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独父母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时间:2020-10-14 13:23:05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失独父母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摘要:目的:了解失独父母的健康状况及针对调查结果对干预措施进行研究。方法:采取立意取样法对武汉市“连心家园”的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综合分析,提出干预措施。结果: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精神抑郁等重大疾病易多发,34.6%的受访者患高血压,11.8%的受访者患有骨质疏松症,63.5%的受访者感觉与人交往不自在,17.7%的受访者出现重度的极端心理,42%的受访者担忧就医困难,98%的受访者担忧老年居无定所。结论:失独父母生活质量低,亟待提高;失独父母身心遭受严重创伤;失独父母主要担忧老无所养,就医困难。有效而完善的支持性政策,社会力量的大力帮扶及失独父母积极调试心态,有助失独父母回归正常生活,有利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失独父母健康状况的调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失独父母;干预措施;健康状况

  “失独父母”是指因疾病或意外失去独生子女,因年龄限制无再生育能力,且目前也没有再领养其他孩子的父母。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卫生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我国失独家庭已超过100万,并正以每年7.6万个左右的速度递增[1]。“儿孙满堂,膝下承欢”是很多老人的梦想。唯一的子女不幸离世,失独父母不仅承受着失去孩子的精神悲痛,更面临老无所依的风险,且严重的心理创伤使他们的健康状况极差,身患恶疾。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失独群体的生活质量问题、心理健康问题及社会需求问题日益凸显。本文旨在进一步了解失独父母的健康质量状况和社会需求,为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自制调查问卷,对武汉市的失独组织“连心家园”(武汉市失独父母自发组织的一个失独团体)中的117位失独者进行一对一的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个人基本信息、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对未来的打算4个方面。受访者均自愿接受调查,氛围宽松,时间充足。受访者的基本资料见表1。其中,“退休”缺失3例,“文化程度”缺失4例。

  1.2 调查方法

  采用一对一的调查形式:受教育程度高的受访者经调查员说明后能独立填写问卷的由其独立完成,对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受访者由调查员逐条询问协助其完成。

  二、结果与讨论

  2.1 身体健康状况

  2.1.1 失独父母身体健康状况堪忧。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易患重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冠心病、胆囊炎胆石症、脂肪肝、老年痴呆、慢性胃炎、高血脂等疾病,见表2。对父母而言,孩子是血脉的延续,未来的依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减退,生活自理能力减弱,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独生子女家庭,子女离开后,不仅给父母带来精神重创,导致失独者积郁成疾,影响生理健康,表现为多病缠身,治疗不易恢复,病程长。同时,唯一的孩子逝去,父母失去生活期盼,即使患病也只是简单治疗,因此失独父母的健康水平日益下降。

  2.1.2 休闲方式单一,自感健康状况不佳。失去唯一的孩子,失独父母会感觉到来自外界的歧视,不愿与人接触。由此,大多数的受访表示者不愿意参加群体性活动,如太极拳、跳舞、唱歌等,如表3所示。同时,对于跑步、爬山、打球之类的剧烈运动的参与者更是少数。娱乐方式的单一、休闲活动的减少导致约80%的受访者对自己的健康状况表示不满意,见表4。一方面,孩子突然离世,父母深受打击,无法接受事实,无心休闲娱乐,健康状况差。另一方面,唯一的孩子没了,迫于周围环境的流言蜚语,失独父母怯于参加群体性活动。外来压力,心理苦楚,导致失独父母感觉自身处于非健康状态。

  2.2 心理健康状况

  2.2.1 心绪难平趋向极端。在中国传统的养儿防老和传宗接代的.家庭观念中,孩子不仅是血脉的延续,更是精神的依托。在失独家庭中,因为人生中的此次遭遇,让很多人变得敏感、脆弱、封闭、甚至就此消沉。如表5所示,失独者时常陷入回忆,否认孩子已逝世,情绪消极,如抑郁、失望、沮丧等,表现为一如既往地整理孩子的物品及房间,对周围事物失去兴趣,对生活表示淡漠,主动远离社会,更有甚者会穿孩子的衣服,以寄托思念之情。11.5%的受访者对孩子抱有内疚之情,既后悔孩子生前,没有给予其足够的呵护,也内疚没有见到孩子最后一面,在孩子最痛苦绝望的时刻没有陪伴于旁,甚至将孩子逝世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抱着代替孩子死的想法。失独的哀伤导致失独父母以泪洗面,时刻担心紧张孩子含恨而去,甚至还会出现自杀念头等极端心理。

  2.2.2 失独父母社交呈现自我封闭。失独导致失独父母出现社交压力的程度见表6。调查发现,63.5%的受访者在与人交往时,会感觉不自在,甚至有受访者觉得身边的亲人视自己不祥。因此,49.1%的受访者节假日选择在家度过,而仅有5.5%的失独者会选择与亲戚过节。因为亲戚聚会难免谈及孩子,而失去孩子的父母却与这种热闹氛围格格不入,难免遭遇尴尬,甚至勾起回忆,触及内心伤痛。而同命人相似的命运与体验更易将失独者系起来,更能给予失独者心灵慰藉,因此,21.8%的受访者倾向和同命人一起过节,互诉心事,彼此安慰。同时,也有23.6%的受访者表示节假日会走出家门,外出旅游,放松心情。

  2.3 对未来的担忧与期望

  2.3.1 养老就医问题亟待解决。中国人自古追求“老有所养”、“安享晚年”,但对于失独家庭父母而言,年老无人照顾、沟通障碍、就医困难、无经济来源及无担保不能进入养老院等难题令他们忧烦,如表7所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水平逐渐降低,经济来源匮乏,日常生活起居无人关心照料,出现紧急情况无人帮扶救助,孤独寂寞时无人交流谈心,而这一系列问题最主要的是养老和就医,见表8。调查发现,对于理想的养老方式,52.3%的失独父母选择抱团取暖,同命人集中养老,这与他们的特殊心理分不开,毕竟同命人之间有共同的遭遇,更易打开心扉,共诉苦楚,感受到彼此的温暖。对于就医,生病住院难免遇到病友询问子女的情况,以及病友子女嘘寒问暖的温馨场景,这将触及失独父母的痛,不利疾病恢复,因此23.4%的受访者希望医院提供单独的失独者病房。同时,失独老人年老体弱,经济状况差,又没有子女陪护,出行不方便,他们希望医疗单位能免费体检并定期上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