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时间:2022-06-09 08:45:12 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通用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通用6篇)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1

  一直以来,股票期权被公司治理专家认为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有效激励措施。这种激励机制通过让高管人员分享剩余收入,协调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从而激励高管人员创造优秀业绩。但是,近年来美国多起财务丑闻的揭露表明,股票期权已成为公司高管人员财务舞弊的动机之一。由于实行股票期权后,上市公司股价的微小变动也会直接影响到高管人员所持股票期权的价值,因此,高管人员往往过分关注股价的变动,少数人不惜通过财务舞弊手段来隐瞒公司真实经营业绩从而抬高股价。

  根据《商业周刊》20小学年5月6日“公司治理危机”特别报道中的调查,20世纪90年代,美国上市公司高管人员的平均报酬是在册员工的411倍;在过去10年里,普通员工的薪资增长了36%,但CEO的报酬却增长了340%,平均报酬已达到1100万美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报酬是通过抛售股票期权所获的收益。

  对高管人员而言,股票期权往往比年薪、奖金和退休福利等报酬形式更有价值。但根据美国公认会计准则(GAAP)规定,年薪、奖金和退休福利必须作为费用予以确认,而最具价值的股票期权却不必作为费用确认,只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

  经济学家认为公司向员工发放股票期权和向员工发放工资奖金一样,实际上都是公司利益向员工的转移,只不过前者是以未来低价向员工出售股票的方式转移利益,后者是以直接发放现金的方式转移利润。因为不论公司是到二级市场上购买相应的股票,还是通过发行新股来满足股权执行的需要,公司都将发生成本。这种股票期权下的利益转移实际上给公司增加了成本,所以应作为费用在损益表中确认。但是以采用大量股权激励的高科技企业为代表的反对方认为,股票期权没有导致负债的发生,也没有减少所有者权益,在多数情况下也没有发生现金的外流,所以不能作为费用化处理。他们认为核算股票期权的薪酬费用将降低公司财务报告中的盈利指标,导致股票价格下挫,从而使管理层持有的股票期权贬值甚至一钱不值,这显然与股票期权报酬计划的目的背道而驰。另外,他们认为确认股票期权的薪酬费用还会导致硅谷等高科技园区的企业破产和员工失业率上升,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股票期权是否应当作为费用进行会计处理,最近在美国的争论随着安然事件和世界通讯等丑闻的揭露再次日趋白热化。美国广大投资者支持股票期权的费用化会计处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财务丑闻的揭露使人们认识到股票期权已成为会计舞弊的动力。投资者希望通过费用化的会计处理减少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从而遏制财务舞弊动机。二是已经授予但还未行权的股票期权在未来对股票的价值产生影响,但这一影响却没有反映在现在的每股盈利(EPS)中。原有股东的权益会随着股票期权的执行而稀释。投资者希望通过费用化而将这种未来的稀释效应在当期的会计报表中得到反映。

  股票期权的现有会计规范

  一、国际会计准则

  在国际会计准则的体系中没有关于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的规范,而是认为股票期权是一个非会计对象。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其发表的第37号会计准则——《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中指出:股票期权只是企业与经理人之间达成的一种合约,行权以前并没有发生现金和股票的实际收付,不能纳入企业的会计核算,不应确认或有资产和或有负债,也无须在财务报告中披露。

  二、美国公认会计准则

  美国现行公认会计准则(GAAP)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规范的规定主要包括1972年10月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APB)第25号意见书《向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及其解释公告和1995年12月财务会计准则委员发布的第123号公告《以股票为酬劳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美国会计原则委员会第25号意见书《向职工发行股票的会计处理》中规定,发行股票期权公司的报酬支出等于会计计量日(即期权授予日)股票市价高于规定认股价的差额,实际上就是采用的授予日内在价值法。这种方法虽然具有简单、易操作的特点,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1)忽略了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

  (2)未考虑到授权日前一段时期的股价变动、无风险利率、股利等与股票期权密切相关的因素,缺乏科学性。

  (3)对不同类型的股票期权其会计处理方法不同,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

  (4)需经常在会计期末根据股价波动对以前确认的费用进行调整,程序繁琐,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操纵利润的空间。

  内在价值法在本质上也是将股票期权费用化处理的会计方法,但是由于在这种方法下低估了股票期权的价值,公司所要确认的费用相对于下面将提到的公允价值法要少得多。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认识到内在价值法的种种缺陷,于是在1995年发布了第123号公告《以股票为酬劳基础的会计处理方法》(SFAS123),提倡对股票期权采用公允价值法计量,这是当前较为科学的会计处理方法。“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并自愿的双方,在公平交易基础上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结算的金额。期权的价值随着证券市场行情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因而对于期权合约的初始确认,应以合约的公允价值即期权费为计量基础。上市公司股票期权的公允价值的估算使用期权定价模型,往往是布莱克—斯科勒斯模型(B—S模型)或二项式模型,而考虑的参数包括行权价格、授予日市价、预计授予日到行使日的期限、预计的股利支付率、预计的股价变动率、预计期限内的无风险利率等。公允价值法克服了内在价值法的一些缺点:

  (1)它考虑了股票期权的时间价值,比较科学。

  (2)价值一经确定不必再调整。改变了按不同期权类型进行不同会计处理的局面。

  (3)使账务处理统一化。

  内在价值法不仅在会计处理上缺乏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而且难以适应复杂的股票期权和其他衍生金融工具。同时如果股票期权的执行价与授予日的股票市价相等或更高,公司就不用确认相应的费用。但在公允价值法下,企业往往要确认一大笔费用,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企业尤其是一些高科技企业的利润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公允价值法遭到了来自微软等大型高科技公司的强烈反对。所以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的第123号公告只是鼓励使用公允价值法,并没有规定强制执行。但公告规定,凡是采用APB25的内在价值法时,应当披露如果采用公允价值法对企业利润带来的影响,其鼓励采用公允价值法的态度显而易见。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2

  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经济学解释

  (一)劳动报酬

  所谓劳动报酬是指劳动者借助一定的劳动工具,通过自身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从中获取的与自身所付出的劳动相当的价值回报,即劳动者通过创造社会价值而获得的自身价值的实现,从而为其进行进一步的劳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劳动报酬解释了劳动者劳动成果的贡献程度,是对劳动者体力及脑力劳动的证明。Krueger 认为劳动者劳动报酬是与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存量紧密相关的,它是劳动者人力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同时劳动报酬的存在证明了劳动者人力资本价值的存在,他从劳动者人力资本的来源出发,将劳动报酬可以区分为初级劳动报酬和高级劳动报酬两种。劳动报酬的实现有多种途径,在政治经济学中,关于劳动报酬的实现,主要包括工资、实物、社会保险三个部分,其中工资是劳动者劳动报酬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它是指企业或公司依据法律法规、行业规定等,通过向劳动者支付货币工资、补助以及各种津贴等实现劳动者的自身价值,它具体包括了按日、月、年等不同支付方式的工资;而实物报酬主要包括企业或公司向劳动者提供的各种物品,比如劳动者日常生活用品、生活必需品等,这些物品的提供可以是免费的,也可以是低于成本价值的供给;劳动报酬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险,它是指公司或企业通过向劳动者提供工伤、医疗、养老、救济等保险金,使本公司员工得到应有的实惠,社会保险一般由政府筹办,企业参与,是一种具有所得重新分配功能的非营利性的社会安全制度。劳动报酬是劳动者进行生产和劳动的原动力,是对劳动者体力和脑力劳动的有效证明,劳动者只有获得了合理的劳动报酬,才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从绩效管理模式考虑,合理解决劳动报酬问题,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提高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与员工关系的融洽。

  (二)劳动生产率

  劳动生产率是计算劳动者工作效率的一种方法,它是指劳动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创造的劳动价值与其付出的劳动之间的比率。劳动生产率对于劳动者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有着直接的表现,日益成为企业衡量生产能力的重要工具。Timothy J.Coelli指出劳动生产率属于部分生产率测度指标,主要针对劳动这一生产要素进行解释,他认为劳动生产率对于劳动情况和企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是衡量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库兹涅茨认为生产要素是影响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因素,他指出如果没有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的合理流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就会变得异常困难。当生产要素在部门之间进行流动,从低收益部门流向高收益部门时,整体的劳动生产率也会随之提高。

  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一)劳动报酬的政治经济学解释

  1.劳动价值理论。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从劳动价值理论出发,系统分析了资本主义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规律。分析劳动价值理论有助于研究劳动报酬的社会属性,同时作为劳动报酬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理论解释了劳动报酬中社会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时间内各自创造的价值。所以为了进一步分析劳动报酬的社会含义,首先有必要研究劳动价值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内涵,从而为深入研究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两者之间的关系奠定理论基础。马克思提出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之上的,同时又对原有的劳动价值理论的观点进行了继承和改进。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表明劳动创造了社会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了一切商品的价值变动,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的基础上又引申出了商品价格变动规律、劳动价值增值过程、劳动补偿、折旧等一系列理论观点。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出发,对原有的劳动价值观念进行了批判继承,借助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劳动价值理论对劳动报酬的影响,同时进一步研究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二重性,这为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理论提供了有力工具。

  2.剩余价值理论。在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恩格斯同时提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剩余劳动价值是资本家通过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取的价值,它是在劳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社会剩余劳动时间之间的时间分配而得到的。剩余劳动价值同时具有劳动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规律,所谓的普遍性是指剩余价值是劳动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通过劳动者的社会劳动获取的;剩余劳动价值的特殊性则在于劳动性质的独特性,所以资本主义的劳动生产过程也被定义为劳动过程、价值增值过程。剩余劳动价值从本质上体现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状况下资本家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者之间具体的劳动关系,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利润最大化原则。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学术关系,充分体现了社会生产过程中注重生产效率的提高,同时为了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各个企业家注重劳动者报酬的提高,通过提高劳动者报酬,激发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价值理论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也是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重要尺度,个人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多,则对社会的贡献越大,那么他的人生价值就更容易实现。此外,劳动者创造的剩余价值的多少是衡量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重要依据,劳动者剩余价值的逐步增多表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二)劳动生产率的政治经济学阐释

  1.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基础—劳动价值论。劳动生产率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马克思主义指出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生产率理论的基础。对于劳动生产理论的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主要从劳动的物质属性和唯物史观两方面展开。首先,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价值理论是劳动生产率的理论基础,因此应该把劳动价值理论作为分析劳动生产率的前提条件。其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把劳动生产率理论与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联系在一起,认为劳动生产率要以社会基本矛盾相对应,即满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统一的理论,对劳动生产率的经济学分析不能只局限于劳动者生产过程中产品的产出和原料投入,同时要注重劳动者所处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文化观念、劳动者心理倾向等。此外也要关注劳动生产率变化带来的社会经济后果。

  2.劳动生产率的二重性。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率同时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他指出劳动生产率是静态意义上的生产率,它需要处于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这样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分析才有其经济学意义;同时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的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对于劳动生产率的分析不能局限于单独的某一阶段的发展,而要从整个社会的历史演变规律出发,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加以解释。马克思指出劳动生产率是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形式,生产力的外在表现形式深刻反映了劳动生产率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的统一,是从哲学高度加以解释的生产关系。劳动生产率的二重性为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奠定了基础,通过将生产商品的劳动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并对这两种劳动的生产力进行分析,得出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价值的本质问题,使劳动价值理论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提高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社会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激发企业活力

  企业活力是企业不断创造社会价值的源动力,而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则是提高企业活力的有力保障。提高劳动报酬,按劳分配方式和企业的报酬水平有利于带动劳动者工作的积极性,从而促使劳动者更加努力的参与到劳动中来,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最终促进企业生产率提高和产值增加。企业通过提高劳动报酬和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效益,这又为企业员工提供了更多的报酬,促进了企业效益的良性循环。我国经过长期的企业所有制改革,原有的劳动者与企业的工作终身制在大部分民营企业中已不复存在,实行更多的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的合同制。合同制的优点在于能够根据员工的表现,不断提高他们的劳动报酬和工资待遇,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此外,劳动合同制还使得在工作选择上,劳动者有了更多的自主性,会根据企业提高的薪资状况选择职业,所以提高劳动报酬也成为了企业寻觅员工的手段。

  (二)促进生产和消费的重要环节

  商品经济的本质在于交换,只有通过交换才能促进商品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转换,促进商品价值的满足以及使用价值的实现。而商品能够得到交换的前提则取决于消费者的购买能力。社会消费包括了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两种模式,而生产消费最终又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所以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行为是我国商品生产得以进行的前提。广大劳动者作为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主力军,劳动报酬的提高有利于劳动者生活水平的改善、购买能力的提高,从而促进社会消费的增加。商品销售的增多又使得商品生产得以进行,从而促使生产和消费紧密联系。此外,劳动者劳动报酬的提高也激发了他们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企业能够生产出更多产品。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3

  一、会计管理方式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1.会计管理是处理企业利益关系的途径。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存在一个生态系统当中,企业的利益关系涉及到政府、股东、债权人、客户和供应商等多方面的利益关系。企业的利益关系是以企业的组建为起点,整个经济活动贯穿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全过程。而企业的会计管理在整个利益关系的确立,各方产权的界定,经营成果的确定、企业净收益的分配当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这些活动是企业的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当企业在解散时处理剩余财产时,企业会计管理确认各股东之间的权益划分并对企业的利益关系进行清算。这些活动的主要操作者都是企业的会计管理部门,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贯穿于企业的各项重要经济事项环节,通过会计管理活动将企业与股东之间的利益紧密的相连接。

  2.会计管理是企业进行内部管理的重要工具。

  企业的投资者为了追求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寻求或者其他投资方式以获取更好的利益,必须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以实现经济利益的最大化。会计管理是企业内部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职能,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的重要工具就是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企业的会计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地发挥会计管理的职能,更好地为企业的股东权益的实现而服务。企业的会计管理活动通过利用会计的预测和决策职能,为企业的投资和经营活动提供依据,通过科学的核算、分析、反馈、考核企业的经济往来数据,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控制职能,并通过决算和会计报告形式,对企业的经济成果进行反映,从而促进企业投资目标和经济目标的实现。

  二、当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1.会计管理规范化程度低。

  会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但是由于企业会计管理在企业中还不够规范,影响到了企业会计管理效率的提升。首先是企业会计管理制度尚未建设和完善。不健全的会计管理制度影响企业会计管理方法的实施和会计管理流程的规范。其次是会计管理工作流程的不规范。由于企业缺乏健全的会计工作流程设计,造成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混乱,影响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发挥,造成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难以真实反映。再次,企业会计管理的工作模式不合理,企业的管理者在经济活动的开展当中,不按照流程办事,忽视会计工作,影响企业会计管理水平提升。最后,企业的会计管理机构的设置和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配置存在不合理的地方,造成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责任和权利无法明确,制约了会计管理工作的开展。

  2.会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

  现代企业管理离不开优秀的管理人才,企业会计管理活动亦是如此,现代企业会计管理需要一批高素质的、具有综合素质和品德的会计管理人员。但是,许多企业在会计管理人员的引进和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管理队伍的素质严重不足,欠缺具有经济、金融、会计、财务、管理、法律等综合知识的高素质会计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财经职业法规和自身品德修养意识淡薄,容易给企业的会计管理带来违法乱纪的现象和巨大的风险隐患。另外,一些企业在会计人员的培训方面缺乏足够重视,对企业会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严重缺乏,会计管理人员也缺乏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影响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开展。

  3.现代管理方法的应用不够。

  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是推动企业会计管理效率提升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许多企业在会计管理中,缺少对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例如作业成本法、全面质量控制法等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得不到重视和利用,企业的会计管理依旧是传统的记账、核算和报告,忽视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功能的运用。另外,企业在会计管理活动中忽视了先进的管理技术的运用,诸如会计管理信息系统和会计软件等,造成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效率和会计信息质量得不到提升,影响企业经济效益的改善。

  4.会计核算方法简单。

  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具有严谨性、科学性和完整性的要求,但是企业在会计核算的过程当中,由于企业会计核算方法过于简单,企业会计核算过分重视记账和核算,忽视了会计监督和会计数据分析,造成企业的会计信息存在失真的情况,不利于企业对会计原始数据的有效控制,影响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三、推动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中有效应用的对策

  1.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优化现代企业治理环境。

  为了提高企业的会计管理在企业中的运用效果,必须重视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环境,加强企业会计基础工作,促进企业会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能够科学有效地发挥作用。首先,企业应设置科学的内部治理机构并且明确各机构的职能及相互关系。严格按照公司法的相关规定,确立股东大会和董事会在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决策权,落实企业经营决策机构对于企业各项经济活动业务的决策权。保证监事会对企业董事会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执行实施监督权,其中应该重点加强企业会计的监督职能的发挥。其次,企业应该进一步完善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企业会计管理的流程,建立并完善企业会计管理的相关制度,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会计职能部门设置并强化会计制度的监督和制约机制,促进企业会计管理对企业经营决策的监督权和信息支持作用发挥,推动现代企业会计管理水平和地位的提高。

  2.强化会计人员职业意识,提高职业素养。先进的会计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管理人员。因此,企业应该重视提高会计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首先,为了促进会计管理人员胜任现代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必须重视和加强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还要提高会计人员对金融、经济、企业制度、证券市场等专业知识的掌握,促进企业会计管理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会计管理方法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运用,必须加强会计管理人员对于先进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运用,例如经济增加值,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资产评估方法、企业盈利预测的方法等。现代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应该不断地加强自身学习,掌握多方面的综合知识,才能够促进会计方法的有效实施和会计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另外,现代企业管理面临诸多的风险和危机,企业会计管理人员应该重视加强对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的学习,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从而降低企业会计管理的道德风险和法律政策风险,推动企业健康发展。

  3.强化会计制度,重视会计核算。

  企业会计管理是以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根本目的的。因此,必须重视加强企业的会计核算,降低企业成本。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应该重视加强企业会计制度的建设,依照国家的财经会计法规,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情况,开展企业会计制度的完善和落实。企业的会计核算是企业会计管理活动最基础、最重要的环节,为了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资金运营效率,强化对企业资金安全的监督,必须提高企业的会计核算水平,采用科学的会计核算方法,推动企业会计核算质量提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目标。

  4.采用科学的会计管理办法和手段。

  加强企业的会计管理,提高会计管理效率,必须重视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和会计管理手段的使用。因此,企业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利用计算机工具和现代网络科技,提高企业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提高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效率,提升企业会计信息处理和分析的速度和质量,实现会计管理目标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另外,应该引入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诸如经济增加值和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等,改善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水平,促进会计管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决策和战略管理。

  现代企业在实施科学管理和完善企业治理结构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的会计管理方法。企业应该重新认识会计管理工作,明确其在新时期的地位和重要性,不断地改善会计管理工作的不足与缺陷,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方式方法的创新和突破,以推动现代会计管理方法在企业实践当中更好地运用并发挥作用。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4

  【摘要】会计对于一个企业的运行和发展十分重要。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企业会计管理得不到高度重视,在这方面出现的管理漏洞越来越凸显,一定程度为企业的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本文就企业会计管理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会计管理;制度

  会计管理在企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的重心,关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会计管理制度的实行企业有效运行并且持续发展的保障,会计工作人员队伍的规范化有助于企业会计管理制度的实行和企业的长足发展。但是,经济的发展和变化以及企业内部管理层的更替带来的制度的一些改变使得企业会计管理方面出现了较多、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一、关于企业会计管理的'一些问题

  1.监督和管理机制不健全

  企业会计监管制度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在企业会计监管不健全的情况下,可能会导致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过分依赖人为的主观判断,从而出现一些错误。这样也会使得在对企业职工的管理的难度增加。比如国家颁布了《会计法》、《公司法》、《注册会计师法》是对会计工作人员的一种法律保护措施,但是现在社会巨大竞争压力使得管理人员在管理过程中出现了无视法律的现象,不惜牺牲职工的利益来维护企业的利益。

  2.企业管理人缺乏会计管理意识

  现在很多企业对于会计的管理方面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员去进行管理,还有的企业是没有对会计管理这一项引起重视,导致会计职工的工作不是出现混乱的现象。而且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管理人对企业会计的管理重视程度不够,主要是对企业会计管理的认识不是很深刻,所以在这方面没能够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强管理。

  3.会计工作人员规范没有得到加强

  会计工作人员是企业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他们的工作是企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是由于企业内部和社会的外部力量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使得会计人员的工作没有一个规范化的管理,从而出现了职责模糊的状况。比如,在企业日常运行中,哪个工作人员负责核算,也就是填写货币资金业务凭证,负责债权,债务应收应付票据的清算工作,负责这项工作的人应该怎么工作以及工作要收到怎样的成效这些没有明确的规定,所以,会计工作人员在执行任务时往往漫无目的地去完成,降低了企业的工作效率。

  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的办法

  1.建立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机制

  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成本显得越来越重要,企业使用的成本越低,这个企业往往能存在的越久,企业能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因此,企业要意识到会计管理机制的重要性。很好的利用起企业内部的监管体系,在实际经验的操作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和内部的制度结合起来,把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后来想到的解决办法放在一起进行。同时要结合铁路施工工程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关的规章,例如,如何任用会计工作人员及对会计人员的评价工作,在确立规章制度的基础上要将其落实,各个部门要相互合作,在实际工作中要对会计规章进行补充完善。对应评价规章就要设定奖惩制度,调动会计工作者的积极性,全面实现内部控制价值。

  2.培养企业管理人的会计管理意识

  企业要提高管理人的会计管理意识,企业要去建立专业的会计管理机构,对会计工作者进行统一的领导,可以进行分层分级管理。该机构在日常工作中要为企业提供决策,对本行业进行全面的分析,对整个公司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企业的会计管理者要对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研究,面对实际情况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使得会计工作有计划的进行,在会计工作中可以使用会计账本及会计账本,在符合国家会计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由会计管理机构进行统一监制。管理者对财务工作也要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工作。

  3.明确会计职责

  会计工作者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这样才有利于提高会计管理的质量。企业可以从两方面着手提高会计工作者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要招收专业会计工作者,从整体上提高会计工作团队的水平。另一方面,要对现有的会计工作者进行培训学习,要不断的提高会计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学习新型的工作方法,全面提高工作团队的整体素质。企业也可以创立会计工作论坛,发挥先进带传统的积极作用,财务工作者自身也要积极主动的学习新知识,新方法,不断的充实自己,完善自己,在工作中展示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会计财务工作必须落到实处,这样才能拥有强有力的竞争力,获得长期的稳定发展。企业在财务会计管理过程要认识到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合适的解决方法。会计队伍的管理壮大也要收到足够的重视,通过各种方式提高会计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只有全方位多角度进行会计管理水平,企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周玲.关于加强企业财务会计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2,11:217.

  [2]郑素生.关于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管理的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4,01:209.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5

  1当前小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1企业法制思想不深刻、会计信息真实性降低

  对于一个成功的企业来说,遵纪守法是企业内每一位员工应该都做到的,这也是企业员工所具备的最基本的素养。然而,做到这些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还是远远不够的。就目前我国企业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普遍在会计管理问题上存在法律意识不强的现象,并且缺少相关法律观念,因而,企业在进行会计管理工作时常常会因为法律概念不清晰而无法做到公平公正。从另一方面来看,会计法律制度的存在是为了规范会计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时刻警醒会计工作人员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能违背道德底线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但是由于企业在对职工培训时没有加以重点突出法制观念的重要性,使得某些会计人员缺乏法制思想,在外界的诱惑下可能做出修改会计信息、做假的账的现象,长久以往可能会造成企业资金大量外流,最终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困境,同时这种现象也会降低我国会计行业的整体道德水平,加剧社会不公平的现象,影响社会的团结稳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我国在国际上的名誉。

  1.2缺乏会计管理人员

  术业有专攻,任何事情都有适合的专业人员。在小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中,由于企业规模小,高层管理人员首要考虑的是经济支出,因此在进行会计专业人员招聘时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小数量,同时为了考虑职工工资问题会聘请一些专业性不强的会计人员,使得企业缺乏强有力的专业队伍,不能对会计工作作出专业的判断和果断的决定,甚至会因专业能力不足造成小企业资金损失。而导致这一结果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企业的领导人只认识到目前短暂的利益,而没有想到企业的长期利益,过度地将企业发展与企业现有的资金相联系,对企业的会计管理工作重视程度低,致使企业缺乏有专业素养的会计管理人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小企业扩大规模的速度,影响了其快速发展。

  1.3会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企业是一个整体,企业内部的员工是企业有利发展的前提,其对企业的重要性是不可估量的,而目前有一些小企业在进行会计人员招聘时由于资金原因总是聘请不到专业人员,还有一些是凭借利益关系和靠裙带关系找到工作进入到企业的,上述两种类型的会计职工对企业的发展非但不会起到大作用,还有可能会阻碍企业扩大规模,更严重的情况可能导致企业走向倒闭的道路。

  1.4缺乏有力的监管队伍及体制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社会上人们的任何活动都不是完全自由的,总是被各种各样的规矩监管约束着。企业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会参与的一个组织,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众多的工作岗位。在企业的运行中,企业需要设立自己专门的监管队伍来实时监管会计的工作,确保会计工作的有效进行以及时时警告那些在企业中有不轨之心的人,为了加强监控管理力度,企业还会同时设置相应体制来约束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然而,对于目前我国的小企业来说却对会计一职的监督缺乏管理,即使在企业中设立了相关制度,但由于监督人员执行力度不够使得这些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对企业管理起不到任何的帮助,阻碍了企业会计管理工作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流动。

  2健全小企业会计管理的对策

  2.1明确会计职责,加强会计立法

  我们知道,意识对事情成功的影响有多么重要,在企业会计管理问题上也是如此。为什么小企业在会计管理能力方面相对于大企业来说比较弱,其原因就在于意识。小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于会计职责意识比较淡,甚至有的小企业根本意识不到会计对于企业的重要性,因而会产生会计管理不足的现象。所以,要想从根本上缓解这种现象,需要企业会计部门加强意识,认识到自己所在职位会影响企业运营得好坏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明确会计职责,发挥自己所长。另外,企业还需要通过加强会计立法来规范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行为,使得他们明确什么才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逐步加深其法律意识,形成法律观念,为以后的企业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2.2完善企业会计管理体系

  企业会计管理体系的完善是提高企业会计管理的重要一步。企业作为国家重要经济活动的代表之一,国家应对企业给予足够的重视,面对国内企业的发展情况及时制定一些政策来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要将更大的重心放在国内小企业上,综合考虑国情将小企业会计管理体系完善,加强法律的权威性,使挑战法律权威的人望而却步,不敢再有任何不正当的想法。与此同时,根据各地的不同情况细化各地方的相关细则,使得小企业能够更加清晰明了地掌握与运用,并且将宏观条例细化以便小企业更好地实施。

  2.3提高企业人员素养

  任何一个庞大的企业背后一定会存在能力强的管理团队和良好的员工素养,并且企业内部的每一位员工都会是精中选精,不会出现浑水摸鱼的现象。企业要想在发展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那么除了要拥有能力卓越的领导人之外,还要有高素质的员工队伍,尤其是会计管理人员。我们知道,会计工作涉及到企业大小事情的资金问题,是企业正常运营的前提和基础,所以提高会计人员素养对企业发展来说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因而,企业可以从员工的招聘开始就为提高企业员工素养做准备,企业在进行人员招聘时不一定要在众多应聘人员中选择最优的人员,但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人员,同时,企业还要注重招聘人员的品质与工作态度,既要选择品质高也要选择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员。另外,招聘结束后,企业要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员工素养和专业能力的培训,不断加强企业员工的能力,如果有能力的话还可以与大企业进行员工工作经验交流,互相勉励、共同进步。

  2.4健全会计监督制度,设立会计管理监督队伍

  目前我国小企业会计管理监督普遍存在会计管理监督体系不完整,管理机构多,管理链条长等情况。国内许多小企业的会计管理监督文化尚未形成,企业的管理人员对会计管理的认识有待提高,企业内部会计管理监督机制缺乏总体规划,造成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或会计制度整合程度差。因此企业首先要健全企业内部的会计管理监督体系,多层级对单层部门进行必要的程序控制和违规处罚,保证监督的公正客观性及有效性。同时可运用电算化系统对会计人员的行为进行约束,规定计算机财务管理系统操作权限和控制方法,明确系统管理人员,任何人不得利用工具软件自接对数据库进行操作等。设立会计管理监督队伍是解决会计管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会计管理监督队伍的职责在于为会计管理提供管理意见、管理方案,监控整个管理过程。作为会计管理监控队伍的人员必须是非从属于被监督的会计管理人员,监督工作重在预防问题的出现。企业内部牵制制度的设立也尤为重要,即企业资金的流动由进到出每一环节都必须经过上下级之间不同人员分工掌管。会计管理监督不仅针对会计相关部门同时也包括对企业领导的监督。企业领导是引领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人物,是决定企业未来发展方向的关键。作为会计工作者的领导者,企业领导的工作内容是十分重要的,既要保障各项财会制度顺利的实施,也要不断加强对会计基础工作的认识,其对会计工作做出的任何决策都将极大影响企业会计管理工作。因此企业领导自觉接受企业会计管理监督队伍的监督,当其自身行为违反法律法规时,要赋予企业财会人员有权拒绝执行的权利,切勿过多地干扰会计管理监督工作或是凭借自身具备较大的权利间接对会计部门作违规命令,影响正常的会计管理监督工作。

  综上所述,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并不是因为一个原因引起的,而是众多因素综合导致的,因而,在对待小企业会计管理问题时我们要从多方位、多角度来审视,用科学的方法来解决此问题,使得小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能够占有一席之地,发挥其作用,展现其独有的魅力,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 篇6

  一、会计的职能和作用

  1.维护经济发展秩序。

  社会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有良好的秩序,这样才能够保障发展质量。通过会计工作,可以明确国家和社会各个财务部门的财务状况,减少会计操作中的不良行为,从而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减少财务管理中的各种风险,更好地维护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秩序,带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最终达到社会发展目标,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的稳定运行。

  2.提升经济管理质量

  科学的会计信息能够为国家经济管理提供准确的数据,从而满足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科学的会计管理工作,可以确保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财务管理质量,实现我国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升我国会计行业的运行水平,从而提高我国经济管理质量,满足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会计人员需要认真对各项经济数据进行核算,并将相关的资金、成本以及利润指标落实到实处,并保存好原始数据,帮助单位做好经济财务管理,从而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二、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会计职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需要充分发挥会计职能,这样才能够达到会计工作目标,减少会计失误,从而更好的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一旦会计职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将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质量。尤其是对于核算和监督两项工作来说,它贯穿于会计工作的始末,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时需要保障其准确性、完整性以及实效性,并将这些数据系统的记录下来,为经济管理人员提供更加准确的信息,从而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实际的会计中由于市场经济活动变化较大,管理人员也无法及时掌握市场经济数据,导致财务信息的不准确,会计数据失真,财务管理中的成本与利润不够真实,最终导致资产的流失,无法真正实现会计中的监督与核算职能,严重时还会制约国家经济的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质量的提升。

  2.会计人员的经营管理意识相对较差。

  财务管理人员在进行会计信息处理时,应该具备良好的经营管理意识,充分分析相关单位在发展中可能存在风险,从而提升其发展水平。然而许多会计人员由于经营管理意识相对较差,对单位自身发展预测不够科学,导致其市场市场运行风险增加,不利于我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许多会计人员在工作时只限于对会计数据的处理,他们意识不到经营管理的重要性,在工作中不能够从单位实际发展需求出发,使得会计信息科学性不足,容易出现如采购数量不准确、库存积压、成本上升等现象,甚至会影响到单位未来发展战略的科学性,不利于我国各行各业的稳定发展,最终影制约了社会经济的进步。

  3.财务管理工作相对混乱。

  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要保证自身工作的质量,从企业的实际状况出发,制定出完善的管理方案,实现企业的量良好发展。如果财务管理工作比较混乱,就会导致企业财务数据的真实性下降,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无法掌握准确的市场信息,不利于企业的进步与发展。除此之外,由于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使得会计账表不够健全,影响了企业会计工作的正常开展,进而会降低企业生产发展积极性,降低我国市场经济活力。

  三、会计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1.能够实现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

  会计人员在进行相关工作时应该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为社会经济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良好的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样的经济形势中资源优化配置作为其重要的运行法则,它可以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人均资源相对比较匮乏,国家在进行分配时需要做好资源的配置,这样才能够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质量。会计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能够反映出企业和相关单位中的财务数据,帮助政府分析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并结合这些数据来制定为经济资源配置方案,提升社会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经济的进步。在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中,会计管理人员必须要充分重视资源的使用效率,比如要分析哪些行业的产品成本比较低,哪些企业的市场风险较小、收益较高。通过这样科学的分析,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和单位的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结合现金流量来制定出更加完善的发展方案,充分利用各行业的有利资源,降低自身的生产和经营成本,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2.科学的会计准则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会计准则是对会计人员以及企业财务部门的行为规范,科学的会计准则可以减少会计问题,提升企业以及相关单位的发展水平,从而达到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因此说,科学规范的会计行为准则是促进我国会计行业有序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是提高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支撑。通过制定和完善会计行为准则,并将其准则落到实处,确保企业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客观、公正的反应企业内部的资金运行状况,发现问题时能够及时处理,最大限度降低企业市场发展风险。在这样的会计准则指导下,可以满足管理者、投资者、债券人的需求,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发展,维护社会经济运行秩序,提高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质量,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最终达到会计准则制定和运行的目标。

  3.完善的会计制度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会计制度可以对企业以及各个单位财务状况进行真实的反映,帮助政府了解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会计制度的监督运用越来越明显,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监督以及对财务部门行为的规范,可以减少企业偷税、逃税现象,要求财务人员能够及时足额缴纳税款,从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更好的实现政府经济职能,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水平。会计作为实现国家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可以实现国家与企业之间经济的合理分配,同时国家也可以通过会计制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掌握企业实际发展运行状况,并结合这些数据制定科学的宏观调控政策,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水平,为我国良好市场环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财政资金支持。因此国家在进行宏观经济调控时要充分利用会计制度,减少企业违法行为,监督企业做好会计信息处理工作,保证各项数据的真实性,提升国家税收收入,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

  4.会计制度能够有效化解金融风险。

  通过制定完善的会计制度,不仅能够提升国家的财政收入,也可以增强国家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众所周知,会计工作与社会经济发展有着紧密联系,会计人员在工作时需要保证自身行为的科学性,加强对会计信息的处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准确的依据,制定出相对科学的发展战略,这样能够降低国家的金融风险,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活力。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国家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度加强,一旦国际经济出现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国内经济的正常发展。但是通过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可以帮助国家准确把握市场经济信息,提前做出应对策略,从而降低金融风险对我国市场经济的破坏程度,实现经济的良好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会计工作质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相应的信息处理工作,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减少会计工作中不良行为的出现,从而达到企业和相关单位会计发展目标。也只有提升会计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规范他们对会计行为,才能够提升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降低国家市场发展风险,为我以后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赢得更好发展空间,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活力。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论文】相关文章:

管理报酬契约与会计政策选择10-19

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的管理体制论文11-24

企业契约与会计选择08-29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分析论文07-19

浅析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论文09-06

财务会计政策选择影响及弊端论文07-30

试论会计政策及其选择10-19

财务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及弊端论文12-13

会计政策选择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毕业论文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