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患儿肌肉注射中心理干预的运用分析

时间:2020-08-30 10:26:28 MPA论文 我要投稿

小儿患儿肌肉注射中心理干预的运用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门诊注射室100例3~6周岁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50例患者。对照组男32例,女18例,平均年龄4.5岁,干预组观察组男33例,女17例,平均年龄4.4岁,全部为第1次在该院门诊进行肌肉注射治疗。

  1.2 方法

  安排专人分别负责两组患儿的注射操作。对照组患儿在肌肉注射过程中按照常规程序进行,仅作规定的说明解释。干预组患儿在开展肌肉注射之前、过程中以及结束后分别开展心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注射之前建立良好关系 3~6岁的患儿一般进入到注射室之后,会产生紧张心理,患儿如果情绪过于紧张,不仅会大声哭闹,身体不安,同时对于护士也会产生强烈的对立情绪,此时,护士与患儿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有助于治疗活动的有效开展。护士要以和蔼的形象出现在患儿面前,面带微笑,和患儿说话语气温和,寻找患儿身上可以赞扬的地方进行赞扬,如衣服的颜色很漂亮,帽子很暖等,并和患儿拉一拉家常,谈一谈在幼儿园的有趣事情,拉近之间的心理距离。在护士开始溶药的时候,要不停地鼓励患儿,如:“老师都说你是一个勇敢的小朋友,阿姨打针一点也不疼”,并和患儿商量注射的位置以及体位,提高患儿勇敢心理,主动积极配合。

  1.2.2 注射之中转移注意方向 研究显示,患儿在注射过程中,一旦注意力被吸引到注射活动之外的事物上,尤其是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其对于注射活动的恐惧心态与紧张心理能够得到缓解,同时有助于全身肌肉的放松,有助于注射活动的开展。在对患儿实施肌肉注射的过程中,护士要尽量转移患儿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可以和患儿谈一谈孩子们都喜欢的'动画片内容,说一说童话小故事,或者出一些简单的加减法算术题让患儿口算,通过这样的一些患儿感兴趣的内容,有效转移他们对注射活动的注意力,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注射部位转移到其他方面,对全身肌肉进行放松,顺利完成肌肉注射过程,防止患儿因为注意力集中在注射部位导致肌肉紧张。

  1.2.3 注射之后及时开展表扬 患儿在注射治疗活动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其增强配合效果,以及为下一次治疗提供帮助,尤其是要在患儿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要给予患儿表扬鼓励。一定比例的患儿在注射活动中能够经过教育主动配合护士,在主动积极配合护士完成肌肉注射操作的患儿注射结束之后,护士要及时进行表扬,对患儿注射中的勇敢给予高度评价,如:“你真是个勇敢的孩子”、“这么多小朋友中,你是最棒的”、“你是阿姨所见到过的最勇敢的孩子”、“阿姨相信你一定很勇敢”等,让患儿从注射疼痛感中迅速转移到成功、满足、自豪这样的积极情感中,为下一次注射奠定情感基础。同时,这样的积极评价也能够为其他患儿做好榜样,让正面激励引导其他患儿的情感,对更多的患儿产生激励引导作用。

  1.2.4 个性患儿心理干预途径 绝大多数患儿在上述心理干预情况下,都能够积极配合护士操作,但是也有部分个性患儿需要适当变通心理干预方式。对于胆小类型患儿,要采取长时间鼓励加抚慰的方式强化心理干预成效,如在注射过程中,轻轻安抚患儿的后背,以亲切的话语鼓励患儿配合治疗。对于蛮横类型患儿,如鼓励、表扬、抚慰均无法奏效情况下,可以板下脸,加之严肃的威慑性话语,促使患儿配合注射操作,但是对于这样的患儿,不能采取恐吓的方式。对于哭闹等情绪较为激动的患儿,可以稍等一段时间,待其情绪稳定之后进行教育引导,配合治疗活动。

  1.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干预组主动配合41例(82%),被动配合9例(18%),合计100%;对照组主动配合12例(24%),被动配合26例(52%),合计76%。两组患儿在肌肉注射中的配合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从对比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经过心理干预的患儿在肌肉注射过程中配合人数、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注射患儿,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一现象和3~6岁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直接相关,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具有较为完整的情绪分化体验,但是自控自制水平较低,持久和耐受水平不足,具有执拗和冲动的特征,在开展肌肉注射操作中会表现出明显的抵制,大声哭闹和推搡,有的患儿因为对肌肉注射疼痛的惧怕导致强烈的排斥表现,最后只好强制控制患儿身体完成注射[2]。针对这样的状况,护士在提高肌肉注射技巧水平的基础上,还要研究分析这一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在准确判定患儿性格类型的基础上,找准有利契机进行心理干预。

  在对患儿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护士要寻找患儿身上可以作为表扬的地方,并争取共同的话题,以此来拉近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如表扬患儿辫子好看、衣服漂亮、平时勇敢等,让患儿感受到护士阿姨的亲切,消除抵触心理,并通过与患儿讨论动画片、游戏、故事等方式,提高患儿对自己的信任程度,无形中化解患儿紧张、抵制的心理[3]。在对患儿进行注射操作过程中,要将注意力转移作为切入点,通过讲故事、算算术题、背诵古诗等方式,将患儿的注意力转移开去,顺利实现肌肉注射的操作。在患儿配合护士完成肌肉注射操作之后,还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否则患儿会产生上当受骗或者失落的心理,不利于下一次注射治疗。对于特殊个性的患儿,在表扬鼓励以及较长时间的抚慰,仍然无法让其进行配合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摆出严肃的表情,讲出威慑性的话语相配合的方式,让其对护士产生一定的畏惧感,虽然内心极不情愿,但是不敢反抗,被动配合护士进行肌肉注射操作,完成治疗活动[4]。

  综上所述,护士在对3~6岁患儿开展肌肉注射操作中,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语言技巧,在对患儿进行认真观察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其性格类型,运用恰当的心理干预手段,能够消除患儿的紧张焦虑等不安情绪,提高对疼痛耐受性,配合护士进行操作。同时,心理干预还能够密切护患关系,有利于医院形象建设。

【小儿患儿肌肉注射中心理干预的运用分析】相关文章:

1.老年抑郁心理干预分析

2.基层员工流失中心理资本干预的运用论文

3.经消化道中毒患儿洗胃护理干预论文

4.演讲中的眼神运用技巧分析

5.标识设计中色彩运用分析

6.护理干预对门急诊输液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分析论文

7.女性恋爱中的心理分析

8.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运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