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马克思基本定理”近期在日本的争论

时间:2020-10-07 15:48:22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简析“马克思基本定理”近期在日本的争论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基本定理;劳动价值论;净产出;不受剥削工人存在性

  [论文摘要]“马克思基本定理”是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核心内容,直接由劳动价值论导出,无须证明。然而,近年来日本学者提出了所谓不受剥削工人的存在性问题。之所以产生这一异议,问题出在吉原毅和松尾匡对“净产出”的界定上。按照吉原毅和松尾匡先前的逻辑,1单位的劳动力对应的净产出是2,净产出中的0.5单位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因此,如果投入1.5单位劳动力,其对应的净产出是3而不是1.5,所以不存在正利润条件下不受剥削工人的存在性问题。实际上,从逻辑分析的角度看,只要认可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基本定理无疑是正确的,是一个不言自明的定理,但是我们仍可以用数理分析工具给予马克思基本定理一个精确的证明。也就是说,所有的部门都存在正的利润的前提条件是劳动力价值小于他所付出的劳动时间。因此,剩余劳动的存在是利润存在的前提。所谓的“马克思基本定理”可以理解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一个引理。

一、马克思基本定理

所谓“马克思基本定理”( Fundamental Marxian Theorem,即FMT)指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源泉。用数学语言来表述,就是指正的剩余价值率是正的利润率的充要条件。这个定理首先由置盐信雄在1963年发表的.《马克思一些基本定理的数学说明》一文中提出。20世纪70年代斯蒂德曼在《按照斯拉法思想研究马克思》一书中又进行了详细讨论,他指出负剩余价值条件下也可产生正利润。FMT不仅与劳动价值论、转型问题及剩余价值理论息息相关,更重要的是,关系到马克思整个经济学体系的正确与否,因此马克思主义者非常关注这个问题。

先来看一下斯蒂德曼的反对意见。他假设:一个社会可用两种生产方法来生产两种商品。两种生产过程的投人产出关系如表1;

表1用实物量和劳动单位表示社会所面临的两种生产条件。如果6单位劳动的实际工资是3单位商品1和5单位商品2,这个在生产过程结束后才支付的实际工资和上述生产条件一起,将决定利润率r和用劳动量表示的商品价格P1和P2。这时决定r、P1和P2的三个公式是:

此时,利润率和商品价格均为正值。下面来看看商品的价值和剩余价值率。如果社会总劳动投人为6单位,其中5单位用于生产过程1,另一单位用于生产过程2,全社会的总劳动和总产品经过这样配置后,投人产出关系如表2;

从表2可以看出:社会净产品是8单位商品1和7单位商品2,扣去作为实际工资的3单位商品1和5单位商品2,资本家获得的净产品是5单位商品1和2单位商品2。根据表2可以计算商品1和2的价值L1和L2。决定L1和L2的两个公式是:

[1][2][3]下一页

【简析“马克思基本定理”近期在日本的争论】相关文章:

1.简析求职面试礼仪的基本知识

2.简析武术美学的历史发展与基本构成

3.简析大学生求职面试基本礼仪

4.简析食疗学在临床中的应用论文

5.简析大学生求职面试基本礼仪「必读」

6.简析职场礼仪技巧

7.简析求职面试礼仪

8.简析求职面试技巧

9.简析女士职场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