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论文

时间:2020-10-03 14:41:11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论文

  一、概念的界定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论文

  人本主义心理学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的美国,在70 年代曾经盛行一时。人本主义心理学并无明确的定义。国内学者车文博认为其是以人为本,并着重研究人的创造力、潜能、自我选择、价值和自我实现的学科。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强调人本主义应该研究人的主管经验和价值。奥地利心理学家彪勒认为人本主义是对经验和行为的研究。综上所述,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把人类自身当作研究的主题,整体观是其方法论,强调研究整体人的整体人格,即人的知、情、意、行四方面。

  二、产生背景由于桑代克的研究是采用科学视角来考虑教育方面的问题,就忽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心理过程。

  行为主义于上世纪初盛行于美国,而最为显著的现象是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极端行为主义观点,这一观点同样在教育界闻名,这一现象促使心理学从以“人”为研究对象,逐步转向科学方向。相对应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有意义学习”,从教育方面提出学生所学习的知识必须是能够引起其最终行为的改变,他将这种改变称之为“有意义学习”。人本主义的教育观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它能够为当时盛行的教育观点做出补充,它的出现也是一种顺应教育界潮流的需要和必然。

  三、教育观

  ( 一) 教育目的国内学者周建文认为: 以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为基础,人本主义的教学目的应该是使学生成为能够适应变化的个体。魏饴的研究表明,在现行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是人格养成和能力培养,知识传递是次要的。罗杰斯也在其著作《freedom to learn》中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如何学习的人格特质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使学生成为充分得到发展而完善的人。综上所述,人本主义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人的自我实现”。教育的目的从根本上是完善“人”,是人类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

  ( 二) 教学罗杰斯在教育实践方面的观点影响最大,他在教育上的主张是以学生为教育的核心,教师应该为学生而教学,学习应为学生而设置。因此,罗杰斯的教育观又被称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卢晓丽针对中学生英语教学的研究表明: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应当追求学生个人价值的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和独立学习能力的形成。王秀惠的研究发现,教师应当循序渐进地诱发、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人本主义的教学观是以学生感情的宣泄、学生价值的实现及其学习需要的满足为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

  ( 三) 教师在国内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相关研究中,针对教师角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如何突破传统的教师角色和作用。比如,周先进的研究对比传统观念与人本主义心理学教师观。他发现,传统观念中的教师是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者,教师应该做到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价值观的形成。刘熠在师生关系的研究中发现,平等的、民主式的师生关系更有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人格,有利于其个性化发展和自我实现。可见,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力图营造最佳的教学心理氛围,为学生学习创造最佳条件。

  (四) 学生对于人本主义学生观的研究,一是学生观的立足点,即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邱殿成的研究指出,不论是高校教师还是高中教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应当是注重突出情感和人格发展的全面教育。另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曾在《学会生存》中诠释了“全面教育”的含义。二是人本主义学生观的重要原则,即以学生为中心。由于针对此研究主题的研究较多,本文整理发现教育若要做好“以学生为中心”,应当关注的方面如下: 尊重学生个体差别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形成; 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会学习方法; 适应环境和变化。

  四、相关研究

  ( 一) 素质教育马锦华的研究表明,人本主义尤其重视研究人的潜能的发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认知与情感的结合,这对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此外,人本主义在世界观、方法论方面存在着许多的缺陷,我国的素质教育必然要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

  ( 二) 课堂模式与教学策略在人本主义与课堂教学和策略等结合的研究中,心理学者注重运用人本主义的理论,提倡以学生为本的“人性化课堂”。朱之红的研究则是以人本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学生在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研究,提出基于网络的大学英语研究性学习模式其目的是通过构建这种信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并培养他们英语学习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王永强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课堂教学目标中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意和教学过程中主体缺失的问题,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关注人格完善从权威性教学向主体性教学转变,是人本主义教育给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刘海洋认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下的教育观强调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挖掘其潜能,更好地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这种理念对改变我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着积极的启示作用。

  ( 三) 德育与情商教育杜春梅综观西方各国德育理论和实践的改革走向,发现人本化的发展趋势。其研究分析总结西方国家德育现状,揭示其人本化的'发展趋势,为我国德育工作提出可行性途径。胡凯认为,如今的信息化的社会变革为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和过去截然不同的挑战,而在以人本主义教育观点为理论基础形成的“生命关怀”和“生命感恩”的教育德育观点,则能够切实地为高校的德育教育添加新鲜的血液和活力。这种教育观点是在以人本主义观点为基本出发点,并在尊重个体人性和天性的基础上,以能够促进每个个体自我实现及赋予自我意义的作用为教育目的。陈南坤则主要分析了马斯洛的人本主义教育思想,提出在教育过程中也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个体潜能,结合目前我国学生的教学现状,他提出教育者应该着重对学生的情商教育,重视学生的精神需要,并在实施教育过程中主张防止德育和情商教育的过分书本知识化,注重情感和精神方面的关怀。

  ( 四) 幸福感孙振东的研究表明,教育应该更加重视提升人的幸福感,教育应该作为能够处理和改善学生与社会关系的有效工具而存在,使学生适应社会,能够处理自身需要和社会需要间的关系,只有起到该桥梁的作用,才能有利于达到教育促使人类幸福的人本主义教育目的。在其研究中,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才是人最高水平的幸福,全面发展的教育才能促使人的全面发展,最终使学生获得幸福感。梁运佳针对新教师的研究表明,目前我国新教师入职培训的现状愈加受到关注,也存在不尽如人意之处。基于人本主义观视角下的新教师培训应着眼于满足新教师的需要,强调应为教师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和工作环境,提升新教师自我概念。将外在培训的要求转变为教师的内在需求,为新教师自我实现创造有利条件。刘国珍在关于测量幸福感的研究中指出,人本主义的回归一定程度上激发人们测量幸福感的热情。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学者研究出大量幸福感的测评工具。该研究综合分析在这些大量涌现出的测量幸福感的工具中,呈现出的与人本主义取向相关的研究方法、趋势以及融合的倾向。

  ( 五) 师生关系李丽华的研究认为,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着重强调师生关系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地位。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人本主义强调的三原则即“真诚一致”“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同理心”。沈慧等人研究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中面临的困难,重点包括农民工子女人文关怀的缺失,容易受到歧视以及教育不公平的现状。这些问题导致他们接受教育时缺乏一种良好的氛围,不利于他们学习。作者从人本主义的学习观出发,讨论并提出如何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途径。

  ( 六) 评价观国内关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评价标准有很多成果。赵士果的研究表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点是提倡对学生进行促进性的评价,这种评价应该是内部的评价方法,即学生自我评价法,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是该方法的目的。而朱萌在对高校教学质量的研究中发现,国内教育界在过去长期使用的是外部评价的标准,这一标准被证明存在很多弱点,如该评价标准一般是以学生所获得的分数作为判定核心,而该分数无法全面体现出该学生的全部表现,更无法衡量出学生内部的变化和态度。学习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形成正确客观的自我概念,促进其自我内部的发展,而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主体不应该是教师或其他人,应该是学生个体本身。

  五、总结与评价

  综上所述,本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做出如下归纳和评述:首先,在宏观上,心理学者普遍将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看做是一种符合社会发展的教育观点进行论述和研究。部分学者着重研究人本主义的内涵,介绍独具代表性的人本主义教育先驱者们的思想观点。其次,从微观角度看,有一部分学者就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某些理论进行探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人本主义教育观点的影响和应用领域方面的研究,有从个别教育领域的视角探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启示等。最后,有部分学者专门研究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和理论,其中主要针对罗杰斯的教育理论的研究文章比较多。

  除此之外,也有着眼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探讨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发展和演变进程的归纳总结,他们多从时间历史线索入手,这些文章较好地介绍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发展规律,为后续研究者整理清晰的脉络。但本文认为,这些文章只停留在陈述事实的层面,就整个人本主义教育发展的论述还不够全面。六、未来展望当今的教育形势虽然持续发展着,但不可否认,也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当本着人本主义观点中“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基”的思想,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情商教育和人性教育,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只有产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才可能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方法中,中国当前的教育应当运用人本主义所提倡的“开放式课堂”,这种课堂的模式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及可能性,让其在更大空间里或与更多的教学资源的学习情境中,自己主动地探索知识,完成学习活动。此外,教师应该多多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自由的学习情境中,学会与同伴进行合作,这不仅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求知的能力,还能加速学生社会化的进程,只有经过“合作学习”的学习过程,才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有关人本主义教育的研究综述论文】相关文章:

1.宋词研究综述的文化论文

2.汉语谚语研究综述论文

3.周邦彦研究综述文化论文

4.高校安全教育研究综述的论文

5.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在英语教材的作用论文

6.李贽音乐思想研究综述论文

7.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论文

8.会计稳健性度量的研究综述论文

9.禀赋优势论研究文献综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