与活动的权利。教研工作要把设计权交给教师,让教师承担教研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把展示权交给教师,让教师自发报名参与课堂教学展示和经验分享;把评价权交给教师,让教师如同研究者一样去听课和思考。三是突出为解决实际问题而教研。教研是为解决教师教学中的真问题而开展的,故教研的核心就是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让教师在研究中把握教学的难点、关键点,并循此制定教研内容,让教研有深度、有效度。

  2、赋予教研组新职能

  教研组是学校最基层的学术单位,传统的管理往往突出教研组的组织、指导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进入新时期,笔者认为学校要赋予教研组新的职能,以更好开展教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一是赋予教研组培训职能。校本培训离不开教研组,教研组承担培训职能可以针对教研组的具体特点设计培训方案,能够对症下药,尤其是用研究的思路开展培训活动,这样就会使教研组更具学术味。赋予教研组对教师的培养职能,并将之纳入学校的考核,是学校管理的一种智慧选择。二是赋予教研组团队凝聚功能。教研组是一个集体或群体,而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特长,如果教研组形成相互尊重与学习的文化,可以实现群体中的个体优势互补,发挥集体的力量。三是赋予教研组引导功能。有深度的教研活动就是一种学术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更新观念,同时更有利于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研究,走上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

  3、探索教研新路径

  随着新思想、新技术融入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的进步、发展对教研提出了新要求,因此我们需要寻找新的路径来应对。一是推动教研的微创新。教研组要引导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研究并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小改善”“小改进”“小发明”“小创意”,并把其运用到实践中去。微创新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解决的是具体的小问题,人人可做,人人能做。二是倡导基于问题解决的集群攻关。由教研组牵头确定目前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并以此为研究主题,集合全体教师的智慧,开展相关教研活动,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达到提升全体教师的专业水平,该模式可以是单一学科的,也可以是跨学科的。三是革新教研内容。教研组要解决教研的向心性问题,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师对教研的需求,不断创新与充实有时代感的教研内容,设计基于问题解决、基于教师需求、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教研活动,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改进。

  参考文献

  [1]赵枫,李恒才.基于AI分析系统的混合式听评课教研的实践[J].教育信息技术,2018(12):53-56.

  [2]叶洪林,张靓新.“学能”大数据:引领教研转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5(9):78-79.

【中小学教研活动的新趋势、新功能及着力点论文】相关文章:

1.企业市场营销新趋势论文

2.国际贸易网络化的变革影响及创新趋势论文

3.地理有效教学着力点探讨论文

4.谈高职哲学课教学质量的着力点论文

5.弘扬地域文化电视文化产业的着力点论文

6.Adobe产品最新功能

7.财务管理创新趋势探讨论文

8.对市场营销发展新趋势探讨的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