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0-10-05 18:42:15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浅谈高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关键词:学校 德育管理 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德育是德性的养成与培育,它在教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但在目前,我国学校的德育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急需解决。要有效地解决现在存在的问题,要采取有利的措施,如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开发网络功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德育管理目标要实际化;提高德育工作者的道德素质,以期对我国的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一、学校德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1.学校对德育管理工作重视不够

  由于受升学考试制度的影响,使得学校和教师有意或无意都把升学率作为评价的标准。我国的大多数学校认为只要升学率抓上去了就一切都好了,教师为“考”而教,学生为“考”而学,“应试”成为学校工作的主要目的,甚至有的学校把它作为唯一目的。这是当前我们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最根本原因。这种片面的只追求升学率的做法是极其错误的。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先成人、后成才。但纵观现今学校的德育工作,有多少学校能够真正履行这个首要任务呢?学校是育人的特殊地方,必须把德育管理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升学、轻素质;重结果、轻过程的思想。

  2.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目前,我国不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的德育课多数是处于“灌输式”阶段,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在道德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以及“内化”在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有一种观点认为,道德不是靠“教”会的,它是未成年人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自己的道德生活实践中自我建构生成的。也就是说,未成年人的道德不是外部规范的简单内化的结果,而是他身处各种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网络之中,在认识、评判道德现象的同时,协调自身与外部世界的道德关系,并时刻建构自己的道德结构,建构自己的伦理学的结果。尽管可能他对各种道德现象的认识很浅薄幼稚,但他却是建构的唯一主体,任何人、任何力量不能代替。

  3.德育管理工作的目标偏离实际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从小学抓起,却没有很好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我们不但在小学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在大学还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共产主义,而恰恰忽略了日常行为教育,忽略了作为一个普通人如何面对他人、面对社会的教育,忘记了高尚品德的形成,必须从基础抓起,德育工作也必须以最基本的养成教育为基础,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流于形式。长期的“高空作业”,导致我们偏重于学生的德育,而学生作为一个人本身的'人文和人格修养的营建却显得“声弱力薄”。最起码的生活道德规范和文明行为习惯的匮乏,使我们的部分学生不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我们的教育更像是圣人教育,而不是“成人”教育,对于大多数受教育者而言,他面前悬挂的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可望而不可即的理想目标,缺乏必要的具体行为指导,这样,就使受教育者对德育目标产生距离感,甚至造成双重人格。

  4.德育工作者队伍素质参差不齐

  我们有世界上最庞大的专职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里有书记、校长、政教主任、辅导员、班主任,社会上从事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人员也不在少数。但其专业化程度却不容乐观。在中小学里,存在一个普遍现象,即是平时专业水平低的教不好书的人才来做德育工作。甚至有很多人认为,做德育工作要求并不高,只要把学生管住、吓住,不出事就可以了。有机会接受继续教育,进修学习也只是科任教师的专利。通过对一些中小学调查了解到两个具有普遍性的事实:第一,做班主任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没有多少人愿意做,甚至愿意待岗也不愿意做班主任;第二,德育工作者几乎没有参加专业教育与培训的机会,目前的新课改培训,十八科的培训都有,就是没有班主任、辅导员培训。长此以往,德育工作者队伍的素质令人担忧。