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杨巨源诗歌风格

时间:2020-08-08 17:50:30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论杨巨源诗歌风格

  论文关键词:杨巨源 诗歌风格 苍浑劲健  清婉柔美

  论文摘要:中唐诗人杨巨源,他的一百五十余首诗既有意境开朗阔大之作,也有婉曲微妙的佳篇,呈现出中唐少有的健朗、豪迈的精神风貌。其苍浑劲健、清婉柔美的诗风,也代表了他全部诗作的特征。

  中唐诗人杨巨源,字景山,后改名巨济,河中(治所今山西永济)人。身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顺宗、宪宗、穆宗、敬宗、文宗九朝。贞元五年(789)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由郎擢太常博士,迁虞部员外郎。出为风翔少尹,复召授国子司业。长庆四年(824),辞官退休,执政请以为河中少尹,食其禄终身。关于杨巨源生年,据方艰9《韩集举正》考订,韩愈《送杨少尹序》作于长庆四年(824),序中述及杨有“年满七十”、“去归其乡”语。由此推断,杨当生于755年,卒年不详。杨巨源与白居易、元稹、刘禹锡、王建等人交好,甚受尊重。《唐诗纪事》说:“杨巨源以‘三刀梦益州,一箭取辽城’得名,故乐天诗云:‘早闻一箭取辽城,相识虽新有故情。清句三朝谁是敌?白须四海半为兄。……~’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赵磷《因话录》说他“诗韵不为新语,体律务实。”胡应麟《诗薮》也说:“杨巨源‘炉烟添柳重,宫漏出花迟’,语极精工,而气复浓厚,置初、盛间,当无可辨。又‘岩廊开凤翼,水殿压鳌身’,奇丽不减六朝。此君中唐格调最高,神情少减耳。”《全唐诗》辑录其诗1卷,计一百五十余首。事迹见《唐诗纪事》、《唐才子传》。杨巨源作为一位有着重大影响的中唐诗人,前人可谓赞赏备至,但当代学术界对这位中唐诗坛名家创作的研究成果很少,特别是研究他的诗歌风格很少有人撰文,有感于此,笔者撰写此文,拟对杨巨源诗歌的风格作一些探讨,以求方家指正。

  边塞军旅诗是唐诗的重要品种,也是中国古代诗史上的奇葩。盛唐诗坛涌现出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人为代表的杰出边塞诗人。到了大历时期,还有擅长写边塞七绝诗的李益和写了一组军旅五绝诗的卢纶。大历以后,边塞军旅诗逐渐稀少,而杨巨源在元和、长庆年间创作了大量边塞军旅诗作,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卫国豪情,诗风呈现出一种健朗、豪迈之情。他的诗多写边塞军营生活,描绘塞外寥廓荒寒的景色,表现戍边将士行军、征战、出猎等生活场景,抒发他们为国杀敌建功的豪情胜概。例如《赠史开封》:“天低荒草誓师坛,邓艾心知战地宽。鼓角回临霜野曙,旌旗高对雪峰寒。五营向水红尘起,一剑当风白目看。曾从伏波征绝域,碛西蕃部怯金鞍。”诗人在赞述史开封誓师杀敌、行军征战的经历中,显示了唐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气势。又如《和裴舍人观田尚书出猎》,写魏博节度使田弘正“飞鞋拥尘”、“弯弓开月”的出猎雄姿,读来似觉朔风扑面。又如《圣恩洗雪镇州寄献裴相公》诗云:“天借春光洗绿林,战尘收尽见花阴。好生本是君王德,忍死何妨壮士心。曾贺截云翻栅远,仍闻冻下营深。井陉昨日双旗入,萧相无言泪湿襟。”诗人满腔热情赞扬裴度统率大军平叛并对贼酋责以大义的赫赫功勋。通首豪气磅礴,结句“萧相无言泪湿襟”表现裴度的激动神态与复杂心情,慷慨壮烈,震撼人心。

  在战事频繁的中唐,诗人有对战争的理智和冷静的思考,更有对战争给征人带来痛苦的深深同情,诗风沉浑。例如《长城闻笛》“孤城笛满林,断续共霜砧。夜月降羌泪,秋风老将心。静过寒垒遍,暗入故关深。惆怅梅花落,山川不可寻。”借孤城笛声,写戍边将士凄凉苦涩心境,“秋风老将心”一句为全诗主旨。写来饶有情致,气韵沉雄。纪昀谓:“唯起调‘林’字趁韵。且长城不应有砧声,‘砧’字亦不免趁韵。”(《瀛奎律髓刊误》)似求之过实,盖文思之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文赋》),不一定要全部见于眉睫之前。况近观孤城,未必无“林”,而笛声则可假想象以接思妇之砧声,意为笛声断续随风,又断续风随断续砧,其情致如此,不可谓之“趁韵”。再如五言排律《赠邻家老将》描写一位老将,在大漠寒山孤城夜月的.艰苦环境中征战十年,“万里带金疮”,屡立战功,却得不到封赏,最后“力尽到贫乡”。诗的结尾咏叹道:“雀老方悲海,鹰衰却念霜。空余孤剑在,开匣一沾裳。”这首诗揭露统治者的赏罚蒙昧与冷酷无情,歌颂老将为国献身的赤忱,人物形象生动,诗的情调悲壮,可与王维的七言歌行名篇《老将行》并读。

[1]   

论杨巨源诗歌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