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优化策略论文

时间:2020-08-08 12:04:04 护理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优化策略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升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也呈现出了新的增长趋势,进而为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事实上,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存在极大的风险因素,这无疑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具有很深的影响.为此探讨护理风险防控对策十分必要,且势在必行.本文以临床心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总结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并提出优化举措,以供参考.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优化策略论文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风险因素;优化

  心血管内科所诊治的患者病情相对复杂多变且死亡率较高,属于高风险护理专科.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节奏的增快,使得心血管患者人群数量显著增加,在增加心血管内科护理难度的同时,也成了各级各类医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稍有不慎,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还会导致护患纠纷或医患纠纷,这都是医院本身及患者家属所不愿发生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概率,提升患者对临床护理的满意度,为此研究和分析其中潜在的护理风险因素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2016年5月—2017年4月间本院所收治患者的数据进行研究,总结出了实际存在的护理风险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优化方案和建议.

  1资料与方法

  首先,在调查期间区域,共选取了120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别为60人,这些患者病程在1—22年之间,且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疾病.之后将以上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中男性35人,女性25人;而实验组中男性25人,女性为35人.经过相关资料对比,两组差异并不显著,具有对比性统计学意义.其次,在研究组中使用的是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而对照组则是常规护理管理.为了掌握护理管理中的风险因素,通过借助回顾性的方法总结并对比分析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最后,在观察结果中,通过三个评价指标概括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评价内容分别为护理的满意率、风险的发生率以及投诉率.此外在统计方法上采用了SPSS10.0软件,经过验证P<0.05,由此证明该数据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护理效果评价

  2.1护理满意度调查

  在本次研究中制定了一份由患者或家属填写的满意度调查表,该表主要是结合护理人员的护理态度、服务质量、康复效果、专业技能以及注意事项等五个方面进行客观的评定,进而根据上述评定内容进行打分,即得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和不满意四方面的统计.根据统计调查结果,可以得出具有差异性的统计学满意率图标(P<0.05),详见表1.

  2.2风险事故调查

  为了减少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为此要加大实施风险管理制度.为此特制定如下评定标准,同时分为优秀、良好、一般以及差思想等级.首先,在优秀护理过程中,必须要确保不发生任何的风险事故,患者不会产生其他并发症,尤其是没有导致后遗症或者死亡事件.其次,在良好的护理进程中,风险事故能够有效控制在3例之内,而且经过护理人员以及医生的紧急处置和治疗,患者未出现死亡事件的同时,并发症、后遗症的情况也被全面遏制.再次,在一般评价的'护理过程中,风险事故发生例数在5个以内,当然在未出现死亡事件的基础上,患者并发症的概率增加了33%,而且具有后遗症的隐患.最后,在差评效果事故中,风险事故的发生平均在10例以内,而且并发症以及后遗症都随之而来,而且死亡事件会在2例之内.根据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进而设计具有差异的统计学图表,详见表2.

  3结果对比与分析

  3.1对比投诉率与风险发生概率的研究

  根据对两组护理效果的分析发现,实验组中总计出现了3例护理风险事件,而且得到了2例不满意的投诉.在对照组中总计出现了6次护理风险事件,其中包括差例一次,其不满意投诉达到了4次.此外还在输液出现了不良反应的投诉.综上所述,并结合表1和表2的对比,依从护理投诉率和护理风险的概率出发,实验组发生风险和投诉的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P<0.05,这足以证明其具有科学的统计学意义.

  3.2满意度对比

  根据表1的满意度对比可以得知,实验组的综合满意率能够达到90%,而对照组只能刚刚及格,仅为60%.其中在非常满意选项中,实验组要比对照组多出10个患者,为此单从满意度方面评价,实验组要完胜于对照组,且差异性符合统计学意义.

  4对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

  4.1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及服务意识有待提升

  通过比对发现,现有医院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服务意识相对较差,尤其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心血管患者,护理人员紧张和烦躁的表现随之暴露,而且与护理管理制度产生背离,护理工作质量难以让患者接受和满意,不仅导致患者身体康复受到影响,而且对于医院还会造成负面影响.

  4.2护理记录方面不科学

  护理人员巡查记录是其必备的工作职责,然而在调查反馈中发现,护理人员并不能真实准确地监测记录患者的病情,而且记录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这不仅导致护理工作质量大打折扣,而且还会造成后期司法鉴定出现漏洞.

  4.3病人因素

  众所周知,心血管内科疾病的病情发展十分迅速,而且危险系数较大,甚者将会出现猝死概率.而且患者人群多以老年人为主,具有多种并发症的可能.为此患者对于护理工作期望值过高,病情和情绪变化波动也较大,这无形中增加了护理难度.此外一些病情较轻的患者在对护理治疗的过程中依从性较差,认识度较低,这也是造成护理难度增加的又一主要原因.

  4.4用药因素

  心血管内科患者的用药相对复杂,尤其是在多种并发症的状况下,对于用药的剂量、时间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有时还需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用药,为此对于护理人员的考验较大,一旦出现疏忽或麻痹,将会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4.5其他因素

  除了上述医护人员业务水平、护理记录服务意识、病人自身以及其家属的用药因素之外,影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因素还包括管理制度及机制因素,尤其是医院是否具备风险管理机制和制度,其中风险防范培训活动的欠缺都是造成临床护理薄弱的重要影响因素.

  5对医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的优化研究及建议

  5.1加强健康宣教

  医院要加强对心血管患者的护理教育宣传,有效借助手册、宣传栏、大屏幕以及讲座的形式,让患者真实了解心血管内科疾病的预防措施、治疗及护理等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对疾病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此外医院还应该主动向患者介绍医院的护理环境、资源配备以及相关规定,让患者明晰活动区域,并增加风险防范意识.

  5.2强化护理人员的服务意识和业务素质

  医院应该定期举办心血管患者的交流研讨会和知识培训会,不断提升护理工作者的专业技巧和业务能力.同时构建以人为本的护理模式,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尤其是在应急事件的辨别和处理方面要做好充足的实践演练.此外在新型医疗器械的操作中,要确保所有护理人员都能够看懂并正确操作使用.

  5.3借助风险评估减少病患风险事件的发生

  影响心血管内科患者的风险因素有很多,其中包含患者自身的失误、纰漏、坠床、标本送检以及跌伤等,其原因与心血管内科患者年龄偏大、行动不便以及存在多种并发症息息相关.为此通过风险评估掌握患者的实际情况十分可行,它不仅可以为护理工作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而且可以起到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作用,达成医院与患者、家属的和谐沟通,确保患者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以及增加护理的防范意识,进而全面优化服务质量.

  5.4提高护理技巧

  护理人员要熟练掌握基础性护理,采取细致入微的护理技巧,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因素,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基本训练,最终提升护理疗效及临床满意度.

  5.5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应该加大对护理管理制度的重视,确保科室建立完善的护理管理机制和细则,力争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能够降到最低.为此在护理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应该持续巩固规章制度的创新与优化,根据实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积极的完善和调整.定期进行检查和抽测,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化解并避免再次出现.最后加大护理交接班制度的健全,以确保提高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6讨论

  众所周知,心血管内科属于高风险的科室之一,而且患者病死率极高,这也为临床护理工作造成极大的挑战.尤其是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的深入发展,在大众维权意识以及健康意识随之提升的背景下,临床护理工作更需要科学谨慎,确保不出现任何纰漏,防止护理工作出现潜在的风险,否则极易带来工作的被动和自身的麻烦.为此探究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十分必要,且迫在眉睫.本文以本院收治的心血管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而结合数据统计,对发生护理风险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同时获取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数据结果.这也为优化心血管内科护理质量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希望在了解和掌握这些风险因素之后,可以为医院风险防控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总之,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风险性,而且风险因素所涉及的领域相对复杂.为了减少和避免了护理纠纷以及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成立护理风险管理组织十分必要.通过可行的优化策略、风险评估以及风险管理规章制度,能够有效提升护理人员的风险责任意识,进而保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最终为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保障.

【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管理优化策略论文】相关文章:

1.肾内科护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2.心内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分析论文

3.护理风险管理在呼吸内科的运用论文

4.建筑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优化策略的论文

5.风险管理在肾内科护理的效果评价论文

6.风险管理中呼吸内科护理的应用效果论文

7.心血管内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潜在风险及对策论文

8.心内科护理风险的探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