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综合企业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浅析

时间:2020-08-13 11:44:56 MBA毕业论文 我要投稿

农业综合企业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浅析

  为满足未来企业对新型管理人才的需求,中国的大学纷纷设立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报读MBA成为热门选择。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进步及其他经营环境的变化,中国农业的生产和运销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这对农业综合企业的经营管理、农场及食品运销的营销效率以及农民所得与消费者福利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对设立农业企业MBA专业并开展教学研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应得到足够的认识或重视。我们都知道,美国农业MBA专业有其设置的特殊环境及条件。美国的历史文化及农业政策也有其独特性。尽管如此,世界各国的农业经济及经济发展仍有其共通性。下文阐述的美国农业企业MBA专业的经验、制度创新及调整会有供我国借鉴之处。

农业综合企业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浅析

  一、教学机会农业院校农经系应重视管理/营销导向的课程。虽然我们用了许多这样的词 ,但根本上我们既不是经理也不是营销者,我们是分析与解释人员。实际工作中的领导者却应懂得如何让事情发生,而不是解释无所作为条件下将会发生的事。现时的情况是:我国农经专业已被划入管理学科,授予管理学学位,这是顺应世界潮流的一种举措。在将来,教学应有两种教育轨道。科学轨道会是少数人的课程,着重于理论与数量分析;管理导向轨道会趋向商学院的课程,能够吸引学生。管理、写作及口才的沟通训练、金融、营销与计算机等方面的课程会日趋重视,而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甚至一些价格分析及生产经济(技术经济)的课将尽量减除。

  管理导向轨道亦可身食品经销、农业金融或不动产评估等领域发展。

  美国农经学者将微观经济理论应用于生产经济学和价格分析是十分成功的。除了为农场管理与产品营销提供概念基础,许多公共政策分析和一些资源经济学研究也构建在生产经济学与价格分析基础之上。但是,生产经济学和价格分析对消费行为和产品营销的理解几乎没有帮助。公司及产品层次的管理与营销决策跟生产经济和价格分析少有或毫无关联。于是高层次农企MBA教育中管理实务及理论的灌输日益重要,而生产经济学与价格分析的全面教学只能侧重于少数科研轨道的研究生。

  8O年代以来,服务于农业综合企业(A .business)的想法已成为美国农业经济学者日趋增长的兴趣所在,许多的农经系增设了特别的农业综合企业方面的课程。山特科拉(SantaClara)与哈佛大学都开设了农业综合企业的工商管理硕士(MBA in business,简称农企MBA)班。这种高水准服务农业综合企业的愿望和作法在其他大学也存在。例如普渡(Purdue)大学、薅州农工(Texas A&M)大学、新墨西哥(New Mexico)大学、尼布拉斯科(Nebrask)及亚里桑那(Arizona State)大学等。根据利森伯格(Litzenberg,1983)的调查结果,当时美国不同大学农经系毕业生被农业综合企业雇用比例从5O%到80%不等(即最少有50% 的某所大学农经系毕业生(包含农企MBA)是被农业综合企业录用,这个录用比例在有些大学的农经系会高达80%);而对德州合作社(Texas cooperatives)的市场调查,依先后顺序排列了录用新雇员的最重视的十项条件(调查时间为1983.4,324个样本合作社):表1的1—10项。

  从表1不难看出,雇主对申请就业者个人品质的评估至关重要。这个重视条件不仅排序最先而且还拥有最小标准方差— — 这意味经理们对这个条件的重要性意见高度一致。所以,找国农企MBA专业对应于市场需求的计划教学项目必然要教授个人品质的重要性,并且尽可能地适时提高这些品质。此外,对工作经验的要求也是排序较前的,不过这个条件的标准方差最大,意味着对其重要性的认识意见是最不统一的;在我国,学生报考MBA的条件之一是具有三年或以上的工作经验,但评估(顾宝炎,1999)显然还不够。原因主要是考生中以初、中级职称或职位的占多数,年龄、阅历、资历决定了他们还不具备高层面的策划、领导管理能力和经验。最后,计算机知识在十项条件中排序最后有些令人困惑,而对此解释是:合作社经理们认为计算机知识(排序为末)可从计算机咨询专家处获得或购买;当然,90年代以来农业综合企业的经理们对计算机应用的兴趣逐渐提高, 我国农企MBA专业也将必然对此项技能的培养要求更为严格。

  此外,利森伯格(Litzenberg,1983)分析了美国50所大学的农企MBA课程(见表2),给出了10个重点学习内容的各大学的学时情况、典型学时(在大学中出现最多的,众数而非平均数)和理想学时(农业综合企业雇主所期望的学时)。

  分析表2,在农企MBA教学项目中典型学时与理想学时的首要差异存在于一些特殊领域:

  如计算机、商法、商业,职业道德。这些差异的补足应值得重视。我国农企MBA专业对这些课程的设置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提高课时数量与质量。其次,课程内容及它们在何处教授(农经系还是商学院)也是表2教学项目的关键问题。我国农企MBA专业的学科建设应充分考虑到其综合性发展的需要,不能拘泥于农业单部门的需求,而是多部门、多学科、多产业通盘考虑,课程开置要与商学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并且,农企MBA学生原专业背景、阅历背景应是越杂越好,MBA的知识面要宽,但课堂教学毕竟有限,不同背景的学生在一起学习、讨论,可以互相交换经验和知识。从同学身上学到什么,是MBA教育的一大特色。

  二、研究机会科研并不能象本科课程那样易于快速发展与改变。实际上,比较教育,科研中有相当多的传统束缚。这里就会存在“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我们从何起步?一种是先作农企科研,然后,借助我们所知,更新我们的管理课程。另一种是将产品营销等管理知识教给大学生,让学生成为科研人员以后能够应用所学于科研。帕德伯格(Padberg,1987)认为先从后一种开始较好。因为人们一般很难改变科研的重心,科研带头人之所以被选定是因为他们擅长微观理论分析,将之运用于生产经济学或政策分析,自身的教育轨道便是科研轨道,而不是管理导向轨道,他们不甚欢迎新观点。如果我们愿意。大学课程十八个月即可现代化,但改变我们科研的根本方向却要十至十二年。我们对于农经学者在经济理论及数量分析方面所作的进步有着绝对的敬畏 由于这种进步,我们做有用工作的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那些关于评估政策决策、评价市场走向及建立管理专家系统的能力大大增强。但同时,这种单一取向的结果是侵蚀了我们的智慧和对农业制度的理解。新一代农经学者往往对各层次的农业知之不多。我们教给他们关于农业生产的历史知识也不算多。大部分的消费者食品经费开支在食品经销领域,但我们对这种运销制度只存在模糊认识。在过去我们工作在“农业亚文化”(the agricultural subculture)中,农业制度知识比较科学知识来显得不重要。现在,我们的农企MBA学术研究则是在? 般化的`(非单学科、单部门的,多学科科际结合的)环境里解释农业体系,这时农业历史及制度的知识就显得很重要。

  斯科思(Skees,1992)认为农经学者个体的所作所为对于制度的改变及大学体系的未来会十分重要。但学术圈中亦有许多社会陷井。农经学者通常是基于一种期刊文章的方式被提升或奖励。而这种方式会将社会问题分解为与社会无关的一点点内容。社会需要相关的研究。但农经学者所追求的个人升迁的短期目标与农业大学制度的长远境况相矛盾 短期而就的文章通常是钻牛角尖的研究成果,与社会的实际发展需要脱节。农业院校经贸学院大多数教师本身没有管理企业的实际经验。美国学校的一些教授,则曾在工商界担任过多年的总裁、副总裁或高级经理。为改变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状况,农业院校在校外可以举办一些培训班,提供企业内部训练和顾问服务,使之成为学校与外界特别是企业沟通的桥梁,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

  在多元化的社会里,农企学术研究应保持开放及包容性,不能局限于狭窄范围内作一成不变的研究。近乎理想的农经学者规范会是这样的:

  (1)让变化的力量影响他的农企科研日程i(2)多样化他的科研组合;(3)延展科研工作,善于公开讨沧、成果应用i(4)尊敬学校中的折中氛围,尊重合作精神;(5)利用周期性休假,到商界、政界、国外去;(6)保存科际结合的问题导向性(mu1.

  tidiscip1inary problem orientation);(7)寻求农企原始资料的来源,对科际结合的、问题导向的、实用的研究认真理会;(8)不倾向于将自己局限在经济理论或经济模型之中,采取简缩的实证方法论(a reduefionist positivism),把科学性分析建立在窄化的哲学基础之上;(9)采取规范性、实用性、广角探究的研究方法(normative.pragmatic oreclectic approaches),对广泛发生的公司及产品层次的管理与营销行为作深刻研究;(1O)提高适应当今世界现实问题的能力,增进利用规范性研究找寻问题病因并对症下药的智慧。

  在农业经济这样一个应用领域,社会看重实用、解决问题或问题导向的知识,而不是单学科产品— — 只具有指导性而非即刻有用的社会价值。因而,管理导向轨道的实用、规范、科际结合的农企MBA教育及科研必将在我国农经界迅速扩张,成为主流。

【农业综合企业工商管理硕士教育浅析】相关文章:

1.「教育硕士」333教育综合考试大纲

2.农业推广硕士教育分析的论文

3.浅析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改进策略

4.农业硕士论文提纲

5.工商管理培训管理浅析

6.工商管理硕士简历范文

7.2017农业硕士论文提纲

8.MBA专业硕士优势浅析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