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地理论文

时间:2021-04-05 17:34:03 地理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区域地理论文

  地理是研究地质环境的一门学科,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区域地理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区域地理论文

  高中地理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的培养分析

  摘要:高中地理新课程提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倡导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也不尽如人意,研究如何有效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提高学生野外调查与考察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对落实新课标要求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地理实践能力;基本步骤;基本要求

  自新课标改革以来,降低了对具体地理知识内容的要求,基于案例为载体的地理课程编排,突出对地理科学素养和能力的培养。《课程标准》提出的设计思路:要求学生既要学会整理、分析地理事实,又要学会运用地理基本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等。以人教版为代表的地理教材,在每章节之后都有相应的地理实践或实验活动。实践教学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为主,使其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教学活动。[1]所以结合自然或人文问题,进行探究性实践活动,可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地理素养的目的。实践性是地理学科最显著的特征,但现实的情况是各校真正落实开展的地理活动次数不足,更谈不上说保证活动课的质量和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实践能力。高中地理还是受到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地理课程还是以应试知识和能力为主导,课程计划中的地理活动受到课时、教师能力水平、活动地、安全等各种因素影响,导致学校真正开展的地理活动寥寥可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发或设计安全性高、耗时少、实效强的地理调查和考察活动,成为大势所趋。开展地理实践活动,是落实“生活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理念的重要途径。[2]所以自2011年以来,笔者在这一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发挥乡镇学校优势,争取社会资源的支持,保证每学期活动和实验不少于3次。地理实践活动的开展,既改变了传统教育模式低效率的地理知识的传承,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的提高产生积极的影响。现就高中地理实践活动开展做些阐述。

  一、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基本步骤

  (一)根据区域特点,指导教师预先踏勘

  地理调查与考察要成为地理教学的重要一环,指导教师必须对调查与考察的区域进行预查、分析,选择适宜的调查线路和观测点,一个好的观测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人文地理要素的观测点蕴藏丰富的地理知识和原理,通过这个观测点,既能够验证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又能够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做出探究评价。

  (二)根据课程标准,选定调查与考察课题

  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活动建议,考虑学生兴趣和学情,并结合地理调查考察的要素特征,必须事先精心选定调查课题。没有主题,便没有探索的目标和方向,也就无从进行考察。因此,学生的地理考察活动,是以学生确定主题为重要前提的。[3]选定调查课题应与地理教科书上的内容有密切的联系,结合学生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社会热点。由于受到调查时间和操作的可行性限制,建议调查的课题应该小而具体,这样有利于操作,有利于考察目的的实现。

  (三)预先了解区域概况,确定调查与考察方案

  由于地理调查与考察的场所主要在室外,因此在开展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前要事先制定调查与考察的计划方案、安全预案,利用GoogleEarth,向学生介绍调查与考察地区的地形地貌、地理环境、主要观测点,主要的实习内容和注意事项。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调查考察并随时作好记录(可以利用观察、描述、草图、摄影摄像等记录地理对象的形态、分布、性质、变化过程等)。活动方案可以参考学生意见(如活动时间、小组分工、项目设置)来制订,这样有利于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凸显学生在活动中的主体性。

  (四)发掘乡土资源,切合调查和考察要求

  乡土地理资源就是学生生活的地域,调查考察便利,贴近生产生活实际。学生对此有一定的了解,对相关的问题有一些思考体会。另一个方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自到野外去观察、去研究,在野外考察过程中,学生可以找到自然地理概念的原型,使抽象的地理概念更加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学生通过对地理必修一、必修二相关内容的学习,对大气、水体、地表形态及人文地理的特征有了一定的认识。只有将课堂理论认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实现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提高了地理实践能力,培养了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五)资料整理与图件清绘,撰写调查与考察报告

  在学生调查与考察活动结束后,要对记录和搜集到的文字资料加以整理,对观察、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分析,把在实习中取得的各项资料系统化和条理化,为撰写调查与考察的报告提供佐证。调查与考察报告是地理实践活动的具体成果之一,撰写地理报告一方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野外实习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工作结束后,以小论文、讨论会、成果PPT展示会等形式汇报。撰写的调查与考察报告需论点前后一致,论证充分。调查报告也不应该只是文字描述说明,如果能附加各种图表、照片,可以使论述及结论更简明、清楚和富有感染力与说服力。

  二、地理调查与考察活动组织指导的基本要求

  (一)保证安全性

  教师要熟悉调查和考察地点,详细勘探区域地形地貌,尤其对有潜在危险的地段要做到心中有数,在一些危险的地段要做好提醒,安放警示标志,同时要了解附近的医疗急救机构,每个学生购买当天的旅游保险。考察前进行安全教育,要让学生牢记安全规则,这是确保调查和考察活动安全重要一环。

  (二)强调全程性

  它要求从地理活动的准备到结束,地理教师应该给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在设计活动计划、方案时给予一定指导,在活动开始前对学生进行思想动员、分组分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观察的机会。坚持地理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全面发展。例如,在海水侵蚀—堆积地貌观测活动前交代注意事项;在活动过程中,定期检查各小组活动的进展情况,协调、控制各小组活动的进度,指导研究思路、方法;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指导。

  (三)坚持自主性和指导性相结合

  在地理调查与考察实践活动过程中,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事实表明,学生的独立感、自信心及创造精神的养成往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活动,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中反复强化、日益突出。因此,在地理实践活动时,应让学生独立参与观察地理事象、记录数据、亲自动手操作考察仪器、采集标本。另一方面教师要始终担任指导员的角色,交给学生考察调查的的顺序与方法,在活动过程中,当学生遇到困难而又无法解决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如在测量水稻土层结构活动中,教师应该讲解测量方法,并做好示范,让学生以此类推。

  高中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摘要:近些年来,高中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高中地理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对地理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地理教学在开阔学生的地理视野,促进学生更好地认识地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高中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关键性阶段,所以必须贯彻高中地理新课改的精神理念。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自主探究能力,活跃课堂氛围,促进地理有效教学。

  关键词:高中地理;自主探究;能力;有限学习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强调,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坚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通过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地理实验活动,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在整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精神、探究本领和合作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传统的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普遍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模式,即在课前按照课标进行备课,在课堂上按照目录进行讲授。这种教学模式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难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水平。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很有必要。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高中地理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高中地理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创设合理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

  在高中阶段,由于有些地理知识对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具体的、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可观的、可触摸的教学情境中感受地理学习的魅力,从而促进教师的高效教学和学生的有效理解。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地球的运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一些基本知识点,理解由于地球自转和公转而造成的昼夜交替现象、时差特点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不断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地理事物。在进行本课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准备好投影仪、地球仪、手电筒和发光的太阳模型,在课堂上给学生现场演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进行现场观察,并发现一些基本的运动规律。这种现场演示的教学模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继续给学生讲述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即“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基本特征,晨昏线的.判断方法,一些地方时的计算方式,四季的划分方式以及划分依据”等,学生就会很轻松地理解课本知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设置具体教学情境的模式提升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促进了有效学习。

  二、引进“翻转课堂”,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变传统的单调“讲授”课为现在的“学生主动学习”课,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想进行一堂完整的“翻转课”,必须要协调三个内容,也就是合理的网络环境、自觉的学生和充足的时间。例如,在讲高中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我国水资源的总体分布概况和基本特点,理解水资源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影响,从而树立节约用水的重要意识,尊重自然规律,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列出一系列的问题,即“世界上降水量和径流量最多的是哪个洲?最少的是哪个洲?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分布状况是什么样的?水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样的重大影响?”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课本,寻找合适的答案,并与同伴进行讨论。学生在寻找答案的同时,通过自己的思考又提出了一些新的问题,即“目前我国水资源的利用状况是什么?为了节约用水,我国现在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呢?”之后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总体的分析,促进了学生的自主思考和有效理解。

  三、引进“微课”教学,提升学生学习水平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即教师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录制一个几分钟的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介绍,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从而促进有效学习。例如,在讲高中地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时候,由于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通过一些具体的实例去理解分析城市里各个功能区的形成特点以及区位特征,逐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教师给学生播放一个小视频,在小视频里面通过动态图画的形式对本课的重点和难点进行一一讲解,即“城市的地域形态特点和分布结构,经济因素在城市地域功能区的作用,城市地域形态的形成与地理环境的重要联系”等,使学生对本课的知识有一个宏观的印象,便于后面的学习。之后教师结合视频给学生讲述课本上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这种“微课”教学一方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的有效学习。在高中地理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地理教学模式,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地理教学活动,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氛围,还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区域地理论文】相关文章:

区域地理教学的地理信息技术支持的论文07-08

拓展区域地理,实现初高中内容的融合论文08-16

区域地理教学的地理信息技术支持08-16

高中区域地理的复习方法10-02

地理地图与中学地理教学论文08-06

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支撑效应论文08-23

现代地理教学论文06-22

区域海洋经济研究前瞻论文07-04

区域经济毕业论文题目10-06

浅谈拓展区域地理,实现初高中内容的融合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