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时间:2020-10-29 14:29:27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个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人文教育”就是指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它以人文精神为核心。杜时钟在《人文教育论》中指出“人文精神首先是一种自由的精神、自觉的精神、超越的精神。它标志着人对物、对自然的超越--人高于物;它的诞生说明人具有了自我的意识,标志人的觉醒,表明人的存在不再是自在的,而是自觉的;超越自然则意味着人开始有了自由--创造的自由、生活的自由以及享受的自由。”从这段话可以看出人文精神的实质和核心,是强调“人之所以为人”。

个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

  把“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贯彻到学校教育实践中,最终就要落实到学生人格设计上来。教育要站在高处,以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意义为核心,延伸到知识、道德、审美各个方面,“唤醒”人格,努力使学生-- “独立的人”趋向完美。小学生纯洁无瑕。从人文的维度上讲,保护好这一群群的小天使,以他们为本,授受知识,开启智慧,训育身心,润泽与点化人生的境界,让他们按照自己的爱好、性格、特长,在自己的轨迹上健康成长,是教师崇高师德的最佳体现。教师要怎么样才能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体现人文关怀呢?

  一、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人文精神。

  收进小学语文的文章,故事性强,再加上汉语言不需太多地对性、数、格、时态、语态进行处理,朗读起来有升降变调,平仄对应,是一门非常有趣味的学科。这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从不同的方面陶冶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灵魂。

  二、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手段来体现人文精神。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指出:“如果你只指望靠表面看得见的刺激激发学生对学习、对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也培养不出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没有积极的脑力劳动,学生任何兴趣,任何注意力都是不可思议的。”很多的教师为了体现人文精神,在课堂上以讲故事、引用典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无意记忆。这种适当穿插与教学有关的小故事或一两个引人深思的典故的做法,对启发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大有裨益。但如果忽视课堂结构的科学性,则会因为时间比例严重失调,而使学生兴奋点不在所学内容。其结果自然是“乐而不学”。这种做法,说到底,是喧宾夺主、本末倒置。必然导致“教”与“学”脱节。

  要体现人文精神,不是一味地迁就学生,教学手段的运用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勇敢参与,从而产生“爱学的情感、会学的能力,进而达到学会的目的”。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相互作用中,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只有把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统一起来,才能在强化无意识记忆的同时,强化有意记忆。强化乐学的同时,强化刻苦学习精神的发扬。要使外在“刺激”唤起内在驱力,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回归生活的语文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该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自于生活,课堂教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我们理应以课堂为起点来实施生活化的教学,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沟通,让教学贴近生活,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并真正受到启迪;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在教学中,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访一访,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2、演一演,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以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3.学一学,体验生活。

  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去亲自尝一尝。”同样,对课文的感悟也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教育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

  有人认为:给小学生上语文课颇像画中国画,留有大片空白,让孩子去展开想象填充其中的空白,效果也许会更好些。教学时点到为止,一些一时半刻还不太能体会到的内容,留给学生日后去慢慢理解消化。当猛然感悟到一些什么的时候,就实现了一次飞越。站在“以人为本”的立场来参照教材,我们的教育便会指向人的终极关怀:披文入情,因情悟文,由文明理;让学生通过体验、理解的方法,感悟人生,实现自我。

【个人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教育】相关文章:

1.浅谈小学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

2.浅谈小学语文教育

3.浅谈小学语文赏识教育

4.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5.浅谈小学语文开放式教育教学初探

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联系

7.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感恩教育

8.浅谈小学语文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