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

时间:2020-08-28 16:52:0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的女性形象-试论女性主义文学批


  论文摘要:汤显祖和莎士比亚在《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系列反封建传统的新女性形象,从人性和人的价值角度探寻女性的处境和命运,为女性提出了作为“人”的生命欲求,呼唤人性的解放。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女性观是他们人文关怀的最伟大、最集中的体现。

  论文关键词:《紫钗记》;《威尼斯商人》;女性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是东西方戏剧史上同时代出现的两位伟人。在16世纪,东西方从经济到政治、哲学、思想和文学等各个领域都同时经历着划时代的反封建思想启蒙和文艺复兴。这两位戏剧家似乎在东西方遥相呼应。汤显祖倡导主“情”思想,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人生而有情”,肯定“善情”,即人的正常感情和物质需要;批判“恶情”,即压抑人性的种种私情私欲,与“存天理,灭人欲”的封建理学针锋相对,控诉理学对人性的压抑。莎士比亚则标举人文主义,高举“人性”、“人欲”的旗帜,认为人生而平等,肯定人的情感、意志、价值和个性的生命欲求,反对封建思想对人的束缚。在人文关怀的大主题上,两位戏剧家是如此地不谋而合。

  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人文思想所体现的共同点在于他们的作品,尤其是爱情婚姻题材的作品对女性问题的反映、关注和思考。他们深刻地体察到女性处于封建制度受压抑的最底层。两者都从女性的题材中找到了反封建斗争的最好突破口。他们塑造出一系列有自我意识的女性形象,使之集中代表“情”与“理”、人文主义与“理学”的矛盾冲突。虽然他们的作品不以女性解放为主导目标,但作品中都流露出女性意识的萌动和对平等的两性关系的呼唤。正是基于此,这两位伟大的戏剧家的作品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很好的文本,反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则为分析比较他们的作品提供了有效的新视角。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从女性视角出发,通过解构颠覆文化中的父权意识,同时致力于建构新型的女性文化和两性关系。解构的方式揭示并质疑女性主体被父权制异化的真相,指出女性是父权社会中被物化的客体,丧失了决定自我命运的权力,沦为男性欲望和审美的对象。处于主体地位的男性将自己的要求强加于女性身上,因而女性只能是沉默的、失语的,没有自己的声音。女性始终处于边缘地位,以男性为中心。“重要的决定,重要的职责及重要的行动都靠男人。妇女生活在这个世界的边缘……以不是直接的方式和这个世界接触。此外,父权社会还对两性的性别角色做出规范,刻意强调两性差异,规定所谓的“男性气质”(包括坚定的信念,勇气,力量,理性,攻击性,独立性,竞争力和智慧等)和“女性气质”(包括软弱,温顺,依赖和被动性等)。女性若要被社会容纳和认可,就必须按照父权的意识规范,压抑、扭曲和重塑天性,自觉融入男性权力话语系统和父权意识形态。就如西蒙·波伏娃指出的那样:“一个人之为女人,与其说是‘天生’的,不如说是‘形成’的。”

  总之,在父权社会中,女性是“第二性”,是男性的“他者”,是可以被任意命名的“空洞能指”。在解构与颠覆的同时,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强调建构与创造。这首先包括对女性意识的建构,即女性作为主体能自觉意识到自身的特点、地位、作用和价值,并能以独特的方式参与对自身命运的改造,肯定和实践自己的'需要和价值。其次是对女性间情谊的建构。

  指出女性保持彼此间深厚的感情联系能促使女性从边缘走向中心、反对父权中心文化。而建构“双性文化”是女性主义的最终走向和目标。西苏等女性主义学者主张承认两性有着共同的人性体验,同时存在着两性生物结构的差异和由此导致的生理,心理与经历的差异。

本文选取《紫钗记》和《威尼斯商人》这两部汤显祖和莎士比亚的戏剧代表作,从女性主义的阅读视角体察他们各自的主“情”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女性的同情、关注和重新解读。《紫钗记》是汤显祖最早创作的戏剧,是他摆脱仕途重新选择人生道路的标志,也是汤显祖主“情”思想成熟的标志。这部作品突破了传统规范。女主人公霍小玉的形象为才子佳人小说中女性敢于悖逆封建理性和礼教、张扬人性的模式开创了先河。《威尼斯商人》同样也是莎士比亚人文思想成熟的标志,剧中的女性角色,特别是女主角鲍西娅是莎士比亚发现和肯定的典型的女性形象,具有人文主义新女性的基本特征,是“那朵希腊精神的后开之花—文艺复兴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