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暨杨明照先生诞辰 100周年纪

时间:2020-09-26 15:42:56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暨杨明照先生诞辰 100周年纪

由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四川大学文学与 新闻学院及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

100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 ”于 2009 年 11 月 21 日 至 23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 ,来自海内外的 100

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 共提交论文 100 余 篇。大会主要涉及两个议题 : 其一 , 以“中国古代 文论研究三十年 ”为主题 , 重点论述了自 1979 年 昆明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一届年会以来的三十年 间 ,理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交流并 研讨了古文论未来的研究方法和目标 ; 其二 ,今年 恰逢“龙学泰斗 ”、中国著名古文献学专家 、古代文 论研究专家、原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杨明 照先生诞辰 100 周年 ,学界专家齐聚蓉城 ,缅怀先 生为人之楷模、赞颂先生治学之精神 。 杨明照先生阅世近百年 ,执教六十余载 ,穷一 生之力执着于古代文学理论校勘和研究工作 , 谨 严博学 、为人师表。更以收集资料之完备 、笺注之 详瞻、考证之绵密、校勘之精当、理论阐述之圆通而蛮声中外学界 ,被公认为“龙学泰斗 ”。其巨著 《文心雕龙校注拾遗 》、《抱朴子外篇校笺 》等被学 界称为“千秋大业 ,万世宏功 ”。会议重在呼吁学 者在继承先生“知无涯 ,学不已 ”精神、吸纳先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 , 促进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在争取主体性和话语权方面继续发展 。开 幕式上 ,杨明照先生长女杨珣及四川大学文学与 新闻学院党委书记熊兰代表先生将平生所藏书籍 捐赠其母校重庆市大足中学 , 完成了先生遗愿 。 重庆市大足县副县长陈韬及大足中学校长龚爱华 接受赠书并表示 : 大足中学已经修建明照楼及杨 明照先生陈列馆以摆放先生所赠藏书 , 并将先生 书房“学不已斋 ”的陈设按同等样式复制于陈列馆中 ,供后学者使用、瞻仰。 学术之道贵在传承 , 也贵在创新。第十六届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年会在秉承杨明照先生等先贤 遗志的基础上 ,重点体现了一个“变 ”字。两天会
议中的大会发言和小组讨论 ,各位专家、学者围绕 承继、求新、求变的精神 , 从中国文学批评史研究 三十年、中国古代文论范畴研究三十年、中国古代 文论研究方法三十年、中国古代文论重要理论家研究三十年 、中国古代文论名著名篇研究三十年、 中国古代文论文献整理三十年 、中外文论比较研 究三十年、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 、中国文论与中国思想等九个方面对古代文学理论的研究和发 展进行了深入研讨。总结而言 , 主要体现为对中 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方法和目标的宏观把握及理 论范畴和内涵的微观研究两个方面 。 就宏观把握看 ,专家 、学者多在总结基础上进 行反思 ,并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途径进行了深 入细致地分析。关于这一点 , 陈伯海先生从中国 诗学名称由“诗文评 ”到“批评史 ”再到“古文论 ” 演变的视角切入 ,指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经历了 从“活 ”到“死 ”、而今“起死回生 ”的历程 。认为古 代文论不应该作为“死 ”的学科被阐释 ,而应在忠 于传统的前提下 ,用现代人的眼光和意识阐发、梳 理古代文论 , 还古代文论以有机生命。曹顺庆先 生更以王国维 、朱光潜、钱钟书等三位国学大师研 究 、运用古文论的得失为例 ,重提了“中国文论的 中国化 ”命题 ,指出 ,中国文学批评的“学科史 ”恰 恰造成了在现实文学创作和批评中的“学科死 ”, 中国文学批评史成为了学者们案头的秦砖汉瓦 , 成了仅供人研究的死材料 ; 中国文论的生命活力 的丧失与长期的西化和学界盲目套用西方文论阐 释古代文论的密切相关 ,因此 ,中国文论需要重新 中国化。胡晓明会长认为 , 当今的中国文论正从 文学边缘化 、理论边缘化逐渐回归其主体性、陈、 曹两位先生的观点跨越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阐释一贯停留在批判性、解构性评判的阶段、尤其是陈伯海教授“诗学现代观摩 ”的方法是对中国言、象、意思维模式的重要参照 。同时指出 , 中国诗学的 现代研究还应以更加宽阔的视野 , 对原型、意象、 语言等非范畴概念给与更多关注。张利群教授则

在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研究发展三十年历程的同时 ,指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需要确立明确的 目标与核心价值取向 , 否则很容易在现代制度的 影响下带有制度化痕迹。卢盛江教授认为 , 中国 古代文论的研究应在“求真 ”与“求用 ”两个方针的指导下 ,培养五种意识 。首先应怀有历史意识对古代文论做还原工作 , 力求准确把握古文论本 意 ,这是进行古文论研究的基础 ; 应在当代意识引 领下挖掘古文论的当代价值 , 努力实现古文论的 现代转换 ;需要具有强烈的理论意识 ,自觉将史论 结合 ,善于从纷繁的史料中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 ; 还应该注重文学史意识和审美意识的结合 , 加强 文学本位研究 , 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空谈 ; 此外 , 还要注重学术史意识和学科意识 , 在清理学术史 的同时进行全面的总结和适当的反思 , 理论阐释 型研究应该作为学术的主要目的引起重视 , 从而 防止实证主义、职业主义的价值倾向 。

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 ,一些专家 、学者还超 越了古代文论范畴 , 在当代跨文明语境下对古代 文论和西方文论的比较研究进行了深入探讨 , 指 出中国文论的现代转换更多的是为了中西融合 , 而非与西方文论分道扬镳。在这一层面上 , 李天 道教授以曹顺庆教授的变异学为根基 , 做了进一 步深化 ,指出所谓“跨文明 ”既不是完全的归属 ,更 不是与西方文学理论相悖而行。周锡山教授则感慨于中国当代作家、理论家缺乏中国古典文化基 础 ,不能更好地运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分析西方 作品。他指出 , 现在西方的大多文学理论在中国 古代文论中都有阐述 , 反而是中国学者对古代文 论的陌生 ,造成了以西释中的谬解。事实上 ,作为 世界文化遗产的中国古代文论在进行现代转化后 ,完全可以做为它山之石攻西方文学之玉 。可 以说 ,本次会议的重点不仅在于总结和反思以往 三十年间的古文论研究状况 , 最主要的还在于对 古文论现代转换的价值目标的确立和方法路径的 思考。 就微观研究来看 , 各位学者继承了杨明照先 生学术研究的方法 , 集中注意到了古代文学理论 概念和范畴的细致考察 , 主要从作家和作品两个 层面进行了古代文论的历史还原。周裕锴教授从 语言分析的角度对《沧浪诗话 》“以禅喻诗 ”的隐 喻系统做了深入考察 ,认为学界多将严羽的“以禅 喻诗 ”误解为“以禅入诗 ”,指出将“诗 ”与“禅 ”并为一家进行论述是学界对严羽诗学旨趣的误解 。王小盾先生以《文心雕龙 ·乐府 》为研究对象 ,通 过考察刘勰的'乐府观 ,细致分析了关于“乐府 ”的 定义、古代音乐批评标准 、辞与乐关系等问题 。张节末教授采用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了《古诗十九
首 》的美学技术 , 认为《古诗十九首 》叙事手法上 “从铺张到勾连的变化 ,正是从空间性的赋到时间 性的诗的变化 ”。而从作家层面分析古文论思想 的学者则紧紧围绕“知人论世 ”的中心 ,以时代历 史为依据 ,重新阐释了古代文学理论中的诸多概 念和内涵。吴承学教授就采用这一角度分析了古人更倾向于“诗能穷人 ”而非“诗能达人 ”的原因 , 认为古代诗人的“宿命 ”取决于当时社会对于诗人 的集体记忆和期待 , 而并非全是历史事实。阮国 华教授则在对作家生存时代的境况中考证了明代作家陈献章的心学和文学思想 。唐晓敏先生以苏 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中“道济天下之溺 ”为切入点 ,从小见大 ,考察了韩愈古文运动思想的发源和 内涵。 除此之外 , 还有一些学者从新的角度重释了 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些思想内涵 , 如年轻学者张清 华先生就从佛学视角重新分析了“格调说 ”。古风教授紧紧抓住“锦绣 ”这一文学理论范式 ,指出“以 锦喻文 ”作为一种以“文采美 ”和“视觉美 ”为重点 的文学批评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中都广泛存在 , 并 经受了萌芽 、形成 、发展到传承的历史过程。以此研究可以引申为 ,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很多概念并 非与当代语境完全脱节 , 经过古代文论的现代转 换 ,一些本于中国原初审美观念、触及文学审美本 质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审美批评 , 完全可以用来指 导当代的文学创作。综上而言 , 无论是对作家思 想的考察 ,还是对作品细读的分析 , 各位专家 、学 者都在还原古代文论历史原貌和促进古文论现代 转换上做了精细入微的工作 , 这恰恰是中国古代 文论研究中所应该秉承和追寻的精神。 古代文学理论学会自 1979 年召开第一届年 会以来 ,走过了三十年 ,经历了“几度夕阳红 ”。进 入新世纪以来 , 中国古代文论逐渐摆脱“以西释 中 ”的框架 ,正在迎接主体性的回归。中国古代文 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暨杨明照先生诞辰 100 周年纪念学术研讨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召开 , 既 是对古代文学理论三十年发展历程的总结 , 也是 对古文论研究学者的激励。这次会议秉承了杨明 照先生等先贤的遗志 , 以开放、包容的姿态 , 采取 了一对一的述评形式 , 逐渐与国际学术会议模式 接轨 ,足以证明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应该坚信 , 在一代先贤精神的引领和跨 文明研究的当代语境下 , 中国古代文论的转换与 重建 ,以及文学理论学科的中西融会日愈可期。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六届年会 暨杨明照先生诞辰 100周年纪】相关文章:

1.试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2.浅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价值

3.求职照拍成艺术照

4.大班毕业照通知

5.人物照摄影技巧

6.文学理论毕业论文题目

7.浅谈年纪的班级管理范文

8.大学毕业照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