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时间:2020-08-22 19:57:49 本科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本科生导师制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逐渐成为社会重要的产业,旅游管理专业在高校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数量的严格控制,大多数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加上旅游业的服务性,旅游专业的学生对专业热情并不很高,职业情感相对缺失,严重影响我国人才培养。要改变目前这一现状,我们可以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Undergradudte TutorialSystem),规范人才培养,促进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发展。

  一、本科生导师制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实施的必要性1999年我国高校扩招以来,原来的班主任的辅导模式,因学生过多而不能因材施教,对学生个性化发展非常不利。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采取辅导员制,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德育教育,专业知识较欠缺。这两种人才培养指导模式缺乏对专业知识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的有效结合,而本科生导师制可以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是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旅游人才的培养社会客观要求。旅游业是属于第三产业,即服务行业,旅游产品是包括满足游客旅游活动所需的各种物品和服务,其中以服务为主,服务质量决定产品的质量。服务质量与旅游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业务素养、服务理念、应变能力、态度亲和程度、性格修养、职业道德水平密切相关,旅游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决定旅游产品的生命力。由于旅游行业跨度大,行业人员从事导游服务、酒店服务、旅游资源开发、会展策划、市场营销、区域旅游规划、项目策划、旅游产品设计, 以及旅游企业的其它工作,如财务管理。需要较广的知识面,包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涉及管理学、营销学、文学、历史、地理、心理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客观上要求旅游管理人才必须是知识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导师通过对学生业务指导和实践活动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服务技能。

  其次,本科生导师制是实现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需要。根据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旅游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此方针引导下,结合我国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强调其技能培养,不仅要具有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而且要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技能,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需要导师正确的引导。

  再次,本科生导师制是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与能力要求的必然选择。旅游管理人员包括旅行社、酒店、景区、旅游规划 旅游管理部门、旅游行业协、会展业等方面的工作人员,综合考虑社会、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从旅游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能力结构与能力要求看,包括社会能力、职业基础知识与通用知识能力、职业技术核心能力、职业拓展能力等,这些能力大部分是实操技能,实操技能的获取最直接有效的途径是导师指导。另外,传统的教学方式以课堂教学为主,是一种“单向灌输式” 的教学模式,教师以讲解、板书以及各种媒体作为教学手段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方式因个体的学习能力不同,对技能的掌握程度也不一样,需要导师个别额外辅导。

  二、本科生导师制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实施原则人才的培养必须根据专业特点、培养目标和个性发展需要配备导师,导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兴趣及特长的基础上,重点围绕学风建设、能力培养、技能培养、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因此,针对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提高旅游人才培养效果,导师需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做好指导工作。

  第一,以技能培养为核心,能力培养为根本,提高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的实践能力。旅游服务技能的培养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校内的技能大赛、实训实验室练习、校企合作进行培养。在这些环节中,导师扮演鼓励者、监督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同时,导师需要倾听学生的意见,及时向任课教师乃至系和学校有关部门反馈信息,积极配合专业任课老师加强对学生的辅导。导师须根据旅游管理的实际需要、专业特点以及学生自身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旅游社会实践、旅游调研规划和旅游管理相关的学术活动,指导旅游专业的学生积极科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不断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毕业班导师可结合指导毕业设计,通过论文的撰写,促进理论知识和服务技能的提高,使学生积极朝着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方向发展。

  从旅游管理人才能力培养方面来看,本科生导师在培养学生社会能力、职业基础知识与通用知识能力、职业技术核心能力和职业拓展能力作为重点。通过指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社会实践、实习活动、学科调研和学术活动,选修第二学位等多种途径提高多方面能力。通过构建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学校与社区合作关系,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社会能力;毕业班导师可结合指导毕业设计(论文),通过论文的写作,促进理论知识和技术能力相互促进提高,促进学生朝着高等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方向发展。

  第二,突出实践性技能培养与职业道德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并重。人才培养中,知识、能力、素质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分别处于不同的层面,通过相互之间的紧密联系构成人才全面发展的整体。旅游专业导师通过指导学生择业、就业过程,进行职业道德观教育,帮助学生进行成才设计和职业规划,促进学习技能的热情;通过指导促进服务技能的提高,提高准时守时、服务周到、服务效率等达到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结合旅游专业发展的实际,对学生进行科学意识、团队意识、劳动意识和法纪意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养成爱国、诚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勤俭、奋斗等优秀人文素质品质,对技能学习和职业道德养成也有好的促进作用。

  第三,把握教育规律,有步骤引导学生成才。

  旅游专业导师必须根据院系条件、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和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合理安排相关工作。旅游管理专业可以从大学第一学期开始配备专业导师,根据导师教学、科研能力,业务熟悉程度以及招生规模,合理安排所指导的学生的数量。导师对大一学生的指导主要是心理疏导,让学生实现中学向大学的转变,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在学习上,主要是一些旅游基础理论的学习;二年级,导师指导主要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组织的旅游专业实践,培养沟通交流的相关表达技巧,并在旅游实践中给予学生指导,实旅游管理基础知识,提高旅游服务实践能力;三年级鼓励学生参与导游大赛、旅游线路设计大赛、中餐餐桌设计大赛,培养和巩固服务、管理能力;四年级导师主要是对学生毕业实习、毕业论文以及就业作相应的指导。总体来说,旅游专业导师前两年必须注重基础和能力培养,后两年注重技能、实践、就业、职业规划方面的指导。三、本科生导师制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建设中的保障机制建设为了保证导师制可持续、稳定运行,充分调动导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在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1、制度保障从学校层面来说,必须建立导师工作领导办公室,负责导师的岗位审核、导师选拔、优秀导师评选、导师岗位培训等工作。对于旅游专业或者相关系部来说,可以建立专业导师组,落实导师工作指导思想、工作职责、权利与义务,制定符合旅游专业发展的导师制管理办法,在导师的任职资格、导师的选拔、工作绩效考核、报酬的激励等方面,建立相应的制度,规范实施管理,必须通过一定的制度作保障。

  2、经费保障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耗费导师大量时间和精力,这种付出是长时间的,需要一定经济补偿,系部必须设立相应的专项基金,保证导师相应的经济补偿,调动导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此外,旅游专业导师对学生实际技能培养需要场地租赁费和耗材费,比如组织服务技能比赛、购买相关的实习设备,组织学生校外的旅游实践以及为学生搭建相应的学习交流平台等,都需安排相应的专项资金,一保证导师对学生指导的顺利开展。

  3、师资保障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导师是影响其成长的关键因素,必须跳出本学校,要善于“借脑” 和引智,结合旅游管理专业特色和旅游管理专业发展的方向,实施有效的校企合作,引进社会导师,甄选一些德才兼备的旅游管理策划和旅游规划专家,旅行社、酒店社会的高级管理人才充实导师队伍。同时,学校要加强旅游导师队伍师资建设,对经验不足的新进教师和知识陈旧的老教师实施定期培训,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增强自身指导的能力,保障人才培养的实效性。

  4、措施保障面对大学扩招,必须降低旅游导师指导的随意性,建立常态化、规范化和可量化的导师指导模式。旅游专业本科生导师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每月与指导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对每个学生的个别辅导每学期每人平均一次以上;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同时,导师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每次约谈后在指导学生的《导师指导手册》中填写简评并签名;每学年末,导师必须接受指导学生的测评,并针对测评结果中提出的问题,改进工作计划,加强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措施。

  四、导师制实施过程中注意的突出问题目前,在很多高校,班主任制、辅导员制和导师制三种指导模式并存,但是缺乏对三者职责的清晰界定,造成一些工作没人管或者都在管,工作效率低下,亟待规范导师工作职责。导师的工作职责的界定可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岗位设置确定。导师工作职责主要以学业辅导为主,思想引导、生活指导、心理疏导为辅,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协调发展。对于广西民族师范学院的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说,导师工作职责主要包括:向学生介绍旅游专业前沿信息和发展趋势,教育学生热爱专业,根据学生的特长、个性和志向,指导学生合理安排选课计划和学习进程;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答疑解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问题,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并为学生交流学习经验和相互学习提供机会和条件;指导学生课外课题研究选题,完成专题文献综述与相关科研论文,组织科研课题讨论会,吸收学生充当科研助手,动员和组织学生参加校、系的课外科技竞赛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日常生活,加强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和问题,构建平等、民主、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努力以自身的言传身教促使学生的品德养成和全面发展。

  结语旅游服务是一种技术性强的工作,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除了具备理论知识,还需要较强的服务技能,导师制能根据旅游管理人才特征结合社会对人才要求和学生情况因材施教,是一种导师对学生学习、品德及生活等方面进行个别指导的培养模式,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对其它专业人才培养也有借鉴作用。

【本科生导师制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关文章:

1.应用型旅游人才培养论文

2.高职高专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3.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

4.工商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5.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6.旅游管理本科生简历范文

7.工商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论文

8.工商管理新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