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的孝文化

时间:2020-09-18 16:26:38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语》中的孝文化

  摘要:“孝”是“仁”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千百年来的历史昭示,只有通过“孝”这一最基本的形式,“仁”人之心才可得以培养并发扬光大。“孝”与“仁”都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范畴,“孝”与“仁”相比,它更具规范的操作性,也更具有实践的约束力,更有实践价值。因此,我们研究“仁”的思想,首要的第一个问题必须准确的回答何为“孝”。《论语》开篇第二段即明确提出“孝”这一概念并展开论述,足以可见其地位之高,份量之重,并且“孝”对与中国社会、中国人的影响更是巨大而又深远。作为90年代后出生的新一代中国人的我们,与父父辈辈有着种种不同的思想观念,接受的教育也是更加现代化。时代的发展我们不可想象,也无从获知,但是我们深知,经典的东西永远会被传承,它不会在划时代的进程中被淹没,只会在这个钢筋水泥的混泥土时代愈发地发光发亮,因此,以国学之道来反省吾身就是书写本文的意义。

《论语》中的孝文化

  关键词:“孝”之定位;“孝”之内涵;“孝”之实践

  引言

  从小到大,《论语》是众多经典之中笔者唯一通读过多次的著作,每每品读,都会有不同的心境。众所周知,“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孝”是“仁”的最基本的实践,是“仁”在家庭关系中的体现。同时“孝”,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不息的悠久文化,在《论语》这部经典中更是有许多的呈现。因此,我选择了这一题目作为探讨的话题。

  一、何为“孝”――有子对孝的定位

  (一)为人之本

  《论语》开篇就有一段极为重要的论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①有子是孔门高足,孔子去世以后,他曾代师讲学。他这段话的大意是,一个人如果能在家庭之中讲求“孝悌”,在社会上就一定能守秩序。在社会上能守秩序,也就一定不会违法乱纪。正直的人追求的是做人的根本,他们知道只有将做人的根基打牢,人生才会是坦途。需格外注意的是,人生的规范很多,但在众多规范之中,根本的却是“孝悌”。那么,什么是孝呢?《尔雅》说:“善事父母曰孝。”而人们怎样做算是孝呢?《诗经》有言:“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哀哀父母,生我劳瘁。……无父何怙,无母何恃,……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蓄我,长我育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可见,子女之行孝意在报恩,而报恩之心的延伸则必会使人善待天地善待他人,而此时的人才可称得上是“天地之性最贵者”。由此可见,孝之与人、与社会、与自然均有莫大之利。

  (二)立国之基

  为人与立国,关系密切。有子用简单明了的语言透彻阐释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这样一种个性与共性的'逻辑关系。他说,如果做人的问题解决好了,一个人做到了“孝悌”,整个社会就必将呈现稳定祥和的状态。按照这个道理,如果每个人都不履行“孝悌”这一基本责任,天下又将是什么样,人们又该怎样生存和发展?当今社会,稳定与发展乃国计民生所必须,而谋此大局则有赖于通过“孝”,用这一基本实践来培养每个公民的爱人敬人之心,丢弃了它那么天下太平必会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而不能久长。

  二、孝的理念及其实践

  (一)以孝治天下的政治信条

  “孝”对中国政治的影响可谓至深至巨。纵观几千年之沧桑,清晰可见的是,几乎历朝历代对国家的治理都离不开“孝”。对此,孔子曾有一句名言,即“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②说历史上的英明之主皆以“孝”来治理天下,以“孝”来维护政权的稳定。孔子对历史经验的这一极为重要的概括,对以后的历朝历代统治者在处理与百姓的关系时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回首几千年,任何一个王朝在实现其政治统一的过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官与民、朝廷与百姓之间的关系,而在这对矛盾之中,在长时间内百姓都是弱者,他们经常处于这样或那样的灾患之中。黄河、淮河、长江流域常有水患灾害,北方则旱蝗频仍。历史常有这样的片断,每有天灾人祸降临,百姓极度困苦之时,朝廷中的有识之士就常以“圣朝以孝治天下”为据说服皇上,建议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实际上“明王之以孝治天下”这样一种政治思想,在许多时候都转化成了救济百姓的粮米、粥棚,转化成了化解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尖锐矛盾的政治实践。

  (二)历久而不衰的伦理规范

  “孝”对我国社会的影响可谓是从古至今。当代,孝虽摆位并不很高,可它仍是评价人品行和操守的基本尺码。我们平时普遍会这样认为,不孝敬父母的人不能交朋友,不孝的人做官,不会爱百姓。并且,不管政治文化如何,在我们大家心里始终有“孝”这样一杆秤。而“孝”的这种特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封建社会对孝道的广为传播,来自于封建统治者为人们树立的一个个鲜活的榜样。中国文化很讲形象具体,为了倡导“孝”,元朝郭居敬撰辑了一本《二十四孝》,将二十四个人行孝道的事迹汇集成书而广泛传扬。在这二十四个人之中,有皇帝,有高官,有圣贤,有凡人,有老的,有少的,有男人,有女人。远的发生在上古社会,近的出生于宋代。二十四人相差的时间前后竟有三千余年。这二十四人的生动事迹,加上统治者的渲染,便走入千家万户,走进人们的心中,千百年来“孝”作为一种极高的道德规范被亿万人所接受并共同遵守。

  三、孝之内涵

  东汉大学者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对“孝”作了这样的解说:“孝,从老省,从子”。③说“孝”字是“老”字去掉下面匕首的“匕”,再将“子”补到这里。这样一拆一合就构成了“孝”。本文以为,“孝”字的这一结构分析极好,可以说,这种拆解为对“孝”的内涵进行深入探讨作了极为有利的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