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的多元性与劳动要素重要性的统一

时间:2020-10-08 17:33:41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劳动价值论:价值形成的多元性与劳动要素重要性的统一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 价值的多元性 劳动要素的重要性 活劳动

〔论文摘要〕本文在正视与分析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现实处境的基础上认为:各生产要素共同形成价值,而不仅仅是劳动一个要素。在价值实现过程中,劳动生产要素具有不可或缺性,是最重要的和不可比拟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要重视劳动要素,但更要进免忽视其他要素作用的错误认识,尽快塑造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适用前提,即在保障社会和谐发展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生产要素的综合效益,以加速建设步伐。

  一、引言

我国分配制度由“按劳分配”转向“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变迁,引发了劳动价值论的分歧和争论。这场争论到目前为止尚无定论,虽然在坚持劳动价值论的前提下发展劳动价值论成为主流观点,但在如何发展的问题上,经济学界分歧较大,主要体现在是否承认劳动的价值唯一源泉地位,或者说,非劳动因素是否也是价值的源泉,即价值源泉的一元性,还是多元性问题。

在劳动价值论的分歧与争鸣中,各种观点的深度与新颖度,引人关注。目前,笔者认为主要形成了这样几类观点:劳动价值一元论者主张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其它生产要素不创造价值。其中,根据对创造价值劳动的计算口径不同又可分为狭义劳动派(鲁从明2001)和广义劳动派(钱伯海2002;陈享光2002);劳动价值多元论者主张价值的源泉不仅有活劳动,而且还有其它生产要素,尤其是物化劳动,由于具体观点的不同又细分为社会劳动派(钱伯海、王莉霞1999;王莉霞2000)、生产要素派(晏智杰2001,2003;蔡继明2000)、联合劳动派(吴朝震2001)。

在国外,德国学者赵自元认为,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沿袭了先人未经证实的“劳动价值”概念,缺少对人类劳动本质的追究,因此他的劳动价值理论就存在着缺点。而且自古以来,主张劳动价值论者都认为劳动创造和生产价值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不证自明之事,所以他们之中从未有人对人类劳动的本质加以分析和研究过。他们的劳动价值理论,仅是一个空洞的名词而已,毫无实质的内容。虽然它们(劳动价值论)可能也曾经解释过一些经济现象和问题,但那些都是一些偶然的巧合或牵强的解释,并不是由理论所产生的必然性或合乎逻辑的推断。

从总体来看,劳动价值一元论体系框架完整、结构严密,加上历史的原因,在我国占主导地位,但是不能解释我国目前的现实经济问题;劳动价值多元论,从我国的经济现实出发,得出来的结论,能很好的解释现实经济问题,但是没有注意到各生产要素在价值决定中的地位和关系,无法突出劳动要素的特殊地位。本文拟在此基础上,对劳动价值作进一步的探索和分析。

二、基本概念的界定

劳动价值论中价值概念的界定是首先要说明的问题。斯密的价值理论认为,商品的“适当价值”应该是投人在它上面的劳动的价值,而不是任何别的东西。任何附加在销售价格上的额外的利润率都只是“剩余价值”。但是考察交换价值时,他似乎仅仅把适当的价值(劳动价值)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目的。后来,出于不同的理解,出现了所谓的价值理论的庸俗化与劳动价值论的继承和发展。

边际革命奠基人劳埃德等认为,物品的“稀缺性”同效用相结合,便产生了价值现象,价值便是人对物品主观效用的评价,它显然也是纯粹的主观现象。基于所谓“戈森定理”的作用,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和术语表述了边际效用决定和衡量价值量的观点。 (叫边际革命者杰文斯学说的基础是“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如何从数值上对主观效用和主观价值加以确定,始终是个难题。杰文斯说:“商品价格是测定商品对购买者的效用的唯一尺度;如果我们能够准确知道价格上升时有多少人会减少他们对每种重要物品的消费,我们就能够(至少近似地)决定最后效用程度的`变化。门格尔经济理论的核心是“最小的或最不重要的欲望和效用”价值论。门格尔说,价值尺度应是某种财货“所保证的各种欲望满足中之最不重要的欲望满足所具有的意义”。里昂·瓦尔拉斯把价值的起源追溯到稀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