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时间:2020-08-17 12:21:54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摘要]针对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的特点,分析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探讨了在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把科研思维方法向教学环节进行延伸和结合的一些做法,指出了当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科学思维方法在解决这些问题时的作用和意义。

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关键词]工商管理学科;科学研究;教学实践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的逐步普及,越来越多的高校都设置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或方向,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大量的现代化经营管理人才。可以说,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是反映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窗口,它具有交叉性复杂、应用性与结合性强、发展更新快、同行竞争激烈等特点。一所高校的工商管理学科要想在若干个专业方向上办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要想在该学科领域的某些方面具有自己的亮点,要想在地方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没有一批掌握该学科研究方法和高水平的教师群体是不可能的,没有把这种科研方法和精神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的实践同样也是不可能的。科研和教学的有机结合是决定高校工商管理学科专业水平和学生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一、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思维方法和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的途径

  科研和教学是高校教师的本职工作,二者之间可以说是“皮毛”关系,是统一关系,是协调促进、共生共赢的关系。在我国大力倡导创新的今天,高校教师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教师,由于学科理论知识更新较快和综合应用性强,因此,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科研和教学的新思路,要时刻关注并实践二者的结合和相互促进,而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二传手”角色上。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思考转化为科研中的灵感和素材,通过科研中的探究和试错来激发教学中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新思维,二者相得益彰,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教学效果。

  其一,把科学研究的思维方法通过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学方法问题,也是教学理念问题。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在西方工商管理教育中被证明是一种成功的模式,它强调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要有响应,学生和老师之间要有对话和交流。如果只是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那么口才再好,也不能持续吸引学生。如果老师和学生之间有对话和互动,教学效果就很不一样。

  学生反映交互式、讨论式的教学方法与单向灌输式教学方法最大的差别就是,“我们都很紧张,思想不敢开小差,不知道老师什么时候提问,不知道会问什么问题,不知道会不会问到自己”。

  实现教学互动,首先,需要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过去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这当然是正确的。但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问题,就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如果没有学生的响应,教师讲得再好,也是被动的。只有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将被动变为主动,才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所以,学生有没有响应,教学效果是截然不同的。

  其次,为了实现教学互动,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同阶段能够启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在理论分析和讲解阶段,可以讲一段以后问学生,下面的逻辑安排会是什么?讲案例题的时候,老师先对可能涉及到的理论知识进行介绍,接着让学生团队进行讨论,请团队代表到讲台上演讲,最后评价学生的理论运用情况。教学方法要遵循科研思维的规律。

  同时,在交流和讨论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不要学生一下子答不出来就把答案说出来。比如,在讲“管理”的概念时,可以让学生演绎生活中一些“管理”的现象,让他们逐步归纳出一些共性(内涵),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之下总结出“管理”概念的若干个关键词。

  所以说,教师的作用不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式。

  其二,在课程内容创新和学生求知激励方面,科研思维方法和科研成果的作用巨大。长期并稳定地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可以极大地开阔学术视野。

  科研成果不仅可以指导并应用于企业实践,而且还可以更新课程内容,开发新的教学实验。科研成果与教学经验相结合,可以对课程的某些经典内容进行创新,使之富有新意。

  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可以提高学术的敏锐性。将现代科学技术以及企业管理方面的重要成果从本学科的角度加以分析,可以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结果。

  将这些结果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所学习的知识并不只是一些枯燥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现实,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某些灾难性事件的分析,还会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很大的震撼。比如,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军队后勤供给涉及到的先进物流技术,巨人集团轰然倒塌背后的非理性战略扩张问题,等等。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扩大了教师思考的空间,教师把这些问题的想法再反馈给学生,可能会激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探究。

  其三,教学团队的经验积累和创新思维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以及教学经验的积累都需要发挥团队的力量。一个优秀的教学传统,包括学科背景、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往往需要几代人经过几十年的辛勤耕耘才能形成和完善。一个优秀的科研传统,必须包含有创新的元素。因此在这个问题上,既提倡继承,又提倡个人的积累与创新;既要努力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又要养成创新合作的科研风格。团结协作,互相启发,是教学和科研持续创新的有效机制。

  所有的老师都按一个模板来讲课是失败的,所有的老师只按单一的科研思维方式来研究问题也是失败的。可以继承,但是自己要有积累,同时在积累的基础上要有创新,然后要形成自己个性化的教学风格。对于工商管理学科的一些主干课程,如市场营销、管理学、战略管理等,很多高校都积累了一些非常优秀的教学科研传统,后来者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去创新,才能不断地提高教学效果。

  其四,把科研方法中的个案研究设计与教学中的实验研究设计结合起来,可以取得相得益彰的教学效果。在个案研究中,根据研究假设,通过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和对因变量的观测,来推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我们在管理学研究中经常使用一种叫做变异一个案的研究设计,使用这种方法时,教师需要安排二个(或两组)既相似又有所不同的个案。比如,在讲述和探讨学生学习绩效的影响因素时,有的学生提出课前预习究竟对学习效果有没有影响,或者这种影响究竟有多大。为此,我们就有选择地把那些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和那些没有预习习惯的'学生分为两组,以某一独立章节的学习时问作为研究时段,通过若干次的考试测试和技能测试来比较两组的学习绩效,结果发现,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小组,其学习绩效并没有比那些没有课前预习习惯的同学好很多。这就又引导学生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后没有了新鲜感和兴趣,有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后在头脑中形成了定格和框架,还有的学生认为课前预习的方法不一定正确,等等。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教师这时候又要引导学生再次做一个变异一个案的研究设计,一步一步地去寻找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科学严谨的思维方法,同时也掌握了知识。

  二、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学思维方法的作用和意义

  (一)科学思维方法有助于工商管理学科与专业的恰当定位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社会需求和供给在量上很容易达到平衡,但在质上,在结构层面和特色层面就难以达到平衡,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如何在这种不平衡或者结构性缺口上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在当前是一项尤为必要和急迫的任务。问题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就在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学科规划和专业建设上。可以说,高校要想在该学科领域办出规模、办出影响力、办出效益、办出特色,就必须真正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做足工夫。工商管理学院(系)作为很多高校的一个二级院系,类似于一个集团公司的战略事业单元(SBU),理应有自己的战略利基。具体地讲,就是要搞清楚本校的管理学科和管理类专业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目标定位),工商管理学院(系)究竟(或力争)处于什么层次(层次定位),工商管理学院(系)在同类型、同层次竞争对手中,在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等方面有哪些优势和特色(特色定位),工商管理学院(系)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对象的主体是谁(对象定位)。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实科研和教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础国内非重点高校的工商管理学院(系)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三方面的“需要”,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有科学的思维和正确的视角。

  1.需要互补性资产资源。从这一点上看,笔者认为,大多数高校的工商管理学院(系)下一步要大力促进产、学、研的结合,这种结合越紧密,互补性和共享性就越明显,就越能相互促进。管理学科本身实践性很强,不走向市场的单纯研究是没有出路的。

  国内出色的工商管理学院(系),它的横向经费一般都很多。这种互补性和良性循环的资源,正是高校实科研和教学、学科与专业建设的基础。

  2.需要不可替代性资源。如果一个学院的一切资源都是可替代的,显然它的竞争力在不远的将来就会丧失殆尽。就目前而言,国内非重点高校的工商管理学院(系)要扎实做好学科细分,找出有特色、有基础的若干个方向领域,做深、做透、做实。同时,狠抓教师个人的科研特色,将教师的科研兴趣引导至学院的学科规划上来。在梯队建设方面,新引进的教师一定要注意其学科研究背景和教育背景,防止出现不匹配的现象。

  3.需要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己的办学实力。

  一项能力是否是核心能力要拿到外部去比较,而不能认为自己能力最强的就是核心能力。也就是说,只有超越竞争对手的能力才能构成核心能力。具体来讲,就是要搞清楚本校工商管理学院(系)的优越性在哪里。要看把哪些学校或学院作为自己的假想敌,只有设立了竞争对手,才可以运用分解法和合成法去细致地进行分析比较。目前,很多高校工商管理学院(系)自认为的优势,也可能恰恰就是自身的弱势。

  (三)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助于处理好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的关系学科梯队是高校中教师队伍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支既从事教学又从事研究工作的队伍。它由一名或者几名学科带头人带领,由骨干成员和一般成员组成,大家合作或分工协作,在同一个学术领域内进行研究工作,同时还要担负一定的教学任务。科学思维和组织强调团队精神,即便是优秀的教师足够多,如果不能很好地组织起来,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的工商管理学院(系)已拥有一批教授、博士队伍,并且有的在科研教学方面已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和突破。但是,这些教授们的个体力量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整合,没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梯队,也没有处理好个体创新和团队创新的关系。个体强势体现在教学上就是只能给学生带来某一方面较为深入的知识,但不利于学生系统知识的接受和合理知识体系的打造,即存在知识“短板”;个体强势体现在科研上就是知识和成果的产出率和转化率都较低,创新的机会也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李怀祖.管理研究方法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2]张忠仁.影响创造力发展的社会环境因素[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5,(8).

  [3]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0,(1).

  [4]乔建中.吸引教育:一种新型的教育理念[J].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2006,(10).

【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相关文章:

1.小议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中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

2.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论文

3.论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4.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5.论工商管理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论文

6.浅析工商管理教学中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论文

7.浅析高校图书馆在教学科研中的作用

8.浅析舞蹈欣赏与形体训练的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