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学院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时间:2020-10-31 09:40:07 教学论文 我要投稿

构建大学院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教师专业化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重要内容,是教师走向专业成熟的重要的过程,下面是小编整理推荐的一篇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构建大学院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引言

  21 世纪的到来,为社会开启了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教育放在了战略优先发展的地位,创新型知识支撑着社会的发展需要,国与国之间经济发展的较量成为高端人才的比拼。时代与教育的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教师教育也面临巨大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

  面对各方提出的要求,教师只有保持乐观的态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持之以恒,不断进步,才能应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那么,教师又应该如何学会学习,把知识转化成智慧的火焰呢?

  1993 年,塞吉欧维尼在美国教育研究协会上提出,学校应该从“组织”转换为合作的“学习共同体”,激发学校共同体中包括学生、教师和领导层在内的每一位成员通过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成员自我内在的学习动机,提高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促使共同体中成员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在其力作《建立学校共同体》中,他还提出,共同体的建立必须成为所有改进学校的努力的核心。

  团队学习能够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通过互相协作,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团队持续性学习的开展,实现学习工作化和工作学习化的统一,使团队成员在互动的学习氛围中不断提高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观念更新,加速自身潜能的开发,适应了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

  本文在概念解读的基础上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进行了分析,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探讨了构建高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途径。

  一、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概念解读

  1. 学习共同体。

  1) 共同体。共同体( community) 原意识指共同的生活,用来区别社会一词。1881 年,德国学者 F. J. Tonnies 用这个词来指称具有共同价值取向、关系密切的社会关系和团体。

  McMillan 和 Chavis 从心理学角度将共同体意识界定为“一种成员所拥有的归属感,一种成员彼此间与整个群体休戚相关的感情,以及对成员的需求将通过他们对共同生活的认同而得到满足的共同信念。”[1]韦伯斯特( Webster) 吸收了 Tonnies 的许多观点。他指出,参与者在平均状态下或者在纯粹模式里,主观感觉到同属于一个整体的感觉,这时候的社会关系,就是共同体。

  对共同体定义为: 拥有共同历史或共同社会、经济和政治利益、特征和兴趣的、生活在一个特定的领域、通过共同方针相联系的个体的集合。其特点是大的社团、共同拥有或参与。

  美国的帕克·帕尔默则认为,真正的共同体是通过论争而不是竞争来推进认知的。

  《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朗文当代高级英语词典》对其解释为: 1) the people living in one place,district or coun-try,considered as a whole 在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共同生活的人群; 2) Group of people of the same religion,race,occupa-tion,etc,or with shared interests 由共同目标和共同兴趣的人组成的社会群体。

  综合以上定义总结发现,共同体的共同属性有以下 3点: 1) 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的价值、意义、情感,共同的目标个体组成的社会群体; 2) 共同体的成员有统一的行动,通过协作等手段作为纽带进行维持,这些共同点以某种群体活动显示其存在; 3) 共同体具有归属的意味。

  2) 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基础直接来源于美国彼得·圣吉教授从系统论和人本主义的角度提出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模型。1995 年博耶尔( Emest L. Boyer) 在《基础学校: 学习的共同体》报告中提出了学习共同体( LearningCommunity) 的概念。博耶尔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一个团队,团队中的人都有着共同的愿景,并为实现共同的愿景,向着共同的使命一起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为实现某一学习目标,协作互动,共同参与,共同实现知识的提升和理解的形成。

  梅椰( Myers) 和希姆普森( Simpson) 认为学习共同体是在协同学习中,主动共享资源,交流信息,交换经验,交流情感,主动开展自主和协作构建,通过自我提高,达到团队共同提高的目的。郑葳认为学习共同体是依循共同的目标而建立和实践,通过一定的原则和策略来完成一个学习的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学生处于一种民主、和谐的状态当中,通过平等的对话和协商,倡导合作和共赢,来体味探索知识的乐趣。

  张建伟则认为,“一个学习共同体是指一个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 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 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形成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2]

  综上,学习共同体是指由拥有共同的价值观、目标和愿景而结合在一起的组织,以自愿为前提,以分享和合作为核心,为了共同的任务目标,组织成员创设和谐的氛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达到资源和个人经验的分享,实现个体自我发展,最终获得共同进步,实现共同体获益。

  2. 高校外语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内涵。专业学习共同体是指在同一领域或者专业的教师,以共同的价值观或者愿景为纽带构成的学习共同体。本文的研究对象是高校的外语教师,因此叫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该共同体是由具有共同愿景的高校外语教师自主组成的群体,以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的,他们由通过协同对话、互相支持和互相帮助解决问题,获得自身的专业成长,同时实现专业团队的共同愿景,实现专业团队的发展。

  二、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构建的理论分析

  1.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建构并不是学习者个人经验的合理化,也不是随意的任意建构。

  而是需要学习者通过构建一个“学习共同体”,与他人磋商达成一致,不断加以调整和修正,互相启发和补充,积极主动建构自己意义学习的过程。从而获得持续发展。

  社会建构主义倡导教师要以专业共同体的协作文化支持,与共同体中其他成员的交流协作,沟通交流,分享资源和经验,通过学习任务的完成,不断检查自己所拥有的经验的结果,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检验和提升,在与其他成员的互动中建构新知识,再通过与团队内其他成员的沟通,不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修正和提升,达到知识的内化,进而形成良性的闭合循环,周而复始,通过个体提高,推动团队的总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