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叶圣陶论语感教育论文

时间:2020-09-30 12:22:33 教育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浅谈叶圣陶论语感教育论文

  课文诵读要讲究吟咏的方法。至于吟咏的方法,叶圣陶特别提到了范读和美读。他指出,教师在范读的时候,要“把文章中的神情理趣,在声调里曲曲传达出来,让学生耳与心谋,得到深切的了解。”比如,有位教师在教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的《法庭诉讼》一场时,就成功地利用了范读来启发学生对语言的情趣敏感。课文中同样一句赞美鲍西亚的话,那“公平正直的法官,博学多才的法官”。当它出自夏洛克之口时,这位教师读得稍快,语调上扬,重音在“法官”,这么一读,夏洛克那浮滑不实、阿谀奉承的丑态便活生生地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当它被葛莱西安诺用来“回敬”夏洛克的时候,教师读得意味深长,语调稍慢,中间稍作停顿,“法官”二字重音轻读,教师这样一略加改变,同学便轻松地悟出了,这里葛莱西安诺在对鲍西亚表达深切的理解和叹服之情。不难理会到,同学们在聆听范读中,已不知不觉地接受了绝妙的语感教育。

浅谈叶圣陶论语感教育论文

  “对于叙事叙情的文章”,叶圣陶主张最好还要美读。“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还说,倘“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了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是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这里说的美读“是一种侧重于审美欣赏的阅读”,“一般只适用于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和抒情散文”,阅读时,“要尽量去体验作品中美好的内容和形式,并陶醉于其中。”比如,鲁彦的《听潮》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我们可以指导学生美读。读“大海朦胧欲睡”一段,可用轻柔的语音,舒缓的语调,让人体味到大海落潮时的温柔美。

  为什么要训练语感?

  叶圣陶首先从作家写作和读者鉴赏的角度谈到了训练语感的重要意义。他说:“审慎的作家写作,往往斟酌又斟酌,修改又修改,一句一字都不肯随便。无非要找到一些语言文字,意义和情味同他的旨趣恰相贴合,使他的作品真能表达他的旨趣”,作为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板的符号,怎么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又说:“要了解语言文字,通常的办法是翻查字典辞典。这是不错的”,然而“字典辞典的'解释无非是取比照的或说明的办法,究竟不会和原字原辞十分贴合”。就如上文提到的夏丐尊先生的“落叶”“新绿”的语感解释,字典辞典上是无论如何也找不到的。

  其次,因为语言是工具。叶圣陶说,“语言是一种工具,就个人说,是想心思的工具,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就人与人之间说,是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然而,现实生活中有的人说起话来别人不便于听,写起文章来别人不便于看,根本无法或者不能很好地起到表达思想和交流言语信息的作用。比如说话,有“说了半句话,缩住了,另外换一句来说,和刚才的半句话没有关系”的;有“然而”“然而”一连串,“那么”“那么”一大堆或者“应当‘然而’的地方不‘然而’,应当‘那么’的地方不‘那么’,只因为这些地方似乎需要一个词,无可奈何,就随便拉一个来凑数”的,也有一些“听去很不顺耳,仔细辨辨,原来里头有几个词用得不妥当,不然就是多用了或者少用了几个词”的。至于写,若是把这样的话写成文章,因为“面部表情和身体的姿势是写不进去的,让人家看见的只是支离破碎的前不搭后的一些文句,岂不教人糊涂?”还有些繁复的句子,“好象一个用许多括号的算式”,“你必须按照那许多套括孤的关系才算得出正确的答数。”叶圣陶曾例举过从报上摘下来的两段话来说明这种必须凭借括号才能读通的文段。其中一段话,非用三套括号帮忙不可。 什么是语感?叶圣陶曾经作过明确的界说:对于语言文字灵敏的感觉,通常叫做语感。他说:“不了解一个字一个辞的意义和情味,单靠翻字典辞典是不够的。必须在日常生活中随时留意,得到真实的经验,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正确丰富的了解,换句话说,对于语言文字才会有灵敏的感觉。这种感觉通常叫做‘语感’。”

  有人说:“语感是人对语言直觉地感知、领悟、把握能力,即对语言的敏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遐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叶圣陶提到的“灵敏的感觉”是一种直觉。所谓直觉,“是一种不经过复杂智力操作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速地认识事物的思维活动。”就语文学习来说,这种直觉是指无须凭借有关的知识进行理性的思考,在一听一读之际就能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正误、形象、情味以及在具体运用中的细微差别等等,既不费时也不费力,似乎达到了自动化的程度。对于这个问题白家熹先生曾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来解释过,他说:“在言语活动反复练习或实践的过程中,在大脑主管言语的区域里,因多按一定顺序出现的言语信号刺激作用而形成与之相应的言语活动联系系统——言语动力定型。由于言语动力定型中,构成其特有的动作方式的各个环节的动作,是按一定的程序构成的,因而,当这种言语动力定型建立并巩固之后,某种言语活动信号一旦出现就可以自动地引起这一言语动力定型内各个动作的反应。于是这言语活动就可以自动化的形式发生。这正是语感迅速直接地认知语言的心理基础。从这种迅速直接的感知看,语感是感性的;从它深刻领悟、把握言语的能力看,语感又是理性的。语感其实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一种悟性。它“感性中暗含着理性的认识和本质的理解;直觉中潜伏积淀着逻辑理智基础,这样就可以在感性直接关照里,同时了解到本质。”

  语感教学自夏丐尊、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开始倡导以来,已经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同。近年来,“语感”在语文教学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至成了语文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热点,不少教师认真实践并从理论上进行深入的探讨,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浅谈叶圣陶论语感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叶圣陶的语文思维教育观

2.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论文

3.浅谈礼乐哲学论纲论文

4.浅谈教育议论文

5.浅谈美术教育论文

6.浅谈幼儿艺术教育论文

7.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8.论女生与艺术教育论文

9.论化学教育中的生命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